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58|回复: 2

巨龙:5G畅想曲 & 面向未来的鸿蒙操作系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1 1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序言)

  中国已经发放5G商业牌照,而且一发就是4张。一直被电信和互联网系统打得喘不过气的广电,终于有机会上场。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美国以举国之力,全力封锁一家中国电信设备公司。

  金灿荣政委说,055和歼20就是500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构成百年变局的,还有很多其他的中国制造、中国创新和中国伟大工程。

  比如说高铁,比如说特高压,比如说“基建狂魔”,都是这个时代大变局的合唱声音。

  毫无疑问,5G还有华为即将发布的“鸿蒙”操作系统,也是这个百年变局的重要角色,甚至我个人估算,乃是是排名前五的VIP角色。

  5G的技术细节不必说,单单看美国不淡定,就能够明白这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

  至于鸿蒙操作系统,美国人针对华为的封锁,给这个尚在测试阶段的系统,收获了巨大的知名度。可以说,这个系统是自带流量光环出身。即使初期并非完美,仍然会获得举国上下的支持。正应了那一句名言:“所有无法打败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加强大……”

  5G + 鸿蒙操作系统,会在未来掀起怎样的产业浪潮?会如何改变这个世界?要知道在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过渡的时代,一大批新的商业应用兴起,很多PC时代的网络巨头,一举沦为产业二线队伍。主流的操作系统,也从Windows + PC (Intel),迁移为 安卓 + 苹果IOS + Arm CPU的移动平台。

  在5G时代,重新崛起一家操作系统巨头,并非不可能,由于美国的封锁,加上中国在5G技术上的积累,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以及举国体制的优势。这一次,中国的胜算非常大,甚至可以说,必然成功。

  作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安卓系统获得船票的谷歌公司来说,很清楚一旦中国主推自己的操作系统,未来将会意味着什么。苹果 + 安卓,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双寡头之势,那么很快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鸿蒙”从最开始的备胎,转正为主力军,无疑承担着巨大的历史重担。从我了解的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从大型机服务器的类Unix系统,到PC机时代的Windows操作系统,再到智能手机的Android  + IOS系统,一直沿着一条清晰的路径在演进:性能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使用越来越友好,覆盖范围越来越广 ……

  在谷歌对华为实施封锁的时候,华为宣布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并且在手机层面上与安卓兼容,那么这就意味着在操作界面上,和我们现在在用的系统,并不会发生特别重大的变化 —— 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教育大众是艰苦的事,所以界面上可能很多人看不出与安卓的区别。

  但是如果仅仅是做一个安卓的备份系统,即使兼容性再好,这样的操作系统也只是简单的替代,或者是面对封锁的备份。鸿蒙是面向5G时代的基本操作系统,这意味着他是为未来而生的。

  那么这就很有意思了。接下来的两篇文章,我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做一下预测,在5G时代,操作系统、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流媒体、车联网等等领域,会有什么样的形态?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到时候大家也留言讨论,畅想一下5G时代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2 11: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5G流量时代

  5G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如果网络建设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 极高的网络速度,实际上只要能够达到4G网络10倍以上的速度,就是了不起的飞跃,相当于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可以连接的光纤wifi。除了网络速度的提升,还有一个就是资费的下降。我预测包月不限流量的5G,最终应该下降到200元以内。考虑到不限流量,实际上人们会使用热点共享的办法,一个5G设备,带很多台设备上网,等于随身就有了宽带的路由器。

  —— 5G技术和现有的Wifi会进行合理的融合,提升路由器的性能。现在的Wifi路由器,很多年技术都没有飞跃了。在5G时代,很可能家庭宽带也要升级,至少普及100M~200M甚至千兆光纤入户。这样,可以推动4K电视,甚至8K电视入户,这会带来视频、游戏的新的提升。

  —— 极大的节点连接数量,这是物联网的基础。这其实不一定是5G的技术,很多已经开始建设并且投入运营的IOT物联网,使用的是3G、4G的技术,数据量不大,但是能耗极低,而且能够连接的节点非常密集。

  —— 很短的网络延迟。对于时间延迟比较敏感的应用,5G会有更好的体验。比如直播、远程控制、远程操作、实时视频监控等等。

  —— 更高的网络覆盖率。5G的频率比4G高很多,这意味着需要建设更高密集度的基站,所以并不能保证全域5G覆盖,当然也没有必要追求这种覆盖率。主要的组网方案,还是5G-4G-3G-2G兼容覆盖。特别是在5G推广的早期,主要还是覆盖人口密集的城市区域。

  —— 5G和微波技术的融合,为地广人稀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超高速的链接到互联网的方式,甚至可以带动8K视频节目的推广。(这也许是美国很多乡村地区,离不开华为的原因)

  那么,在5G时代,鸿蒙操作系统,就不会是简单的安卓替代。而是一个全覆盖的操作系统,有云端、服务器端、网络设备、PC端、手机(平板)端、嵌入式(电视、投影仪、车载平板)、设备端(各种设备、仪表等),构成一个垂直整合场景的“大一统”操作系统。无论是IBM、微软、谷歌。这几代操作系统的宗师,都没有完成这个体系革命。

  二、技术的可行性?

  鸿蒙在技术上,是否可行?

  答案是:技术对于华为来说,并不是问题。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有非常深厚的积淀,无论是安卓、还是鸿蒙,核心都是基于开源的Linux。Linux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过全世界的高手无数次的完善、测试和升级迭代,核心已经极其稳定,而且已经优化得效率很高。

  安卓也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只是谷歌在其上的二次封装,使用虚拟机的运行方式,反倒降低了其运行的效率。只不过,这些年高速提升的CPU内核,以及图形加速技术、AI加速等等,让安卓系统的运行效率得以提升。同时,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对安卓系统也进行了深度的改进和定制,大大提升了其效率。

  比如安卓系统被人诟病的越用越卡的问题,早些年几乎是无解的。随着华为对安卓的文件系统进行改良,这个问题在华为的后期手机上,已经不复存在,也可见华为的技术实力。

  就操作系统而言,随着理论体系的完善,加上Linux开源系统,让更多的程序员得以“练手”成长,而很多本属于顶级实验室和大公司的技术经验(比如贝尔实验室和IBM公司),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加上Linux沉淀了大量成熟的源代码,整合一个操作系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实际上,在国内,也有很多团队,在Linux基础上裁剪定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包括中标麒麟、Deepin Linux(深度Linux)都做得相当不错,不仅界面漂亮,而且也有办公软件、浏览器等很多配套软件支持。

  深度的桌面Linux

  华为的实力,要远比这些小型团队强大很多,因此基于Linux内核推出的操作系统,技术上不会构成瓶颈。加上华为多年以来的持续投入研发,以及在电信领域的软件工程经验积累,推出一个完整、可靠、安全、高效的操作系统,在技术上,并非致命瓶颈。

  即使是安卓系统,谷歌公司也做得并不算多完美。之所以安卓能够盛行,是赶上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苹果的IOS之外,并没有太多选择。WP(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实在太不好用,而且微软在互联网领域也不太用心。而谷歌安卓走的是开源的道路,有全球的产业界支持,不断配套改进迭代,而谷歌主要通过在安卓系统上,捆绑自身的搜索、地图、邮件等服务,通过入口获得流量,再通过广告的方式将这些流量变现。

  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肯定不会走苹果的封闭道路,而是走开源的道路,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这个体系中,通过大面积的应用,让鸿蒙系统尽早成熟完善。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新创业的团队,加入华为的操作系统生态链体系,可以站在华为这个巨人的肩膀上,走得更高更远。

  从技术层面上,鸿蒙操作系统在最关键的手机应用上,与安卓保持兼容,而通过方舟编译系统,原来的应用还能够提速60%以上。这就是非常好的技术路线,一方面安卓的技术体系经过十来年的积累,虽谈不上完美,但是成熟度很高;另一方面,选择与安卓兼容,就意味着现有的生态系统,基本都可以无缝切换过来。Oppo 、vivo、小米的界面,都可以运行于在鸿蒙操作系统之上,一开始就已经有了8-9分的成熟度。

  三、用户习惯和生态链

  教育用户学会一种工具的使用,是一个历时长久的大型系统工程。而一旦用户习惯于使用某种界面以后,这种习惯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粘性,用户很难摆脱这种依赖。

  归根结底,人们是很难短时间学习太多的新东西。除非是一个新事物,功能强大,而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Windows和IOS都是伟大的操作系统,微信是伪装成聊天软件的寄生操作系统,它们都有推进时代进步的伟大意义。甚至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沟通方式,支付方式,生活方式……

  鸿蒙操作系统,它的革命性并不在于此,他会很好地继承这些前辈的成就。在鸿蒙操作系统的手机之上,你甚至很难区别和以前的手机有多大的区别 —— 也许效率更高,但是还是差不多的操作习惯,差不多的界面图标,一样的微信和支付宝,还有今日头条和美团、京东。

  也就是说,在智能手机一端,鸿蒙操作系统的最大惊喜,也许就是没有太多惊喜 —— 用户无需再教育,系统除了更流畅、更稳定,也没有明显的使用上的区分,可以零学习成本切换过来。

  但是鸿蒙操作系统绝不会止步于手机终端,否则充其量也是一个安卓的分支,或者是备胎、或者是替代品、也就是Plan B。

  鸿蒙是全覆盖式的操作系统,这意味着在华为的操作系统之上,会生长出各种不同的界面风格。在PC机上,或许更像Windows操作系统风格;在平板和手机上,就是传统的安卓或者接近于苹果的风格;在云端,也许就是传统的Linux命令行界面;而在电视机、车载终端上,鸿蒙系统呈现出来的,又是另外一种操作的方式。

  而立体覆盖的鸿蒙操作系统,会具备良好的互通性,不仅是硬件兼容性好,更重要的是,数据共享会更加方便。只要你使用多套鸿蒙系统,完全可以一个账号体系里,实现数据无缝传输映射。比如手机拍摄的照片,同时就可以在电视机上打开,或者在PC的文件夹里获得。

  而鸿蒙系统支持的5G和物联网,会让万事万物都具备了连接的可能性,这可以开发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来。比如,你在电脑里用qq音乐下载了一首歌,就可以无缝放在汽车车载电脑里,不用再拷来拷去。

  对于华为来说,推出自己的操作系统,难题在于生态链,因为无论是谷歌的安卓还是苹果的IOS,都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软件支持,捆绑了大量的服务,对于国内用户来说,这种服务倒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是在全球,很多服务除了美国公司以外,暂时没有替代品,比如FaceBook、SnapChat、WhatApp、谷歌地图、谷歌应用商店等等,这会影响华为手机在海外的销售。

  当然,只要鸿蒙系统,能够保持对安卓应用程序的兼容(或者编译以后兼容),自然有很多软件商也会顺手加入这个阵营(包括很多破解版本,仿佛现实中的走私活动……),比如据《dinheiro vivo》报道,葡萄牙的应用商店Aptoide是谷歌内容商店最大的替代品牌之一,拥有超过90万个应用程序和2亿名活跃用户。鉴于谷歌宣布将暂停与华为的商业往来,Aptoide已开始与华为洽谈合作事宜,希望能代替谷歌。

  所以说,生态系统虽然构建困难,但是只要实力够强,利益够多,前景够好,自然有人想跟着发财。而对用户来说,只要手机能够继续用这些服务,是不是美国人的操作系统,并不会太计较 —— 当年诺基亚的塞班、黑莓的BlackBerry OS,不一样有大量用户?

  前一阵,华为成立了一家叫做投资公司,名为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华为是唯一股东,首期注资7个亿。很显然,这个投资很大的一部分,是用于构建华为的生态链合作伙伴。以华为的信用做背书,一旦某个创业公司获得华为的注资,就有了华为概念在其中,一定会有无数的创投机构跟进,同时还有A股科创板的退出(发大财)机制。 —— 以资本主义,对付资本主义的封锁,才是王道……

  所以,总结起来,华为操作系统的生态链建设,虽然任重道远,倒也不是白手起家。微信、QQ、支付宝、高德地图、美团、今日头条系、拼多多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当此国家产业战争当口,自然会毫无保留地支持国产操作系统。(不支持,会被网民骂死的……而且也会损失很多潜在的客户……)。

  须知中国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世界,即使没有全球市场支撑,中国的市场规模,也能够独立养活一个生态链 —— 比如微信就有一个巨大的生态链。而在中国市场摔打成熟的产品,拿出去也可以通过“白菜价”的方式占领全球市场。

  也许预见到了这一点,谷歌是有点急了。希望通过游说,说服美国政府解除对华为的操作系统封锁。而其理由,居然有一条是“国家安全”(潜台词是,一旦用了华为的系统,以后想要监听手机,会变得更加困难……)。

  下一个章节,我将会设想一下未来的应用场景,勾勒一下大一统的鸿蒙操作系统,将会有那些特别便利的应用,个人技术设想,请勿对号入座……

  (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0: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进性,不需酷炫“黑科技”

  个人预测,鸿蒙操作系统,并不会一下子使用太多的黑科技,用起来也不会有太“酷炫”的效果。原因大致如下:

  —— 中国人在操作系统领域,经验还远没有美国充足,步子不宜迈得太大。能够达到美国成熟操作系统的60%以上的成熟度,已经很不容易。

  —— 操作系统诸多技术已经成熟,主流应用,并不需要太多的“黑科技”。以智能手机为例,领导行业潮流的苹果手机,也都陷入了“创新乏力”的尴尬境地。至于VR这一类系统,始终还是小众范围。

  —— 在稳定可靠的基础上,构建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建立并扩大国产操作系统的生态链,乃是最高优先级别的任务。而在巨大的生态链支持下,很多新的应用场景,包括一些“黑科技”自然会应运而生。

  —— 即使有比较深厚的技术和人才,焦点也主要用在“刀刃”上,比如提升安全性,提高兼容性,提升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效率等等,而不是拿来追求一些特别“酷炫”的效果。

  —— 很多的“黑科技”,如果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会存在很多的风险,比如: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性价比是否合适?用户是否需要比较复杂的学习过程?对使用环境是否苛刻等等……贸然推出太多的黑科技,会存在很多的风险。

  那么,“鸿蒙”操作系统的先进性体现在哪里?

  “鸿蒙的”先进性,并不是体现在一些“酷炫”的效果上,而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体系架构的先进性,“微内核” + 多界面扩展,即在一个微内核基础上,扩展出服务器、云平台、存储、设备、手持终端、PC等诸多的平台上来。这方面,实际上苹果公司做得不错,IOS系统,扩展以后能够支持PC、平板、智能手机、Ipod以及手表、iTV等诸多平台。华为在这方面,要比苹果公司走得更远,因为苹果公司在通讯领域是欠缺的,华为在通讯和网络领域,反而是主打核心业务,因此华为操作系统的维度,大约等于 IBM + 微软 + 安卓 + 亚马逊 ,这种维度的跨越,让鸿蒙一旦走向成熟,生态链的规模会更大。 (互联网规律,能量 = 质量 X 数量?)。

  —— 生态系统的广泛性,操作系统现在比拼的并不是黑科技,甚至比的不是先进性,而是生态系统的支持。以苹果IOS系统和微信曾经的冲突为例,微信可以不依赖于IOS运行,但是如果苹果手机不能用微信,在中国的市场起码得消失8成以上。

  —— 面向未来的扩展性。这个和架构有关,更和网络和5G有关。在一个快速而且链接无处不在的世界,数据通过5G、光纤、微波等通讯基础设施,进行快速流动,而不是在单机上运转,这本身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

  每一代的操作系统,其实都承载着当时的历史使命,比如IBM的大机时代,微软的PC时代,谷歌和苹果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美国公司的专业性,导致了愈到后来,各个公司的操作系统,都局限于本公司的产业领域,都有很严重的“孤岛现象”,比如微软强于PC和云操作系统,谷歌强于互联网和安卓,IBM强于大机,苹果强于个人智能终端,但是并没有“全能型”的选手。

  如前所述,鸿蒙操作系统,本身就是面向未来开发的。鸿蒙诞生的时代,5G和物联网已经走向成熟。而华为公司的基因,乃是通讯和网络。因此,鸿蒙本身就立足于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在云管端一体化互联互通的基础上。

  所以,即使没有看上去惊艳的“黑科技”,鸿蒙系统仍然有“降维打击”的基因。到现在为止,操作系统的“孤岛性”仍然大范围存在,比如说:如果不是基于微信这一类即时通讯软件,你想要从苹果手机传一张照片到安卓手机上,其实还是挺麻烦的。

  “鸿蒙”的短板和弥补方法

  “鸿蒙”当然有短板,在现有操作系统运行得比较好,生态链比较完整的领域,鸿蒙可以说连入门都很难。

  比如金融领域的IBM、Oracle和EMC (合称IOE),虽然有阿里巴巴去IOE的成功案例在前,但是主要还都是互联网企业,传统的大企业,基本还会采用IOE的方案,毕竟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而且很多开发好的应用,要迁移也非常困难。

  比如在“生产力”领域,也并非鸿蒙短时间能够弥补短板。所谓“生产力”领域,包括各种专用软件,包括很多的工具软件。最简单的,比如Photoshop和CorelDRAW,CAD等等,很多工具软件,都是在Windows下运行。WIndows + Intel的生态系统,估计再风光几十年毫无压力。

  好在鸿蒙系统主打的方向,并不是传统的操作系统和工具软件领域,而是云-管-端,内容消费和网络服务,这就很好地避开了“生产力”这个领域。

  不过,这并不代表“鸿蒙”和Windows毫无交集,实际上,会有很多和鸿蒙配套的软件,出现在Windows之上,强化“鸿蒙”的“生态系统”概念。比如,在Windows可以推出一款“鸿蒙”配套软件,一个软件就可以同步“鸿蒙”手机、云端、物联网等等。比如使用“鸿蒙”系统的摄像头,并不影响在Windows的电脑上看到。

  弥补这些短板,融入现有的系统,这也构成了“鸿蒙”产业链的一环。也就是说,即使是鸿蒙操作系统,和现存的各种先进完善生态系统,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完全可以共生共荣,各自发挥自己长处。

  甚至,在“鸿蒙”的系统上,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运行虚拟机。直接在“鸿蒙”PC机上,再运行一套Windows系统,这感觉就比较爽歪歪了。反正,我学习开发Linux系统的时候,通常也是在Windows上运行Vmware虚拟机。

  “财富效应”和科创板

  让一个产业迅速发展的办法,就是“财富效应”。

  当年美国的铁路大建设时代,就是利用了巨大的资本市场;互联网的兴起,更是借助于1990年代的互联网大泡沫时代;而到了今天,资本的“财富效应”仍然是快速助推一个产业最有效的方法。

  在IT产业链,生态链的建设,当然也需要资本市场的助推。以腾讯为例,为了建立强大的生态链,腾讯投资了大量的互联网产业上下游公司。以至于“腾讯系”的股份,加起来的市值,差不多等于再造了一个腾讯公司。

  华为要想让“鸿蒙”快速成长出生态链,除了开源、开放之外,同样也需要“财富效应”以及资本市场支持。

  想让更多的人加入“鸿蒙”生态,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先加入的人,赚到钱,而且是很多很多的钱,而且还很炫目,万众瞩目的那种光环,制造出一批富豪。然后整个社会的各种资本,就会热烈响应,与此同时,创业团队、创投机构,都会有大量的精英人才加入,对整个生态系统,形成良好的正循环。

  单单靠市场销售,短时间是比较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虽然股市上也有“华为系”的概念,毕竟还远算不上光彩夺目。未来应该打造出来“鸿蒙生态”的科创板概念,无论是做小游戏的,做专业游戏的,做阅读器(类似于亚马逊的Kindle)做智能摄像头监控的,做智能8K电视机的,做智能音箱的,包括拿鸿蒙制作一些智能机器人硬件的,每个领域都能够涌现出一些优秀的中小型公司,并且能够搭载华为的便车,最终在资本市场获得“明星效应”,到了这个时候,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小公司,围绕着华为这颗大树成长,这才是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链。

  至于海外的开发者,会不会围绕华为形成生态链。这当然有难度,但是只要有利益,谁又能够抵制这其中的诱惑呢?

  想当初“愤怒的小鸟”,跟着智能手机一起火爆,来自芬兰的小团队 —— 罗维奥公司开发,当时是风靡全球,扒金无数。可见在一个系统推出的时候,一个“火爆”的现象级产品,往往能够吸引大量的眼球。

  华为当然不缺“流量光环”,来自美利坚的神助攻,让“鸿蒙”系统尚未大规模推出,就获得了海量的关注。而实际上,即使是IT业内人士,Anroid推出前2-3年,大陆的很多程序员,也对其漠不关心(比较早推安卓智能系统的,包括摩托罗拉和我国台湾的HTC)。而“鸿蒙”尚未正式推广,“方舟”编译器也还没有普及,国内不光是程序员,就是很多普通的吃瓜群众,都已经有所耳闻。这广告价值,恐怕比华为投入在“鸿蒙”的研发经费还要高。

  未来之所以值得期待,除了美好的憧憬,还有胜利的曙光,更有奋斗和自立自强的精神。见证华为“鸿蒙”系统的成长,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IT行业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2 19:05 , Processed in 0.31307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