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243|回复: 4

井底望天:政经八卦|克强经济学的误区,7月7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4 13: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讲一下,最近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上,对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的几点评论。这个词汇,原来是在巴克利干活的三个老中,折腾出来的。象安倍经济学有三只箭一样,克强经济学,也是有三大块。

  第一块,就是“没有刺激”。

  安倍经济学,搞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双重放水,但是克强经济学,两样都不干。在5月13日,小强同学说了,刺激的机会不大,政府主导的投资也没有多大空间。看来,在中国,和美国一样,经济刺激,已经是一个负面的词汇了。当然原因不一样,在美国,当初的经济刺激,大家都认为规模太小,而在中国,现在大家都认为规模太大。其实,我看两种看法,都是事后诸葛亮,好像都是事情发生多年后,挺有本事的样子。

  第二块,是去杠杆。目前的情况,就是中国的信用扩张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其实大家看我的《花开花落》和《梦幻泡影》里面,我好像讨论过,什么样的国债是对经济好,什么样是对经济差。其中主要看法,就是如果你债务扩张,带来的GDP增长更高,就是正面的。比如你债券扩张1块钱,GDP增长了1块5。这个是好的信用扩张。

  那么要是你的债券扩张了1块钱,GDP增长了5毛钱,这个就是坏的信用扩张。看来中国目前已经到这个拐点了。

  我还记得,当初我提议中央开始压制房地产,其中就提到如果习李两位,在北戴河会议上,不出声,让人家继续容忍房地产泡沫,象吸星大法一样,来吸掉你的经济刺激,那么人家到时候退休,你上来的时候,就没有政策空间可以用了。有兴趣的同学,应该把那篇文章,找出来,再读下哈。现在看来确实,刺激的空间和效果,都没有多大的腾挪余地。目前计算的全社会信用,就是包括贷款、公司债券、房地产贷款等等的总数,是190%的GDP。

  目前小强同学是想降低这个比例,所以大家看到6月底的央行动作,就知道了。后面我会说到,小强同学的方法,其实是不对的,呵呵。

  第三块,就是结构改革。

  这块就是蛮有意思的。

  小强同学说了一句话,叫做“改革就是最大的红利”,呵呵。改革,就是一个大花瓶,啥花儿草儿,都可以往里面插哈。

  大家知道的,估计就是啥土地流转啊,利率市场化啊,资本帐户开放啊,汽油、天然气、电力价格放开啊,等等。当然这次的大花瓶里面,有多少东东,是要等秋天的三中全会了。

  经济学人的同学,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学家,有两个主要批评。其实和我的观点比较相似。

  第一个,就是所谓没有阵痛,就没有改革成效。

  这种提法,总是让我想起“休克疗法”的东东。通常吹嘘这种玩意的王八蛋,都是让别人去休克,让别人去阵痛,又不是丫自己去休克和阵痛。

  想想当初老朱在东北乱搞国企倒闭,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搞出多少黑社会,多少妓女,就知道,这种玩意不是啥好东西。经济学人同学的看法,就是你不支持搞政府投资主导的铁公鸡等大型工程,俺没意见。但是如果经济继续走弱,你是可以考虑,給人家退退税收啊,多点民生支出嘛。

  当然小强同学也考虑了这两招,这个还是值得表扬的哈。但是目前的一个误区,就是在中国太多狗屁经济学家,把刺激作为改革的反面。仿佛你一刺激,就不会改革了。好像就是微观经济的改变,必须要有宏观经济的痛苦,作为必须的代价。

  而且一谈改革,就要老百姓受苦。这种看法,就是胡扯淡。

  其实就是说,你如果对目前的财政支出不满意的话,你可以改变支出的构成。比如三公消费收敛一下,你不要喝茅台,喝点二锅头嘛。那么挤出来的支出,可以去搞社保哈。这种情况下,其实增加一些支出,也不是问题。

  同时,你的经济在转型的过程中,也是可以扩张的嘛。

  比如中国的经济,以前是过度依赖于外贸出口。

  但是过去5年,中国的外贸占GDP的38%,降低到26%,同时经济还是平均增长了9%哈。

  在信用扩张上面,中央担忧是正确的。

  因为上次我们介绍过BIS的同学们搞的研究,其中谈到了一个信用差距。就是你的信用占GDP的比重,和长期的趋势线的差距。

  如果这个差距超过10%,那么3年后,就会出现问题。经济学人的计算,中国现在的情况是14%。

  因为看历史的例子,这个早期预警系统正确的机率,是85%,所以是应该重视的。但是如果你的贷款,是去了消费贷款,那么对内需的增长,是正面的。就是说,对GDP增长是正面的。或者你的贷款,去了企业的经营扩张,那么对GDP的增长也是正面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你的信用,是去了房子和土地,那就没啥正面帮助了。

  所以你如果只打击信用增长的总规模,而不是专门打击房地产部分,可能最后结果,就是总规模下来了,其中下得最多的,反而是前面那两个。最后要是搞成信用总规模等于房地产贷款总规模,你就玩完了。

  注意这个房地产贷款,不是指的买房子的同学的贷款,那个是属于消费贷款类的。这个指的是房地产商在现有的土地和房地产上买卖的贷款。这种区别对待,才是压缩信贷规模的关键。

  我自己的看法,就是不知道啥时候开始,改革似乎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好像啥事情,只要一改革,马上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哈。

  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是人民生活更好,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开放而开放。

  (7月12日补充:看到了这么一段东西,大家了解一下。

  (转)今日下午参加了与一个国务院专家的交流活动,具体观点应该能够代表当前决策者的想法,供参考:

  1、下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非常重要,将对上半年经济形势进行总结,对下半年政策取向做出重要决定,然后提交常委会讨论。这次会议将是近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

  2、经济形势的判断: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在预期之内;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在失速风险。

  3、目前广泛流传的“克强经济学”有误,新一届政府同样重视经济增速。特别是,年初定下的7.5%的经济增速目标要力保,这是政治问题,除非发生较大的危机。如不能完成7.5%的目标,则明年需要在人大会议上做出解释,对于处于开局之年的新一届政府而言,是不愿意发生这种情况的。常委会的经济形势研讨会由之前的半年度和年度调整到今年的季度,显示重视程度的提高,增长速度依然很重要。

  4、从整体的政策基调上看,应该是大稳小动。对增长的重视程度将开始加大,如果不调整政策,增速会跌到7%以下。投资方面,找到一个立竿见影的方向很难,只能多方面发力。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等调整的余地都不大,主要是考虑社会舆论。

  5、政策重点放在扩大内需上。(1)投资会在一些点上加大力度,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仍有空间,特别是中西部,相比公路运输有优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等)、宽带提速和4G建设、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等。(2)改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点,如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电子商务消费、旅游休闲度假(恢复五一长假)等。

  6、特别是技术改造,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对企业推出技改补贴政策,对投资的拉动倍数达到13倍,并且符合总理升级版的政策思路,800亿技改贴息能带动上万亿投资。

  7、近期提出的运用沉淀资金也有空间。各部委单位的沉淀资金要运起来,有预测认为这部分资金有3万亿,可能会出台规定,这部分资金现在不用,以后就冻结。

  8、融资平台:国务院的态度是有保有压、区别对待。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9、财政上:中央政府状况好一些、地方政府压力大。

  10、环保方面,短期会由于财政支出压力投入难以保证,但长期是个大方向。

  11、城镇化规划在紧锣密鼓的做,三中全会前后推出。

  这个就是批评小强,调整不一定必须要阵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15:47: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是手段,不是目的,同样,民主也是手段,不是目的,改革也不一定非得阵痛,尤其是人民阵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5 22: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觉得,井大关于经济的文章比政治的要差一点点哈,个人看法哈……不知道对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6 1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国家发展经济是人民生活更好,而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为了开放而开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1 14: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07、08年危机前的时候,中国搞经济压缩
结果危机来了,方寸大乱。
紧急全面调整政策
实际上,当时不搞压缩,形势自然会产生压缩效果。
现在和那时候是不是有点类似?
个人看法,搞压力测试可以。玩真的,时间超过半年就会把自己玩死
原因很简单,没有需求了企业自然就搞产品、模式升级求生了
投资不是坏事。发达经济体你让他投,他都没地方投了
主要是投资方向错了,才是坏事
好在
现在在调整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13:52 , Processed in 0.1876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