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42|回复: 0

云石:华为的“向死而生”——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建成全产业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1 10:4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为的事情,这两天成为国内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15日宣布将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清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如果美国认为技术的销售或转让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会拒绝颁发许可。而今天谷歌的出手,更将大家的愤怒推向了顶峰。

  这是继去年中兴之后,美国人再一次给中国尖端科技产业“卡脖子”。不过幸运的是,华为毕竟不是中兴,对这一天早有筹谋。当日,华为海思发出“备胎”转正的宣言,让国人大感振奋。

  不过,虽然华为凭着未雨绸缪,或许可以躲过这场“灭顶之灾”,但这次的技术封杀,依然让国人感到震惊和后怕。尤其是谷歌的出手,更是打到了七寸。而随着这一连串事件的发酵,中国对于自主产权的认识,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建设“全产业链”已经成为举国共识,联想首创的那套“贸工技”模式,在盛行中国工业圈20多年后,现在终于穷途末路,沦为千夫所指,基本上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不过,虽然全产业链建设势在必行,但对这种趋势的深层次原因,恐怕大多数人还是不甚了了的。大家更多的,只是从中美贸易纠纷,以及美国对中兴华为卡脖子中,得到一个应该独立自主的感性认知。但从深层次角度来说,政治逻辑和历史规律,决定了中国要想实现大国崛起,必须走上这条遍布荆棘的道路。

  首先,这是由中国的体量决定的。近期,美国炮制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将中国视为现行西方文明的根本性敌人。

  这种说法当然是危言耸听——毕竟在核武时代,坐拥大量核武能力的大型文明之间,已经不可能重现过去那种以彻底消灭对方为目的的,零和模式斗争。

  但是,你死我活的敌对虽不可能,但竞争和博弈还是客观存在的。

  这一方面是资源争夺的要求。毕竟在人类真正走向太空,开始星际殖民之前,大家都只能依赖地球资源生存。

  但问题是,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以有限之地球资源,满足不断增长之人类需求,这就形成的矛盾。虽然科技的进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类开发地球的能力,但与此同时,也会促使人类在原有基础上,产生新的需求,进而加大对资源的索取力度。

  这就麻烦了。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从根本上来说,是走向太空,星际殖民——是为开源。但在技术没有达到突破太抠,地球开发进度也不敷所需的当下,那就只有人类自己节流了。

  而节流也有两种——要么大家一起节;要么就是强者通吃,部分人依托实力,将大部分现有资源据为己有,而罔顾他人死活。

  很明显,后一种就是现在以美国为首的先发国家的状态。近代以来,西方利用其先发优势,攫取了大量可利用的地球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自己的文明霸权,再反过来,凭借这种霸权,将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占有规则维系至今——美国就是当代这种不平等规则的最大捍卫者。

  当然,虽然是先发文明霸权,但也不是说后来者就完全没有机会。比如日本、韩国,这两个与西方人种、文化皆南辕北辙的东亚黄种人国家,就先后也迈入了发达文明圈子——最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国为首的西方的认可。

  但日韩能被接纳,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外,那是有前提的——这两个国家体量较小,他们的加入,对美欧主导的国际政经秩序冲击不大,更不构成致命威胁——相反,由于自身体量太小,日韩无论是在资源供应、产业链、市场等方面,都注定要依托海外——也就是美欧老大。换句话说,日韩这种体量,他们虽然可以被美国主导的秩序吸纳,但进入后的地位,却注定只是二等公民,只能替他们打工(日韩经济基本上都被美国高度控制,国民劳动强度和福利保障跟美欧也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动不动还要被收割。

  除此之外,日韩能被美国为首西方文明接纳为小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其之特殊地缘区位,使二者具备牵制西方文明眼中两大对手——中国、俄罗斯的特殊地缘价值。套用中国传统说法,这就是西方人眼中的——以夷制夷。

  既然如此重要,那美国当然有必要给他们点甜头,让他们更强大的同时也更忠心。

  但中国不同。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人口。首先,以夷制夷这个在中国这里肯定是不存在的——中国本身就是美国眼中最大的“夷”。而经济上,中国体量太大了,在美国看来,鉴于现阶段地球资源的有限性,中国一旦迈入发达国家序列——哪怕只是中等发达,也势必会抢占诸多原本属于他的资源(虽然它明显是多吃多占),并夺取相当部分全球秩序的话语权!

  这个是没办法的事。虽然中国一直强调和平崛起,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中国的体量,决定了美国的这种担心是不可能消除的。以前中国整体实力较弱,其作为美国廉价商品供应基地的价值,大于其能造成的潜在威胁,美国尚能出于羁縻或者利用,对中国放一马。但中国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在美国眼中,现有价值和潜在威胁的此消彼长,已越来越逼近临界点——甚至反超。

  这种情况下,美国势必要有动作。利用自己先发技术优势,切断中国的产业链条,摧毁中国国力发展之根,这个其实是符合政治逻辑的——中国也许能通过努力拖延时间,但无法改变这一天必将到来的结果。

  此外,除了技术优势以外,美国作为先发国家,还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国际秩序主导者。凭借历史积累,美国不仅攒下强大国力和技术优势,同样获得了全球秩序主导权。凭借着这份霸权优势,美国不仅能自己封锁,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发动盟友甚至要挟一般国家,加入对中国的封锁。

  当然,各国也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与美国并不完全合拍,再加上中国也有不小的价值和外交影响力,所以想彻底封锁中国,这个有相当难度。但如果仅仅是技术封锁——这个比彻底的经济封锁要求要低,所以以美国的影响力,还是可以在相当程度实现的。

  这就将中国逼上了绝境。作为落后一方和后发国家,中国不可能用强力对抗的方式打破这种先发国家的霸凌——德国、苏联都曾经这么尝试过,但下场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中国能做的,那就只能是自建立全产业链,通过这种方式,来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这是后发大国想要真正崛起,所必须渡的劫!

  当然,方向大家都清楚,但能否实现,这是一个大问题。现代世界想搞工业全产业链的国家很多——小到朝鲜,大到法国甚至苏联,都曾经做过尝试,但最后无一不是以失败告终。中国搞全产业链,这等于是一家来干全球发达经济体的事儿,这有成功的可能吗?

  在云石君看来,难度确实相当大,但也确实不乏成功的可能。而之所以有这个判断,主要是四个方面原因——基础、体量、制度、大势。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基本覆盖所有工业门类的经济体——换句话说,中国已经将初级的工业全产业链打造成型。

  当然,规模起来了,但质量总体还是比较低——而现代工业,比的不仅是规模,更重要的还是科技含金量。在这方面,中国毫无疑问还比较落后。

  但这并不代表中国没有追赶的可能。表面上看,中国尝试高科技全产业链,这等于是以一国之力,做全球之事——这个实在有点不靠谱。但实际上,高科技这方面,虽然说是人类智慧结晶,但说白了,其实也就是那几个先发工业国的事儿,其他国家,除了少量提供一些技术和人才精英外,其他基本上都和他们没什么关系。而这几个有能力引领高科技的美系国家,人口总规模加在一起也不过中国一半。所以,从基数角度来说,只要人才培养方式得当,假以时日,中国所谓以一国之智玩高科技全产业链,并非没有实现的可能。

  此外,中国的制度,其实也有利于追赶。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延伸出了一个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制度——举国体制。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调集大量的资源,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投入。

  中国的这套举国体制,在追赶方面其实有很独特的用处:

  般来说,抛弃现成而自起炉灶,这个一般在商业上是很不划算的,而且有极大的风险性——毕竟这意味着这注定会有巨大的投入和长时间亏损,还不如直接买现成的得了——毕竟不是每家都有华为的眼光、定力、尤其是财力支撑的。

  所以,你指望企业主导自起炉灶,这个实在太难——毕竟企业是经济主体,它算的是经济账。只有政府主导(或者背后主推),因为它算的是政治账,才会干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买卖。

  但政府虽然可以一时不计成本,不计盈亏,但这也意味着,政府将成为这场成本投入的主体。

  这个在现代西式民主国家几乎不可能。毕竟西式民主制度下,政府都是典型的小政府,直接掌握的资源有限,且受议会掣肘,以及四五年就举行一次的大选制约。

  这种种困难,决定了当选者想推长线计划,是很困难的——别说他未必搞得到钱,就是搞到了,想砸这种无底洞,议会也未必答应;即便后来议会同意了,以短视为群体特征的民众也未必同意。最后,即便连民众情感上能答应,但回到政府本身,它也未必就愿意投——毕竟手上就这三瓜两枣,全砸进去,拿什么去搞民生赚选票?

  所以我们看到,现代民主下的西方,连修补条高速公路,经常都能扯上几十年,更别提这种大手笔投入。

  相反,中央集权型国家,干这种事儿就简单的多——大政府模式下,政府手中资源雄厚,受外界掣肘较小,更没有西式选举制度制约——至少在国家层面,可以充分进行长线布局。而中国,作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代表,和实力最雄厚者,自然也就是通过举国体制,大手笔大投入进行追赶的最合适选择。

  最后一个有利点,则是大势。中国在高科技领域追赶,先发国家也同样在科技创新。虽然中国有一些独到的优势,但美国这些大佬们的技术、资金、人才积累也不是吃素的。所以,如果大家都这么向前跑,那中国想追的上,其实依然存在较大难度。

  但现在科技发展的整体形势,对中国的追赶来说还是比较有利的。作为现代高科技的基础支撑,理论物理其实已经有大几十年没什么特别重大的突破了;当下风靡全球的的互联网,基础理论架构早在五六十年代就已形成。硬件行业,比如大家最关心的电子科技业,芯片等,支撑行业发展的摩尔定律已经越来越逼近失效的极限。而新的革命性技术突破,受限于材料等因素,短期内还没有出现和大规模普及的可能。

  这意味着什么?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正在步入阶段性的瓶颈,向上越来越难,步子越迈越小。中国在这种情况下从后面追赶,只要人才、资金供应充足,赶上时代步伐并非没有希望。而一旦赶上,中国工业的独特规模和集群优势就会凸显,进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综上所述,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中国的庞大体量和后发国家身份,决定了其继续向前走,势必会受到美国为首的先发国家的打压——相对于过去热战、冷战时代的全方位封锁,现在的技术封锁,其实已经是相对不错的局面了。所以,建设全产业链,掌握高科技自主权,也就成为中国打破封锁,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所必须要冲破的关口。幸运的是,中国经济几十年积累,庞大的体量,再加上适合此类追赶的制度,以及高科技产业阶段性的技术瓶颈,也给了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

  当然,打铁还得自身硬,机会是有的,但能不能实现,还得看中国自身的造化。

  所以,作为中国人,大家多多努力吧!这场赶超,决定的不仅是我们自己,更决定了我们的子孙,我们国家、民族、文明的未来!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944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 07:26 , Processed in 0.078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