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914|回复: 0

王海滨:文明的终局1: 中美博弈的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1 17: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美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大致一样,对资本和劳动力的描述,均作为两大要素,核心理念是均衡,也就是说资本和劳力的产出符合其本身的价值。你这样听着太学术,实际上意思是自由市场的竞争下,资本获得等同于利息的收益,劳动力获得等同于成本的收益。什么是劳动力的成本呢?就是劳工自身获得技能的支出和维持现在生存的支出,也就是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前者是培训和教育的费用。

  很显然,当我们离开经济学云山雾罩的名词后,劳工成本等于你付出的学费、购买房屋的支出、出行的车辆、手机通讯、饮食衣着等等。有些人的劳动力出售获得了高于这些支出的溢价,说明他们是获得了高于成本的收入;大多数人的劳动力出售,却低于这些支出,也就是低于成本线。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企业高管或优秀工程师,年薪100万,那么你在住房和车辆的挑选余地变大,衣食之类其实是恒定的;但一个普通的劳工,年薪5万,那么住房在很多地方是买不起的,或者挑选的余地极小,只能租房或银行借贷,量力而行作小小的购买。衣食行等等就能消耗掉其他的收入,或还会负债。

  对于企业来说,在充分竞争中,往往获得的是企业主自己的劳动力和初始资本的利息,以及辛苦挤压自己获得的溢价积累,比如每天16个小时365天连续工作的压榨,这会超越社会平均劳工时间支出,再以此获得的资本积累去获得利息收入。但是由于充分竞争,或恶性竞争,每个中国人都这么做的时候,就只能低于成本出售商品。

  企业主也和那些企业高管或工程师一样,投入技术和自动化运行等等,来获得企业收益的溢价,这是高于资本和劳工支出的。

  另一个途径是在人工低廉的地方投资,从而获得劳工成本外的溢价。

  所以,自由市场的充分竞争背景下,企业和劳工获得溢价的来源:技术;而企业主还可以跨区域获得不同地区劳工薪酬的差价。

  在非竞争状态下,则是垄断,才能够带来资本的超额收益。

  在非竞争状态下,则是劳动力的垄断,才能带来劳工的超额溢价,也就是工会力量的影响。

  从维多利亚时代过来的工业化,往往是资本和劳工的充分竞争,技术会让少数的资本和劳工脱颖而出,然后通过政治经济的权力控制,获得垄断优势。对内部来说,资产阶级可以通过与权力的结合来制造市场壁垒,对外部来说,控制了权力的资本,可以通过对其他国家的市场进行武力征服或威胁,迫使对方开放市场、低关税、限定产业,来维护本土工业的优势。

  劳工则一直处于成本附近或低于成本的竞争。

  从十九世纪末诞生社会主义理论和劳工运动以来,到上世纪工会开始占据西方权力社会的一极,于是工人依靠劳工组织开始获得成本竞争外的溢价。二战之后,美国的劳工阶层因此不再处于恶性竞争的劳动力市场,而是获得了超过自身成本的收益,美国的中产阶级崛起。

  我们明白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不同薪酬成本的劳工,美国的劳工要维持这样的生活方式,必须取决于资本不流向这些低成本劳动力的国家。事实上,美国从建国起,就一直使用关税手段来维持本身的企业竞争力。美国的南北内战并非仅仅因为奴隶制度,而且因为关税。美国北方控制的政府制造高额关税,导致欧洲对美国实行同等关税壁垒政策,这虽然保护了美国稚嫩的工业,也导致南方的棉花遭遇国际关税壁垒,因此损失惨重。而实际上,南方种植园的黑奴生活水准远超过北方自由的工人待遇,但没有自由。北方资本需要黑奴从终生奴隶状态变成自由出售的劳动力状态,进入劳动力的充分竞争,则北方资本能够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工里。这是南北战争的缘由,在过了一百多年后,美国南方的豪门早已衰落,收入也远远不及美东和美西,这是延绵不断的后果。而在二战之后,苏东集团陷入计划经济模式,重工业的发达,并没有换来轻工业的发展,美国所面临的竞争不过是来自日本。

  为了维持美国经济和国民劳动力超额溢价的生活水准,美国对日本和德国通过广场协议进行了竞争约束。由于美国制造业面临的全球化劳工力竞争,美国资本就维持美元输出的铸币税、金融服务输出、科技软硬件输出,但控制技术的外溢。在维持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时,资本却因为全球化流向日韩东南亚四小龙四小虎,直至终点:中国大陆。

  所有基于劳动力竞争的资本全球化流动,从1970年代就开始损害美国中产阶级的劳动力溢价收益。美国的工会和其他政治势力,不断的在全球推广民主制度,以工会和环保组织等等来抬高这些新兴市场的劳动力成本,导致其经济无法竞争,资本收益下降,来减缓美国中产阶级溢价收入的塌陷。而美国的资本用两种方式来抵抗劳动力成本的高昂---欧洲其实也是,一是技术和自动化的发展,也就是用机器来代替人;二是转移去没有劳工力量阻碍劳动力竞争的国家,比如日本、朴正熙时期的韩国、小蒋时代的台湾地区、温和独裁的新加坡、军政府时期的泰国,最后来到中国大陆,并抵达终点。

  中国大陆成为劳动力竞争的终点,是因为中国有十三亿人口,有一两亿穷困潦倒的却经历了前三十年国有体系培训的熟练工,以及数亿没有技能却有基本劳力的农民工。同时起家于此的政府,非常明白工会这种为劳工争取竞争外溢价的组织,会摧毁刚刚进入工业化的中国,所以劳工运动并不存在。

  中国后三十年的发展于是以外来资本和本土劳工的自由市场竞争迅速结合了起来,而中国的土地并非私有,不会妨碍基础建设的疯狂发展。实际上,英国工业化时期,尽管土地是私有的,私有产权却不得妨碍基础建设和公共利益;美国工业化时期,土地干脆是从印第安人那里夺来的,没有私有土地的拆迁妨碍;日本和韩国动用了暴力团来强拆。中国后来大量的资金购买拆迁,实际上远远好于这些国家工业化时期。

  基础建设、招商引资带来的税收优惠、劳动力充分竞争,带给外来资本高资本收益,于是多赢的局面出现了。全球资本获得了收益,美国人和全世界获得廉价商品,人民币盯住美元交给对方货币权,并以购买美债,提供廉价资本,来抵消美国制造业本身的损失。

  对美国人来说,一方面消费者获得了购买商品的节省,资本获得了高额收益,美国联邦政府获得了中国廉价资本的提供,并以此提供给美国国民补贴----这本质是中国提供的转移支付。

  但是其传统工业还是受到了损害,因为竞争力是完全无法和充分竞争市场的中国去媲美的。

  其实这对于美国所有的阶层并非不能接受,因为这是一种循环模式。但是中国的技术发展,超出了美国的心理预期,如果中国的技术革命发生,美国赖以生存的两极:货币权下的金融服务业和技术基础的先进制造业,就会遭遇威胁。

  这是美国发动对中国经济战争的核心要素。

  在所有的传统制造业领域,美国已经无法回到再次工业化阶段,对中国的关税封堵,只不过会带来其他国家的供应替代,而中国还在兴致勃勃的给其他国家作基础建设,一旦完成道路、铁路、电力的基础建设,这些国家就能迅速的替代中国的中低端制造业,而中国之所以有信心去做这个摧毁自身竞争力的事情,是因为自信中国的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可以发展起来,从而可以形成对外输出机电产品的产业,还可以通过人民币互换和信贷,来形成美国今天享受的铸币税和高科技经济。

  这就完全形成了对美国的竞争。

  所有的宗教,所有的信仰,包括自由民主的意识形态输出,都是一种精神上的控制术,没有一个宗教不是宣扬美好的自由平等的天堂,取决于你信与不信。

  真正的自由只有斗争争取或以脚投票。西方宣扬的这些,制造了美好的幻境,但真实的内核是不开放的,那就是:迁徙的自由。如果欧美真正要维持经济的竞争力,那么开放劳动力自由迁徙,美国的资本就根本不用动地方,在本地迎接海外自由民就行了。所以,资本就自由流动。美澳加新等移民国家只接受资本和技术移民,因为这是高溢价的,不会带来冲击。欧洲大多数不是移民国家,但欧洲的政治家接受难民,这是因为难民补充低廉的劳动力缺口。而美国则出现非法移民,来补充低廉的劳动力缺口。这两者来来的政治冲击使得美国的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泛滥成灾,同时把中国、非法移民、难民当作敌人来妖魔化,并影响欧美的政治,出现了目前你们所见的所有现象。

  我今天的课讲完,你们能够理解世界的现状了吗?

  下一篇,讲:趋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08:41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