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41|回复: 0

孙立平:中国需要一种真正惠及民众的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 12: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今天我想讲一个让稍微有点知识、特别是有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会笑掉大牙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为过上正常的生活创造条件。

  让我们从一个似乎是没有疑义的问题开始。这次中兴通讯芯片的事情,在国内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反思,很多人都在说,你看这次让我们吃了一副清醒剂,让我们看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多大的距离。人们列举了很多在创新上、尤其是在技术的创新上我们存在的巨大的差距,然后又有人更进一步分析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究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行。上面这种看法,现在已经几乎成了整个社会的共识,但是我觉得这种看法共识其实是似是而非的。

  这种共识实际上建立在两个观点的基础上。一个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综合国力也在迅速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应当位于世界的前列。第二个观点是:我们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科技发展、科技创新上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个人的看法,这两个观点都有问题,不但有问题,甚至会产生有害的误导。首先第一个,现在中国的经济体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没问题,而且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但是要看到我们之所以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很重要的是我们本身国家的体量大、人口基数大。因此,所谓第二大经济体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已经在世界上处于第二位。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凭什么要求中国科技发展水平就能达到世界上一流的水平?可以说,这些年经过引进、转化、吸收、创新,中国的科技水平,特别是实用技术实际上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应当说是一个正常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反常的状态。第二点,我们发展的目标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赶超,还是为了这十几亿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能够不断得到改进?现在好像是有这样的思路:我们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创新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能够提供越来越多高端的产品,把这些看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之所在,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思路之下,形成了所谓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但是问题真的是这样吗?这就涉及到我们发展的目标、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前段时间人大的向松祚教授讲了几句话我觉得讲得非常好,他说我们发展目标不是为了取代美国引领世界,也不是为了和美国叫板,我们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要让十几亿中国人学有所教、病有所依、老有所养。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人们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能够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能够打上安全有效的疫苗,在农村,没有那么多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能够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能够正常的和他们的父母生活在一起,我觉得这才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供更高端的产品、能够满足能够消费高端产品的人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但是就中国整个的情况来说,这十几亿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状况的改善,最主要的还不是缺乏高端产品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他们生活当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

  所以我有一个最基本的想法,就是现在与其我们纠结于供给侧的那些问题,其实不如纠结于需求侧的问题。现在现实的问题是,在过去这些年货币超发、信贷扩张、债务扩张的推动下,我们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产能,但是在这个产能面前,社会的消费能力,尤其是一般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明显不足。而民众消费能力的不足,可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民个人所得到的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过低,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一般老百姓对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过低。就拿今年上半年来说,在整个社会经济相当低迷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仍然是两位数的。这必然会造成两方面的结果,一个是居民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居民的债务负担日益沉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有充沛的消费能力,怎么可能通过对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来使得自己的生活能有实质性的改善。而且即使是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宏观经济发展的动力又从什么地方来?正因为这样,我最近一段时间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和音频,来强调这个问题,强调要重提、重新强调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强调要解决老百姓生活当中最棘手的问题,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就是小民琐事。

  不要以为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实际上,这是我们面临的非常重要非常严峻的问题,更进一步说,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够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基础上,经济发展的持久的、长远的动力也就无法形成。这样一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的调整,涉及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要抑制政府从社会当中、从民间当中抽取资源的能力,要真正的实现藏富于民。要真正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可以说只要你每天都想着要赶超、每天想着大国重器,那就必然要努力地从民间来抽取资源,要把大量的资源集中到国家的手里,所谓集中力量、集中资源干大事。第二个就是要真正把民生、把老百姓生活的改善作为我们发展的真正目标。这些年我们有个口号叫拉动内需,一说拉动内需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就是铁公鸡,现在看,好像这样的一个苗头又出现了。其实这样的拉动内需往往事与愿违,与老百姓实际生活的改善没有直接关系,而且最后很可能是一种相反的后果。因为你要上这些项目,必然就要从民间抽取更多的资源,甚至可能会造成极大的浪费,而这些资源放在老百姓的手里,实际上是可以用来实质性的改善自己的生活。第三个是不能把老百姓生活当中最基本的、最棘手的那些问题,作为拉动内需的手段,比如说前一段就有人提出要把医疗、教育、养老,作为拉动内需的新的三驾马车。应当看到,前些年把教育、医疗、住房作为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这当中的教训已经足够了,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的道理都是这样的,欲速则不达,你把老百姓的需求、老百姓的消费作为拉动、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最后很可能拉动不起来。但是如果我们是把心思、把精力真正放在踏踏实实的改进老百姓的生活上,这样的内需有可能才会真正的起来。这样的内需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6-10 15:35 , Processed in 0.10937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