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243|回复: 0

井底望天:大国游戏(之二十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5 0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国游戏(之二十)

第五篇

  堂堂背我随余子,微许知音一叶桐。
                  ——【清】王夫之

四十一

  除一般贸易以外,美国希望打击的是伊朗的汽油进口和原油出口。也许你会惊奇,伊朗虽然是原油生产国,但在美国数十年的经济制裁下,因为设备老化,缺乏部件,其本国的石油提炼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汽油需求,而要从国际市场每天买大约700万加仑汽油来消费,占伊朗消费总量的40%。本来这些汽油通常从欧洲进口,但由于美国的制裁,伊朗不得不转入亚洲市场,从新加坡入口,通过支付欧元现金而逃避美国的制裁。同时,伊朗支付了中国的中石化22亿欧元来将伊朗的两大炼油厂生产量提高三倍,并试图开发天然气液化技术来彻底解决燃油的进口问题。
图5.1 产油国伊朗因为炼油能力不足而依赖进口成品油而导致汽油危机

  伊朗政府也试图提高汽油价格,但是在愤怒的年轻车主群体抗议之后,不得不作罢。由于伊朗和美国的对抗会是一场持久战,如何做到汽油的自给自足是保持国内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美国的当前策略,就是如何使伊朗难以从亚洲进口汽油。

  在美国犹太人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国会由纽约的民主党议员爱克曼和印第安纳的共和党议员彭斯提出在2007年的制裁伊朗法案中,增加条款,禁止世界任何国家向伊朗出售汽油,并惩罚任何在伊朗能源工业投资的国家。

  很明显,在伊朗能源上投资的国家,首当其冲的是中国,尤其是中石化与伊朗合作的最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合同,当时美国就暗示,可能会以中石化是在美上市公司为理由,对其制裁。而中国就暗示,会以中国公司退出美国股市来作为报复来打击美国已经摇摇欲坠的金融系统。

  在伊朗的石油市场上,大的买家除了中国,就是日本。本来日本曾经非常配合美国的政策,从伊朗撤出了投资,但是发现美国许诺的从伊拉克提供的替代石油未能兑现,自己的能源来源遂陷入困境,于是便对美国的制裁不再热心。而且日本从伊朗买入的石油,全部用日元计价。而美国财政部之所以几乎没有对日本施加压力,可能也因为是日本不能不进口油,美国又没法兑现诺言,日本再不从伊朗进口,就会影响经济,没有其他选择。

  印度同样对美国的制裁三心二意。本来印度计划从伊朗经过巴基斯坦铺设供应自己的油气管道,因为美国的反对而泡汤。加上在美国情报部门对伊朗的核计划作出不利于布什政府的评估后,中石化就立即和伊朗签订了液化天然气合同,这些都令印度人耿耿于怀,认为盲目跟着美国走,就是自取其辱。[1]

  当然美国的目的也许并不是彻底打垮伊朗的经济,而是要让伊朗人的日子艰苦,最后不得不接受美国苛刻的谈判条件,最好可以造成危机,让伊朗自己内部发生政策争吵,从而给予美国可乘之机进行颠覆。对待中国和伊朗的经贸关系,美国根本不敢用贸易战的威胁来要挟中国,一个可能性的方案就是告诉中国,如果因为中国的不配合,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能达到目的,那美国剩下的选择就是不得不进行伊朗战争,而那可不是你中国想看到的局面吧!

  另有一种化解中国与伊朗合作关系的方法,就是最近由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卡泊林[2]在他关于中国的新疆和西藏的一些见解中提出来的“交易”法。他认为新疆和西藏的情形和台湾不同,“牵涉中国人(卡帕林仅仅指汉族和他们看不出和汉族区别的西南少数民族)的民族感情”,所以美国在操作这些问题时,要比较小心,不能得罪了所有的中国人,而使中国成为美国的敌人。最好是和中国人面对面沟通,比如布什总统就不应该学那些欧洲的“小”国(大概指法国之流的不入流国家)去抵制奥运会,而是应该和中国人协商,在新疆和西藏问题上换取中国在世界其他地方(估计如伊朗,缅甸和苏丹等)支持美国的行动。


四十二

  美国在伊拉克艰辛的经营了5年,终于有机会在纸面上对伊拉克石油进行分赃。2008年年中,西方的五大石油公司,即美国的埃克森、雪佛龙、英国的BP、英荷的壳牌,加上法国的道达尔(也许这是为什么法国新总统萨科奇让人觉得比布什还布什的原因),终于和伊拉克政府签订了一个私相授予的开发合同。令人瞩目的是这一交易不遵循石油界通常进行的公开拍卖,价高者赢的惯例。伊拉克政府石油部的石油专家们——也就是来自于上述五巨头的洋顾问们,经过仔细反复评估得出结论:把合同给予这5家公司,对伊拉克政府和人民是最好的选择。[3]

  这个合同是在美国和伊拉克政府签订了28个永久使用权的军事基地以及美国出兵抢回石油输出港巴士拉之后,才签署成的。如果美国可以保证石油公司员工的安全和石油输出管道的畅通,那么就至少可以部分的解决日本的石油短缺问题,让日本在制裁伊朗问题上跟着美国走,使美国可以对伊朗施加更大的压力。当然,和当初发动战争的原定计划不同的是,美国的人民是无法追回这些年在伊拉克用兵的军费了,直接的收益者只能是这五大石油公司。唯一的变数就是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民兵(甚至由伊朗特种部队假扮的什叶派民兵)会不会容忍这个抢油合同计划得逞,这仍然是一个未知之数。
图5.2 伊拉克石油分赃图

  这就令人不禁想问,伊朗一仗到底会不会在布什离任之前[4]开打?笔者的估计是机率不大。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伊朗的核计划本来距离核武化尚有一段时间,而假若美国真的动手对伊朗进行空中打击,并不能完全将这个计划摧毁,如果反而引起伊朗无休无止的报复,尤其是在伊拉克通过什叶派反击或直接打击以色列,那都会令美国好不容易叼到嘴里的伊拉克石油肥肉又增加变数,想来想去既不必要也不划算。而且,美国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占领伊朗,如果不能靠自己的地面部队,就得扶持亲美的伊朗政府,而这两个选择似乎在目前的情况下,都不太现实。不过,如果美国可以将战争的危机刺激到一触即发的地步,一个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反倒可能可以用强势的谈判地位,和伊朗暂时消除敌意,来换取伊朗对美国在伊拉克的霸权的承认,不再会挑战美国在伊拉克的大肥肉利益,若能做到这一步,把颠覆伊朗推到将来伺机而动,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而且,美国在黎巴嫩和巴勒斯坦问题上也有和伊朗讨价还价的空间,只要把法国拉进分赃团队里,就保证了英法两国知道在哪边站队,那么国际上就不会再有在美国的中东政策上说三道四的声音。

  那么伊朗肯不肯白白放弃百年不遇的崛起机会,把好不容易吃到口里的伊拉克再吐出来呢?这对伊朗也是一个考验。现在伊朗的对策是,一方面竭力争取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希望借俄国和中国的力量来应付美国和欧洲的压力,另一方面,希望能够有一个相似于欧盟的亚盟出现,能够让伊朗的未来完全与西方和欧美脱节,而成为亚洲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经济联系来带动伊朗的经济起飞。

  两者结合,最佳的选择就是,伊朗能够与中国和俄国建立起一种实际意义上的军事同盟,为自己在研制出核武器之前提供安全保障,进而使伊朗成为亚洲经济圈的一个边界防守力量。其实伊朗在这方面一直很积极,而俄国也因为北约的步步紧逼而愿意合作,反倒是中国似乎不愿出头,觉得自己力量还是太弱,无法担负起保卫伊朗的责任。

  从俄国的角度而言,如果欧洲可以从伊拉克、伊朗取油取气,当然会虚弱其对欧洲的能源武器的威胁砝码。如果能够至少令伊朗的能源全部流向东方而非欧洲,那这是一个力图通过垄断对欧能源供给以作砝码的俄罗斯求之不得的结果。虽然俄罗斯不可以公开出兵“保卫伊朗”,但是在提供先进武器给伊朗上面,俄罗斯也似乎比中国更有能力,也更有意愿。

————————————————————————————————————————————————————————————
[1] 美国情报机构在2007年11月出版的《国家情报预测》(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彻底动摇了布什政府的伊朗政策。中石化即在一个星期后与伊朗签约。关于印度人的酸葡萄反应,可参考《亚洲时报》(Asia Times)2007年12月由前印度外交官巴达拉库玛(Bhadrakumar)发表的文章“中国把美国和印度抛在身后”(China leaves the US and India trailing)
[2] 卡泊林,Kaplan,此君正是2005年关于台海中美大战的放风者,通常代表美国国防部一些势力的观点
[3] 后来局势的发展,表明这个伊拉克新政府,多少还有民族羞耻之心,有搞“拖字诀”的意图——作者补注。
[4] 本文写作于2008年6月,故作者有此语。后来事实证明,到当年年底时,虽然因为英军的行为引发美伊军事紧张,但并未导致战争。再后来,以色列想对伊朗动武,却受到美国阻止,最后只好在加沙地区向哈马斯开战以求继续将美国与自己绑在一起。——编者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0 14:24 , Processed in 0.0938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