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78|回复: 0

谈兵:最后一批10架苏35即将抵达,但形成全面战斗力,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7 17: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据媒体报道,最后一批俄罗斯生产的苏-35战机,将于2018年底交付中国,此外,俄罗斯还会一同提供导弹以及其他后勤保障,届时,中国空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将会获得一个明显的提升。

  作为一款技术水平较高的四代半战机,苏35号称除了没有隐身性能外,其他技术水平都可和五代机相媲美,由此可见,俄罗斯几乎将所有的新技术全部用到了苏35战机身上,这也是中国为何斥巨资购买该机的原因之一。

  据中国官方报道,苏-35这种四代半重型战斗机,已经在中国形成了战斗力,表明中国飞行员在掌握苏35战机的过程中,并没有耗费太多时间,如果最后一批10架苏35战机如期交付,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将会获得明显提升。

  不过,苏35想要获得全面作战能力,中国空军还有那些地方需要努力,这个问题其实还值得深思。

  俄制战机在设计上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首先就是航电问题,苏35也存在这一问题。

  该机至今还是使用的雪豹-E型无缘相控阵雷达,技术上并没有太多新颖的地方,并且苏-35到达中国以后因为没有进行汉化,飞机上的仪表和电子设备都是俄文,其显示屏甚至不能显示出中文,要进行改装,和中国作战指挥系统也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够融合。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苏35战机由于并没有做系统汉化,限制了该机战斗力的延伸,因为会开苏35战机的中国飞行员只能是少数,想要让更多的中国飞行员快速学会苏35的驾驶技巧并形成战斗力,必须在后期做好系统汉化的问题。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能掩盖苏-35的飞行性能和机动性,以及强大的挂载能力和巨大的航程,在四代机中都是佼佼者。

  虽然中国也有歼-11和歼-16等定位差不多的重型战斗机而且都是苏-27的后续改型,购买苏-35不仅仅是单纯战斗力问题,更是为了保证中国空军编制。

  中国空域面积大,需要战机编制架次多。现代战斗机工艺水平高生产周期长,每一年生产出的战斗机架次基本固定。加上早期的一些三代机使用寿命到期也需要更换,产量显得有些不足。

  另外还有大量装备二代机的部队需要更换手上的战机,仅仅是歼-7,歼-8两款二代战斗机就高达800余架的保守服役量,即使加上最新锐五代机歼-20,这些部队的更换速度也很有限。

  外购的苏-35战机一定程度上满足保存编制的作用,同时和歼-11师出同门在后勤保养上更加方便。

  通过购买性价比较高的苏-35不仅可以更换掉那些服役多年的二代机,保证空军编制,也能通过苏-35的气动设计和航空发动机弥补中国在军事航空业的短板,让后续的战机设计和制作累积经验,成为为未来更先进战机的垫脚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7 19:55 , Processed in 0.17196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