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62|回复: 0

云石:中美贸易冲突——三大原因决定中国绝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10 08:5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弥漫在两国乃至全球市场上空的空气也越来越紧张。尤其是随着特朗普极限施压大棒的肆意挥舞,大家都在担心,中国会不会像三十年前的日本那样,最终还是顶不住美国的威胁,被迫签下《广场协议》城下之盟?

  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中国现在全球经济领域的地位跟30年前的日本颇有相像之处—都是全球第二经济大国;体量都与老大美国有一个身位的差距,同时又甩老三一个身位;都处在美国主导的全球政经秩序之下,对美国经济存在依赖性,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美。这种格局,加上美国现在咄咄逼人的架势,让人不得不对中国在这场博弈中的结局感到忧心。

  但在云石君看来,这种担心其实大可不必。且不说之前云石君在之前文章中已经多次分析,现阶段美国和特朗普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也不具备将贸易冲突进行到底的基础(换句话说这次贸易纠纷大概率还是会以媾和结束);就算这场纠纷真的走向长期化,中国也不大可能重蹈80年代日本之覆辙。

  之所以这么笃定,主要还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是经济结构。众所周知,现代日本经济,一直高度依赖于海外市场。毫不夸张的说,海外市场就是日本经济的生命线。

  这个是很正常的。毕竟日本只有一亿人口,不到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这样的市场规模,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世界第二这种档次的经济体量。而日本之所以能做到,主要就是靠海外市场的经营。没有这些外部支持,光靠日本内需,日本再怎么折腾,也最多就是个二流经济体的规模,根本不足以撑起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的场面。

  但中国不同。中国本身就是个世界级的地缘大国,坐拥14亿人口和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如此庞大的体量,决定了只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单凭这个市场本身,就足以支撑起一个世界级的经济体。

  而现在的中国,就已经处于这样一个阶段。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市场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程度。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现在中国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2017年的经济增长中,91%靠内需,内需里面六成是消费拉动。虽然这里的数据只是经济增长,而非经济规模占比,但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经济,早已过渡到了内需驱动占主导的地步。

  也许这和很多人的习惯认知不符。毕竟这么多年来,大家已经习惯了内需不足的说法。但实际上,所谓的内需不足,只是说以14亿人的现有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还有极大的增长空间;但以现有存量来说,中国市场的规模,早已超过除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

  经济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中日面对美国经贸大棒,其之抗压力是完全不一样的。海外市场是日本的命根子,一旦失去海外市场,日本经济立马就会一落千里。而中国,由于经济是内需驱动主导,所以即便海外市场一时遭受重挫,也不会伤筋动骨。

  而具体到海外市场方面,今天的中国,与当年日本所面对的国际经贸环境,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日本被美国威逼的80年代,世界还处在冷战环境中,所谓的全球化,其实只是半个,或者说大半个地球的全球化而已;苏东阵营的经济与西方世界是基本隔绝的。而在苏东阵营之外,像非洲、中东等等,由于经济或者政治等各方面因素,对全球化的参与度也很低。所以美欧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对日本来说几乎就是海外市场的命脉所系。而且在当时,欧盟尚未成型,欧洲独立性有限,美欧关系也远比现在密切,这种情况下,美国一旦对日本出手,日本几乎没有反抗挣扎的余地。

  但今天中国所面对的环境,跟当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首先,冷战已经结束,苏东阵营瓦解,这个构建在互助会基础上苏东独立经济体系已经不复存在。其次,随着全球化的扩散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亚非拉广大后发国家和地区,也逐渐迈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最后,欧盟的出现,使得欧洲独立性相对增强,美欧同盟体系下美国的绝对主导地位,受到了一定削弱。而特朗普上台后四处敲竹杠,更是严重动摇了美欧同盟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无论是自身市场在中国海外市场中的地位,还是美国在国际经贸秩序中的影响力,跟30年前相比都已经有了不小的削弱。

  实际上,这一点从数据中就可以看出来。根据中国商务部披露的数据,2018年,中美两国货物贸易超过6300亿美元;而根据此前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2018年,中国进出口总值高达4.62万亿美元;前者在后者中的占比,不过是13.6%。

  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市场对中国就不重要了——毕竟13.6%也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只不过,中美贸易对中国的杀伤力,并不至于像上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之于日本那样,足以让日本伤筋动骨。而且,中国人对中美贸易重要性的习惯性认知,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换句话说,政治的因素,让中美贸易的重要性被放大了。但回归经贸本身的话,美国市场对中国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美国市场本身对中国的重要性没有当年之于日本那样大,同时,美国对其他海外市场的制约能力,也没有上世纪80年代那么强。这种情况下,今日中国在海外市场方面的转圜余地和腾挪空间,明显也是当年的日本所不能比拟的。

  最后一点,则是政治和心理因素。众所周知,日本不管表面上多么风光,但本质上就是美国的一个附庸国,连国家主权都被美国高度钳制。这样的政治格局,决定了日本在面对美国的威逼时,根本缺乏抗拒的本钱,更遑论反击。而在心理层面,二战中大日本帝国被美国打的土崩瓦解,几乎亡国,这场战争也改变了日本国民的心理认知,让他们对美国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恐惧。

  这种政治和心理的双重臣服,使得当美国的大棒指向日本时,日本举国上下都陷入极度恐慌,根本不能、也不敢跟美国扳手腕,割地事美,委屈求全成为下意识的反应。从1976年开始,美国通过301条款,对日本发起过15起调查,包括汽车、钢铁、电信、半导体、制药等。1985年,国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丹佛诀议案”,几个月后,民主党主要领导人在国会集结并发起了加收25%关税的贸易战法案。1987年,美国进一步,对所有日本电子产品征收100%的关税。而面对这一系列针对日本支柱产业的无底线打击,日本却完全不敢反击,坐视半导体等战略性产业从此沦落,并最终在美国的威逼下签下《广场协议》,给后来的“衰退20年”埋下祸根——毫不客气的说,日本是用自己的半条命,换来美国的大度,保全自己的苟安。

  而中国不同,政治上,中国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准确点说,就中美俄三家)完全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世界第二的综合国力(不仅仅是经济),安理会五常的江湖地位,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日本那样,躺下身子任由美国宰割。

  而在心理上,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在对美战争中输的彻彻底底,更没有被美国征服;相反,在朝鲜战争中,中国还曾成功将美国逼回谈判桌,取得了胜利。所以,虽然中国人同样存在畏惧美国的心理(这个没办法,美国超级大国硬实力摆在那,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畏美心理),但这种情绪并不是特别严重,远没有达到心理臣服的地步。

  政治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差异,使得中日在面对美国威逼时,主观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美强中弱的整体格局,以及中方和平崛起的国策,决定了中国也愿意在美国面前保持一定弱势,甚至在不平等的基础上,仍给予美方一定的让利;但这种退避是有限度的。一旦过了底线,不仅中国政府敢于亮剑;就是普通国民大部分也能立刻凝聚共识,坚定抗美决心。

  经济结构的差异,国际环境的不同,以及中日在政治和国民心理层面的区别,决定了同样是面对美国贸易大棒,中国人的底线,要比日本高的多,反抗美国霸凌的底气、能力和决心,也比日本要强的多。同样的配方,美国或许可以搞定1980年代的日本,但想搞定2019年的中国,那是绝无可能!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952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19:2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