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15|回复: 1

巨龙:推动历史前行的人民力量 —— 来自一带一路的观察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4 11: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

  主席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句话太厚重,放在当今时代,精英们掌控话语权的背景之下,很多人每天被信息输入的,其实都是各类精英(特别是互联网界的精英),还有各种演艺圈艺人刷屏的信息,加上一些国内外大事,还有就是国内的各种奇葩事。 —— 很少有人会想起这段话。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想到了很多东西,主席当年写过《论持久战》,在这部光照千秋的伟大作品中,主席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论断,这是人民战争理论的精神核心。

  毕竟不是战争年代了,在和平年代,在当今时代,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各种小视频里,普通人常常被塑造(或者自我塑造)成了低俗、搞笑、无下限博眼球;在影视里边,要么是无名之辈,要么就是被等着英雄来搭救的路人甲。

  我最近看到了不少电影,对中国普通人的塑造,虽然丑化的成分略微少了一些,但是仍然是无足轻重的路人角色。在电影《毒液》里边,中国大妈在弗朗西斯科开超市,遇到持枪的劫匪,只能无可奈何的被抢,等着超级英雄去拯救;在《我不是药神》,一群生病的中国人,只是等待“救世主”的男主角来拯救,自己面对法律体系和国外巨头的压榨,无力反抗只能默默等死(其实小范围搞点走私东西,并不困难,死都不怕,还怕走私坐牢??)。

  其实这种文化由来已久,比如说中国的武侠片里边,以店小二为代表的各种普通人,扮演的往往都被坏人殴打被大侠拯救的桥段。 —— 当然美国的西部片,还有美国的超级英雄片,通常也是如此。

  凡是老百姓喜欢的,比如《凤凰传奇》、比如阿宝,这一类文艺作品,常常就会被精英们鄙视为下里巴人,鄙视为农民工作品,鄙视为不入流。我们的精英阶层,可以接受香港、台湾那种口水歌,那种无病呻吟的陈词滥调,可以热捧美国的“乡村音乐”,但是对中国的大众文艺爱好比如广场舞,往往投以鄙视眼神。

  也许是出身军人的缘故,我喜欢很多的老歌,比如说像《我的祖国》,我也喜欢新中国建国初期,那种战天斗地一往无前精神的歌曲,比如《铁道兵志在四方》。只可惜,现在很难找到这一类精气神的歌曲。

  在影视作品中的种种桥段,种种现实流行文化,潜移默化表达的是这样子的潜台词:“作为普通人,不要站出来,不要去反对规则,循规蹈矩老老实实过日子就可以。想出名,自轻自贱自嘲给别人看就好。想要洗去身上的土气,就要向精英阶层学习,越洋气逼格越高。如果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就幻想让英雄人物来拯救吧。 —— 这种英雄人物,既可能是一个超级英雄,当然也可能是某一个类似于包青天的好官。”

  掌握话语权的知识分子阶层,总是把自己地位包装的很高,比如说中国古话说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夫子自己就很轻视劳动者,自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劳动也就罢了,还各种挑剔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孟老夫子虽然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是他实际上也主张:“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就现代社会而言,同样也是这种套路,比如记者圈子里,还把自己封了“无冕之王”的帽子。实际上,我们也知道,这个圈子里,好人有良知的,常常遭遇排挤,其实败类比例相当高。

  在这样的时代,普通人注定要淹没在精英的话语权统治里吗?我们看到的信息,大都是精英阶层提供或传播的,互联网和大数据,更是通过技术手段,引导着焦点的转移 —— 现在还有这样的说法,大数据比你还懂得你自己。

  可是当我走出国门,接触到越来越多闯荡世界的中国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太高文化,没有去欧美发展的中国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看到了无尽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无处不在的中国式套路),看到了延绵不绝的坚韧,看到了来自中国草根民众一往无前洪流一般的力量。

  相反,在最近华为加拿大事件中。中国很多精英阶层(特别是IT界)的集体噤声,让我想起了主席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论断。主席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乃是“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100多年了,还是如此,从来没有变过。那些从美元体系里面致富的买办资产阶级也就罢了,那么多生于中国从中国发财的资产阶级,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半句话。 —— 不是软弱又是什么?

  当然这句话有点一棒子打死一船人的意思,打击面太大。其实有很多爱国的民营资本家,但是并没有掌握话语权,说出来的声音也无人传播 —— 权且把他们归类到我们普通民众一类。

  如果中国的未来就靠一群“软骨头”的精英,恐怕中国并不会有什么光明的未来。真正支撑中国未来的,是那些埋头科研的、辛苦种地的、留着汗水搞建设的、训练场上苦练杀敌本领的……人群。

  这些日子,我渐渐走出了国门,认识了越来越多在“一带一路”闯荡的中国人,接触多了以后,虽然对其中的“狡诈”有很多保留的警惕,但是整体而言,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股排山倒海的力量。

  当我们这些媒体人,津津乐道讨论“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中国制造走遍全球”、“基建狂魔”、“中国影响力”、“货币互换”、“珍珠链”……这些高大上话题的时候,我们热衷于宏观局面高谈阔论,和美国对比高大上的军事装备,比航母四代机,比超高速导弹,比高科技领域的突破……仿佛每个人都是描绘“隆中对”蓝图的卧龙先生。

  走出去,回头看,我才真正认知到了这一点,时至今日,推动中国历史巨轮前行的,仍然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民众,他们也许面目模糊,在精英控制的媒体体系里,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他们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很多小生意看上去极其平淡,并没有多少“逼格”,他们的收入或略高或偏低……总而言之,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高大上。与一带一路之上那些“央企-国企”大手笔相比,他们更像是自然界每日忙忙碌碌的蚂蚁。

  正是这些“蚂蚁雄兵”,构成了洪流一般的力量,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默默地改变着地球的面貌,悄无声息地把“中国制造”、“中国文化”、“中国网络”、“人民币”……带到了各国人民的手上。

  帝国主义太强大,我们的内部太多的亲西方精英,而蚂蚁雄兵的“人民战争”,才让敌人狗咬刺猬 —— 无处下嘴。上千万的中国人在海外经商,你能够抓住谁的把柄?你又能够对付谁?

  —— 在俄罗斯,凡是有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身影。虽然不时传出俄罗斯军警、黑社会、地痞敲诈勒索中国人的信息,但是中俄每年的贸易额,还是在节节上升。

  —— 在非洲,南非有25万中国人,安哥拉有20多万中国人,尼日利亚有十多万中国人,苏丹、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都有超过5万以上的中国人。整个非洲,超过100万中国人,远远超过当年英帝国鼎盛时期。

  —— 在东南亚的不知名小国家老挝,有将近20万中国人经商工作,光湖南人就超过十万。

  —— 在南美洲,一个很多从来没有听过名字的国家“苏里南”,一个国家只有几十万人,十分之一的人口,就是中国人。

  ……

  只有走出去,才知道这些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除了少数入籍他国,大多数其实仍然是中国国籍,“出国即爱国”,在海外更能够感受到中国大国地位提升带来的自豪感。

  下一节,我将围绕“人民币国际化”、“微信国际化”、“交易去美元化”几个案例……仔细说几个“人民战争”的重大战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22: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

  这么多年,我接触过很多牢骚满腹的“精英”。不光在互联网上,在现实中间也比比皆是。

  其实他们很多人都是中国发展的受益者,属于改革开放的“赢家”,他们很多人的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其实不亚于很多西方的所谓的“中产阶级”。

  有个朋友跟我这样形容中国的媒体人和精英分子,现在中国的现状是:左派的有立场,有一点理想主义,但是没有资源,财富很少;而右派往往有财富有资源,但是常常是屁股坐歪的。

  其实想想,改革开放40年,我们一直是按照西方的规则体系去接轨,我们很多民族资本家的财富,也是来自于美元体系 —— 要么作为他们的代理人,要么做他们的打工仔,华为和任老板这样的,在他们看来反倒像是“异类”。

  所以也不难理解,我们很大部分的精英阶层,包括知识分子。对西方国家、西方制度心向往之,甚至把幻想中所有人世间的美好,都安到了这些西方国家的头上。加上西方的媒体话语权,其实我们都在被动或主动,给这些国家加上了“强者光环”。

  即使是西方国家在显而易见地走下坡路,很多人仍然选择性无视。不碰个大面积的头破血流,不埋葬一大群的精英阶层,这些人是不会醒悟的。—— 总结历史,一个帝国倒下去的时候,的确很多不识时务者,跟着其殉葬(当然谈不上忠诚)。

  王阳明曾经说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西方规则”特别是“美国规则”,毫无疑问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心中贼”,就像一道道无形的精神枷锁一样,通过教育和舆论系统,不断的在人群中强化。

  —— 比如教育系统里边英语的地位,不管有用没用,凡是想晋升一个阶层,英语是必备的基础。英语考不好,其他学科再好,也都会被严重的拖下去后腿(即使是中国古典文学专业也是如此。)。

  —— 比如“洋人优先”,最近ofo共享单车押金退款困难,网络上传播了一个段子,听起来不像笑话:一位中国用户,假装自己是美国加州的留学生,中文不太好,但是喜欢来事,要求ofo退押金,结果不仅火速退还了押金,而且还收到了一封英文道歉信。

  —— 比如说洋品牌的“光环”。 同样的东西,贴上了洋人的品牌,身价就会暴增。以至于在中国制造遍布全球的时候,中国品牌并没有获得多少溢价空间,很多品牌一直在低端拼价格。

  —— 比如说动辄给中国人贴上各种标签,诸如“素质差”,没有“工匠精神”,没有诚信度,喜欢搞潜规则……但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外国人的身上,常常标签就反了过来。这种责己从严待人从宽,实在已经超越了“谦虚”的范畴,倒像是自轻自贱。

  ……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从明规则到潜意识里,构成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包括诸多精英阶层)的“软骨病”的传承。

  如果仅仅接触中国这些主流的“精英阶层”,听着他们的言论并且引以为真的话,我真的不觉得中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 一个国家,如果只活在别人的规则体系里边,只活在别人的舆论体系里边,无论干多少活,难逃打工仔的命。

  只有在一群群的普通的劳动者民众里,还有那些不畏惧西方体系和规则,勇于斗争、勇于突破藩篱的中国人中,我看得到中国的希望。那些不信邪,埋头干,即使有牢骚也不停下手中活,既然西方体系常常眷顾不到这些人,那就和国家一起奋斗创造美好明天。

  在北京我认识一位银行的高管,他是复旦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自己就说,当年那些同班同学中的精英分子,都去了美国和西方,把机会留给了他们这些“二流学生”,他甚至自嘲说,有什么办法呢?西方人又不肯收留我们。—— 实际上以他现在收入、地位以及财富积累,他已经远超过绝大部分当年出国的那些同学。

  在一带一路,我看到了很多文化并不高的中国人。他们英语并不好,甚至连28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我甚至在飞机上见到签自己名字都不会的出国务工的老农民)。正因为不懂英语,他们受西方话语权的影响很弱,他们只会固执地用微信而不会是WhatApp(FB的移动聊天软件);他们不懂得西方的规则,所以他们常常用务实主义的态度,创造自己的规则;他们很多人出身不高,对精致生活(zhuangbility)并不在意,所以西方的那些品牌光环,也很难照耀到他们的内心,他们消费更看重性价比。—— 在国内,他们是国产制造品牌的原始积累之源;到了国外,他们是把中国品牌带到全球的“蚂蚁雄兵”。

  中国古话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意思是: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对照现实,我觉得古人简直有穿越性,或者自古以来人性如此?)

  我总结起来,西方规则体系,无非这几套东西 —— 美元代表的金融霸权;航母代表的军事霸权;网络舆论代表的话语霸权(即美元流量);工业革命以来积累的科技霸权;以及这些所有东西综合起来,西方人头上的“强者光环”,或者说品牌效应。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蚂蚁雄兵”普通商人,正在每天挥舞千千万万的锄头,日拱一卒地挖掘这些西方的“墙角”。

  —— 一带一路上,很多经商的中国人,压根儿不那么看重美元,因为出国换汇有限制,回国以后,钱也要换成人民币来花,他们不打算去西方定居,更不会去欧美买房子,更没有囤积美元的动力,货币就是交换的媒介。

  在一带一路之上,我看到的这些普通经商的中国人,美元要、人民币也收、当地货币也欢迎,只要等价交换能够买得到东西,拿着钱可以雇佣人,对所有的货币一视同仁毫无歧视,货币回归最基础的交换媒介功能。

  顺便说一声,龙某在东南亚浪荡,甚至还做国际倒爷(正规海关纳税),一分钱美元都没有兑换过,没有任何不便。在当地经商的中国人,每个人心中大致有一个汇率账本,结账的时候按照当天的国际汇率结算,绝对童叟无欺。

  更加生猛的,人民币国际化技术手段,乃是来自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一位温州的老板得意洋洋的告诉我,对于海外经商的他们来说,这是最伟大的金融发明 —— 每个中国人只需要拿着手机,就是随身的银行柜台,大部分资金都在国内流转,根本就不需要和当地的金融机构打交道,最重要的金融利益,也没有流出中国(国外无法获得足量的沉淀资金,也无法发放贷款促进社会建设发展,也避免了中国人的钱在海外积累的金融风险,这个以后分析)。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遍布海外的草根中国商人,在美元根深蒂固体系之下,中国精英们又分外热衷囤积美元洗出国外,“人民币”如何能够在国际上获得话语权?如何引领“中国制造”走出去?在那些被美元体系“歧视”的国家地区,没有美元又如何实现贸易发展?

  —— 这里顺便说一下,“微信”的国际化。不得不承认,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网络影响力,确实非常强大。在我前面提到的每个中国人,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海外,基本上每个人都有一个到两个微信,没有微信或者支付宝,很多时候就无法收款,微信不仅是沟通的工具也是“网络银行”。

  每一个和中国打交道或者有生意往来的人,开始是不得不用上微信,然后渐渐喜欢上微信。而无所不包的微信,又普及了更多的内容给他们,还间接的推动了其他内容的推广。

  中国的手机(华为、小米、或者天音,加上一堆华强北机),逐渐把三星挤出市场,把苹果挤压在高端。而中国的手机里边,往往都会捆绑大量的应用软件。这些应用软件,会带来大量的“中国流量”。

  “人民战争”的力量,就像是大自然界最顽强最原始的生命力,只要有土壤有雨露,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可以想见,在未来的5g时代,随着“中国流量”的崛起。中国人的声音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的形象也会传播到世界每一个地方。

  在没有技术“代差”的条件下,数量就是质量。主席身后留给中国最伟大的红利 —— 十几亿中国人,在中国制造中国科技积累到现阶段以后,终于焕发出了排山倒海的改造世界的力量。毛主席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 —— 以这句话作为整个系列文章的总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6 06:18 , Processed in 0.1719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