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3|回复: 0

云石:新西兰恐袭背后—原教旨的泛滥与新纳粹的重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7 12: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情的经过想必大家都知道了:3月15日,新西兰基督城爆发恐怖袭击,一名持枪男子闯入当地两座清真寺,扫射正在做礼拜的穆斯林教众,至少造成49人死亡,另有48人受伤。

  恐袭这种事儿,大家听的耳根子都生茧了。不过以往的恐袭,基本上都是YSL原教旨份子的专利,针对的也都是西方、俄罗斯乃至华夏这些非伊文明。而这一次,则彻底掉了个个——凶犯是典型的白人至上主义者,在发动袭击后,他自己公布了数十页有“宣言”性质的材料,充满了当下西方世界里白人极右翼力量的极端主张。他直播了自己的杀戮行为,叫嚣要保卫白人的土地,报复“伊斯兰入侵者”,捍卫“白人儿童的未来”。

  此外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他的杀戮发生在清真寺里,枪击的是正在做礼拜的穆斯林。他故意要让这次袭击看上去是西方白人对伊斯兰教的挑战。

  而关于这次恐袭,各方的观感同样也是不同的。秉持传统政治正确的主流舆论和西方政府,自然还是对其加以抨击,至于伊斯兰世界就更不必说,那更是群情激奋。但实际上,在西方网络中,认同甚至赞赏枪手行为的也其实大有人在——虽然这个群体因为没有掌握足够社会资源(政府、媒体),所以并没有占据主流频道,但实际上从数量和规模上看,他们的实际影响力是十分不小的。枪手在被官方主流斥为恐怖分子的同时,却在网络上,被一大群人,视为捍卫文明的英雄。相较于枪杀案本身,这种认识反差,以及背后蕴含的政治风向和社会思潮变化,才是真正值得世人关注的。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的恩怨

  自打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开始,中东穆斯林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文明冲突就一直没有停止,甚至在长时期内,伊斯兰对欧系白人的基督教世界,是呈明显战略优势。

  但到近代,西方文明一飞冲天,成为人类文明的高地和世界的主宰,而其他两大古代传统主流文明——伊斯兰和华夏则相对没落。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

  而相对于华夏文明,伊斯兰的处境尤为艰难,与西方的矛盾也尤为明显。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伊斯兰与西方文明的地缘关系更为紧密——相应的受到的威胁和利益损害就更大;而另一方面,则是伊斯兰文明的现代化转型始终不顺利——华夏虽然也衰落百年,但最终凭着超强的内部凝聚力和相对开放的文化特质,渡过了这场危机,并逐渐完成现代化转型,重新积蓄起强大能量,足以抗衡西方文明的侵袭;而伊斯兰则由于文化封闭和政治分裂等特征,向现代化转型时面临诸多难以突破的瓶颈。这种困境,使得其它面对西方时,始终处于极端被动的境地,完全不具备正面抗衡的能力。

  这是伊斯兰世界无法接受的。如果是小型文明体系,那倒也罢了,安安心心做西方附庸便是——就是被吸纳也很正常。但作为拥有二十亿子民的三大主流文明体系之一,伊斯兰庞大的的体量,决定了它绝不甘心沦为西方附庸,更不能接受被西方文明同化——换个角度,由于它体量太过庞大,西方就是想全部吸收也没那个本事。

  不过虽然不服,文明发展的落后和政治的分裂,使得其在面对西方时,又处于绝对弱势的状态——人口数亿级的中东伊斯兰世界,居然斗不过一个受西方支持的百万人口级的以色列,这从侧面反映了伊斯兰在与西方正面抗衡时有多么弱小。

  这就是伊斯兰极端原教旨主义及恐怖势力兴起的原因。与西方矛盾太深,正面博弈又完全不是对手,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恐怖袭击这种不对称方式来予以反击。打着原教旨主义旗号搞恐怖袭击,既可以对西方还以颜色,同时又可以在强化穆斯林的自我认同和荣誉感;同时这种袭击,也会加深穆斯林与基督徒之间的隔阂,进而阻滞文明间的交流——毕竟在现在这种环境下,这种跨文明交流一旦顺畅,多半是以穆斯林融入西方为主。

  但这种做法,对伊斯兰世界来说是很危险的,毕竟极端分子是以圣战为理念,其成员也都是穆斯林,而无论是综合实力还是军事力量,伊斯兰世界在西方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如果西方对此予以报复,伊斯兰世界的损失,将百倍于其通过恐袭对对方造成的伤害。

  不过在现实中,恐怖分子猖獗了十几年,虽然沦为千夫所指,并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反恐战争,但西方却并没有因此迁怒到伊斯兰世界。甚至主流舆论还极力撇清恐怖分子与普通穆斯林——这事儿伊斯兰各国政府来做并不奇怪,但西方主流社会也这么积极,就有点怪怪的了。

  为什么会这样,通常的解释,是西方现代文明高度发达,人权理念深入人心,所以能够理性对待。

  但这只是表象罢了。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任何社会性的立场和认知,其背后都有物质利益的驱动。

  而西方的这套政治正确同样不例外。西方之所以不愿因此迁怒整个伊斯兰世界(即便有无数的证据,表明原教旨主义有广泛群众基础,恐怖分子多从平民中招募,沙特等国政府更是与其暗中勾搭),主要还是基于利益上的考量。

  从武力对抗来说,伊斯兰世界确实不具备与西方抗衡的起码能力(一群中东伊斯兰大国,居然连小小的以色列都对付不了,还反被人家蹬鼻子上脸的欺负)。但其毕竟是坐拥20亿人口,遍布亚非欧的庞大文明体系,如果针对其发动报复,很容易形成文明之间的全方面冲突——纵然伊斯兰实力孱弱,但其庞大的体量,决定了其依然不是一个好对付的对手。

  如果世界上只剩下西方和伊斯兰,那倒也罢了。不过西方虽是人类最强的组织体系,但却并非唯一,除此之外还有东方的东正教、华夏等强势文明体系存在,他们无论是出于唇亡齿寒,还是消耗西方之目的,都不会坐视伊斯兰被西方文明摧毁——换句话说,如果西方将报复扩大到针对伊斯兰文明,那么虽然伊斯兰本身实力孱弱,但是却可以从其他文明手中得到资源和武装,进而对西方形成无止境的消耗。

  其次,伊斯兰世界政治上的分裂性,决定了西方能够相对容易的攫取其资源,而无需担心养虎为患。

  西方政府和主流舆论在对待华夏和伊斯兰方面,态度是迥然不同的,他们在对伊斯兰世界极尽宽容的同时,对“中国威胁论”却十分热衷——而且这种风向并不是在中国逐渐强大的今天才开始流行,哪怕是中国还十分弱小的上世纪就一直存在。

  这是很搞笑的,毕竟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可以说是世所公知,而中国改革开放后是出了名的韬光养晦,别说出去折腾美国了,就是被美国欺负了,也经常是忍气吞声。但这并不能改变西方主流踩华袒伊的主基调。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中国和华夏文明政治和文化凝聚力超强,这意味着华夏能够高度凝聚实力,抵御西方的文明渗透和利益侵夺——虽然由于整体实力的弱势,经常也不得不让步,但在核心利益方面,它的捍卫是绝对有效的。而且这种模式下的华夏文明,也确实具备与西方分庭抗礼甚至反超的潜力和可能。

  但伊斯兰不同。尽管伊斯兰文明在人口规模和势力范围上还超过华夏,但由于其政治上四分五裂,内部之间的文化联系也只有宗教这一根纽带,所以其难以凝聚合力,反而很容易被西方各个击破。换句话说,西方不仅不用担心他们威胁自己的利益,反而可以相对容易的通过政治上的分而治之以及经济上的全球化等方式,来剥夺他们土地上的资源和创造的财富(哪怕沙特们能够享受石油收益,但最终还是得用美元结算,赚到的钱最终也只能通过购买工业品、交保护费等方式,还给西方)

  最后一个原因,虽然西方与伊斯兰在文明体系上格格不入,仇深似海,但二者在社会层面的接触有限。伊斯兰文明被局限在传统势力范围,它们和西方大多只是通过国与国的政治经济行为产生接触,不至于影响到西方的社会基础——即便有穆斯林移民难民源源不断进入西方,但早期它们人口有限,难成气候,所以造成的社会危害较小,反而因为能从事大量西方人不愿干的低端工作,进而解决西方社会的很多现实麻烦。

  这几个有利条件,决定了虽然有原教旨主义和恐怖势力这些麻烦,但整体上,伊斯兰世界对西方不构成威胁,甚至现状的维持,对西方整体也有利。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情况出现了变化。

  首先,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实力对比进一步拉大。

  近年来,大家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感觉——西方文明正在相对衰落。这种感觉当然没错,但这只是站在中国人,站在华夏文明的角度。与华夏文明相比,西方的整体优势虽然依然客观存在,但程度上确实大不如前。

  但站在伊斯兰世界的角度,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稍微把国际时事梳理下,我们就会发现,过去这些年伊斯兰文明依然限于停滞,甚至大幅倒退的——作为伊斯兰文明核心区的中东,伊拉克、叙利亚两大传统强国已经千疮百孔,伊朗一直被限制,埃及、突尼斯等也被阿拉伯之春折腾的七荤八素。只有土耳其和沙特,还勉强能保持原样——但实际上也隐忧多多(土耳其内部政斗激烈,沙特花架子一个,还跟卡塔尔、也门闹翻)。换句话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伊斯兰与西方之间的整体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

  这种实力的悬殊,虽然到现在为止,并没有直接改变西方主流势力对伊斯兰的态度,但在那些讨厌伊斯兰的反对者那里,至少让他们在叫嚣向伊斯兰世界展开报复时,会更有底气。

  此外,西方文明攫取全球利益的传统模式逐渐失灵。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西方传统的通过全球化来攫取世界资源的方式,其收益也逐渐大不如前。逆全球化开始在西方盛行。

  这个影响其实是相当严重的。西方之所以会反对种族歧视,喜欢推崇什么人权圣母价值观,除了本身身居文明高地,有天然优越感之外,根子上,其实是作为全球化的一种意识形态辅助工具,应运而生。西方要通过经济全球化攫取世界资源,但国家、民族、文化等现实层面的隔阂,无疑会影响全球的互联互通。这种情况相爱,西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强力推动的同时,也需要从意识形态着手,通过推广一套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观,赚取全球民众的情感认同,瓦解那些阻碍全球化的国家、民族、文化等现实世界中的隔阂。

  基于这种普世价值,西方社会得以对伊斯兰这个格格不入的异教文明大为包容,甚至在遭受无数恐袭的同时,依然竭力将恐怖分子与伊斯兰教剥离。

  但随着传统经济模式运行受阻,全球化的退潮,逆全球化开始泛滥,这种情况下,作为全球化配套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其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并遭受越来越强烈的质疑。没了普世价值,伊斯兰的保护膜也被撕下,西方社会对伊斯兰基于宗教、地缘、民族、历史而形成的传统敌意便重新冒了出来,并甚嚣尘上。

  而这种变化,在社会基层尤为明显。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利益是由上到下传导的,上层吃肉,基层喝汤。但随之而来的社会弊端,则是由下而上——越是底层的人,越能感受到穆斯林移民挤占福利,扰乱社会,抢夺工作机会。

  这在以前可能还不是大问题。以前全球化能给整个社会带来足够的增量利益,这种增量大到不仅足以覆盖穆裔增加所带来的负担,还能同时让白人享受更多福利。所以基层白人尚可以容忍。

  可现在不同了。金融危机后,全球化带给西方社会基层的好处已经大不如前,但它的连带而来的穆裔移民却已在社会扎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穆裔的高繁衍率,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西方基层白人不仅不能再分增量蛋糕,反倒因为这些穆裔参与了对有限存量蛋糕的争夺,而生计日蹙。这种情况下,对他们越来越怒不可遏。

  这种情况下,基层白人与穆裔的决裂,就不可避免了。

  只不过,想决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要剥夺穆裔福利乃至将他们驱逐,等于是要摧毁普世价值。而前文已经说了,普世价值是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支撑。摧毁了普世价值,西方也就失去了推动并主导全球化的道德武器。

  这就必然遭到全球化势力的反对。现在全球化虽有退烧,但并没有完全丧失价值。直到今天,西方依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只不过这种收益不再像以前那样丰厚,所以仅限于中上层或相关行业,不足以再保证对社会的利益全覆盖了而已。基层白人要摧毁普世价值,但把控了主流社会资源的传统势力,却依然能从全球化中受益,所以他们不会轻易答应,更不会轻易予以配合。

  没有传统势力的配合,意味着基层白人不能动用国家资源清楚穆裔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他们要想解决问题,就只有两种办法:文明点的做法,自建政治势力,向传统建制派夺权;而简单粗暴点的,就是极端化,对穆裔暴力清除。前者,就是民粹化右翼势力抬头——美国的特朗普,法国的勒庞,意大利的五星运动等等,都是这种代表。至于后者,就是这次的暴恐行动。

  一般情况下,后者是很少发生——毕竟西方文明已经高度发达,所以这个文明体系下的个人,很少会采用这种极端方式,就算采用了,也势必遭到全民唾弃。

  但在针对穆裔方面,却打破了这个限制。这位新西兰枪手,全程直播,并借机宣扬自己的理念,最关键的是这一套,居然还在网上大肆传播,并得到不少西方白人的认同。

  这就有点意思了。之所以如此,还是多少得拜YSL极端组织所赐。前些年极端组织多次针对西方平民无差别攻击,这本来就会天然激起西方民众对伊斯兰的仇恨。只不过因西方普世价值的存在,这种政治正确,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民众的这种扩大化观感,而将矛头局限在恐怖分子本身。但当全球化对西方社会影响力削弱,普世价值正确性受冲击后,民众的观感就越来越压制不住。伊斯兰极端组织的这些行径,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基层白人认定为文明和种族之间的冲突,而这又反过来为西方新纳粹无差别攻击穆裔,提供了足够的心理支撑。

  而这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有了这次新西兰恐袭的开头,本就日渐极端的西方民粹必然大受刺激,其之暴恐化也很有可能因此加速。而本就对西方文明排斥,又深受原教旨主义影响的穆裔移民,也势必以极端相抗。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西方与伊斯兰的矛盾,很有可能彻底失控。短期内,这可能仅仅体现在街头的互相仇杀,但一旦西方民粹上位夺权,届时这种冲突,可能就会向种族清洗与文明对决方向发展。如果真到这一步,这个世界,就真的有好戏要看了。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920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3:09 , Processed in 0.1094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