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47|回复: 0

王鼎杰:胜利日为什么我们要警惕日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3 21:2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一度的抗战胜利日,回到抗战的起点——918事变,再向前看七十年,会更有利于我们理解抗战胜利七十多年后的这个胜利日。

  1861年6月,日本倒幕派中坚高杉晋作来到上海,希望能够学习中国抵御外侮的经验,并谋求中日联盟,共同对抗西洋列强。但是,他很快就抛弃了这个构想,而代之以战胜中国的新计划。

  在上海,高杉亲眼目睹了西洋列强的飞扬跋扈。更目睹了晚清的无知和迟钝。逛了几家大书店后,他非常失望的发现,几乎买不到经世致用的书籍,魏源等革新派的著作早已绝版。卖家和买家都热衷于科举辅导书,而完全无视不远处的租界,和越烧越近的太平天国战火。

  这次来华体验,彻底改变了高杉晋作的中国观。他认为,晚清没有资格,也没有价值和日本结盟。“日本千万不要做被夺走上海和香港的中国,而要做夺走了上海和香港的英国。”这就是他的结论。

  明治维新之后,在高杉晋作的“直觉”性结论的基础上,新日本的领导层很及时的看清了四个事实:

  1,当今世界乃放大的战国时代,不进则退,日本要坚定决心走富国强兵之路。

  2,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不利于国家发展,但却也因祸得福。西洋列强纷纷将中国设成靶子,而多不屑于侵略日本。即便是美国的黑船事件,目的也是尊翁之意不在酒,是要借日本当跳板进军中国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只有蠢到极点才会和中国结盟。因为无论中日是否结盟,中国都要替日本挡枪。但如果中日结盟,日本反而要帮中国挡枪。所以,日本不仅不会和中国结盟,甚至对相关舆论的出现都高度紧张。

  3,中国虽然地广民众,但整个国家暮气深沉,当国者但知过往数千年书,而不知当今世界为何物。教育则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知识界眼高手低,满足于唱道德高调,说普世大道理,完全不能理性客观的看待现实世界,更不懂如何脚踏实地的用技术性手段解决现代化问题。日本越来越相信,通过战胜中国实现大国崛起是日本发展的必由之路。

  4,19世纪的全球头号强国是英国,其利益主要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其现实的头号对手是俄罗斯,潜在的最大竞争对手则是德国和美国。所以,英国对中、日两国并不准备斩尽杀绝,反而一再帮助两国抵御俄国的侵略,目的无外乎是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相比之下,俄、美两国则志不在小,是未来逐鹿亚太的头号强敌。但两国都受到地理因素的阻碍,难以全力以赴。所以,俄国修筑西伯利亚铁路,美国开通巴拿马运河,都是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日本因而明确了一个基本国策:一定要抢在美俄动手之前战胜中国。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在1894年,而不是更晚的时候挑起中日战争。当时日本的明治维新已经全面压倒晚清的洋务运动,时间对日本有利。但日本看问题是从全球战略博弈的角度看,以西伯利亚铁路和巴拿马运河的工程进度,为中日战争的倒计时。这才使得第一次中日战争成为一场“甲午年”的战争。(详情参阅王鼎杰,《复盘甲午——重走近代中日对抗十五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于是,“战胜中国”成为日本精英阶层最理性的选择。经福泽谕吉等思想巨匠广为传播后,这个精英阶层理性选择的国策,又成为普罗大众狂热支持的“战胜中国梦”。

  1887年3月14日,明治天皇决定从皇室费用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海防建设。消息传出后,日本举国响应,在短短数月内便募集了203万8524日元22钱1厘的巨款。其中,普通民众捐款169万2700日元,华族(旧日本仅次于皇族的贵族阶层)捐款24万日元,官吏捐款10万5824日元22钱1厘。要知道,当年日本高度注重基层文教,一个小学教师的月工资也不过3到5日元。其他普通民众的月收入可想而知。因而,很多民间捐款不过30钱、50钱。数额虽少,但全民参与,聚沙成塔。日本媒体更有连续大版面刊载数十钱捐款者名单的行动,一时形成举国若狂的海军捐款热。

  “今天你为海军捐款了吗?”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问候语。

  如果我们能够将历史的镜头拉的更长一些,就会发现,这个国家战略的传统甚至不仅仅是百年的问题。

  早在隋唐时代,日本就已经开始在朝鲜半岛扩张。在写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甚至使用了“日出之国天子致书日没之国天子”的文字。只是后来被唐军在白村江口击败,才开始战略收缩,全面向中国学习。但即便是日本向中国学习最彻底的年代,日本的学习也是有取舍、有选择、有改良的。江户时代著名的儒学家山崎暗斋曾问其门下弟子:“如果孔子为主将,孟子为副将,率领数万兵马来进攻日本,我们这些学习孔孟之道的人该怎么办?”对此,众弟子无言以对。山崎的答案斩钉截铁:“如果不幸真的遇到这种灾难,我们只有身披胄甲手执武器,与他们一战,擒孔子、孟子以报国恩。”

  这就是日本。儒生尚且如此,何论武士?战后美国改造日本,从和平宪法到享乐主义的传播,其实都是要斩断这个传统。但是,美国的改造真的成功了吗?我表示怀疑。

  正所谓居安思危,知己知彼。国防,永远是预做最坏的打算,追求最佳的结局。站在抗战胜利日前,警惕日本,反而是对中日关系、对东北亚和平更负责任的做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4:59 , Processed in 0.18756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