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775|回复: 0

布谷有林:“素质教育”与“唯分数论”的伪分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23 19: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你想证明“唯分数论”比“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寒门学子的出人头地,那你首先得证明“素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件可有可无甚至毫无用处的事情,然后你才有资格“假定”“推行素质教育是耽误公办学校的孩子学习数理化”,并最终推导出“推行素质教育的人是想阻断寒门学子的上升之路”。其实大家都知道,几乎没有人敢于证明“素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可有可无甚至毫无用处。既然无法证明,那么我们可以得知“素质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还是有好处的。既然有好处,那么即便公办学校的教学内容里面不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肯定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尽可能优质的“素质教育”,而只能依靠公办学校提供教育的家庭的孩子,则会因为无法享受到“素质教育”而比别人家的孩子落后一大截,这种落后,是会体现在孩子一生的学习能力上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即便他们考上大学顺利毕业,在用人单位那里也会得到诸如“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等等的评价。所以,你们以为在高考阶段的选拔中“唯分数论”战胜了“素质教育”,寒门学子这辈子就可以一路凯歌了?人生的考验还长着呢。

  当然,论证“素质教育”无用对很多人来说还是觉得心里有些底气不足,所以网上有些人很鸡贼的在辩论中把“素质教育”替换为艺术学习,试图用唱歌跳舞对“中国工业化没什么用处”来偷换概念,否定素质教育在公办学校中存在的意义。面对这样的无脑言论,今天桂花就先跟大家掰扯清楚“艺术教学是不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然后,咱们进而可以讨论“何谓真正的素质教育”,等到说明白了这些,大家就该明白公办学校切实推广素质教育到底是为了寒门学子好还是想挖坑害大家了。

  咱们先说艺术教育是不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人类身体上最重要的跟学习有关的器官是什么?大脑,对不对?大家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孩子的大脑尽可能的发育得更聪明吗?答案是:多见多识,刺激脑细胞发育。很多新手爸妈在给宝宝选奶粉的时候,一定会注意到很多配方奶粉的厂商都会把奶粉中添加了ARA和DHA这两种物质拿来做卖点,有心的话就会查到,ARA是一种促进脑神经发育的脂肪酸,而DHA则是促进婴幼儿视力发育的脂肪酸。我不知道有没有家长曾经有过疑惑,为什么视神经发育的物质能促进大脑发育?因为如果孩子的视力能够尽早发育用视觉来探索世界,接触外界的信息量变多,是会直接刺激脑神经发育的啊!

  人就是这么神奇的,我们上师范的时候学心理学,一开始很奇怪,心理学不是应该研究别人心里想什么的吗,怎么开篇全是大脑结构和各种激素分泌。后来终于明白了,大脑的发育状况直接决定着个体对世界的接受能力、决定着个体对繁杂的信息的归纳处理能力啊!

  所以,婴幼儿时期,你让他视力早点发育,他就会更早、更多地接触外界信息的刺激,简单的信息刺激的多了,人类本能的就会开始思考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这种建立信息之间联系的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从婴幼儿时期,多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刺激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是有着极其有益的作用的。(但是不要过早的寻求孩子的反馈,就上我上一次在《教育产业化利弊之思》里提到的,你过早的强迫他反馈某些信息,超出了他的大脑承受范围,反而有害。大家只要多多正面刺激,孩子对某些技能的主动反馈肯定会比不正面刺激的孩子来得早。这里吹个小牛,桂花家的闺女,一岁四个月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我相信这绝对战胜了人世间90%以上的娃,全靠桂花和家人话痨到脑缺氧的不停地跟孩子说说说……)

  所以我们来看学音乐有没有用呢?对于婴幼儿来讲,音乐的优美旋律很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且音乐的节奏感很容易刺激他们想跟着唱唱跳跳,那么,一方面是语言能力的促进、另一方面是孩子跟着节奏感蹦蹦跳跳实际上就是在锻炼他的大脑接收信号的能力和他的身体对外界信号的反映能力,当然户外的唱跳还能晒太阳补钙增加肺活量,增加了肺活量大脑供血量充足了他的小脑瓜就有能量思考更多的世间万物的联系。到了青少年时期,音乐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也很多,一方面学习累了的时候,音乐可以让人放松身心,大脑得到高效率的休息;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他会更喜欢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来唤起自我意识,思考自己想要思考的东西,而音乐就能帮他营造这样一个环境。这些都是更有利于大脑发育、更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的举措,大家如果知道了音乐有这么多的好处,还能忍住不让孩子去学习、去接触吗?到了成年人阶段,就更不用说了吧,当他需要放松身心给自己寻找精神的力量的时候,音乐就是一个通往精神殿堂的阶梯。不知道网络上那些跳着脚斥责音体美教育的“寒门学子”们有没有嘲讽过喜欢刷快手抖音的所谓“低素质人口”(你们都知道原话不是这个词儿)。大家想过吗?人都是有精神放松的需求的,前几天讨论年轻人熬夜的时候不是还有人说“熬夜能让我猝死,但是工作连着睡觉能让我生不如死”嘛,如果我们不是从小用那些高雅的、精美的艺术来占据孩子们的心灵,等到他们成年以后,他就会很自然的喜欢那些无聊的、低级趣味的东西。孩子小时候你拦着不让他们学艺术,说是影响中国工业化,等这批孩子长大了没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去刷无聊小视频的时候你再去骂他?怎么制高点全被你占了呢?

  乐器方面我就简单说一句吧,很多乐器都是需要手眼耳心乃至呼吸高度配合的,这种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非常有利于促进大脑发育的,大脑发育地更聪明,肯定会对学习数理化有好处啊!

  再说美术类,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早期的美术教育最好是涂色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认知更多的物种、可以接触并逐渐熟悉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学会分辨颜色;另外,涂色活动可以锻炼他们手部小肌肉的控制能力,要知道,人类的手部关联的脑神经是最为丰富的,练手就等于锻炼大脑(插一句,当孩子想撕纸的时候,一定要提供厚度合适的纸,撕纸也很锻炼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控制力);而且,画画可以锻炼一个孩子的专注力和耐心,想象一下一张白纸被画满线条和色块的这个过程,这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艰巨的任务,也一定会带来胜利的喜悦。亲们,别跟我说你不知道专注力和耐心对他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等到他们再大些,美术老师就会帮你教给孩子各种跟空间感有关的信息,在孩子正式学习几何之前就接触这些,对他的空间想象能力绝对是有帮助的。当然,成年以后,有个爱好也可以避免他无聊到去刷那些无趣的娱乐节目。

  体育是需要锻炼全身的协调能力的,这个本身就是促进大脑发育的一个好办法,更不用说到了青少年时代他们还会去钻研个团队战术什么的,这是身体和大脑都受益的活动,并且提高肺活量可以让大脑获得更多的氧,减少因长期伏案学习而导致的心慌气短精力不集中。

  所以说呢,我实在是不明白究竟是怎样的无知赋予了某些人勇气,把“素质教育”等同于“音乐美术”进而理直气壮地否定它们存在的意义的。现在大家已经能够明白艺术类的教育在孩子的学习生涯中有多么大的益处了,我们可以再进一步,思考一个更加深入的问题:素质教育仅仅是艺术教育吗?

  在这里,我认为有必要给大家分享一个别人很久以前编造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大约发生在一个叫“国博”的文化机构,创作者在一个博物馆的场景内设置了两组互为对比的孩子们的形象。一组是中产以上经济能力的家庭的孩子,他们来到博物馆,被各种各样的展品完全吸引住了,主动地、深入地跟博物馆的讲解员交流,以主动学习的姿态充实地度过了这个参观日;另一组孩子的家庭经济水平显然偏低,学校的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参观很应付差事,老师惦记的是如果耽误了中午回学校吃政府免费提供的营养餐家长会不高兴,孩子们也对博物馆里的东西毫无兴趣,于是呢各参观活动草草收场,孩子们匆匆上车回学校吃午饭去了。

  这个故事我记得当时在网络上很是红火了两天,有的读者认为其深刻揭露了“穷人家的孩子之所以穷的原因”,有的读者敏锐的发觉到了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优越感大爆发,最终故事因为是编造的且对贫困人群很不友好,最后删除了。

  但是,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抛却作者为了嘲讽而刻意贬低“穷人家的孩子”这个事实之外,故事其实揭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这也就是我在3月份曾经发过一条微博,感慨家庭贫困导致的学习能力落后进而带来的贫穷代际传递的原因。

  贫穷是因为学历低、工资少,但是学历低恰恰是因为当年学习成绩没考过同龄人,那么为什么学习成绩不如人呢?抛却一部分不努力的因素,很多人都会认命地说一句:我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可是大家想过没有,拥有同样脑容量的大脑,本应说明我们都拥有大致相同的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那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成为博闻强识的学霸,有的人就连简单的数学题都比别人做的慢?

  就是因为有的人智力开发不到位啊!因为很多人从小就没有接触到更有利于智力开发的学习活动,所以他的主动学习能力就差,别人在娱乐和生活中都能发现让自己进步的新鲜事物的时候,这一部分人只能傻呵呵的看热闹,最终导致这一类人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渐萎缩,跟社会精英越差越远,最终固守在贫穷的一线,一代又一代的生育着“寒门子弟”。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让他们接触素质教育啊!让他们享受到素质教育带来的好处啊!

  现在我们可以深入的谈一谈,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在我看来,就是要给孩子提供那些有利于他们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他们主动探索世间万物相互的联系、有利于他主动地探寻人类社会中“我”与“非我”之间的联系和矛盾并学会主动调和人际关系的教育。

  怎样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其实孩子的求知欲是天生的,大部分时候,家长和老师只需要把未知的知识带到他们面前来,或者把他们带到未知的环境中去。家长可以多买几本书、多带他们去参观一些有趣的新环境、在家的时候看看动物世界和各种纪录片,孩子天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做各种各样的探索,只要大人们能把这种天性保持住,很多时候让他们自己去学就行了。当然,如果你有能力在他们遇到疑惑的时候作出解答,会更进一步的刺激他们去探索未知。我们生活中一定会见过这样的家长,小的时候不让孩子看课外书、以及能够学习知识的电视网络节目,长大了逼着孩子看书但是孩子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年龄段已经过了。然后你让一个已经对未知世界失去绝大部分兴趣的青年去主动学习各种知识?想都不用想,他的求知能力肯定差。

  一旦在幼儿、少儿时代接触的信息量不如别人多,那么,接下来到了逻辑思维发挥优势的年龄段,这个孩子的能力肯定也是跟不上的,因为他掌握的信息量比别人少,在他脑子里需要处理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少,那么逻辑思维的训练量当然也就少。如果孩子的小脑瓜里只有两个信息点,那么,他会在本能的去思考一下这两个信息点之间的联系,当然这样的联系只有一条。如果他接触了四个信息点,那么他的脑子里需要建立的联系就不仅仅是4÷2=2的两条,也不是两两组合的六条,而是1-4的排列+组合。然后你想想一下,一旦信息的数量差距扩大到百千万数级,大脑需要处理的联系方式得增加多少。而且,大脑处理的联系方式越多,越有利于人们剔除那些无效的、虚假的联系,从而逐渐总结出符合世界发展规律的那些真联系、真科学,大脑处理过的信息越多,人们的知识体系也就掌握的越稳固(就能提分,懂了么)。大脑的这种发现、总结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能力不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嘛,逻辑思维能力强才能学好数理化不对么?学好数理化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对么?

  我们还可以简单的提一下正确认知“自我”的人格教育,其实跟科学类的信息一个道理,从小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才有助于他在大家共同架构的社会中快速寻找到自己的社会定位,并对自己的利益边界和他人的利益边界产生正确的认知,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孩子将来在社会上的协作与竞争。

  所以说,要想让孩子全方位的发展,博闻强识是基础、思维方法的训练是提升和促进,这些都要求我们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新知识、新思维方式、丰富的人际关系体验。

  那么,这些有益于孩子身心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否体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里了呢?答案是有,但显然不够。我们的教学大纲仍然是以知识性为主、能力培养为辅的,大量的教育科学前沿的有益教育方法并没有纳入我们的公立学校教育体系中,大量的基层学校尤其是经济水平偏低的地区、学区的学校里,师资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识都还不足以完成一二线城市里中产家长那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素质教育”的教学任务。如果我们继续把“唯分数论”、“应试教育”奉为圭臬,只会让更多的寒门学子的教师们在惰性的牵引下无休止的刷题、刷题、再刷题。

  可是,亲们,已经富起来的人们不会因为寒门学子只擅长“应试教育”高考只考高难度的数理化就放弃对孩子的“素质教育”的,因为已经明白过来的人都明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训练他们形成自己独立的逻辑思维体系才是高效的“有用”的教育方式。如果我们的公办教育还停留在无限拔高特定知识的教学的重要性,还陷在因为寒门学子学不起素质教育所以就拒绝把素质教育纳入高考考核的舒适圈里,只会让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素质教育的寒门家长、寒门学子越来越绝望。

  是的,很多的寒门没有能力带着孩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寒门家长也没有精力和时间陪着幼小的孩子去逐步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有的贫困家庭甚至给孩子买不起书买不起有益身心的玩具。他们怎样才能获得跟大城市里的孩子享有同等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唯有把那些优质的教育资源、优秀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体系纳入到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里面去,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才会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的指导下,培训师资、提供相应的教学环境、带动寒门学子也享受到最先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所以,我希望所有的寒门子弟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东西只要它是好的,你就无法阻止全世界的人类去追求它、去拥有它,这个时候如果你拒绝它,就等于把自己主动置于落后的位置,拱手让出竞争的有利位置;如果你想在这个社会中保持向上流动的空间、保持自己足够的竞争力,那就不要故步自封、不要企图给已经岌岌可危的舒适圈再砌一道高高的围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3-29 23:33 , Processed in 0.0937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