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53|回复: 0

枫叶君:凌晨3点,卡特被来自中国的电话叫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0 16: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49年,一个年轻的美国海军军官随潜艇来到中国某港口,那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国家。10月1日,当新中国宣告成立的那天,他在中国度过了自己的25岁生日。

  27年后,这个喜欢木匠活的美国人以民主党候选人身份赢得大选,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

  他,就是吉米·卡特。

  1978年7月10日凌晨3时,卡特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吵醒。电话是总统科学顾问弗兰克·佩雷斯博士从北京打来的。

  “总统先生,我实在不愿意打扰你休息。”普雷斯说。

  “肯定是发生了危机。”卡特判断道。

  “不是,我正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他问了一个我无法回答的问题。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当然可以。”

  “他问能不能派5000人。”

  卡特听了,兴奋地脱口而出:“你告诉邓小平,他可以派10万人!”

  1978年的中国,虽然文革已结束两年,但是,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市场供应不丰富,人们穿着朴素的衣服,还有很多人依然背着政治错误带来的包袱。中国,还只是世界都市之外的边缘乡村。

  卡特接到普雷斯博士的电话时,北京时间已是7月10日下午,人们在每天必读的人民日报上,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内容:

  《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财贸学大庆学大寨会议,今天下午在北京隆重举行闭幕式》

  《科学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国科学院理论组和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京联合召开第二次理论讨论会,澄清“四人帮”在理论和实践关系问题上制造的混乱》

  《要革命,不要“官官相护”》

  《鸭绿江上的友谊花——记朝鲜同志抢救我重病渔民的事迹》

  《乌干达总统阿明看望因公负伤的我技术人员》

  而在第四版,人们看到了这样一则消息:《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弗兰克·普雷斯博士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告别宴会》。消息中有这样的文字:

  普雷斯博士在宴会上祝酒。他说,我们整个代表团对你们实现科技现代化的计划印象很深。你们全面地和坦率地估计了自己的需要。在你们希望以最大速度发展的科学部门里,你们确定了现实的优先步骤。你们为高速发展制定了合理的计划。我们相信你们会取得成功。

  他说,这次访问的结果,使我看到了不远的将来在我们两国科技界的有关部门之间进行广泛交往的前景,我们在空间、能源、公共卫生、农业、海洋学、自然资源勘探等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普雷斯博士在讲话中提到了“交换留学生”。而这几个字,在1978年的中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要么是陌生的,要么是久违了。

  就在这条新闻的旁边,是一条新华社发布的简讯: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国会议员团团长莱斯特·沃尔夫和夫人以及由他率领的美国国会议员团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1977年国庆节过后不久,中国宣布恢复中断了10年的高考。1977年冬,570万考生走进考场;1978年,610万人参加高考。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这表明,刚刚结束文革的中国对人才的需要达到饥渴的程度。

  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听完有关人员的报告后,作出这样的指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科教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我们迈的步子太小,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

  在麦迪逊一户普通美国人家中,柳百成愣住了,房东七八岁的儿子正在玩苹果电脑。房东告诉他,在美国,连儿童都能自如操作。

  可是,46岁的柳百成出国前从未见过电脑,他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一名教师,1978年12月26日,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批52位赴美留学人员中的一员,来到威斯康星大学学习。

  柳百成仍然记得,当他们抵达纽约机场时,大批记者已经等候在那里,闪光灯照亮了大厅。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吴葆祯大夫代表大家用英语宣读了在飞机上起草好的声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仅为学习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

  一次,柳百成受邀到一所中学作演讲。有学生提问:你觉得美国怎么样?想不想留下来?柳百成随口哼起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句歌词:家,可爱的家,世间没有任何地方能比家更让我眷恋!歌声刚落,深受感动的师生们全体热烈鼓掌。

  柳百成说,那个情景他一辈子也忘不了。他知道,美国人民欢迎中国学子到美国学习,更希望看到他们带着所学到的东西,回到自己的祖国,把国家建设得更美好。

  首批52名留美人员,除一人延期外,均在两年后按时归国。他们后来大多成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

  留学的大门打开后,中国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留学潮,而最主要的目的地就是美国。后来,连文化程度不太高的中国人都知道通过一种语言考试,就可以申请到美国大学读书,而这一考试的中文名字起得很喜庆,叫“托福”。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崭新的一页正式掀开。

  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美国专家来到中国。中国学到了美国的技术,采用了美国的设备。中国人追捧起麦当劳和肯德基,美国人用上了来自中国的日用品。不少美国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和文化,中国青年迷上了好莱坞电影。

  柳百成当时坐在飞机上,与他一同去美国留学的人有52个。他说:“飞机万里西行,满座的中国学者难抑心中兴奋,当时大家对美国就像对月球一样陌生。”

  时光如梭,四十年过去了,现在有多少人去美国留学呢?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仅去年,就有35万中国学生赴美留学,比第二位印度的18.6万多将近一倍,并占留美国际学生总人数的32.5%。中美交流有很多桥梁,留学生是其中的一座。

  1979年1月28日,邓小平携夫人卓琳在世界媒体的关注中启程访美。这一天是中国农历大年初一。

  在白宫,卡特欢迎邓小平访美,他说:“我听说,在这新年之际,你们向慈善的神灵打开了所有的门窗。这是忘记家庭争吵的时刻,也是团聚与和解的时刻。对于我们两国来说,今天是团聚和开始新的历程的时刻,是久已关闭的窗户重新打开的时刻。”

  邓小平在答词中说:“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位于太平洋两岸的两个重要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于促进太平洋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无疑地将是一个重要因素……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必将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美国人也很贴心。在肯尼迪中心,卡特为邓小平安排了一场盛大演出。演出最后一个节目时,大约200名美国儿童齐声唱起《我爱北京天安门》,而且是用中文。听罢,邓小平与夫人卓琳走上舞台,热情拥抱和亲吻了这些美国孩子。这一场景让在场的很多美国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个子不高,但坚韧、睿智、坦率、有胆识、风度翩翩、自信、友善,这些品质都非常吸引我,我很愿意和他交流。”在1979年的日记中,卡特用这样的语句描述他对邓小平的第一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9 09:03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