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22|回复: 0

张晓峰:韭菜终于学乖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4 19: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市场基本上是单边下行的态势,尽管这个跌幅不能算是黑色星期一,但全天低调运行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港股也比较低调,全天下跌1.38%。

  我们回顾一下周末的两位领导的讲话。一位是上交所副总经理方星海的讲话,这个我们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经分析了。一共有10大点,其中新股上市首日44%的涨停限制和科创板、注册制,以及6000亿人民币在路上,是受人关注的3点。

  今天,我们看到重庆市政府原市长黄奇帆在一个论坛上的讲话,也引起了市场普遍的关注。内容也涉及到了投资者非常关心的市场制度建设的话题。其中的重点也涉及到注册制的话题。

  经过一天的思考,我觉得科创板和注册制,其实是一个话题。

  首先,我们在证券市场设计之初,就定下了审核制这样一个发行制度,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核心没有变化。不仅是管理层,市场本身对替代审核制的注册制也是谨慎和回避的。为什么?很简单,由审核制确立的市场估值是偏高可,一旦进入注册制,原有的估值体系被颠覆,损失的还是投资者,所以,大家都不欢迎注册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审核制的核心是业绩审核。如果去掉了这块,说实话,审核委员会基本就没事干了。但审核制配套沪深两个主板交易所,构成了对上市公司的两个要求,一个是业绩,一个是规模。

  当符合业绩标准和规模标准的企业差不多都上市之后,股票市场面临的问题就是上市资源不够的问题。如果继续维持上市标准不变,势必导致A股市场只能炒存量,而没有增量入市,这个是不管管理层还是投资者都不可接受的路径,所以,上市规则就得改。

  怎么改?如果是注册制,直接推翻审核制的标准,步子太大,所以就先尝试用中小板降低发行上市的门槛。然后发现好像还不够,于是有了创业板。所以,中小创突破的是审核制规则的规模的上市限制。

  然后到了现在,发现还不够,因为有一批企业,有规模没业绩。按业绩标准,上不了市,怎么办,于是就有了科创板。

  根据目前流行的科创板的上市规则,所谓的5个维度,除了第一个是有业绩标准之外,之后4个标准都是放弃业绩标准的。代之以市值和行业优势这样的比较模糊的标准。特别是规模,到底是上市前标准还是上市后标准,还是发行价标准?对于没有业绩的公司,如何确定发行价?这个都是问题。

  但,管理层已经明确了,科创板一定要上,这个就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导致存量的投资人不敢买入,不敢看多。

  然后,就是6000亿在路上。面对这个话题,市场的看法或者说是韭菜的看法,显然没有过去那么激进。是韭菜先上轿,等6000亿外资来抬轿?还是等6000来了,一起共进退。这次似乎韭菜们选择了后者,万一6000亿半路上又打道回府了。这个谁也不能打包票啊!

  今天港股的走势是价跌量缩,对后市也是非常谨慎。
  港股15分钟显示一个完整的上涨结构已经结束,再度进入调整的状态。
  上证日线继续受制于下跌趋势反压线。
  仅靠政策利好,而没有经济指标的辅助,市场目前选择观望是比较正常的选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 16:20 , Processed in 0.0937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