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87|回复: 0

天涯时事:揭秘本世纪惊心动魄的粮食战争,中国反败为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9 17: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全面记录了本世纪中国和国际粮商对撼的过程。总体而言是先在大豆上小输,然后全面大胜。大胜的时间点正好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点吻合。

  先说大豆。

  中国传统的大豆产区在东北,尤其是黑龙江。

  大豆是生产豆油和豆粕的原料:豆油用途是食用油,豆粕是动物饲料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1994年以前,中国大豆基本自足,还少量出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对肉类的需求增加,中国成为纯进口大豆国家。

  到2017年,中国80%的大豆需要进口。相应的中国人均肉类消费量从几十年前的不到10公斤/年,上升到2018年的59公斤/年(印度为4.4公斤/年),接近欧美国家的水平,远超其它发展中国家。

  国际粮食贸易基本上被ABCD四大国际粮商垄断:

  A:ADM(美国);

  B:Bunge Limited,邦吉(美国);

  C:Cargill,嘉吉(美国);

  D: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法国)。

  既然中国75%的大豆需要进口,他们当然不甘心卖低价,同时他们希望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市场,把整个供应链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2001~2004年,因为炒作中国需求,美国大豆从415炒到1064(单位是:美分/蒲式耳),同期中国大豆也跟涨。导致东北豆农大量扩种,国内压榨能力也大幅增加。

  然后,从2004年4月,国内外大豆价格暴跌,短短7个月时间,美国大豆从1064跌到500,拦腰跌去一半还多。

  国内的大豆价格也一样暴跌,很多豆农巨亏。

  而国内的压榨企业,他们进口的大豆还在海上,价格就已经跌去一大截,不得不“洗船”,就是宁愿违约罚款,也不愿收货,让卖家转卖给其他人。

  很多国内压榨企业由于巨额亏损倒闭,外资乘机低价收购布局,基本上控制中国的压榨行业。

  可以说,这次大豆战争,中国输得很彻底。

  不过,这也警醒了中国,在随后而来的更大规模对战中有了经验。

  既然外国资本控制了中国的压榨市场,他们当然要追逐最大的利润。

  于是,从2006年开始,又一波更大的上涨开始,美国大豆从500多一直涨到2008年7月的1654。

  对中国的影响就是:豆油从5000/吨,最高涨到15000/吨,豆粕从2000元/吨涨到4000多/吨,导致国内的食用油和猪肉价格,在2008年达到一个高峰。

  当时,中国几乎无能为力,因为在2008年以前,中国的粮食储备以主粮为主(小麦和玉米),大豆和豆油的储备很少。

  中国尽了最大的努力,在2008年3月,采用行政干预的方式,限制企业对食用油的涨价幅度,同时安排中储粮和中粮等国企入市,采用小包装食用油定点供应。豆油价格从3月4号开始暴跌,短短半个月,从15000跌到10000左右,让很多哄抬价格和搞囤积的商家血本无归。

  豆油价格是压下来了,但大豆的价格没办法,因为主要靠进口。于是,国内外投机商接着把豆粕的价格炒到4200元/吨,导致肉类和家禽类价格暴涨,不过这时候,全球的金融形势已经开始见顶。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大豆价格也随之暴跌,从7月初的高点,到年底价格跌去一半,中国的豆农再一次面临巨额亏损。这时中国突然大量收储,价格比市场价高,又略高于豆农的种植成本。

  既然国产的大豆不可能满足需求,我就靠巨量的储备来稳定市场价格:价格太低时我收购,价格太高时我抛储。

  可以说,从2008年以后,中国虽然大豆进口量越来越多,但国内的大豆价格基本上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当中国的大豆储备达到半年甚至一年的消耗量时,没人敢去炒。

  以中国的人口和耕地面积,中国不可能让主粮和大豆同时自给自足。所以中国的策略是:主粮一定要自给自足,大豆可以靠进口。

  对于东北大豆种植区,一亩地主粮的产量是大豆的三倍,如果要实现大豆自足,每年就会有1亿多吨粮食的缺口,这是很恐怖的事情。

  有人说主粮也可以进口,主粮如果也靠进口,中国可能比印度还惨。

  中国宁愿每年多花100亿元从农民那里收购粮食,让农民去种植粮食,也不完全依靠进口,因为一旦主粮被控制了,那么以后则可能要多花1000亿甚至上万亿。

  下面我们再来说说主粮。

  2006年-2008年,中国和国外资本在主粮上进行了规模宏大的对战:空方是中国政府,多方是国际投机资本、国内买办、国内的小投机商。

  这场“战争”从2005年12月开始,到2008年7月结束,空方大胜,多方全面爆仓。

  从2005年底开始,国际粮价开始上涨。

  理由是什么?

  就是炒作全球粮食紧张。

  按照当时的数据,估计全球也就是千把万人口的粮食缺口。

  问题是:粮食,你不吃不行,不吃就得饿死人——不像铜铁等原料,价格高了可以不用。

  既然粮食不够,那就涨价,谁花的钱多就卖给谁。

  比如地球上有100个人,以前每餐是1元,现在突然某种原因只有99个人的饭了,让大家竞价,会是多少钱一餐呢?

  有人说只有1%的缺口,按理只涨1%-5%就差不多了。

  事实会告诉你:可以涨到无限。

  因为谁也不想成为那个被饿死的人,他们会拿出所有的钱去疯狂购买粮食,所以粮食价格会一直涨到最后有人因为买不起而饿死,才会恢复平衡。

  2005年12月-2008年7月,国际小麦价格从291涨到1334(单位:蒲尔/美分),涨了4.6倍;国际玉米价格从185涨到758,涨了3.2倍。

  仅仅千万人的粮食缺口,不到全球人口的0.2%,粮价居然翻了几倍?

  是的!

  因为再贵也得买,不买就饿死。

  同期中国的粮食价格呢?

  当然也涨了,涨了多少?

  小麦从1400左右涨到2000左右,涨了0.7倍;玉米从1200左右涨到1800左右,涨了0.7倍。

  为何国际粮食暴涨,而国内粮价如此平静?

  其实并不平静,国外国内的资本都来了,想炒国内的粮价。

  问题是:中国有个国家储备。

  战略储备是常规储备,两年一轮,多是中储各分公司根据调自行决定轮进和轮出时间,数量一定。

  周转储备,是为避免“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的,数量、轮出时间均不一定。

  储备决大多数是国储,但也要求有地储备,“省长米袋子”,产区和销区要求不一样,具体的不说了。

  于是,“战争”爆发了。

  在国际粮价暴涨的同时,国内的粮价也蠢蠢欲动,中国开始抛储。

  抛储的粮食来自那些经常被媒体批评为管理落后、蛀虫多、跟不上时代的国家粮库。

  抛储开始,多方拼命抬价,全部吃进,造成供不应求的形势……

  再抛储,多方再抬价,再全部吃进……

  最后,多方发现,抛储源源不尽,到最后没人敢接了。

  中国刚开始抛储粮食,也比较谨慎,开始是十天半个月一抛,到后来每周一抛,最密集的时候,每隔一两天抛一次。

  当时好多先期已经吃进的人估计傻了,不敢买进了。

  这时候中国又放出风声,说中国的贮备粮有1亿吨,够全国用一年的。

  没人知道中国的粮食储备到底有多少!

  不过,所有人都相信,中国的储备足以撑死炒作的投机资本,于是多方崩溃,粮价见顶和金融危机的爆发点高度巧合。

  连锁反应之下,所有的大宗商品价格全面暴跌,时间就是2008年7月初。

  为什么金融危机后,西方那些大投行纷纷倒闭,唯独中国过得很滋润?

  归功于粮食的自给自足,并能略有赢余,可以建立庞大的国家储备。

  1000万人的粮食缺口,就导致国际粮价涨了4倍多,如果中国的主粮也要进口,哪怕是100万人的粮食缺口,现在的大米不可能是2-4元/斤,10元/斤小意思,50元/斤不是没可能。

  中国现在是:主粮靠国内的农民,哪怕以高于国际价格收购,也要保证主粮能够自给。

  如果中国主粮有缺口要进口,光炒个话题就可以把价格涨到天上去。

  其他经济作物,如果需要进口补足产量,就建立国家储备来调节价格。

  2008年之后,中国强化了大豆、豆油、菜籽油、棉花、白糖等经济作物的贮备;有计划的提高农产品收购保护价;扶持国企进入终端市场进行竞争。

  同时,中国有时也帮其他国家的农民撑价,让外国农民愿意种植中国需要的农产品。如果他们觉得价格不划算而减少种植,价格又会飞到天上去。

  目前,美国的人均肉类消费仍远远高于中国,但有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是逐年增加的,而美国从2007年起逐年下降。

  以地球有限的资料来说,很容易理解这种变化:中国人多吃一点点,美国人就要少吃一大截。所以中国和美国的对抗,不是制度的对抗,而是资源的争夺。

  关于粮食战争的输赢怎么定性:对于国家来说,如果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稳定由我掌控,就算赢。

  以大豆为例,2008年前大豆价格中国无能为力,完全被外国控制;2008之后,尽管进口量越来越多,但大豆的价格反而变得更稳定了,中国随时可以用巨量储备来调节市场价格,使之不会大幅波动。

  你说中国是赢了,还是输了?

  国企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包括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可真到了关键时候,还是国企承担社会责任。

  经历过植物油、猪肉、棉花、白粮价格的大幅涨跌后,国家也大幅增加了相应储备。

  国际上粮食库存消费比的安全警戒线是17%,但是我国粮食储备的库存消费比,远远、远远高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6:26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