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23|回复: 0

刘晓博:重要判断!这些城市,已进入“最佳买房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4 16: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从今天起,我要修订一个重要判断:

  此前,对于“一线城市”何时是最佳买房时机,我的看法是:最好再等一次央行“全面降准”;但如果年底开发商冲量的时候,有较大优惠,新房和二手房有显著倒挂,2018年底之前也可以买

  现在,我的判断是:北上广深已经进入了最佳买房时机,其中北上深更显著一些,广州稍弱一些。但整体而言,从现在开始到2019年上半年,都是一线城市刚需、改善型需求和中长线投资客的较好买入时机。至于炒房客,不建议买,一年内看不到大幅上涨的可能。

  至于部分强二线城市,比如杭州、厦门,很有可能也接近上述判断。但整体而言,强二线城市的购房者,可以再等一次降准;普通二线、弱二线城市的购房者,或许可以等到2019年年中,或者一次正式降息之后。三四线城市的购房者,可以根据各自城市的政策调整来判断,因为差距太大,很难一概而论。

  央行会在春节之前降准,2019年上半年或许会有正式的降息。至于非正式的、定向的降息,已经多次了。

  2019年,国家仍然不会允许房价大涨。如果有个别城市因为政策微调后,市场过热,那么政策可能会再次收紧。

  为什么修订这个判断?原因很简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多个城市对楼市政策进行了微调。而这些微调,都得到了会议的默认。

  会议通稿这样谈及了房地产:

  “要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这实际上传递了两个核心含义:

  1、强调了房住不炒,意味着2019年房价大涨是不允许的;

  2、强调了“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这意味着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微调房地产政策。

  此前我多次在专栏里指出:房地产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虽然2018年这个行业遭遇了“污名化”,但事实上仍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哪怕是在最近几个月(楼市偏冷),新增人民币贷款当中的一半以上,仍然是给了“居民家庭”。中国人贷款还能干什么?虽然有些人说是贷款买车、旅游、看病、上学,但你懂的。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渐大,让楼市平稳至关重要。平稳的含义是:让楼市有平稳的成交量,让产业链条可以正常运转,让政府可以获得足够的税收、企业获得利润、上下游产业获得稳定的订单。

  至于房价,高层希望稳住。之前的要求是“坚决不准涨”,但这是特殊时期的要求。如果要让产业链正常运行,必须每年有正常的涨幅,比如围绕着“GDP年增长率”的涨幅,就是合理的。

  所以,最近很多城市都放松了对价格管控。因为此前“坚决不准涨”带来了一系列副作用,比如“双合同”、“大面积的维权风波”,以及“补库存”进程受阻等等。

  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在加大,正因为如此,此前超越自身需求出台了“强调控”措施的城市,需要调整政策。比如菏泽取消限售,珠海以引进人才为名义大幅放宽限购条件,广州放松“限商”,上海一直维持较低的房贷利率上浮,厦门、杭州放宽了落户等等。

  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未来将会有更多城市微调楼市政策,这将进一步刺激购买欲望。

  二、

  周末,有两个重量级人物对楼市表态,有读者问我的看法,下面说一下。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一个论坛上谈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楼市的表述时说,“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变化”。

  杨伟民在去政协之前,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被认为是“核心幕僚机构成员”,因此对政策比较敏感。

  怎么看杨的判断?其实我之前也在专栏里讲过,要正确理解调控。政府对楼市的管理,出台的所有政策,都可以看做是“调控”。所以,只有调控方向的变化,比如“防止大涨”到“防止大跌”,没有放松调控的时候。结论是,中国楼市的调控永远不会放松,哪怕北上广深取消了限购、限贷、限价,都不是放松调控,而是调控力度达到了“峰值”。

  不要纠结于“是否放松了调控”,这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如果你在北上广深,你是刚需,你现在应该尽快买房了。

  今天(12月13日)建行董事长田国立在北大的一个论坛上语出惊人:

  “我搞了一辈子金融,现在买房也赚不了钱了,你现在买不就是高位接盘了吗?”

  田董事长还说:

  中国现在房地产市场太发达了,发达到欧美都远远望尘莫及。据统计,美国住房有30万亿美元资产,中国住房资产已经达到40万亿美元资产。美国是发达国家,城镇三分之一的人是租房,德国40%甚至更多的人是租房,这些市场房地产很难炒起来,但在中国最多只有10%的人租房。

  而且,中国还存在住房空置率高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时,住房空置率不超过10%,日本住房空置率约在13%左右,田国立指出,目前中国住房空置率数据还未公开,但中国现在住房空置率比他们都要大很多。

  建行是世界级大银行,怎么看“搞了一辈子金融”的田董事长的观点?我的看法是:如果一个人只能活到2019年上半年,或者世界在2019年上半年终结,董事长的观点一定是对,你现在买房就是接盘。

  如果你生活在“有显著人口增量的、高级别的城市”,相信地球不会在2019年上半年爆炸,也相信自己可以继续存活若干年,那么该买房还是要买。只要不买错房子,就一定可以保值、抗通胀。

  至于“能不能赚钱”是个伪概念,因为人民币的购买力,每个月、每年都不相同。在有的时间段,房子10年涨10倍都未必能跑赢M2。

  三、

  或许有人会问:你说北上广深可以买房子了,深圳和广州我理解,这两个城市人口增长迅猛,没有限制人口流入,但北京和上海人口都开始下降了,有必要这么急着买房子吗?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说,北京常住人口出现了下降。不过,使用的统计数据仍然是2017年末的,下降是说比2016年下降了。2018年的最新数据还没有公布。

  下面我们用“居民家庭用水”、“居民生活用电”、“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三个指标,跟北京公布的常住人口数量变动,做一个对比。数据来源,都是北京统计局公布的最近几年统计公报

北京近年来常住人口变动情况
年份
居民家庭
用水增幅
居民生活
用电增幅
官方常住
人口增幅
幼儿园
儿童增幅
2016
9.5%
11.8%
+0.11%
+5.8%
2017
13.1%
11.6%
-0.10%
+6.95%
  可以看出,北京最近两年的统计公报(2017年、2016年),都说遏制住了常住人口增长。其中2016年比2015年只增长了0.11%,2017年则比2016年下降了0.1%。

  至于居民用水、用电,则仍然在大幅增长。北京幼儿园里的孩子人数,也在显著增长。

  至于上海,2016年人口应该仍然是显著上涨的,2017年疑似“增长缓慢”。

  上图是2016年上海的用水用电数据。

  上图是2017年上海的用水用电数据。

  可以看出,2016年上海居民生活用电仍然是大涨的,居民用水则增长了4%左右(表格里没有说,统计公报里有),所以2016年上海人口仍然在增长。但到了2017年,数据变得平缓了很多。

  生活质量的提高,年度气温的波动,都可以让一个城市在居民人数不变的情况下,用水用电量出现2%到5%的波动,这可以理解。所以,上海2017常住人口很有可能是“被遏制住了”。

  至于北京,用水用电量增长太过明显,而且幼儿园儿童数量增长迅速,很难说常住人口真的下降了。

  另外,北京和上海是中国汇聚资金最多的城市,最近数据,北京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了16万亿,上海为11.8万亿。这是什么概念?我们看一下香港(11.6万亿)、深圳(7.23万亿)、广州(5.2万亿)、杭州(4万亿)、天津(3.0万亿)、东莞(1.4万亿)的数据,就知道了。

  北京汇聚的“钱”,达到了同样是老牌直辖市的天津的5.3倍。至于上海,也接近天津的4倍。

  至于获得利好政策的能力,北京、上海也是最强的。

  北京自不必说,大银行、大央企总部汇聚,中国一半的独角兽企业汇聚,本地上市公司总市值相当于“深圳+上海+广州+杭州”;上海则不断获得北京的“加冕”,最近的利好就有——长三角唯一的中心城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远落户上海、科创板将落户上交所、上海自贸区将大幅扩容等。

  也就是说,即便北京上海人口不大幅增长,仅靠经济质量提升,就足以支撑房价不断向上,类似香港。

  至于深圳和广州,则是靠人口增长、民间经济活跃支撑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楼市的表述,其利好已经超过一次全面降准。因此,北上广深都已经进入了买房最佳时期!配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0:29 , Processed in 0.0937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