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48|回复: 0

姚尧:12月14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4 11: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上证指数上涨31.90点,收盘报2634.05点,成交量为1324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放量上涨,但均线系统仍是空头排列向下,是以我们在策略上也仍以谨慎保守的态度为主。

  在《12月12日股市前瞻》中,姚尧写道:“今天上证指数的成交量萎缩到854亿元,为近年来之所罕见,唯一可相提并论的,只有9月17日的869亿元。9月17日萎缩至地量之后,上证指数出现了一波近两百点的强劲反弹,使得许多投资者误以为牛市启动,遂纷纷追高买入,结果竟是国庆节后的快速下杀,直至创出2449点的新低。如今成交量再度萎缩至此,读者务必要小心谨慎,即便上证指数近期内出现反弹,也不要轻易去抄底。这就是所谓的“鸡蛋理论”,当你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轻轻敲打桌面时,鸡蛋是不容易破的,要让鸡蛋破,就得把鸡蛋先举高,然后再让它重重落下。”今天大盘果然出现反弹,所以我们再复制一次,提醒读者注意控制风险。

  我们都知道,中国所谓的四大发明里有一项是印刷术,先是唐朝(公元9世纪)的雕版印刷,再到宋朝(公元11世纪)的活字印刷,而在西方人的眼中,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在公元15世纪由德国人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的印刷机,这被称之为第三次信息革命的序幕。第一次是文字的发明,第二次是手抄书的发明,第四次是我们现在的电子信息革命。

  古登堡发明印刷机大约是在1450年左右。当时,欧洲已经拥有了一个规模极其庞大的信息产业,其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很可能是最多的行业(自给自足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算),从业人员是超过一万多名的修道士,主要工作方式就是手抄书,工作单位就是许许多多的修道院。每个修道院内都有大量训练有素的修道士,每个修道士每天从早到晚用手抄书,每周要工作6天。一个勤勤恳恳且经过专门训练的修道士每天能抄4页,每周能抄25页,一年下来能抄写1200~1300页。

  可是,随着印刷机的推广普及,50年后,这些修道士全部都彻底失业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所谓“印刷工”,总人数还不到原来修道士的十分之一,只有大概1000人左右,但他们却可以提供全欧洲所需要的书籍。当时,要印刷一本书的话,通常需要20个工匠的通力合作,先由一个训练有素的工人负责刻字,这属于高技术含量,然后再由其他工人负责印刷和装订,这属于低技术含量。这样的一个小组,平均每年可以印刷25本书,平均每本书有200页,即总共5000页。到1505年,一次印刷1000册已经成为可能。这意味着一个印刷小组一年至少可以印刷500万页,装订成25000册书对外销售,或者说小组的每个成员每年可以印刷25万页,而在50年前,每个修道士每年只能抄写约1250页,整整相差200倍!

  在我们固有的印象中,我们似乎习惯于把1840年前的中国和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都视为传统社会,仿佛他们的科技和社会都是一成不变或者进展缓慢的,可是有多少人能想得到,早在15世纪末的欧洲,就可以出现50年效率提升200倍的飞速发展呢?

  由于印刷机带来的技术革命,受到最直接冲击的就是抄书的修道士。在印刷机出现之前,修道士都是既有高收入,又有高名望,想必他们之间还会彼此切磋如何把书抄的又快又漂亮,书法也必定是那时候的热门专业。可是随着印刷机革命一来,字写得再快再漂亮也没用,除非他们也像姚尧这样被迫要在一批自己出版的新书上签名。

  局势的发展还远不止于此,印刷机的技术革命很快带动了书价的大幅下跌。过去,书籍是一种奢侈品,只有极少数富有的人才能买得起书,可现在穷人也可以买得起书,这也就极大的繁荣了图书的内容和种类。过去的书籍基本都是用拉丁文写的,写的都是极其严肃高雅的文章。现在开始出现大量用本国语言写的书籍,内容也从神学扩散到通俗文学,进而扩散到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随后的宗教改革和地理大发现等,也莫不与此有关。再往后,欧洲涌现出一个又一个的现代大学,早期的大学都是为神职人员设计的神学学校,而此后的大学开始面向普通人,教育的是我们现在大学校园里设置的各种学科。因此,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出现的重大技术革命,或者换句话说,由于重大技术革命而推动的历史转折,所带来的影响从来就远不只是几个与这项技术有关的从业人员,而是会深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技术革命在总数上未必会减少工作机会,但是他很有可能会永久性地淘汰那些跟不上革命浪潮的从业人员,即便你在旧时代再优秀再勤勉也没用。就好像印刷术和书籍的推广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但那些修道院里抄书又快又好的修道士们,则基本上是被永久的淘汰了。一言以蔽之,我相信,技术革命不会毁灭世界,但是很有可能会毁灭你,尤其是缺乏危机意识而整天自我感觉良好的你。

  这依然不是故事的结束,在印刷极快速推广的时期,印刷从业人员都赚到了大钱,有不少人通过印刷书籍从贫寒子弟发迹成为欧洲的首富。然而一百年后,到了1580年左右,那些技术娴熟的印刷业者也开始沦为普通工匠,再也无法获得曾经的高收入,更不会像过去那样被视为上等人。取而代之的,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出版商,市场的风口从原来的的“技术”,开始逐渐转移到“内容”。

  一个战略家,永远都在思考未来可能的发展变化,而预测未来的功底是基于对历史的熟稔。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既不了解过去的历史,也无意探索未来的发展,只盯着自己眼前的那一亩三分地,就以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还要堵住别人的嘴,不允许别人去探索思考,否则就是杞人忧天或者危言耸听。如果别人出言反驳,就说是别人气量狭小、风度不够。说实话,我真是受够了你们这些人。思之再三,我觉得有些话我还是要说清楚,该讲的难听话也还是要讲:姚尧从来就无意成为大众网红,所以我不需要刻意讨好庸众。尼采说:“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才出生。”同样的道理,姚尧从不刻意追求当下的粉丝数量,我追求的是万世名,这种情怀和抱负,你们不理解也无所谓。我很欢迎能够与读者进行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但我很讨厌你们有些人整天叽叽歪歪在我这说什么气量大小的问题,我觉得你们这些人和这些留言的出现,不但对我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是一种严重的视觉污染和时间浪费。姚尧将来要做什么事,会取得怎样的成就,也不是你们这些人可以想象的。所以,建议大家本着好聚好散的态度,你们就默默取关吧,拜托了!我真不想再跟你们整天鬼扯什么气量不气量的问题,如果你们实在要说,那我也就只好被迫拉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3 14:23 , Processed in 0.10940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