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09|回复: 0

刘晓博:楼市,最大的悖论在“广深杭”出现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29 19: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研究深圳、广州、杭州的楼市和人口问题时,我发现了一个怪现象,或者叫做悖论。这就是——中低收入人群,似乎并没有嫌这些城市房价贵!

  估计有人会立即反驳:瞎说!广深杭房价就是贵,连白领金领都觉得贵,穷人怎么会“不嫌贵”?

  的确,广深杭房价不便宜。在很多内地城市房价排行榜里,深圳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杭州基本上在前八,广州也稳定在第六名左右。最近两三年,杭州、广州跟深圳房价的差距还在拉近。

  确有不少白领、金领觉得广深杭房价贵,因此“用脚投票”。比如华为的终端业务总部,就去了东莞松山湖。由此引发了几万华为员工,搬迁到了东莞。

  要知道,华为员工基本上都可以算上金领了。据公开报道,2017年华为员工平均年薪超过70万,2018年据说可以达到110万。这样的收入都觉得深圳房价贵,穷人估计做梦都不敢想在深圳买房子吧。

  但我们还要看人们“用脚投票”的“总结果”。

  说什么是一回事,做什么才重要。中国有句老话——“褒贬的是买家”。不想买的人,不会抱怨。

  最近两天,媒体正在炒作2018年中国人口的迁移问题。根据最新常住人口统计,深圳去年人口增量达到了49.83万人,广州达到了40.6万人,杭州达到了33.8万人。

  深圳、广州、杭州,是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增长量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名。第三名是西安,房价整体尚不算高,这里暂不讨论。

  有人还翻出了统计局连续4年的人口统计:

  从2015年到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0万、53万、55.08万、49.83万人。

  广州人口增量分别为42.06万、54.24万、45.49万、40.6万。

  2015年是深圳房价几乎翻倍的一年,刚刚过去的“楼市大牛市”就是从深圳开始的,然后席卷全国。但这4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长强劲,稳居全国第一。广州房价也在2016年到2017年出现强劲补涨,但这几年人口增长仍然彪悍。

  说实话,我历来不太相信统计局的常住人口统计。因为中国每10年才有一次人口普查,每5年才有一次抽样调查,普通年份的人口数据一般是估算出来的。而人口往往影响人均指标,影响政绩考核,所以人口数据就会更加失真。

  从2013年开始,我一直倡导使用“小学生人数”来研究人口增长,因为全国小学的入学率基本上都是100%,小学生人数是“数人头”普查出来的,水分不大。现在,学界普遍接受了我的观点,“小学生人数”已经成为研究经济、房地产市场的核心指标,被广泛采用。

  那么我们看看深圳、广州、杭州过去几年的小学生人数增长情况(由于广深尚未公布2018年数据,所以使用2013到2017的数据对比):

  深圳:2017年小学在校生96.45万人,比2013年的73.02万人增长了32%。招生人数则增长了23%

  广州:2017年小学在校生100.47万人,比2013年的85.93万人增长了17%。招生人数则增长了14%。

  杭州:2017年小学在校生56.04万人,比2013年的48.35万人增长了16%。未公布招生人数。

  广深杭都是中心城市,房价高。外来人口流入的时候,一般是挣钱的年轻人、中年人先来,然后才带上孩子,再往后才考虑带上老人。因此,这三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显然是快于小学生的增长的(人口流失城市,则正好反过来)。

  假设深圳在2013年是1700万常住人口,那么即便按照小学生人数的增速,4年增长32%,则这4年里深圳大约增长了540万常住人口,平均每年增长在130万人以上;如果按照招生人数增速23%计算(相当于剔除了插班生),则深圳这4年常住人口增长,也达到了平均每年97万左右。

  类似的情况,也在广州、杭州存在。也就是说,真实的人口增长,应该显著超过官方的估算。

  到底是穷人还是富人在流向广深杭?

  富人永远是少数,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广深杭新移民里,刚毕业的大学生、普通人还是占了绝大多数。他们中的大部分显然不是富裕阶层,95%的收入不会超过华为员工。85%的人,估计在5年到10年内都凑不齐在广深杭较好位置买房的首付。

  所以一个巨大的悖论出现了:年薪70万到110万的人(部分华为员工),觉得深圳房价贵,迁走了。而每年上百万普通人,甚至是穷人在涌向深圳,到深圳谋生。在广州,杭州,类似的情况也出现了。

  这是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深圳、广州、杭州都是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谋生比较容易。在这些城市里,较低租金的房子仍然广泛存在,找个地方安身并不难。

  当你暂时不考虑在广深杭买房子的时候,就会发现,生存在这些城市其实不困难。

  在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尤其是珠江口东岸,原住民创造出来的“城中村奇观”令人震撼。这些高密度的“握手楼”、“握手村”普遍存在,从深圳一直连绵到东莞、到广州,铺天盖地。而这些房子,就是天然的廉租房,是穷人不嫌广深房价贵的根本原因。

  在深圳,单价1万多的小产权房还能买到。我不是鼓励大家买这种“不太靠谱”的房子,但这些房子事实上拉低了珠三角的营商成本,让这个片区住房呈现“双轨制”的特征。

  杭州虽然没有广深这么多城中村,但由于面积大,郊区的低房价也可以容纳很多人。从小学生人数看,杭州人口规模远不如广深,只是增速还可以。

  珠江口正在创造中国的人口奇迹,我根据小学生人数的推算,粤港澳大湾区实际生活人口应该超过了9500万,远超官方数据7000万。整个广东省实际生活人口,可能正在逼近1.5亿。

  真实的情况就是:当大家抱怨广深杭这类城市的高房价的同时,仍然情不自禁地涌入这里,在这里安家。因为这些城市充满了活力,谋生容易,很少有人为难你。

  深圳最近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改变之前“城中村”拆除重建为主的策略,在原特区内要保留75%的城中村,原特区外保留50%的城中村。这是非常明智的,这相当于保护了深圳的“天然廉租房”。

  城中村,以及依托城中村的小产权房,事实上是深圳乃至大湾区一项核心竞争力,因为它摊薄了实际房价(房租),降低了营商成本,是大湾区“生态系统”中最要的一环,是抢人、发展经济的重要平台。

  事实上,北京上海限制外来人口流入,很大程度上也是限制低收入人群流入。京沪的真实房价,尤其是房租,是显著超过深圳、广州和杭州的,但如果不限制人口,这两个城市对“穷人”的吸引力也非常大。

  说白了,穷人也不嫌京沪房价贵。

  所以在数年之前,我就发布过一个重要观点:在一个足够大的关税区内部,没有必要为某个城市的高房价担忧,市场会自动平衡。房价贵、机会少的时候,人口就会流失,房价自然下降。比如中国内地,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关税区,回旋余地非常大,内部的资金、人口流动比较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北上广深杭这些城市的房价,存在就是合理,不用担心什么。

  凡是担心的,呼吁政府干预的,往往是希望获得权力来寻租的。而政府对高房价越焦虑,就越容易催生高房价。因为地方政府往往会借助大家对房地产的不满,顺势限制住宅土地供应量,以“去房地产化”的旗帜达到“饥饿疗法”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16 05:51 , Processed in 0.28134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