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56|回复: 0

刘晓博:一个关键视角,看懂中国楼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7 17: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央行公布了2018年最核心的金融数据,其中这两个数据非常重要:

  2018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6.17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36万亿元。

  新增贷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力量。由于外币不能在国内流通,所以新增贷款里基本上都是人民币贷款。所谓“住户贷款”,是指居民个人、家庭的贷款,增长了7.36万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45.5%。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可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是我根据央行历年公布的数据整理出来的。

近年来新增“住户贷款”占比一览
年份
新增贷款总额(万亿)
其中新增住户贷款(万亿)
住户贷款占比
2009
9.59
2.46
25.7%
2010
7.95
2.87
36.1%
2011
7.47
2.42
32.4%
2012
8.20
2.52
30.7%
2013
8.89
3.71
41.7%
2014
9.78
3.29
33.6%
2015
11.72
3.87
33.0%
2016
12.65
6.33
50.0%
2017
13.53
7.13
52.7%
2018
16.17
7.36
45.5%
  可以看出,2009年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里“住户贷款”的比例在趋势性上升。

  2009年是“四万亿刺激政策”发力的关键年份,新增贷款总额首次突破了9.5万亿,超过了随后的四年。但这个时期,“杠杆”主要加给了企业,而不是居民家庭。2009年,居民家庭获得的贷款,只占总贷款的25.7%。

  2010年,是居民家庭“加杠杆”的一个“大年”,占新增贷款比例上升到了36.1%。随后两年,官方加强了楼市调控,控制了“家庭加杠杆”的速度。楼市限购,就是那个时期“发明”的。

  经过2011年和2012年两年的“收紧杠杆”之后,经济再次扛不住了,2012年三季度经济创下了12个季度的新低(见下图)。于是在2013年,楼市有所松绑,居民家庭加杠杆速度再次提升,2013年全年41.7%的贷款,给了“住户部门”。

  41.7%,创下了新高。

  众所周知,中国居民家庭贷款,90%以上的真实目的是买房,但借口可能是“旅游、读书、治病、装修、买车”。

  接下来的2014年和2015年,楼市再次因为调控转冷,住户贷款比例下跌到了33%。2015年,国家卖地收入锐减1万亿,房地产库存上升。到了当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库存”。

  2016年,楼市全面松绑,很多城市取消了限购。于是,居民家庭“加杠杆”再次提速,当年50%的新增贷款给了“住户部门”。虽然从2016年9月30日开始,热点城市开始收紧,但2017年三四线城市仍然高歌猛进,最终在2017年创下了新增贷款52.7%给了“住户部门”的历史新高。

  2018年,是各地出台数百次楼市调控新政的一年。现在成绩单来了,45.5%的新增贷款给了住户部门,规模上达到了7.36万亿的新高。如果再加上1万亿左右的公积金贷款,中国购房者在2018年获得的贷款,肯定超过了8万亿(未计算民间借贷、网络借贷)。

  而2018年中国商品房的销售额,有望达到14万亿(前11个月为12.95万亿)。

  由此可见,房地产对于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举足轻重。所以,在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渐大的情况下,稳住楼市、稳住房价,特别是稳住成交量极其重要。

  我的预测是:2019年商品房销售额不能负增长,必须维持在14万亿以上。那么央行针对“住户部门”发放的贷款,必须也维持在7.36万亿以上,甚至有所增长。

  在这样的特殊年份,保护“购房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5:51 , Processed in 0.0937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