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8|回复: 0

徐实:DD血案是政府将管理职能让渡给私人资本的恶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9 1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D近日再次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的2018年5月5日,就发生过空姐李明珠深夜被DD司机杀害的案件。该案反映出网约车的安全问题和司机资质问题,引起国内舆论的高度关注。当时DD一个劲儿道歉,并且宣布要开展“整改”。而今看来,“整改”不过是表面的说辞罢了——浙江乐清女孩小赵于8月24日下午13点乘坐DD前往永嘉,随即遭到司机杀害。在警方开展调查的第一时间,DD竟然以“用户隐私”为由,拒绝配合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是可忍孰不可忍。

  DD出人命难道是偶然的吗?恐怕没人会相信。从DD的定位来看,年轻女孩出事反倒是必然。

  翻开旧账看一看,DD面向司机的业务宣传充满了性暗示。DD曾发布的广告和文案里说的是啥?“浪漫的邂逅”,“移动相亲盛会”,“10分钟换一辈子”……嗯,请问这车到底是用来送人还是接亲?

  看看这些肉麻的广告和文案,DD的用意可谓昭然若揭——这个公司就是在暗示司机,加盟DD顺风车就有可能遇上漂亮妞、甚至发生艳遇。此风一开,加盟DD的司机,其动机可就不是载客挣钱这么单纯了。可怜那些叫DD的年轻女孩,她们可能只是图个方便,或者真要去办些什么事情;可是她们没有想到的是,从关上车门的那一刻起,自己的生命安全就已落入别人手中。

  DD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开展营销,正人君子有所不齿,好色之徒却趋之若鹜。DD司机们的微信群里,许多人公开将对女性乘客的性骚扰当作谈资,已到了毫无廉耻的地步。

  这并不令人奇怪——DD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曾这样形容顺风车业务:“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好嘛,既然释放的是血腥味,引来的自然是嗜血的大鲨鱼。DD司机群体中充斥着色情变态狂,最后爆出性骚扰乃至闹出人命来,不就是个概率事件吗?即便DD将黄洁莉解职,这种切割的姿态照样无法洗白DD曾经的黑历史。

  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是什么给了DD开展下三滥营销的胆量?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某些人鼓吹的“法无禁止皆可为”。

  我们回顾一下DD的历史,只有不配合公安部门的调查工作属于板上钉钉的违法行为,而先前开展的“情人节”、“七夕节”等带有明显性暗示意味的营销手段却处于法治的灰色地带——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禁止带有性暗示的商业营销(而且现实中这类营销还挺多,正反映了资本逻辑带来的文化堕落)。一方面,性暗示营销确实属于“法无禁止”的范畴;另一方面,这类营销属于毫无底线的下三滥行径,而且客观上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数以百计的性骚扰报案,以及最近110天内的2条人命。

  在“法无禁止”的幌子下长期作恶的另一个例子,是互联网公司陌陌。

  该公司开发的手机应用陌陌,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动社交工具。用户可以通过陌陌认识周围任意范围内的陌生人,查看其位置和个人信息,并聊天互动。还有个叫“探探”的公司,路数与陌陌如出一辙,于2018年2月被陌陌收购。正所谓物以类聚。陌陌、探探一开始都是逻辑极其简单粗暴的产品,就实际使用的效果而言,陌陌就是撩附近的陌生人,探探就是玩“皇上翻妃子牌子”的游戏,最后都获得了“约炮神器”的称号。

  陌陌的开发路线同样属于“法无禁止”的范畴,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企业不许提供撩陌生人的技术手段。陌陌靠着“约炮神器”的口碑完成了用户积累,甚至还在纳斯达克上市了。

  然而,陌陌作为“约炮神器”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是很负面的:一夜情的泛滥,导致许多年轻人丧失家庭责任感,更使得婚姻和家庭变得更为不稳定。某些无耻之徒,试图将约炮和一夜情归于“个人自由”的范畴,倒是应该义正辞严地问问这些人——你们的恋人和配偶是否拥有不被劈腿和背叛的自由?这种自由又应该由谁来保障?

  陌陌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不会对用户进行任何引导。恰恰相反,用户沉迷于约炮和一夜情,在私人资本眼里看来恰恰是“用户黏度提升”和有利可图的大好时机。陌陌/探探在商业层面的发展壮大,恰恰是以传播“性解放”这种垃圾观念、破坏社会公序良俗为代价的。富了自己,坏了世风,好一个“法无禁止皆可为”!

  “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荒谬之处在于,完全不承认公序良俗对社会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固然要讲法制,但法制仅仅是社会运行的底线,光靠法制并不能够维持社会的良好运行——在任何国家和社会制度之下,立法工作都有空间上的局限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

  空间上的局限性,是指法律不可能覆盖现实社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一方面,假如成文法是万能的,那么判例压根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有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并非所有具体问题都能靠司法权力直接解决。法律覆盖不到的地方,需要人们通过良知来判断是非,公序良俗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在这些场合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间上的滞后性,是指立法往往落后于社会问题的产生。能够“防范于未然”的高质量立法,现实中其实比较少见。更为普遍的现象是,某个问题造成的巨大危害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立法者才不得不出来亡羊补牢。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是2018年4月才通过的。如果抛开公序良俗、片面地谈“法无禁止皆可为”,那么还没等到完成立法,某些法人和个人就已经在“法无禁止”的幌子下造成了对社会的巨大危害。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之前,互联网上就曾出现污蔑雷锋、嘲讽邱少云、甚至谩骂开国领袖的卑鄙行径,影响极为恶劣。

  “法无禁止皆可为”这种说法,其实带有非常明显的倾向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要么是朝九晚五,要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平日里还得忙着孝敬老人照顾孩子,他们既没有能量也没有闲心把天捅个窟窿出来。现实中能够权行州域、力折公侯的,那可都是成了气候的私人资本。近年来愈发狂妄的柳氏父女就是典型的代表。

  按照“法无禁止皆可为”的思路,即使私人资本的做法对社会造成了损害,只要国家还没有来得及立法,私人资本也可以不受到追究。有了这种论调壮胆,私人资本为了一己私利,肯定会钻法律空子,不惜践踏任何公序良俗。死于DD的2位年轻女孩,正是不幸沦为了DD肮脏营销的牺牲品。

  “法无禁止皆可为”不是什么先进理念,而恰恰是极为腐朽的资产阶级法权思想。这种论调隐含着这样一层意思:执政的共产党应当放弃对社会的主动改造、和对人民群众的积极教化,并且将社会的控制权放手交给私人资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无禁止皆可为”的论调与十九大党章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深刻论断,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从今往后,在任何场合都不宜再宣传“法无禁止皆可为”。

  现在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时期,各行各业的新机会多得是。企业为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地赚钱,而非要依靠不道德的方式开展营销?从“人命无所谓,DD赔三倍”的公告中,人民群众已经充分领教了私人资本的傲慢,从此也不会抱有过多幻想。

  法律只是维持社会运行的底线。法律覆盖不到的地方,需要公序良俗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企业的经营行为明显违背公序良俗,或者产生负面社会影响,党和政府理应出手纠偏,采取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

  法律只是诸多手段中的一种,法律之外还要有其他手段,而不能黔驴技穷。最后,所有的手段,都要紧紧围绕“捍卫人民利益”这一根本目的。

  空姐不幸离世的背后 互联网行业乱象亟需治理

  作者 余鲲鹏

  5月6日凌晨,山东李姓空姐在郑州航空港区乘网络约车途中被DD司机残忍杀害。

  事件引发的舆情风波远远大于一次普通的恶性伤人案件。而且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谴责服务平台DD的网民占比很大。笔者认为广大网民对DD的批评绝非乱起哄,而是对DD等互联网企业不能保护用户权益的深深失望和强烈不满。

  没有尽到服务业义务

  DD作为司机与乘客之间的中介,有保证买卖双方交易公平的义务。也有保证中立,在不告知的前提下,不传递对任一方不利消息的义务,而本次事件中的DD显然没有做好。根据网友供图,本次受害者乘坐的DD顺风车产品司机可以查看到其他司机对乘客的评价,包括长相、身材、性格乃至于直接上传图片。而乘客查看司机给与的评价则比较困难,也无法快速删除其中涉及个人信息的评价。

  (网友提供的司机对用户的评价)

  这些信息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司机临时起意预备犯罪的准备时间,增加了乘客的出行风险。本质上,这都是作为服务业企业的DD没有尽到服务业本质的体现,赚着乘客的钱却放任不利于用户的信息传播。

  事实上,乘客对DD的不满,恰恰就集中在DD对于司机出现的问题处理不灵,大大滞后上。今年四月初凤凰网报道了一起DD司机试图性侵女乘客事件,在事件处置中,当事人投诉之后,客服竟发出笑声。甚至说:"你是不是给过他暗示,是不是他理解错了","司机也许只是头晕不舒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个例。在此次事件中的大量评论里,人们不难找到DD客服推卸司机责任,不予处理和严肃调查的事件。本次犯罪的嫌疑人之前同样有过骚扰用户的"前科",不过并没有引起DD的重视,最终导致酿成惨剧。根据收集到的媒体信息,从4月29日到5月8日,短短十天之中DD司机就卷入三起恶性暴力事件中去。

  在混乱的互联网生态中,DD失控的管理盛开了一朵"恶之花"。

  互联网行业乱象离不开舆论的推波助澜

  人们常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互联网乱象的危害也不是一开始就像现在这般大,存在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舆论过分的同情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同情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描述上把不健康的业务形态"中性化"、"模糊化",传统的不良业态一旦走上互联网就似乎瞬间披上了"高大上"的外衣,面目也就模糊起来。

  稍微年长一点的网民大概都知道这样一件事,2010年11月3日全国的QQ用户都收到了这样的弹窗信息——腾讯QQ和360安全卫士互不兼容。用户要么留下360安全卫士,要么留下QQ。面对史无前例的"二选一"和前所未有的计算机软件不兼容新方式,国内媒体几乎清一色的将其形容为"3Q大战"。

  (老网民应该对当年的"3Q大战"记忆尤新)

  其实所谓的"3Q大战"和今年的永昌县牛肉面协会集体涨价性质几乎相同,本质上就是不正当竞争。"3Q大战"战场是用户的桌面,这样的商业竞争实在令人很难有什么"Thank you"的感情。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行业认识的深入,类似的问题已经几乎不会被忽视了。今年4月初无锡及其周边地区美团、DD、饿了么通过大额补贴以拉动各自的外卖销量。面对"外卖大战",无锡市政府反应很快,迅速约谈了三方代表。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无锡的外卖市场秩序迅速恢复了正常。

  (无锡市政府约谈"外卖大战"三方稳定了局面)

  而在一些技术性更强的事件中,互联网行业不良业态"新瓶装旧酒"的现象仍在继续。同样在今年4月初,多家权威媒体连续报道了今日头条APP中广告里的"二次跳转"的问题,其实今日头条的这种行为完全符合流量劫持的定义,是一种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

  类似的,所谓"大数据杀熟"、无良"网红"等互联网不良业态也并不是互联网才特有的问题,但是大众却表达了比线下类似问题更大的宽容,这无疑对互联网乱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与这种宽容心态相匹配的是舆论,尤其是朋友圈观点,更倾向于为"出事"的互联网企业开脱。典型的代表就是技术无罪论,随着互联网不良业态对普通人影响越来越大,坚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少。毕竟,技术越先进,用户应该越安全越方便才是。另一个方面,在用户知情权甚至生命权上宣称技术无力,同时却在大数据"杀熟"和用户隐私收集方面技术先进。每分钟扫描用户设备几十遍的智能软件甚至无力保证用户遇到突发事件的生命安全。这种反差,难道不讽刺吗?

  在技术无罪论日趋破产的同时,新的开脱言论就应运而生,即免费特殊论。这种观点认为现今中国互联网业务主要是免费的,不能以付费软件的标准去要求它。咋听上去,这非常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似乎没有问题。

  仔细一想,却还是互联网特殊论的余毒。免费的软件要求当然要与付费的相区别,不过他们都必须满足行业规范最低要求。就像超市的牛奶赠品可以离保质期比较近,却不能添加三聚氰胺一样。针对老年人的健康讲座虽然时常免费进行甚至还送"小礼物",却也不能传播有违社会道德底线的思想,其送的"小礼物"也不能是有毒有害的。免费特殊论一说实在不值一驳。

  面对问题,还需政府精准监管

  其实公众对于互联网乱象的认识滞后并不是偶然的。互联网行业作为目前中国最有活力的"造富"行业,不仅培育了马云、刘强东、李彦宏等商业巨头,也是草根实现阶级跨越最容易的行业之一。从政府到民间,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都是鼓励和肯定多过批评和打压。

  另一方面,互联网又表现出"概念密集型"的行业特征。新提法、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出于对新事物的尊重往往就在态度上有所保留,也就不会倾向于尖锐的进行批评。这就需要政府及时引入行政公信力进行干预,激浊扬清。

  值得注意的是,放任互联网行业自由发展并不会自动的使行业风气得以转变。即使是所谓支持互联网自由的用户,也会受到失控市场的不利影响。以此次事件的DD为例,如果不是过去对司机打人等不规范运营现状缺乏足够的惩罚和批评,一味的推卸DD作为运营平台的责任。事情未必会发展到现在十天中发生三起司机暴力事件的地步。

  相反,一些早已有之的不良现象,经过大力整顿,现已几乎消失殆尽。最明显的就是"人肉"现象,早期互联网人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主动"人肉"的一方几乎都是有组织的无聊网民甚至"精日团体"。这些所谓的明星"粉丝"、"COSplay团体"、"公知"占网民总数并不多,但是因为有组织,以"人肉"为工具经常对坚持主流价值观的网民形成压制。经过相关部门的努力,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基本没有了。

  美国CNN4月30日报道,全美至少有103名优步司机在过去4年里被控性侵或性虐乘客。这说明即使是法律制定更加复杂和全面,而互联网行业规模更小的国家,没有政府的严格监管,互联网行业乱象依然不会得到控制。

  在坚持政府出手监管的同时,我们依然要看到很多人反对政府监管的原因恰恰是管理能力还不够高,管的不够精准造成的。

  如果着眼于平台具体的违法行为一一立法,其后果往往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而且还给持有技术无罪论的人以"技术上做不到"的口实。精准监管就是对违法行为更本质、更容易把握的特点进行立法。比如"大数据杀熟"、百度"莆田"医院以及本次的DD,其共同点都在于平台采集了用户信息,用户甚至没有知情权。让用户拥有对自己数据被使用的知情权或许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空姐不幸离世,或许只是互联网乱象集中爆发的一个前奏,更多精准的政府干预适逢其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22:57 , Processed in 0.2345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