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79|回复: 0

卡夫卡:李鸿章为什么要卖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4 08: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我逛知乎,系统给我推了一个《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正中堂》,现在是流行翻案风吗?李鸿章这样惯于卖国的人,都变成了有苦衷的相忍为国的背锅侠?

  怪来怪去,只怪豆瓣评分9.7的走向共和,这部片子里,把李中堂洗得白白净净的,好似一个纯洁的天使,简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本亮了。

  最后《走向共和》被禁,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杨三死后无昆丑,李二先生是汉奸。这联无情对是当时人对李鸿章的中肯评价,把北洋失利的责任推到慈禧太后和翁同龢身上,也真够无耻的。

  颐和园修葺花了一两千万两白银,李二先生死后,留下四千万两白银的遗产,修两座颐和园都尽够了。

  李二先生当年当官之初,家境不过小康,等于是官场生涯挣来的四千万两白银,这还不算自己的亲戚朋友以及最后富甲天下的好下属盛宣怀。
  只怕慈禧太后气的想借尸还魂,大骂一句,我才是那个真背锅的。你们这些王八蛋,敞开了贪污,我看不过眼想修个园子乐乐,就成了亡国之人,岂有此理!

  《走向共和》这部片子有他好的一面,制作算是精良,但坏就坏在把近代的历史随意涂改,卖国卖得如此彻底的人,都能美化成那样,后面来的那些卖国贼,有心作恶的会怎么想呢?

  比如有些联想都不敢想的,明目张胆的卖国,还跑过来振振有词,到处发律师信,难道不是受了启发,存了侥幸?

  我就非常看不惯这种歪风邪气,忍不住就要扒一下李鸿章的皮,让大家看看所谓汉奸的嘴脸,所谓最受西方人崇敬的东方政治家是怎么修炼出来的,所谓文忠之忠到底忠的是哪里?

  第一个在死后给他翻案的梁启超,这是收了钱没办法,只能拿自己的名声来还,但即便是这样,写个生平还不能举出例子,只能反复的说结论,恩,难道以梁启超之才就会来回饶舌?

  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长点脑子好不好,李鸿章的人生轮得到你悲吗?生则权倾天下,死了留下造孽遗产无数,你有哪点比得上,还去悲?莫非李鸿章要篡了大清朝的位,才能算对得起他的才华?

  后来篡位的是袁世凯,这帮文人无耻之处在于颠倒黑白,为的是刺激活着的人迸发出野心,梁启超跟袁世凯的故事,那就是民国议院里的操纵案了,且不说他。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我认可,我们这一代人是要树一点正确的历史观,给那些拿着电视剧当历史课本的人说个分明,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非曲直公道自在,谁也别想白白捞了名声装无辜!

  一、人血铺就的仕途之路

  李鸿章入仕途,最开始走的是正途,所谓考功名,入翰林,一只笔只要舞的好,运气一到,上达天听,出将入相都容易的很。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李鸿章中进士,当时才24岁,算是创了30年来的历史,其后点翰林,三年散馆,专正为翰林编修。

  实际上,李鸿章能点上翰林靠的是曾国藩,曾国藩的老师大名鼎鼎的穆彰阿是道光皇帝第一宠臣。李鸿章的父亲早早让儿子拜在曾门,焉能不受师公额外照顾提点?

  很可惜,咸丰皇帝讨厌穆彰阿,即位以后立刻罢黜了他,这下连带李鸿章的靠山曾国藩都被连累告假回乡了。京官里最穷的是翰林,没权没势学问又不如何出色的,连个考差都捞不到的,只能挨资格。

  不过很快李鸿章攀上了同乡工部侍郎吕贤基,太平天国闹起来以后,大家都以上书言军事来博皇帝宠爱,李鸿章也代吕侍郎写了一份加强安徽防务的奏章。当时清朝正规军和绿营都腐朽不堪,赛尚阿一场大败把国库的资金搞空了。之前平林清之乱的时候,各地搞地方武装团练起了大作用,军机大臣祁寯藻苦谏不可,怕地方势力坐大,搞起割据来了,但危机就在眼前,咸丰皇帝异想天开以为派文官回乡办团练,既然能动员地方势力,文官们相对有点节操,不至于当军阀。

  于是回乡的曾国藩当上了团练大臣,上条陈投机的吕侍郎也被皇帝看中,送回安徽当团练大臣。

  吕侍郎本为一介书生,半点军事不懂,赶鸭子上架没办法,心里深恨李鸿章,于是奏调李鸿章帮办军务,朝廷自然应允。

  两个书生,拿着空头圣旨就想打太平军,这简直儿戏。回到安徽,手中无兵,地方上也不见得肯出钱,最后,随便招了点兵,就不得不投入到战斗中,一路上吃尽了败仗。

  咸丰三年八月份,吕、李两人一路败退到舒城,再跑差不多也无路可退了,吕侍郎决定与城共进退,打算殉国,但李鸿章并不打算一同赴死,乘乱逃走了。

  好在跟老师曾国藩联系上了,同为湘军大佬的江忠源当上了安徽巡抚,李鸿章非常机敏,知道太平军太厉害了,官军打不过,地方督抚守土有责,只能死战,跑路抓住了是要砍头的,所以坚决不同意去给江巡抚帮办军务,只要了点资源继续打游击。

  李鸿章果然目光如炬,同年12月,江巡抚在庐州城破之时自尽身亡。

  咸丰初年的时候,地方上军务还是以满人为主,一个个既蠢又怕死,李鸿章在鬼门关走了几造,深知道不能蹚这个浑水,不过四处打游击也有好处,结识了不少淮中豪杰,后来大名鼎鼎的北洋军,就是脱胎自这时的各路乡勇。

  据说李鸿章一身痞子气,大概就是在这段游击岁月里染上了。杀的人多了,手上染得血重了,出卖过无数次友军以后,再想奢望他有书生气,那是做梦了,读书人坏起来,比不读书的要坏上许多。

  李鸿章后来在苏州杀降,一路杀了几万人,太平军里都是军民不分,真正的战斗部队不多,大量的都是被强拉过来的老百姓。

  书上人人都说是手下亲信程学启的主张,但以李鸿章的为人,若是他没起杀心,手下的人哪里敢作出这种事?

  苏州杀降并非只是生来残忍,而是要用这几万人的性命来做祭品,留淮军不被裁撤,留下自己以后权倾天下的根基。

  当时太平天国覆灭在即,李鸿章明着以让曾家兄弟独享大功的理由,不去合围南京,实际上要示朝廷自己跟湘军有区别。果然湘军打下来这一场比平三藩都大的功劳,从来臣子立不赏之功,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至于杀死了几万人,那就跟民间叛逆结了深仇,以后再想勾结谁叛乱,估计都没有人敢同去的,这一招自污叫朝廷放心,用几万人的血来染红淮军集体的富贵,果然李鸿章有担待,淮军的势力就这样抱团了。

  太平天国被剿灭以后,湘军大裁撤,到最后只剩1万人的规模,后来被拍成电影的刺马案,两件总督马新贻就是在朝廷授意之下,大肆打压被裁撤的湘军,才引来杀身大祸。

  这背后是真大清裱糊匠——慈禧老佛爷的手段。

  慈禧太后一手权术天下无双,她在时,不管封疆大臣们多霸蛮,但在老佛爷的手下,没有一个敢反了天。

  之所以最后李鸿章当上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正因为杀降杀掉了自己自立的退路,对付昔日恩师的湘军一系,自绝于同僚,四处树敌之下,茕然一身,让太后老佛爷放心。

  二、独家洋务生意

  实际上,当初李鸿章的淮军初起,经费不足,没钱那里能骗来大伙卖命呢?但是好运很快降临到他头上了。

  太平军当时围住了上海,只不过,在太平天国,总以为大家同信上帝,希望洋人能合作,所以对上海是围而不攻。

  当时上海道吴熙心里还是害怕的,虽然雇佣了华尔的常胜军一帮外国人帮忙守城,总还是担惊受怕。

  此时曾国藩的湘军威力已经初现,于是上海官绅派人接洽湘军,承诺每年给60万两银子的军费补贴。这个机会让李鸿章抓住了,李鸿章找了自己当年一帮打游击的淮军同胞,破破烂烂的一堆叫花子样的军队开进了上海。

  此时上海五口通商,外洋来的武器非常犀利,当地雇佣的常胜军打仗非常厉害,又有大笔军费补助,淮军很快就脱胎换骨,手拿先进武器,还有雇佣军帮忙,很快就成了精锐。

  这时候,上海本地的一批人就成了李鸿章的眼中钉,本来负责沟通洋人的一个叫杨坊的立刻被收拾了,此时一个叫盛宣怀的干才投入了李鸿章的门下,从此洋人就成了李鸿章用来巩固权力,捞取好处的一个独到之秘。

  李鸿章在21岁的时候写过十首入都诗,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是“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欲封侯”。

  这差不多成了他后来一生的谶语了,怕什么后世史笔如铁,只要银子够多花下去,如铁笔也能化作绕指柔,从来历史都只为胜利者书写。至于封侯这等泼天富贵,那是要从八千里外的洋人那里拿来了。

  盛宣怀是个非常能干的人,到他死后留下一等一的遗产号称中国第一富豪,民国权势滔天的宋子文,当年初出茅庐,也只好给他家当秘书。

  这并不是盛宣怀有多么会做生意,只不过他有独家垄断生意——帮李中堂卖国。

  从来做垄断生意的窍门是拿到许可,要知道朝廷里想卖国的人不止一个两个,那么怎样才能包揽这等好事呢?只有从洋人那里入手了。

  盛宣怀能干就在于他在上海十里洋场里路路畅通,通过种种手法,做了李鸿章的中介人,最后外国人都以为,跟李中堂打交道最好,谈的结果往往超出自己想要的预期,于是众洋人和盛宣怀一起在租界的各种报纸上各种炒作李鸿章的洋务水平,这让朝中挺李的一派就有说服力了。

  所谓东方俾麦斯,如果俾麦斯本尊被称为西方李鸿章,这个老容克肯定会拿着手枪过来跟你决斗,不带这么侮辱人的!

  至于伊藤博文之流的日本人从来都是坚持要李鸿章过来谈判,其实跟当年长平之战秦国人天天夸赵括是一个道理的,就怕来的是左宗棠这种敢抬棺材拼命的,不怕来的是爱财的老痞子。

  据说,当初甲午战争的时候,李鸿章坚决不肯打,盛宣怀当年投资了1600万两白银的生意在日本,具体数目可能有夸张,但最后我们看看汉阳铁厂和汉冶萍煤矿,到民国时候开董事会,李家后人和盛家后人跟日本人并列董事席位,这中间若是没有勾兑,打死我都不信。

  李鸿章还有个独到的法门,他毕竟是翰林前辈, 收买清流作为打手还是比较容易的。

  当年,慈禧太后当国,故意放纵清流,其实本意也不是想鼓励言路,只不过是为了拿着清流舆论作为一把刀子,收拾当时的权臣大佬。

  时称“翰林四谏”的黄体芳、宝廷、张佩纶、张之洞四人,有大政事,必具疏论是非,在朝中操纵舆论,一般大佬根本不敢与之为敌。其中张佩纶最后成了李鸿章的女婿,居然还是续弦,照道理,以李家的掌上明珠,自然能找个年貌相当的少年夫君,何必嫁给张佩纶?

  从前可没有什么自由恋爱,深闺里的少女,嫁给谁从来是父母之命。李家女儿最后有个大名鼎鼎的孙女张爱玲,直到解放初,她丰盛的嫁妆还有残留,光上海的房产就有几处,要知道张爱玲家里盛产败家子,不然写起旧家族腐朽也不会如此深刻入骨。
  当年张佩纶当翰林的时候,最喜欢弹劾的就是总理衙门的一帮搞外交的,只要有一点错处就能把人喷死,其中许多关于被弹劾者的种种非常具体而细的罪名,不知道是从哪里搞来的。

  在清流们的关切之下,简直没有哪一个人敢于跟洋人谈如何卖国了,那么要妥协咋办?只能让此时的北洋大臣,连外国人都佩服的李鸿章来谈啦,谈来谈去,谈的越多,朝廷里的正人君子以为李中堂专门背锅,不免愧疚,所以往往买卖做成了,还能得到一片任劳任怨的表扬,真是非常有手腕的。

  到中法海战,张佩纶吃了败仗,其中种种昏聩之处,全拜李鸿章遥控指挥之赐,战后追究责任,张的官是当不成了,但是还能当李家的女婿,这其中的交易就非为外人所能道的了。

  三、卖国的光荣历史

  网上李鸿章被非议的最多的是对日和对法的交涉。

  1876年,日本打算吞并琉球,琉球国王十万分不情愿,再三向中国政府求助,本身琉球是中国的臣属国,李鸿章当时忙着通过盛宣怀做日本生意,哪里会搭理这茬,于是琉球被吞并。

  1881年,清朝派吴长庆带袁世凯去帮助朝鲜平内乱,此时日本已经开始骚扰朝鲜半岛。本来袁世凯已经控制住了朝鲜的局势,当时帮办军务的张謇上了个条陈,建议中国吞并了朝鲜和琉球,来抑制日本扩张的野心,以当时日本刚完成明治维新的国力,完全有可能做到,但这对李鸿章有什么好处呢?当然是置之不理,日本正金银行自然有存折送上。

  正是在李鸿章的一再放纵下,日本海军才步步壮大,到最后中日甲午战争,一个腐败空心的北洋舰队,当然被日本人打的稀烂。

  但无论如何,即便是海战实力,陆军还能抵抗啊,只要敢拼,怎么也不至于签一个如此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出去,到现在贻害无穷。

  1885年,中法战争,明明冯子材在镇南关大捷,此事的后果还直接导致当时法国如费力内阁倒台,但就是这样,在李中堂大人的主持下,我们还跟法国人签了一个《中法新约》,算是把越南正式割让给了法国,当然,有些中堂党非要说中国并没有什么损失,但李中堂这种不管输赢,只管讨洋大人欢心的做法,让其他国家的人怎么看,只要跟清政府打架,不管输赢,都能捞好处,所以,中国地图就这样一块块被割。

  但实际上,沙皇在李鸿章身上捞的好处更多,当年阿古柏想在新疆搞独立,这后面有沙俄的小动作,最后左宗棠以花甲之年,抬着棺材去拼命,平了陕甘回乱,收回了新疆。

  但是这让沙俄不高兴,所以李鸿章勾结户部,不拨银子,于是左宗棠用胡雪岩经营对外借款,最终回收了新疆。

  这也让李鸿章恨死了胡雪岩,终于在中法战争之前,成功的利用盛宣怀逼得胡雪岩破产,以至于到了跟法国人交涉时,左宗棠赤手空拳,活活被气死。

  甲午战后,李鸿章自以为俄国人能卖自己交情,结果被俄国人利用,搞出来一个铁路计划。这便是《中俄秘约》铁路由俄国道胜银行修建、经营,成立中东铁路公司,但实际上却被俄国单方面控制,铁路所到之处都沦为俄国的势力范围,并借此控制了大连、旅顺,辽东半岛落入俄国熊掌,随后俄国将其改为“关东省”,东北成为俄国人的国中之国,此事激起了朝野上下的剧烈反对,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后来日本人眼红东三省,跟俄国打了一场日俄战争,铁路被日本人拿走,满铁的历史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吧。日本人最后决定全面侵略中国,究其缘由,迈不过李鸿章。

  至于最后有名的《庚子条约》,洋人们知道李中堂很好谈,特地点名要李鸿章来主持谈判。李鸿章指望自己能利用俄国人以夷制夷,谁知道,此时俄国人一心想要求远东的利益,这可就涉及到满清的关外根本,实在是不好卖,内外焦虑之下,自己收了50卢布好处费的事眼看要掩盖不住了,80多岁的老汉奸终于急死了。
  有人在那里辩驳,说李鸿章在北洋那里搞洋务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李鸿章用钱收买了大量的舆论来骂张之洞搞的新政。

  但实际上,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一直到1938还在持续生产,后来因为日军入侵,才因为搬迁停产。汉阳造的步枪在朝鲜战争中还打过美国人。

  正是有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才有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要是没有当年张之洞在武汉搞教育,新式陆军,只怕我大清还能多维持一段时间。

  至于了不起的李文忠,也有留下来的余泽,北洋军阀在中国肆虐了几十年,要是没有当年李中堂精心打造,只怕中国的内战规模会少许多。

  在李鸿章主持下的新政,其实跟现代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很相似,造不如买,当然,钢铁厂最初肯定不可能赚钱,造芯片厂肯定也不如买芯片那么容易赚钱。靠螺丝起子和广告搞起来的企业,有中国这么大市场,想不赚钱也难啊,但是,这种买办思想其实比割地卖国更要不得,毕竟割地是大家眼睛看得到的,反对起来很清楚。纵容买办,那就是深埋的地雷,只有踩上去才知道有多坏。

  因为李中堂如此知情识趣,你教列强们如何不喜欢呢?

  我敢说,左宗棠那样的硬汉,肯定是不受待见的。

  四、李鸿章为什么要卖国?

  有人说,不可能,李鸿章一定是爱国的,没有大清朝他能当他的李中堂吗?

  这话既对也不对,辛亥革命以后,李家的后人还不是照样享受富贵,到现代,还有好多人给他翻案,上海有名的丁香花园就是李家从前的产业。
  实际上,李鸿章绝对是一代人精,对于清朝的情况,他比谁都了解。

  到太平天国闹起来以后,因为中央没有钱,只好任由地方上的势力自己搞自己的武装,历史上这种情形汉末就是三国,唐末就是五代十国。以李鸿章的文化水平,幕府人物之繁茂,能不知道未来历史发展方向吗?

  三藩之乱平了,那是中国自己人跟自己斗,没有洋人一窝蜂来想搞殖民地。

  李鸿章自己当然是怕慈禧太后的手腕,借着杨乃武小白菜一案,刺马案,地方上湘军淮军旧部被狠狠的收拾了一顿。即便是最后庚子年搞东南互保,最后皇太后还能给你掺沙子,让东南的督抚还是乖乖听朝廷的话。

  圣母皇太后挑唆各方面势力掣肘淮军,即便是中日甲午战争,逼着北洋跟日本打一仗,未免没有一点削弱淮军势力的想法。

  谁知道,李鸿章能自私到连私家军队的钱都要搂到口袋里去,所谓的铁甲战舰,兵强马壮不过是个纸糊的假象。

  最后,他的腐败倒是让老太后心里放心了,甲午战争之后,放他到全世界溜达,军权算是彻底交出来了。

  李鸿章卖国,是他看到了世界,看起来谁都比清政府强大,他要保证自己的权势,以避免被清政府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但是卖国卖成习惯以后,就开始心灰意冷,以为所谓的自强,权势不过尔尔,还不如实实在在的捞一点钱,在洋鬼子那里混个好名声,以后家族还能到租界里被保护。

  实际上,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当年起家时候双手染满鲜血,其实心里也是害怕有人找后代来复仇的。

  所有做汉奸的,最开始的时候都说有苦衷,做到最后他成了习惯,要自保,保证手中有军队,有权势来不被清算,再也是被人抓住了小辫子,没办法只好沿着方向继续走下去。

  中国的读书人最怕的是被历史清算,但李鸿章够聪明,大搞洋务运动,报纸这种东西办了一堆,再买通清流无数,自然有人帮他洗白,再说很多事,他是跟慈禧太后捆绑营销的,总归有些人再揭短,也要顾及老佛爷的脸面。

  既然一万年后谁著史都已经被看的这么清楚了,那么还怕个鬼,只管放下身段做自己在惯性之下该做的吧。

  当然你要说李鸿章有苦衷,这世界上的人谁没有苦衷?一代人要做一代人该做的事,一代人都像左宗棠,我们后来的中国人不会受那么多苦,国土流失,这种心中的沉痛是永远无法消融的。

  那些被人占久了的地方,即便住得都是汉人,人家且还要闹事,何况有些地方住的是别样的种族?

  李鸿章唯一的好处是自己能力有限,痞子气多而王霸气少,所以没有自己举了反旗,否则以他这一身自私自利,无耻无赖的行径,中国指不定还要被他卖成怎样四分五裂的德行呢。

  有想跟我交流的,可以关注新浪微博:局外人的视界。留言我会尽可能的回复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23:38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