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418|回复: 0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漫谈》2019年3月2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6 16: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西兰总理:这是恐怖袭击!

  【惠灵顿消息】据相关媒体3月15日报道,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2座清真寺内发生枪击事件。到目前为止,新西兰总理确认,此次枪击案已经导致50人死亡,50人受伤,2人情况危急。这是新西兰迄今遭遇伤亡最惨重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新西兰总理已经将其定性为“恐怖袭击”,拘捕多名嫌疑人。

  ●我们对新西兰针对无辜平民进行的恐怖袭击表示强烈谴责

  【时事漫谈】在展开今天的话题讨论之前,针对这次发生在新西兰的,针对无辜平民进行残酷虐杀,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恐怖袭击事件,东方时事解读予以强烈谴责。

  本次恐怖袭击发生的国家是新西兰,显然,在恐怖主义日渐全球化蔓延、且成为世界最大毒瘤的大背景下,世界上早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置身事外。

  鉴于本次恐怖袭击发生在克赖斯特彻奇市的2座清真寺内,而且针对的是新西兰的穆斯林移民,所以我们也不难看出,穆斯林、宗教、移民、与恐怖袭击一样,同时成为本次恐怖袭击事件的“热点标签”。

  ●新西兰恐怖袭击案件的一个可能发展方向就是…

  需要强调的是,本次新西兰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因埃航空难事件导致世界性波音“停飞潮”的背景下,发生在中国率先停飞波音问题机型的背景下,也是在美国(西方)金融维稳因波音事件受到极大压力的背景下发生的。

  那么,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评估中,如果在新西兰恐怖袭击事件的后续发展过程中,有证据证明这是一起基于精心策划的、更高层面的阴谋的话,那幕后策划者是否有为在埃航空难事件中处于非常被动的波音公司、美国政府、甚至美国金融领域“解套”或缓解的意图,就值得大家高度警惕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估,是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在客观上,世界各大媒体头版头条报道的事件都集中于新西兰恐怖袭击及其后续发问题上,相比而言,埃航空难以及波音“停飞”事件就显得“立刻低调了许多”。

  当然,对这种可能性,只是一个警惕的方向,现在并不能下定论。

  ●仍然游荡于世界中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死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名28岁的澳大利亚籍恐怖分子在社交平台上的发文也被曝光,此次枪击案的凶手称自己是法西斯,还说什么仰慕中国。这就让本次恐怖袭击事件变得更加微妙。

  之所以称这个细节显得“微妙”,原因就在于,东方时事解读在多年前,针对西方邪恶势力在关键时刻,在所谓“全球动员”的问题上有过明确结论,即:西方一定会使用“文明的冲突”这一手段。

  提起“文明的冲突”,就不得简单说一下萨缪尔·亨廷顿这个人。

  《文明的冲突》的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

  该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显然,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角度去观察本次新西兰恐怖袭击事件,一旦在其后续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成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或伊斯兰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矛盾,那就值得大家高度警惕了。至少在本次恐怖袭击中,我们多多少少,还是看到了这种危险的苗头。比如,杀手“发文”及发文的内容。

  ●新西兰恐怖袭击案后续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国家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而在新西兰恐怖袭击案件发生后,世界一些国家,尤其是以逊尼派为主要宗教的伊斯兰国家,在第一时间内的反应与表态也值得我们注意。

  需要大家关注的、在以逊尼派为主要宗教的伊斯兰国家中,除了“内部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巴基斯坦以外,土耳其这个国家尤其值得大家高度关注。可以说,在国际局势已经即将进入2019年第二季度的时候,对急于拿下俄罗斯南亚政策或对华政策的西方邪恶势力而言,在此时此刻、必定赋予刚刚在中国内政问题上挑衅了中国的土耳其这枚“棋子”、以更多的“使命与任务”。

  【小编】结合上面东方评论员的分析,我在这里,基于不最后定性的原则,补充几个细节供大家参考。

  第一、本次事件中的恐怖分子为澳大利亚国籍,而在此之前,澳大利亚国籍、新西兰国籍,甚至退役军人都有参与ISIS极端武装的记录。

  第二、在新西兰恐怖袭击发生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将本次事件上升到“反穆斯林”、“反伊斯兰教”的层面。

  第三、同样,在新西兰恐怖袭击发生后,德国将这起事件直接升级为“反宗教”层面,不仅包括伊斯兰教,也包括世界上的其它宗教。

  所以,从这三个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刚才东方评论员有关大家有必要对新西兰恐怖袭击事件后续是否会朝向“文明的冲突”的方向发展保持高度警惕提供了佐证。

  ●“文明的冲突”仅是动员手段,一旦成功就会被西方拿去“反向利用”

  【时事漫谈】首先要补充一点的是,我们重点警惕的土耳其,事后,明显跳得太高了。不仅如此,西方国家自然是众口一词、但许多穆斯林国家也在第一时间就统一调门,无疑,也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警惕感。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如果新西兰恐怖袭击后续发展朝“文明的冲突”方向发展,则在西方眼中,“文明的冲突”仅仅是动员手段。大家在观察这一事件的同时不要忘记,这起事件是一起贴上了“穆斯林、宗教、移民等热点标签”的恐怖袭击事件。因此,一旦动员手段获得成功,则立刻会被西方拿去加以“反向利用”。

  从正常世界观的角度去观察,对于本次发生在新西兰的,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袭击案件,作为任何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国家、民族、宗教、文明、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强烈谴责。此外,在全世界范围内,联合各个国家、民族、宗教、文明、共同反对恐怖主义也是中国一贯主张,尤其是面对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全球化蔓延的情况下,各方更有义务和使命去这样做。

  但问题是,是否有人利用这一“……各方更有义务和使命去这样做”,反手利用舆论、媒体、政治因素。以慢慢动员、再联合方方面面的力量之后,打着“反恐”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其用于歧途就值得我们大家密切注意了。

  ●对西方打着“联合反恐”的旗号,行“天下围攻中国”之实的战略图谋务必高度警惕

  所谓“歧途”就是,在某些邪恶势力的策动下,将本应造福世界的一件事情、去“人为改编”成在特定地区、针对特定的国家或组织,企图达成不可告人邪恶目的。比如:在当前阶段,急于拿到俄罗斯南亚或对华政策的西方邪恶势力,就非常期待在南亚地区或东南亚地区组织起一个针对国际社会的,尤其是针对中国、从而意欲在中国周边、首先是南亚方向的所谓的“旨在联合反恐的反恐联盟”,之后,再打着“联合反恐”的旗号,伺机将俄罗斯纳入其中、以行“天下围攻中国”之实,从而全面颠覆与解构中俄战略互信,逼迫俄罗斯南亚政策或对华政策做出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实质性改变。

  显然,这就是为什么东方时事解读在新西兰恐怖袭击发生后,提醒大家关注巴基斯坦对此事的后续反应的意图所在。

  而在东南亚方面,为西方邪恶势力这一阴谋实现“助攻”的国家也并非没有合适的人选。

  ●不看政客说什么,而是看他在做什么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3月7日接受菲律宾电视台采访时就曾经表示:“至少一千名极端分子从马来西亚前往了菲律宾南部”。显然,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这番关于“极端恐怖分子从马来西亚前往了菲律宾南部”的言论无疑是对新西兰本次恐怖袭击发生从东南亚“当事国家”层面进行佐证,即:新西兰这次恐怖袭击的发生是有“恐怖主义在南亚、甚至东南亚大泛滥背景”可寻的。

  这无疑为西方邪恶势力在东南亚组织所谓的“反恐联盟”提供了“可行性论据”,新西兰恐怖袭击的伏笔早已打下。尽管在3月8日马哈蒂尔先生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被逼选边站,我会选择富裕的中国,而不是不可预测的美国”。

  ●中亚五国同样会被西方强行塞进“南亚破局V2.0”的计划之中

  此外,除了南亚、东南亚地区以外,靠近中国的中亚地区同样值得大家关注,尤其是乌兹别克斯坦这个国家的动态。中亚五国不仅都是以逊尼派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国家,而且牵扯所谓的“莫斯科通道”问题,早在多年前,这个所谓“莫斯科通道”的走向问题,就明确牵扯到俄罗斯之南亚政策或对华政策的具体走向问题。

  所以,新西兰恐怖袭击案件的后续、要朝向中亚方向“做文章”,同样是非常有可能的。

  在东方时事解读的观察与评估中,对西方邪恶势力而言,在紧邻中国的中亚、南亚、东南亚方向,通过“反恐”尤其是“联合反恐“的大旗、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逐渐将这些地区“中东化”或将某些国家“叙利亚化”,原本就是其最终达成“天下围攻中国”邪恶目的的重要一环。

  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我们来看下一条新闻素材。

  朝鲜副外相:正考虑停止和美国无核化谈判,金正恩将发布声明

  【平壤消息】据有关媒体3月15日报道,朝鲜举行了一次包括外媒记者在内的记者招待会。会上,朝鲜外务省副外相崔善姬表示“朝鲜正考虑停止与美国的无核化谈判”。崔善姬表示:“金正恩委员长将发布官方声明,关于河内第二次朝美首脑会谈后朝鲜今后的行动计划。”

  2月27日至28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越南河内进行了第二次金特会。2月28日,美朝首脑提前结束会谈,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无论南亚也好,东北亚也罢,西方显然对自己过于自信

  【时事漫谈】大家注意,朝鲜方面的这一最新表态,发生在西方通过重新拿华为事件说事儿,开始重新调整“行棋步调”之后,准备在南亚掀起新一轮腥风血雨之前。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政府已经就其南亚政策或对华政策最终走向问题在公开层面表现出摇摆。

  而重新调整“行棋步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在之前西方全力策动的,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爆发的印巴军事冲突中,由于巴基斯坦军方在24小时之内做出了有效反击,从而并未让已经有了变化的巴基斯坦的内部矛盾因迟迟无法决定有效反击、而提前暴露于众、并顺手为西方所利用,这一结果可谓出乎西方意料之外。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西方对于自己在南亚地区或对巴基斯坦这个国家的影响力似乎有些“估计过高”。

  很不凑巧,就在西方正在进行或基本已经完成重新调整,且准备在南亚方向发起新一轮“进攻”之际,朝鲜的最新动作恐怕值得西方仔细回味、甚至“反刍”。因为,朝鲜的最新动作,不仅意味着西方不仅仅在南亚地区对自己的影响力“评价过高”,在东北亚方面、也同样对自己的手段显得“过于自信”。

  ●再次强调西太的主要国家是中国,而非美国

  换言之,西方心目中的“极力示缓东北亚”仅仅是西方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类似于西方同样“一厢情愿”的、是希望其对华战略状态能够简单地重回2018年2月8日之前一样。在这里,东方时事解读有必要再次强调的是,在时间已经过去几年之后,西太地区的主要国家已经不是美国,而是中国。

  而在这一事实背后的一种现象就是,美国(西方)之前“极力示缓东北亚”之所以会取得一定效果,那是因为“有人”愿意让其阶段性产生效果,正所谓“对你有利,对我更有利,何乐不为”?而在今天,如果说“极力示缓东北亚”将会失去效果,那也是因为:在“印巴军事冲突、巴基斯坦迅速反击、击落印度军机并抓扣一印军飞行员”之后,是“有人”不愿意让其继续阶段性地产生效果,正所谓“对你有利,对我不利,为何为之”?

  ●在对朝鲜示缓、特别是极力示缓的过程中,有一幕颇为讽刺

  颇为讽刺的是,在南亚搞事的同时,美国(西方)为了能够有效稳住朝鲜可谓费尽心思,不仅做到了颜面尽失,甚至说沦落至卑躬屈膝也不为过。其中,有“特务头子”之称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也好,有“鹰派中的鹰派”之称的博尔顿也罢,无不争先恐后的在取悦朝鲜,表示愿意与朝鲜继续谈下去。

  然而,朝鲜显然是“不买他们的账”。3月15日,朝鲜外务省副相崔善姬在发布会上说,在此次朝美首脑会谈中,朝方提出了现实性方案,美国总统特朗普则表示,若协议中写入“解除制裁后,朝鲜再次启动核活动将恢复制裁”的内容,就可以签署。但蓬佩奥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怀着敌视和不信任朝鲜的情绪,提出了不合理要求,为两国首脑会谈制造了障碍,导致此次会谈无果而终。

  ●前倨后恭,说的就是这两位!

  东方时事评论员想说的是,看到朝鲜如此评价,真不知道之前拉下老脸“苦求”无果的蓬佩奥和博尔顿、现在又作何感想?显然,前倨后恭,说的就是这两位!

  如果我们从这个层面再去观察新西兰发生的这起恐怖袭击案件,如果这起恐怖袭击事件最终证明为西方邪恶势力所精心策划,最终将其导向“文明的冲突”层面,并伺机准备拉起“反恐”这张虎皮做大旗,行“天下围攻中国”之实的话,那朝鲜最新表态会否也会对这种企图造成冲击与影响,值得大家继续观察。

  ●在经过2015年“转折年”后,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显然,方方面面都不断呈现出这样的一个新局面,那就是时间已经到了,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2015年“转折年”之后,更是在中国2018年以“人民币原油期货”为先导、开始展开攻击性金融布局进程之后。

  在2019年年初,朝鲜领导人“突访”中国后,东方时事解读曾经对此做出过明确判断,即:中国通过朝鲜领导人访华一事,开始向方方面面于公开层面释放一个信号,那就是,中国的全球战略即将发生调整,而其中的东北亚部分的调整、其调整的首要方向朝向日本方向的可能性较大。

  ●一旦……或类似洞朗一役、令美国(西方)的西太安全框架再次感受到“引火烧身”!

  从这个角度再去看本次朝鲜发出的新声音,甚至之前朝鲜方面传出的有关朝鲜东仓里导弹发射架“异动”的消息,我们就不难看出,一旦西方“玩火不慎”就很可能像洞朗一役那样,因为朝鲜“突然”的“导弹过顶日本”而令美国(西方)的西太安全框架再次感受到“引火烧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6:25 , Processed in 0.2969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