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9|回复: 0

唐如松:传统文化的困境---文化自信,我们还远远不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7 19: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个月去了一次长沙,这是来自于湖南大学的张老师一个发出很久的邀请。张老师【虽然他是教授,但他更喜欢谦逊的让自己的学生称他为老师】也是我的读者之一,因为喜欢我的文字,从而和我结为朋友。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毕竟一直以来我都为我没有受过大学教育而感到遗憾。正如我所说的那样,一个勤奋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去高山淘金,去深海采珠,只要你够努力,你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但这些收获基于自身缺乏系统的学习而只能是一些零碎的金沙或珍珠。想要把这些金子融铸为艺术品,想要把那些珍珠串成一个华美的项链,系统性的学习就必不可少,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尤其如此。而大学教育无疑就是给我们提供系统性学习,掌握知识淬炼技术的最好平台。对此,我感受颇深。所以面对一个大学教授的邀请,我受宠若惊,也百倍珍惜。

  去长沙,橘子洲头和贾谊故居自然必不可少,湖南博物馆更是值得花半天的时间来瞻仰和学习【其实不够】。而更具情怀色彩的岳麓书院以及爱晚亭,则是一个喜欢文字人的朝圣之地。

  和张老师在岳麓书院盘桓良久,这是一个我心仪已久的文化圣地,是中国文化在中南地区的标志性灯塔。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它在历史上发生的那些足以改变中国文化方向的轶事我就不说了。这不是一篇游记,而是一篇想要表达我粗浅思考的文字。

  岳麓书院挂着学达性天匾额的正厅上摆着两把著名的椅子,用以纪念当年著名的文化历史事件“朱张会讲”。自朱张会讲后,这两把椅子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但凡来岳麓书院开讲的文化名流,非具有大才学,大名望的,一般不敢轻易坐上这两把椅子,一般情况下,学者们大多会选择在台下放一把椅子,作为讲学之用,更有自谦者会站着讲学。

  之所以说到这两把椅子,是因为我想说,在当前西风东渐极为强劲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文人的自谦虽然是一种美德,但却无形中给嚣张肆意,无孔不入的西方文化有了可趁之机。

  是的,当下的中国社会,西方文化元素真的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而作为我们一直想要弘扬的传统文化,却无疑处于一个相对的弱势,造成这种弱势的原因有很多种。中国文化里固有的自谦和内敛算是其中之一,而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文人中固有的一种痼疾“文人相轻”,而在中国“文人相轻”的痼疾中,还存在着某些别有用心的蓄意攻击,这种蓄意攻击往往来自于西方文化入侵的布局以及某些崇洋媚外者的恶意。

  前几天,在外地工作的孩子回到家中,闲谈中聊起了电影,一直以来,我们都相互推荐电影给对方,这也算是交流的一种的,这一次,他推荐给我看一部新的好莱坞大片《海王》,推荐的理由是这部电影的特效做得很好。【他自己曾经自学过一段时间AE,,所以我们有时也会就这个话题聊天。】于是,一直以来只在电影院看国产片的我花二十元买了一张《海王》的电影票,走进电影院。

  被曾是半个特效行家的儿子所推崇,这部电影的特效当然做的真是不错。但其故事情节却让我感到有些默然……如果大家有谁看过这部电影的话,一定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那就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桥段,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神话《宝莲灯》和《孙悟空大闹龙宫》的合体。整部片子把两个神话糅合成一个故事,然后变成了西方的伪科幻电影素材。仅此而已。当然,肯定会有人说我这是在臆测,也或者有人会说这是巧合。无论是臆测也罢,巧合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把这些故事打造成一部甚至一系列卖座的电影?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

  而我走进电影院的时候,整个电影院的售票大厅和候影区域,都已经弥漫在一片圣诞的场景中。虽然这不过是商家营造的气氛,但看着那些孩子们在“圣诞老人”以及圣诞树的包围下快乐玩耍,我的心中还是掠过一丝不快和担忧。长此以往,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元素必然会遗忘殆尽,而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精华元素,却也已经被西方的文化创作者们剽窃和挪用成他们的文化元素。伴随着这样的担心,我觉得我所努力在做的那些事情非但微不足道,且是那么的软弱无力。

  当我在岳麓书院面对着那两把椅子的时候,张老师如数家珍的说着近些年曾在这个讲学大厅里讲过学的文化界名人,其中就有余秋雨。余秋雨是那么多文化名人中唯一走上讲台,并坐在两把椅子中的其中一把进行国学演讲的。这一不自谦的行为据说招致很多人的不齿与攻击。并由此展开对他超出文化范畴本身的抨击。对于余秋雨老师,我并不是十分的了解,但他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我还是看过的。说实话,虽然对他文中的某些观点我并不赞成,但对于他的博学以及自身所深思后的见解,我是甚为折服。当今中国的文化界,或者有博学者胜于他,或者有见解者高于他,但能够把自己的博学和见解写出来并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我想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人。称他为国学大师,我觉得他当之无愧。

  而对于他的攻击,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出于观点上的辩驳,也不是学术上的指摘,对于他的指责大多是寻找他人生道路上的瑕疵和错失。仿佛在中国,只要你的人生道路上沾染了某些污点或不被世人理解的事情,那么你就永远不配做一个国学大师,文化偶像。这真的是相当无语。

  当今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我们其实非常需要文化的旗手和领航者。如果非要找出一个道德上毫无瑕疵,学识上无可辩驳的圣人,我想,我们就永远不会找到这样的一个或多个文化领军人物。而西方文化的布局者,又刻意引导中国人膜拜崇仰西方文化,并有意识的抑制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所以,每当一个国学大家冉冉欲升之时,都会遭致莫名其妙的攻击,这导致他们最终只能噤声,再也不敢张扬自己的个性,传播自己的成果。最为可恶的是那些学术界内的“相轻者”,他们对于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学者进行攻击,甚至比来自西方的刻意打压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文化中的佼佼者们,要么沉沦,要么改旗易帜,投到西方文化传播者的门下做了走狗。而一旦他们开始传播鼓吹西方文化的优越,各种溢美之词,颂扬之声也就如期而至,伴随名声同时来到的还有金钱上的收获。

  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还能坚持传播国学,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深耕,那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够不去支持和保护呢?又何必去为他曾在历史上沾染上的一些黑点儿死缠烂打呢?古语说得好“人孰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其实大部分时候,所谓的黑点都不过是对手或敌人故意放大的小事罢了。在中国,违规者自有条令处罚,违法自有法律惩处,道德上的事情,是一种很难厘清的事实,站在道德的高地谴责他人固然痛快,可如果自己也被人放到道德的审判台上批驳得一丝不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时候,被道德所谴责者,一般都也有着自己委屈的理由。我这不是在为谁开脱,而是在此呼吁,我们真的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好好的保护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名人,国学大师。要不然,过不了多少年,我们也就不要谈什么文化自信了,文化没了,有啥自信?西方目前不仅在用他们的文化占领我们的教育阵地,还在偷取中国的文化 精髓为其所用,这将会导致一个非常可怕的未来。

  所以我当时对张老师说了这样的话:中国其实现在很是缺少文化上的名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来自于很多方面,既由政治层面的,也有文化环境层面,更有学术圈自身的原因。但这都不足以阻碍文化大师的诞生,如果我们让自己的文化变得更加自信一点,更加放肆一点,一个博学多才桀骜不驯的大师再加上一个宽泛包容热爱国学的社会环境,那么中国在传统文化上的传播就一定可以更上一层楼。文化的偶像,需要整个社会去营造。

  可是放眼当下,大部分所谓的国学教育,传统文化传播都是流于形式,毫无内涵,有的甚至就是单纯为了经济利益,只是简单的教授孩子们一些古代的蒙学读物,丝毫不去理清其中的糟粕,要知道,那些《弟子规》和《千字文》,虽然是传统读物,而其很多内容早就脱离了我们这个时代,更不要说我们的孩子还需要向前看。这样的文化教育,只会让孩子在长大懂事之后,更加不会去喜欢传统文化,甚至还会因此鄙弃传统文化。这哪是在传承传统文化,简直就是在戕害传统文化。

  于是我更深一步想到。如何才能更好的让我们的下一代乃至未来的很多代都能够真正接受和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呢?如何才不至于在未来的东西方文化高地争夺战中一败涂地呢?我们一直说,未来东西方最终的竞争一定是在文化上的,可是面对着这样一种恶劣的文化环境,我还真的不敢说必胜。如果我们不就此努力,那么这场仗不需要最终的决胜我们其实就已经败了。败在基础教育,败在高端引领,败在西方文化对我们日复一日的侵袭和占据。

  而就像我前面所说的那部电影,其实它的创意元素咱们不说他抄袭中国的文化元素吧,最起码,我们的传统文化以及远古故事里,比西方当代创作虚构远古历史要高明的多,真实的多,也系统的多。只是当下的我们,还没有人能够把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元素提炼整编并形成一个系统,从而可以凝练出中华文化中除正统文化【儒道法墨】外的另一个文化支柱。从而可以用一种不那么严肃的形式来阐述中国的历史。而西方的远古历史,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一部不知真假的荷马史诗就是他们的历史全部,一个后人编篡的圣经成为了他们全部的精神寄托,。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文献和典籍不知凡几。从《山海经》到《搜神记》,从《西游记》到《封神演义》,只要我们愿意出资源,下工夫,从中捋出一条足以让世界为之瞻仰的中国非典型历史的脉络来并在这个脉络上结出无数绚丽灿烂的鲜花,绝非什么难事,而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从此用两只腿走路,一个是传统的国学文化,一个是寓教于乐的非典型历史文化。让我们的下一代,让世界的下一代既能感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感受华夏历史的传奇伟岸。

  这真的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只可惜我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市井之徒,学不足以成大家,力不足以办实事。这番言论也不过犹如怨妇自艾,隔靴搔痒罢了。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我还是充满期待,并为此努力。我期待岳麓书院的那两把椅子上终年有大师在座,我期待中国的文化环境如一泓清泉,汩汩而出,滋润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6 04:16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