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85|回复: 0

孙立平:如何看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的经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2 16: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个打击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来看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经济前景”。这里先说一句,原来那个中国结构的系列还没讲完,但是我们今天先不讲那个,我们讲这个话题。为什么我今天突然想到这儿了?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的经济究竟会怎么样、究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前景?我想大家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同时也会觉得非常地困惑。

  你看过去这些年我们也经常说是个很困惑的时期,但实际上这一次是真的非常令人困惑。为什么呢?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个阶段基本上来说已经过去了;第二个就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的环境都发了非常大的变化,在这样新的环境中,未来这一段究竟会怎么样呢?就我接触到的一些学者来说,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段不怎么看好的,他/她不怎么看好,也有他/她的理由。过去中国四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其实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都凑到一起了,天时地利人和。第二是在过去四十年,我们有房地产、汽车、家用电器这样一些最有能量的产业的拉动,但是到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些有利于发展的条件和优势已经一个个地在失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像房地产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基本上要到头了。汽车基本上也处于饱和的状态,起码城市就是如此。家用电器将来也就是是个更新换代的事儿,那如果未来的一段时间还能有不错的发展,那你靠什么呢?很多人觉得没什么可靠的了,这就是很多人不看好这一段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从我个人来说,我基本上还是个乐观主义者,但是我要强调我说的这个乐观主义是逻辑上的乐观主义,也就是说从逻辑上看、从理论上看,其实未来我们一二十年我们可以有个不错的前景。关键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创造条件来实现这样一个前景。

  先说说我在逻辑上乐观的理由,其实这个理由我已经讲过很多次了。我最基本的一个判断是过去历时二十年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即将进入、我将它称之为“后置业时代”。这个“后置业时代”的基本特征是人们想过得好一点,想改善生活品质。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这样一个转折点实际上是以消费升级为基础的经济转型。这个消费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城市中实现以房子为中心到提升生活品质这样的消费升级;第二个就是农村从温饱的状态到进入耐用消费品时代的升级。如果这两个升级能够实现,我们可以预期大量新的需求就能够释放出来,新的发展动力就会形成,中国经济就会进入下一个新的阶段。那如果受种种条件的制约,或者有些重要的问题处理不当,那么这方面的需求释放不出来,新的发展动力就无法形成,中国经济就无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么中国就会真的陷入我们前几年说的“中等收入陷阱”。所以从逻辑上来说是我们预设的很有希望的前景,但是这只是一个方面,同时还要看到在未来的一二十年,我们也会面临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这些问题最主要有这么几点。第一个是国家环境会明显的不如从前,过去三十年应当说是全球化的红利期,中国主动会晤全球化的过程,从而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近些年来,我们种种高调的宣誓、种种的言行,可以说这个过程已经基本上走到头了。现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所以在未来这一段时间里,遏制中国、围堵中国将会成为西方长期的战略,中国将来发展的环境会明显不如从前。第二个就是发展的速度放缓。大家知道前几年我们在讲“新常态”,什么叫“新常态”?其实最主要说的就是发展的速度会降下来。对于这个速度,人们的估计有点不太一样。有的说5%、6%,有的甚至说到3%、4%,但是这样的速度很可能在今后的若干年会成为常态。第三个就是收缩型社会的到来,现在东北可以说已经进入了收缩型社会。新出生的人口在逐渐减少,乐观点说,十几年之后;悲观点说,几年之后,全国可能也要进入这个状态。这样一个收缩型社会其实不仅仅是人口总量的收缩和结构的变动,同时它也意味着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收缩。这意味着什么呢?劳动力开始短缺、养老的负担开始加重,原来能负担得起的、能够支撑得起的,将来有可能负担不起、支撑不起了。第四个就是各种社会问题的发酵和汇集,这个我们不多说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对我们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进行认真的反思。这种反思建立在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下,就是对未来要有个最基本的判断。我个人的看法认为这个大的判断是遏制和围堵中国将成为美国和西方长期的战略思想,甚至中国和西方进入新的冷战时期的可能性都会存在,至少未来这个竞争会是非常激烈的。但是在核武器的时代,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未来的竞争更多的体现在经济上。谁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是一个。第二个是谁的价值观能得到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那么在这样一个大的判断基础上,就我们整个发展思路来说,需要思考这样的几点。首先第一点,应当把过去四十年发展的成果更多的用于国内的建设和发展。在过去四十年的发展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家底,问题是这些家底应该怎么用?我觉得现在应该强调要把这样的家底更多的用于国内的发展和建设上。在对外援助、对外投资上应该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和做法。在其中特别要考虑到一点,我们过去好像有点“财大气粗”,因为外汇储备比较多,但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有相当的一部分来自美国。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个数字可能会大幅度地减少。

  第二点,在国内应当将更多的国内资源用到民生上。这些年我们提倡“干大事”,大事重要,小事同样重要。小事是什么?就是民生。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个问题,是有着现实的考虑的,就是这次中兴通讯事件的芯片问题可能会导致这样的一种主张,就是利用我们这样举国体制这样的体制上的优势,集中全部的资源来集中力量攻关,甚至有人主张不惜代价。一般来说这个是对的,但是一定要看到在我们目前的体制下,这一点很容易走过头。这个在历史上不是没有教训,当我们把过多的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大国重器上,势必会减少在民生上的投入。民生上的问题不解决,前面说的这个消费升级其实是实现不了的。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后者可能更为重要,更能够决定一个国家长远的发展潜力。

  第三个,要将更多的资源和财富保留在民间。我们说举国体制是集中使用资源,但是它的前提是集中资源。从历史上看,当我们过分强调举国体制、强调自力更生、集中资源干大事的时候,往往会从民间抽取过多的资源和财富。这样势必会弱化人们实现消费升级的能力,特别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发展模式中,收入分配和财富的分配过度向政府和国家倾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更多的把财富和资源留在民间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个就是我觉得要使民众形成对未来明确而稳定的预期。预期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是什么决定人们的行为?是预期。前一段时间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把钱留下,把人留下,别的问题慢慢再说”。我的意思是说人才、资源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无论是人才还是资金的流出,这个情况都非常的严重,这个大家都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老百姓能不能有对未来的明确而稳定的预期,而这样的预期的真正形成需要法治的基础。好了,今天就说这么多,谢谢各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5 08:23 , Processed in 0.0781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