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58|回复: 0

史迪萌:大消息!22万亿理财产品更换门庭 你的理财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0 1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行打破刚兑后又出新招,把银行理财产品剥离出来,成立理财子公司,不再给你保本保收益,不仅要自担风险,收益率还可能下降。

  老百姓苦了,银行却偷偷笑了。

  以前银行理财产品,举着低风险、保本保收益的大旗,可是大爷大妈的宝。

  像王大美爸妈,都快60岁的人了,手上攥着50万闲钱,喜欢分散着买不同银行的理财产品。

  第一次买吧,又免不了跑线下网点面签,老爷子每回都得抱怨。每个月拿到退休金,又要跑银行网点,或者去官网、APP上继续买,搞了一堆账号密码,家里的小本本都记了好几页。

  可等子公司正式运营后,就算第一次买理财产品,在网上做个风险测评就好了,用不着再跑断腿往网点赶,也不用再听理财经理天花乱坠吹一通。

  而且,在银保监会认可的第三方代销渠道就可以买到,像天天基金、支付宝、微信理财通这些三方渠道,一个账号密码全部搞定。

  但老两口还是愁眉苦脸:银行都给不保本保收益了那还是银行嘛,我们老爷子老妈子可做不了有风险的买卖。

  我只能默默补刀一句:自担风险只是一方面,收益率还可能下降。

  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在3.5%-4.5%,一年下来,50万能有17500-22500元的收益;

  但以后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买,可没这么吃香了,年化收益率可能要往下打,估计会在3%以下,50万一年收益也就一万五,甚至更低。

  风险高了,收益却低了。

  要是你本身没什么积蓄,年纪又大,不如老老实实把钱放银行存着,跑不赢通胀,好歹比枕着它睡觉强吧,又不用担心买理财产品亏了,养老的本都折了。

  如果你手上有点闲钱,也不能再一股脑儿乱买理财产品。下单前,先瞅瞅它是投向货币、债券市场,还是股市,再掂量下自己能承受多大的风险。

  不想承担风险,坐等收钱的,就别往股票型产品钻。投资这回事,本来就不应该有谁给你兜底,你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责。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表面看起来,少了银行“保本保收益”的海誓山盟,预期收益率也可能往下打,但最起码,银行安全了,我们的存款才能安全,整个金融市场才能安全。

  今天就跟檀香们聊聊,剥离出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正反两面性。

  我们先搞清楚为什么要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

  第一个目的,是做风险隔离。

  银行的表外业务有一定的风险,而大多数非保本理财产品,都是表外业务。

  以前银行搞刚性兑付,是用自有资金对理财产品兜底,投资亏钱了,自个儿掏腰包给投资者补足收益。万一哪天银行兜不住了,雷就爆了。

  这下大家明白了吧,刚兑只是把风险隐藏起来,银行自己扛着。现在打破刚兑,就是要把雷摆到门面上,投资者你们自己看着办。

  但要是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还亏钱了,尤其是信了银行一辈子的大爷大妈,得组团骂街了吧,银行的信誉度估计要没了,也会影响到大家储蓄的心情。

  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非保本理财产品独立出来,存钱、贷款找银行,要买理财产品就找子公司,亏钱了也别来砸我门,找子公司去,本银行不背锅了!

  这么一分家,就完美解决了打破刚兑后银行会晚节不保的问题,还把风险分离出去,让银行回归存贷款主业。

  第二个目的,方便资金监管,投资者本金更安全。

  在2016年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余额达到254万亿元,比表内总资产规模还高了一倍多;其中非保本理财产品的资金余额同比增长32.59%,但作为表内业务的贷款规模增速却只有13.46%。

  风险比较低的传统贷款业务增速放缓,但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比较高的表外业务,却维持了较高的增长状态,银行潜在风险很大。

  而且,表外业务向来很难监管到位,银行就能把从理财产品募集到的钱到处乱投放,加杠杆投资、买自家的或者同业的非标资产,甚至是直接或间接投到楼市去。

  分家后,22万亿的非保本理财表外业务被剥离出来,一方面能整治表外业务乱象;

  另一方面,从理财产品募集到的钱,就放在子公司那,让资金透明化,监管层能清楚知道每一笔资金投到哪儿去,风险高的、不该去的地方,就别想再去,大家投进去的本金,就更安全了。

  但也有一个弊端。灰色地段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有超额收益的可能性。

  我刚讲到,分家前,由于监管难度大,银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把理财产品的钱投到各种地方,甚至是一些灰色地带,银行赚了100块,可能分你5块。现在没有灰色空间了,赚50块,可能也就分你一两块。

  这就是开头说的,以后买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可能要比以前低了。一方面是打破刚兑后,银行不给我们兜底了,要风险自担;一方面是收益可能要下降了。

  但至少对我,这两点都在可接受范围内。反正都是风险自担,如果我要追求高点的收益,还不如考虑各式各样的基金。

  这也是理财子公司需要考虑的,现在互联网这么方便,既然你不兜底了,那我还不如买点基金、股票,那你们该怎么提升业绩呢?

  再看看理财子公司带来的几个重要变化,我挑两个重点讲。

  一是销售起点降低。连当时理财新规要求的1万起步都不用了,子公司自己看着办吧。以后真有可能1块钱也能买得到银行理财产品了。

  这就像当时的基金一样,刚开始都有门槛,比如说1000元起投,但余额宝横空出世后,为了保住饭碗,基金公司只能降门槛,开始出现100块起投,到现在很多基金甚至是1元起投。

  这就是互联网时代,赚得不比别人多,门槛倒比别人高,干嘛要选你?

  银行理财产品也一样,我认为,在互联网金融产品肆虐下,它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通过更亲民的门槛,来吸引客户。1块钱就能买到银行理财产品,真的不远了。

  另一个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对股市的影响。大家似乎都比较习惯,银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自发联想到股市。

  确实,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产品,能直接拿去投资股票。但我觉得至少短期内,对股市并没有什么影响。

  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银行把非保本型的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剥离给子公司,针对的还是偏爱低风险的人群,子公司自然不敢砸那么多的钱到高风险、高波动率的股市去。不然大起大落的收益率,客户承受不来,真得一哭二闹三上吊了。

  而且,成立子公司,本意是整治银行业投资乱象,又不是专门来救市的,所以,大家期待的资金能大规模入市的愿望,理财子公司怕是给不了你咯。

  从表面看,成立银行理财子公司,会让投资者自担风险,收益率还可能下降,对比之下,好像直接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更爽。

  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刚兑只是把风险隐匿起来,看不见的风险,就像来自地狱的魔爪,随时都可能把你拖向深渊。

  我更希望像这样,把风险摆出来,投资者自行判断,自负盈亏。毕竟,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银行保不住,整个金融市场可要遭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19 19:12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