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885|回复: 0

云石:中美贸易摩擦,越南成为最大赢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4 11: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越南也启动了自己的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贸经济。而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经济转型和用工成本的提高,部分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向越南转移。而随着这一轮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这种趋势似乎也在加速。虽然中美现在正在重新谈判,并且有媾和之势,但考虑到美国遏制中国欲望的不断增长,全球产业链出于避险之考虑,迁移到越南,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应对。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媒体发出论断,认为越南有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那么,这种判断,究竟是否符合逻辑呢?越南到底有没有能力取代中国?云石君在此做个分析。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中国部分产业链转移至越南,这个是必然的趋势。毕竟前面也说了,中国经济正在逐渐转型——这个过程本身就意味着对部分产业的舍弃。再加上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劳动力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以及老年化趋势的不可逆,种种因素决定了,中国既没有条件,也没有欲望,继续维持过去的产业环境。这种情况下,部分产业的外流,本就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有能力承接中国产业外流的国家中,越南的综合条件,可以说是全亚洲,甚至是全世界最好的。

  首先,越南离中国近——尤其是离珠三角近。这意味着在迁移过程中,越南可以较好的利用中国既有产业链的配套优势,弥补自身阶段性的各种不足。

  这个是很多分析没有提到的。毕竟产业转移必然是一个渐进式过程。作为产业转移承接方,一开始不可能建立起健全的产业体系,甚至不可能一下就提供足够的熟练工人,所以在接受过程中,依然会对原产业基地多有依赖,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与珠三角隔海相望的地缘优势,使得它在利用中国原产业基地配套供给方面,可以把时间和费用降到相对最低。这个优势的存在,使得越南能在与其他同类型国家的竞争中,抢得先发优势。

  此外,越南相较于东南亚和南亚的其他竞争对手,也有先天的文化优势。

  越南自东汉到五代,就是中国领土。后来虽然独立成国,但也一直作为中国藩属存在。几千年下来,越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承袭了儒家积极入世的世俗价值观,和华夏民族勤奋进取、吃苦耐劳、守纪律,组织性强的基因。

  这是其他所有同类国家都不具备的。无论是东南亚的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太过,还是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以及黑非洲诸国,这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普遍自由散漫。同时,与越南承袭中国世俗文化不同,其他的这些同类国家,宗教影响力相对强大的多,这往好了说,是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满足,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往不好了说,宗教的影响,也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人的世俗欲望,进而降低了他们劳动创造财富的企图。

  这些负面因素的存在,都会会严重影响劳动力素质,拖累工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最终抬高生产成本——换句话说,会降低它们与越南竞争的能力。

  最后,则是制度优势。越南作为中华文化圈的核心附属,历史上政治制度与中国一脉相承,都是典型的东方式中央集权。而后来在意识形态上,越南也与中国一样,接受世俗化的红色意识形态。

  这是越南面对同类国家时,又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都难免会面临血汗工厂、征地、环境污染、低廉薪酬等问题。尤其是作为后发国家,它们面对先发国家,在产业基础和配套方面毫无优势,它们要想从先发国家手中抢饭吃,就不得不一定程度上牺牲国民的一些权益,忍受一些残酷的剥削,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为自己的经济起飞打下基础。

  这一点,从历史经验中也得到了证明。西方国家当年全球殖民,从全世界攫取了大量财富,大大降低了原始积累的难度,但饶是如此,在工业化初期依然逃不了这一系列人权方面的问题。至于后来的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这些国家(地区)的工业化过程,都摆脱不了这条血路——换句话说,工业化的原始积累,必然充满了劳动者的血和泪,这是人类文明的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无法摆脱的命运。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真落到实践中,这种对劳动力的残酷压榨,又势必会激起民众的反抗。

  这时候就得考验政权的能力了。政权必须有足够的强制力来压制不满,才能将工业化推行下去,这样才能让国家完成原始积累,逐渐摆脱血泪压榨,走向现代文明。

  那什么样的政府,能做到这一点?答案很简单,集权政府!这样的政府,掌握了大量国家资源,拥有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受民意掣肘的程度较小,只有这样,它才能够对国民进行引导甚至强制,让他们接受这个虽然不美好,但是却十分必要的现实,最终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转型。

  这个特点,也被东亚工业国(地区)的发展历史所验证。与西方不同,二战后的东亚国家普遍没有殖民地,无法通过攫取全世界财富,奴役其他地区人民,来完成自身原始积累。它们的工业化,都只能仰赖自家国民的劳动——所以它们都面临民众情绪反弹的难题。而应对之策,就是集权政府。

  韩国、台湾、中国大陆,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早中期,政治体制都是采取高度集权的大政府模式。唯一一个看上去的例外——日本,虽然采用了西式民主制度,但一则冷战后自民党长期执政,缺乏竞争,二则在日本的自身民主制上头,有美国这个大爷压着——美国对日本来说就是最大的威权存在。当年美国对日本工业化的力挺,客观上压制了日本民众的反弹,助推了日本工业化的成功。

  而没有集权政府,也没有强权太上皇镇场子的,下场就惨了。比如亚洲四小虎,它们在工业化初期,普遍奉行西式民主制度,政府被选票裹挟,所以无法应对民众的反弹。所以虽然凭着自己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一度承接了些产业转移,收获了经济增长,但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深入,民众的反弹程度增加,政府就招架不住了——其结果,要么是政府妥协,支持劳工,进而吓跑资本,要么政府坚持,然后被民众用选票换掉。极端的,甚至还会引发政变,让国家陷入混乱。亚洲四小虎之所以后来相继没落,迟迟无法实现工业化转型,体制方面的先天缺陷可以说是重要因素。

  而越南的这种麻烦相对较小。前文中已经说了,越南承袭了中国的中央集权体制。政府掌控了大量的资源,拥有足够的强制力——这是南亚、非洲以及东南亚其他国家普遍不具备的。这种体制优势,决定了越南在工业化早中期的闯关过程中,拥有更好的体制抗压力和社会承受力,能够相对有效的应对民意反弹——换句话说,它更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并最终将工业化顺利推行下去。

  上述就是越南的优势。可以说,今日的越南,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在承接中国产业转移过程中,它最有可能分到最大的蛋糕,也最有可能获得成功。

  但是,这种成功,是有限的。越南相对于自己,是有可能取得巨大突破,但想接过中国衣钵,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不大可能。

  这就要说越南的劣势了。抛开那些所谓的基础设施不完备,政府腐败、工人技能水平不高等不提(这些随着越南的经济发展,都会逐渐好转——就像中国一样),之所以说越南无法取代中国,主要还是因为三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国家格局有限。

  世界工厂可不是相当就当得了的。这意味着它要全门类工业体系——至少要有绝大部分工业门类,并且要有庞大的产业集群。

  越南毕竟只是个小国,只有九千万人口。这种体量的国家,根本不足以建立全门类的工业体系——这就决定了越南经济的规模上限。

  而在质量上限方面,越南也会有局限。作为一个小国,越南虽不可能囊括全门类,但却可以通过集中精力攻关某一两个高科技产业,以此获得立国之基——比如韩国,就是通过造船、电子科技等方面的举国之力攻关,获得了成功。台湾也靠半导体产业,撑起了自己的半壁江山。

  但这套模式,可能在过去可以,但在未来,却未必能行得通。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产业不仅工业复杂性越来越强,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工业复杂性的提升,意味着其产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工业体系的配套协同;科技含量的提高,意味着其不仅需要大量的科技工作者,还需要海量的资金源源不断的投入。

  而这是小国普遍玩不起的。国家小,意味着整体工业规模的天花板有限,很难形成现代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大规模产业集群。而科技含量方面,且不说小国的科技人才储备有限,就算人才跟上了,资金方面,也很难跟上。

  这其实就是日韩以及台湾在当代科技竞争中逐渐被大陆赶上甚至超越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前中国大陆玩反超,主要是靠廉价人力资源。但现在,这种工资方面的差距虽然依然存在,但已经没那么悬殊,大陆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全产业链,体现在海量资金的长时间不计成本的投入。

  中国体量大,所以能建立起全产业链,凭借这种优势,科技产业的制造环节,自然而然的聚集到了中国。而制造环节积累的财富,以及从其他领域调拨的资源,又使得中国的高科技产业,能够得到大量资本的源源不断支撑,再加上中国充沛的人力资源优势,使得在高科技领域,它一步一步逼近了日、韩、台湾,甚至在许多领域实现了反超。

  而中国这一套,是越南玩不起的。它的国家体量,决定了它很难建立起完善的全产业链。而在资金方面,越南更是不可能有中国的财大气粗。在这种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竞争中,光凭一条廉价人力成本的优势,越南几乎无法和先发国家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何况,这种环境还是不公平的。先发国家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占据了先机,作为后发者,越南想迎头赶上,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更多的成本。这一点,中国是可以做到——毕竟它家大业大,可以支撑海量前期投入。但越南小家小业,根本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大把大把的钱往这些无底洞里头抛。所以,中国大陆可以以大打小,追赶上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这个是有可能成功的,但越南想从后面追时,面对中国这个已经占到技术先发优势,又有体量优势的庞然大物,很难想象它能获得成功。

  此外,体制方面,越南的优势也不如中国。之前我们说了,越南的集权体制在工业化过程中很有优势。

  但这种优势是相对的。当它面对东南亚其他国家,面对印度、孟加拉、面对黑非洲时,那确实是有优势。但跟中国比,其实越南还差了几分。

  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在于,越南的的权力集中度不够。记得在《地缘政治6——越南为什么老爱跟中国闹别扭》一文中,云石君曾经说过,越南由于历史和地缘的原因,导致其政治上相对于中国出现了一些调整。虽然整体而言,越南依然是中央集权体制,但是在内部,却形成了党的总&书@记、国。家1主%席、总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高度制衡格局。

  这种内部高度制衡,虽然不至于像西式民主那样,民众可以直接票选政府,但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政权的内耗,削弱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力。这种格局导致,越南政府在面对民众反弹时,控制力没有那么强,妥协退让的底线要低。这个虽然本身也谈不上什么不好,但是搁到工业化早中期这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就会对工业发展和资本的进入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削弱越南在承接中国产业时的竞争力。

  越南的有限体量,以及制度上相对的弱势,以及作为小型后发国家面对中国这种大型先发国家的先天不利,这种种不足,搁在工业体系复杂化、高科技产业智能化的时代背景,这就决定了越南的格局上线。

  对越南来说,它确实可以夺走大量原属于中国的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当然,随着自身的发展,很多中国自己也不想要了),甚至在一些相对复杂的工业制造中,未来也有望瓜分一定份额。但是,在中高端产业方面,无论是设计还是制造,越南自身的格局,以及后发者的劣势,决定了,它想从中国手里虎口夺食,其实是相当困难的。诸如中美贸易摩擦之类的事件,固然会让越南获得一定的加速,钻一些空子,但除非中国彻底退回到改革开放前闭关自守的状态,退出全球产业竞争,否则光凭美国这种程度的助攻,还远不足以帮越南实现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梦想。

  对越南来说,与其虎视眈眈的觊觎中国碗中的肥肉,倒不如放下政治成见,加速融入中国产业体系,作为一个配套方,这样既可以赚到钱,也能沾到些现代产业的气息。这才是越南经济从长远角度来说最合适的发展方向。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1908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03:24 , Processed in 0.18754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