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59|回复: 0

刘晓博:来了!3万亿资金,提前杀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30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9日,又一个利好消息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决定”。

  根据这个决定:

  1、在2019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之前,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合计13900亿元;

  2、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提前几个月拿到1.39万亿的资金,用来“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

  如果算上11月初,财政部提前下达给地方的1.66万亿的“2019年度转移支付”(点击查看当时我的分析),将有3.05万亿资金,在岁末年初“青黄不接”的时候驰援地方政府!

  之所以用“青黄不接”这样的措辞,是因为当前国家正在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单月的财政收入已经出现了“负增长”。
上图,财政部公布的11月财政数据。

  减税降费,意味着“红利”给了企业和个人,但如果地方财政支出因此下降,是起不到稳增长作用的。在这样的时候,还要给地方政府“加油”。

  怎么“加”?地方债成为一个重要渠道。

  根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

  1-11月,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1014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21913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9101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21232亿元,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19782亿元。

  截至2018年1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2903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08616亿元,专项债务74287亿元;政府债券180338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2565亿元。

  地方债余额18.29万亿,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但占当年GDP(将达到90万亿)的比重只有20%。整体而言,中国政府的“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里仍然不高,有提升的空间。

  目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是全球最高的,现在只能稳住、略降,增长空间有限了,企业未来只能通过“直接融资(股权、债券)”来获得资金支持;企业之外,另外两个部门——家庭和政府,杠杆率都还有一些空间。

  2016年到2018年对中国经济做出主要贡献的,是家庭的“加杠杆”,主要方式是买房。2019年,家庭“加杠杆”将继续;政府部门的“加杠杆”也将发力,方式是增加更多地方债和国债。

  其中地方债里,不计入赤字的专项债比重将提高;至于地方债的年限,也不断在“拉长”,2018年新发行的地方债普遍超过了6年。

  中国是投资拉动型的经济,中国的地方政府是投资型政府。在经济偏弱的时候,投资的“领头羊”是地方政府、国企。地方政府减税降费了,钱少了,只能给更多地方债的额度,并让发债的速度加快。

  或许有读者会问:一些城市地方债务已经非常沉重,继续增加地方债规模,将来会不会造成地方政府“没有能力还钱”?

  其实中央已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改革了发债模式,一般由省级政府统筹。除了四大直辖市和5大计划单列市(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其他城市都没有独立发债的资格。所以,地方债整体被纳入了严格监管,越来越透明。

  今天全国人大的这个授权,虽然没有涉及总额度,但加快了地方政府“拿到钱的速度”,而且连续授权3年,意义还是比较大的。

  为什么授权3年?这个也非常耐人寻味。

  我的看法是:这意味着,“大水漫灌(全面放松货币)”可能性大幅降低。国家将保持战略定力,希望主要通过“滴灌+改革开放+转型升级”来渡过难关。

  总之,国家在“稳增长”上正在不断发力——货币政策上,“中性”和“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已经删除,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出现了微妙变化;财政政策上,减税降费力度提升,地方债发行规模、赤字规模也将提高。股票配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2:58 , Processed in 0.0938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