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68|回复: 0

龙凯锋:城濮之战,晋文公如何善用谋略打败楚国而称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8 07: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晋文公原名重耳,是晋国公子,流亡在外十九年,吃尽了人间的苦难,也尝尽了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然后在秦国帮助下回国即位。我们熟读历史就会发现,往往是这种流亡在外的, 经过人世间苦难的君主,都有雄才大略,因为他们懂得民间疾苦,懂得人心险恶,而且懂得虚心纳谏,比如齐恒公(公子小白),也是流亡的公子。比如嬴政,在他爹流亡时期出生,后来即位,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春秋战国时期,往往是这些流亡的公子后来登基之后,都非常强势,称霸称王的多。

  晋文公即位之后,就开始谋求称霸中原,而中原的对手是楚国,楚国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有恩于重耳。但是,晋文公深知,要想称霸中原,必须与楚国决战,从而奠定中原霸业基础。因为楚成王有恩于晋文公,所以晋国不能主动进攻楚国,这就需要等待机遇。

  在城濮之战前,晋文公并不是没有做功课,而是精心走了四步好棋,为城濮大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步:尊王攘夷。公元前636年冬天,周襄王遭到他兄弟叔带勾结狄人的攻击,避居郑国(今河南襄城县),向秦和晋求救。晋文公率先出手,打败狄人,杀了叔带,迎接周襄王回洛阳复位。因此,晋文公在诸侯国中地位大为提高。

  第二步:晋文公派兵帮助秦国扩张,打通武关、荆紫关,使秦国南向楚国。这样晋文公既对秦国报恩,又使秦国南向楚国,牵制楚国,使秦楚相争,同时实现了联秦抗楚的大战略,可谓一箭三雕。

  第三步:晋国派兵进攻曹、卫两国,为盟友宋国解困,这有点围魏救赵的意思。因为楚国进攻的宋国,是晋国的盟国。而曹、卫两国是楚国的盟国。晋国要救盟国宋国,必须经过曹、卫两国,于是晋文公以曹共公侮辱他的罪名,进攻曹国,而借道卫国,迫使楚国放弃进攻宋国而救曹、卫两国属国。结果,很快晋军就占领了卫国和曹国。

  第四步:指使宋国对齐、秦展开伐交,齐、秦两国接了宋国的贿赂,派人到楚国为宋国讲和,楚成王不给齐秦两国的面子,激怒了齐、秦两国,派兵参战,导致城濮之战前,出现了晋、齐、秦三个强国联合攻楚的形势。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晋文公的战略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将楚国作为争霸假想敌,集中力量围绕楚国布局,通过四步,已经晋军与楚军的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楚国处于战略失败的境地。楚成王看到齐、秦与晋国联合,形势不利,害怕秦军出武关袭击楚国后方,于是放弃了攻打宋国,将兵力撤回本国。但楚军统帅子玉骄傲自负,仍要求楚王允许他同晋军作战。楚成王虽然允许了子玉的请求,但不肯多给他增加兵力,只派出西广、东宫与若敖的六卒去增援子玉。

  子玉虽然骄傲自负,但也非等闲之辈。得到楚成王的援兵之后,更加坚定了晋军作战的决心。为了寻找借口同晋军决战, 派大臣宛春向晋文公提出了一个休战的条件:那就是晋国允许曹、卫复国,楚国作为回应,不再进攻宋国。如果晋文公不同意楚国的休战条件,那就得罪了曹、卫、宋三国,使三国倒向楚国,导致晋国处于不利的态势。如果晋文公同意了楚国的休战条件,那晋国忙活了半天,啥都没有得到,划不来。但晋文公岂是等闲之辈,他听取了谋臣先轸的对策:“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文公这一招,果然激怒了楚军主帅子玉,不顾楚成王的告诫,立即挥军向曹都陶丘前进。
  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在战役布局与安排上,也是非常有智慧有谋略,也是晋军胜利的重要原因。

  城濮之战,是晋楚争霸的一次决战。晋文公从大战略上利用楚国攻打自己属国宋国而布局,在战略上联合了齐、秦两大强国,已使楚成王放弃了决战,但楚军统帅子玉不甘心,于是才出现了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这次决战,双方都没有倾全国之力,但决战的胜负奠定了晋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那么,城濮之战,晋文公做了哪些战役部署呢?在军事评论员龙凯锋看来,至少有三点部署,非常高明到位,奠定了晋军联军的胜利。

  一、退避三舍,引诱楚军联军到达预设战场--城濮(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

  晋文公流亡之时,受恩于楚。于是,在楚军子玉挥师攻打晋军时,晋军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这让晋军官兵十分生气,但听说是晋文公报恩,也就只能将怨气变成士气。楚军子玉本身骄傲自负,因此更加骄傲自负。

  退避三舍,恰好是晋文公的策略。一是诱敌深入,使楚军孤军深入晋国境内,到达预设战场城濮,使晋军处于战场有利地位。二是显示楚军的无道,进一步使楚军更加骄傲自负,楚军因为侵略进了晋国境内。即使击败楚军,楚国也很难报复的理由,因为楚军先失去了道理。三是通过楚军的骄傲自负,进一步激怒晋军,激发晋军士气,使上下一心,为战胜楚军打下基础。

  二、先打弱敌,动摇楚军联军的军心士气。

  城濮之战开始,晋左翼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以助军威,首先向当面的楚右军的陈、蔡军发起攻击。陈国、蔡国是楚国的附属国,军队战斗力很差,在遭到晋军的突然攻击,惊慌失措,向后退却,蔡公子卯被杀,军队溃败。陈蔡军队的溃败,动摇了楚军的军心士气。

  三、佯退诱敌,攻敌侧翼,两面夹击,导致楚军大败。

  晋军右翼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伪装主将后退,引诱楚左军出击。同时,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伪装后面的军队也在撤退,引诱子玉所率的楚右军。子玉不察实情,下令全军追击。
  晋军元帅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变换阵势,以方阵正面侧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的晋上军停止后退,恢复阵势,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被夹击,大部分被歼灭。子玉看到左右两军都已失败,急忙鸣金收兵,退出战场,才保全中军。城濮之战结束后,子玉推到连谷,自杀而死。

  城濮之战,是晋楚中原争霸的一次决战。这场战争,晋文公善于纳谏,精于谋划,体现了孙子兵法里的伐谋、伐交、伐兵思想,也体现了“兵者,诡道也”的用兵方略,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当前,一些人质问:孙子兵法等兵书还有意义吗?谋略在现代战争中还有意义吗?城濮之战的古代战例,却给我们很多谋略的启示,闪现着智慧的光芒。试想,如果晋文公不采取谋略,晋国能打败楚国,晋军能打败楚军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11:40 , Processed in 0.09377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