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48|回复: 0

巨龙:“独行快,众行远” —— 从单线到矩阵的华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6 15: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华为一直是一个聚焦的企业,任正非说华为30多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最终领先世界。

  全世界的企业,能够同时做成商业(To B),同时又做消费业务(To C),两者都很成功的企业,少之又少。而华为不仅同时做成了,而且两项业务都有希望能够做到世界第一(电信设备世界第一,手机世界前三,在冲击世界第一)。

  在国际上的大企业,其实每一家的业务都相当“固化”,各有各的地盘,表面看起来市场化竞争,其实多数都已经是寡头垄断。以美国的大企业为例,壁垒其实很森严。苹果如此成功,也主要是做消费电子产品;IBM主要是做大企业和行业客户;微软主要做软件;Intel专注于做X86芯片。

  在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严格,但是也制造了严重的跨界壁垒。很多新创立的美国企业,产品设计的时候,很大的一部分精力,都用于规避专利陷阱。但是这套貌似保护大企业的规则,也让很多保守的大企业固守一隅,来不及应对时代潮流变迁,似乎没有做错什么,就倒下了。马化腾说过:“这就是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血淋淋的案例,巨人倒下了,体温还是暖的……”。小马哥对腾讯也一直居安思危:“你一定要深思这个行业怎么发展。现在拿到所谓的船票、门票也不一定能走到终点。”

  柯达、摩托罗拉、yahoo、诺基亚等大公司的衰落过程,形象地说明了在这个“十倍速”的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实际上,华为并不是一个冲在行业前沿的创新性企业。华为做通讯设备的时候,这个产业在国际上早已是厂家云集;而华为在做智能手机的时候,这个市场也早就一片红海,甚至苹果三星凭借先发的优势,已经牢牢占据了市场的高端包括供应链。

  华为似乎有一种“后发制人”的魔力,在通讯相关的领域,华为从来不害怕“起了个大晚 赶了一个晚集”,不管有没有“先发优势”,要么不做,要做就冲到行业前列。

  我们都知道,一个行业的领先者,是很难追赶的,不仅有品牌、技术优势,光是各种专利就是一道道的坑,何况还有消费者的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和依赖性,渠道体系维修体系也非一日能够建立起来。甚至在互联网行业,还有这样的规律 —— 一旦领先者成功,后来者每获得一个顾客的代价,要比先行者多5-10倍。

  如果把企业的竞争,视为一场路途遥远的长跑。在对手出发很早,甚至遥遥领先的情况下,追赶其实是很难的。靠价格战取胜,利润极低无法支持长期研发,形成不了竞争力;卖高价,新产品技术不成熟,性能也跟不上,几乎都不可能。

  更何况,中国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电子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关税壁垒保护,全球品牌云集,谁都想在中国这个大市场占据一个份额。依靠关税壁垒和贸易保护,这条路更走不通。

  逆袭之路,之所以被视为奇迹,就在于它极少发生。创新型的企业,总是想寻找一片无人的“蓝海”;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只能在“红海”里厮杀。而像华为,已经超越了“红海”“蓝海”这种标签 —— 只要是通讯相关领域,不管什么时候出发,也不管对手强大弱小,不管市场是否已经饱和,华为总能够挤进去,并且后来居上。

  这是一种极其强悍的能力。这意味着无论多少对手在前面,在ICT这个领域,华为可以“走别人的路,别人就得让路,甚至无路可走。”。

  而最近的消息,华为也要干投行业务了!近日媒体爆料,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新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哈勃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到7亿元人民币,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经营范围为:创业投资业务。

  哈勃是太空望远镜的名称,取这个洋名字,倒不见得是崇洋媚外。而是取其“遥望太空,远见未来”之意。

  这家科技投资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以及总经理均为白熠。这个人暂时还不怎么知名,但是以华为的人才储备和人才矩阵来看,其实每一项业务都准备了大量的人才队伍。而每次推出的前台人物,都是久经沙场的狠角色,例如华为终端的董事长余承东。公开的资料显示,白熠乃是华为全球金融风险控制中心总裁,此前曾担任华为财务管理办公室副总裁,能够在人才济济的华为公司脱颖而出,工作履历肯定很不一般。

  华为的目标远大,但是在目光所及的现在赛道范围内,恐怕很难支撑华为成长到2000-300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要知道,IBM公司的年销售也不过700-800多亿美元。苹果公司年销售额,也是2000亿美元上下。以华为的传统电信业务,以及手机业务,加上一些企业业务,恐怕支撑不到这么大的规模。

  为了实现未来的增长目标,势必还要拓宽业务领域。甚至要向“互联网公司”转型。毕竟,在信息时代,要向普通用户销售产品,不同于以往的低调的电信设备商时代,“流量”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巨大的生产力。华为已经卖出了数以亿台的手机终端产品,已经到了可以支撑自己生态体系的时代。

  而构建IT生态体系,就得遵循“独行快,众行远”的原则了。合作伙伴越多,越壮大,自己的支撑体系就会越强大,用户的依赖性就越大,整个体系就越稳固。而在国内,玩生态最成功的莫过于腾讯旗下的微信,有媒体、小程序、支付、电商、广告等等,完整的食物链,数百万人围绕着微信找饭吃,这些人也成为不断强化微信力量的“外援军团”。(当然包括楼主这种自媒体个体户)

  软硬件生态系统的概念,其实在IT行业并不模式。众所周知的Wintel联盟 —— 微软提供Windows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Intel提供X86体系芯片,构建了PC时代的美国IT行业印钞机。

  微信的生态体系,主要的基础还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之上的连接能力。而华为要构建的生态系统,要更加复杂和基础,包括芯片、AI、云计算、编译系统和开发环境、车联网、未来的5G、智能电视等等诸多领域。这就意味着,华为的生态系统,更能够直接挑战美国的主流模式。最近华为放出自己操作系统、方舟编译系统的风声,其实也是万事俱备,只等时机。

  毫无疑问,美国的压力,加快了华为成长的步伐。本来想稍微低调闷头发展的,如今被美国政府强行做了硬核广告,想低调都不可得了。华为做的每一个领域,都会被美国盯上,被抹黑,被攻讦。

  华为不可能完全长期“闷声发财”,或者只顾自己发财。想要转型升级,构建生态系统,必须要引入创业投资,扶植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从国内的互联网发展来看,创业投资已经是巨头的标配,特别是腾讯和阿里的核心业务。腾讯表面上是一家社交软件公司,但是最大的变现来自于游戏、广告和内容,而财富的增长,很大的原因也是来自于投资业务 —— 腾讯其实是打着互联网外壳的投资银行,远比高盛、摩根这些老贵族,市场价值高得多。

  毕竟,华为搞创业投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围绕自己的软硬件生态系统,进行战略布局,所谓“独行快,众行远”,搞出一大波的合作伙伴,形成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如此才能够实现集群作战。

  在中国推出科创板的情况下,华为的创业投资,也能够很好地通过金融市场,实现变现或者增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不上市,但是可以打造上市公司里面的“华为系”。从中获得的资金,可以实现华为创投的滚动做大。而华为经过严格把关、精心扶植的合作伙伴企业,完全可以在这个生态系统里,做大做强。然后通过在国内上市,做出中国自己一个高科技公司矩阵来。

  有腾讯建立生态系统的经验在前,华为实际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因为同在深圳,人才和信息比较好流动,因此华为会比较少地走弯路。而如前所述,华为最擅长的,就是后发制人,把别人走通的路,自己再走宽走远。

  而我看好的华为生态链,最先的还是游戏和内容,道理很简单,应用程序已经足够丰富,内容才是王道。只要打造出一款爆款的游戏软件(比如任天堂宝可梦的那种),华为的生态系统就会迅速形成“财富效应”。

  实际上我在想,华为的硬件 + 软件 + 智能电视,到底能不能搞一款像sony的PS4或者微软的XBox那样的家庭游戏机,然后开发出中国风格的主机游戏来。要知道,这个世界主机游戏目前只有sony、微软和任天堂三大玩家,是时候要洗盘洗盘了。

  昨天我写的关于电影界的思考,甚至在想,华为是不是也应该考虑投入一些影视内容的生态链公司?毕竟,内容和通讯也是要融合的。华为既然做投资,不算是主业方向偏离,也是可以考虑在这个领域布一下局。反正现在影视圈,的确需要一些正能量的鲶鱼进来。

  这么想来……华为创投可以做的领域实在是太多,但愿中国科创板,早日能够制造出来一些华为系正能量的上市公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02:58 , Processed in 0.09375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