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30|回复: 0

唐如松:关于教育与生育---不要让减负成为家庭的负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7 1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都要打开电脑,游走在各大门户网站上,看看能不能找一点可以写的素材。今天也不例外。凤凰网是我一个必备的浏览网站。今天早上,陡然间在这个网站看到了一个来自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个头条把《让人们敢生愿生“二孩”》,凤凰网配的标题是《生孩子不仅是家庭自己的事,也是国家大事》。

  恰好自己这几天也在想着这件事呢,于是就看了看这篇文章,想着也把自己的想法写一点出来。毕竟,这是关乎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事情,也是困扰我们众多中国家庭的大事儿。

  而在我的身边,还有许多朋友,年近四十,也还是在犹豫是不是要自己的第一个宝宝。虽然有些朋友的收入并不算低,但基于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所以,对于要不要孩子很是纠结。毕竟,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一味追求最好,只能是不断地努力,不断的攀比更好的条件,然而,最终还是觉得自己似乎永远都达不到最好的条件。

  而实际上,我自己就是从一个拥有四个孩子的家庭里成长出来的。对于童年的回忆大部分都是快乐的记忆,而很少觉得自己童年在条件上的粗陋和物质上的匮乏。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花费。相比较于我父亲当初月收入三十二元的条件,当前很多结了婚却不敢生孩的家庭来说,都要好很多。

  其实在我看来,在当前这种社会环境中,生育欲望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个人的自由意识增强,愿意有更多时间来享受二人世界的家庭也在增多,他们会觉得孩子的到来回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质量。于是,就尽量把生育计划向后拖延。甚至不乏一些夫妻以丁克为荣。

  另一个则是教育环境带来的压力,这个也是我今天要说的主要问题。当下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大家都意识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重要性。在一个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中,教育费用的付出可以说是最大的成本。这种成本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也有着巨大的时间成本付出,而这两项成本恰恰也是家长所最为烦恼的。从这一点上来说,生孩子的确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更是国家的事情。因为国家实施怎样的教育政策,是直接导致这两项成本高低的主要原因。

  一直以来,国内的媒体上都在宣扬所谓的快乐教育,减负教育。而国家的教育政策也随着媒体的呼声而真的开始了“减负”政策。不过,减去的不是孩子的教育负担,家长的成本负担,而是公立教育机构,也就是学校的负担。还有政策制定者的管理负担。事实上,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孩子的学习负担增加了,家长的教育成本则更是呈几何级数向上增加。特别是金钱的付出和时间的消耗。

  我们知道,现在小学的放学时间为下午四点左右。而基于小学生自我照顾能力不足,几乎所有孩子的上下学都由家长接送。而此时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只要有工作的,基本上都还没有下班,于是在很多情况下就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承担此项任务,如果家里老人不住在一起的,则由课外辅导班或小饭桌的人员承担接孩子放学的任务。从下午四点到晚上六点的这两个小时,名义上已经放学的孩子们也并没有歇着,而是进入到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进行课外学习。这两个小时中,家长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很是不菲,根据所学项目的不同,每个小时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也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这样一笔费用,即便家长拿得出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家庭开支,给家庭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而如果不想拿出这笔开支,或者拿出这笔开支有困难而老人又无法承担接送任务的家庭,就只有自己翘班把孩子接回家一把锁锁在家里,或带在自己身边去完成自己接下来的上班时间。无论哪一种,对孩子,对家长,对家庭,都是一种很不利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让家长们考虑生二胎,就是一个孩子也已经让他们精疲力竭难以应付,哪里还敢考虑多生孩子。

  既然说到多生孩子也是国家的事情,那么国家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为孩子们真正减负,为家长真正减负,只有在人们觉得孩子多对自己不是一种负担的前提下,多生孩子才会成为一种趋势,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事实上,国家如果真的要这么做也很简单。那就是增加孩子们的留校时间。每天下午四点放学后,开展各类校园兴趣班。国家加大校园设施投入,校园师资投入。音乐课成为真正的音乐课,体育课成为真正的体育课,绘画、科技、生物、种植,手工等兴趣班全部到位,让所有的孩子选择自己的兴趣方向,参加不同的课余兴趣班。这样一来,不但可以让孩子们得到更多教育与实践的机会,也真正做到了为家长为孩子减负。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家加大此类投入是非常值得的,要知道,每天全国各个学校多出来的两个小时,创造了多么庞大的校外培训市场,耗费了多么庞大的家庭财政支出。一个家庭每个月耗费一千元,那么十万个家庭的支出就高达上亿元。每年中国家庭在这方面的支出何止百亿。这样一笔钱,用在消费上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带给个体家庭的轻松可想而知。只有当一个家庭在养育孩子上感觉到轻松而不是负担的时候,养育更多的孩子才会为更多的年轻父母所接受,也才能让养育孩子成为一种乐趣和幸福。而这些费用一旦因为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无疑也会化为内需消费的一种,钱虽然都是花出去了,但一个是轻松的消费,一个是无奈的压力。相比之下,国家的投入当然值得。这更加有利于创造一个生机勃勃的社会环境,而不是充满怨言的社会环境。

  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让父母们有着更高的生育欲望,就一定要为他们创造出真正宽松的环境,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推卸责任。把本该属于学校的教育责任推给家长,把本该属于国家的教育投入推给家庭。否则的话,光是喊喊口号就鼓励大家生育那就是一句空话。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国家真的要推行这种延迟放学时间,增加课余兴趣活动政策的时候,就一定要形成统一的放学制度,绝不能搞什么自愿法则。如果一旦任由家长选择,那些时间宽裕,财力充裕的家庭就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他们自认为更好的私人机构去补习,而社会通行的攀比心理就会迫使那些时间不宽裕,财力不充裕的家庭跟风,那么此项利国利民的政策就一定会随之土崩瓦解。到时候,相关部门就可以拍拍屁股说,这不关我们事儿,是你们自己的选择。这种丑恶借口的嘴脸,我们遇到过太多太多。

  其实每天下午的最后两小时,如果由学校来安排妥当的话,真的可以给孩子们带来很多很多的快乐和幸福,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和技能。在集体环境下,孩子们会因为兴趣相近而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这是一种自我人生兴趣方向的集体培养,有老师的教导,有伙伴的帮助,有集体的智慧,有个人的表现……,……唯独没有的就是分数和孰优孰劣的区别,因为这只是兴趣班,大家配合的多,攀比的少,在相同的兴趣下,建立良好的友谊,激发更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模式下,谁敢说未来各行业的人才不会在这里诞生呢?只要把这种模式由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延续下去,并形成严格的制度,再佐以正式课堂上的文化教育,那么很多学生早早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就已经能够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并乐此不彼的为之努力。这或许才快乐教育的真谛吧。

  在这里我做一个小小的呼吁,因为的我的文章本就没有多少人看,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力,但是如果有某位能够发起提案的代表,某位能够推动此事的朋友,我希望大家都能尽一把力,让国家为政府提倡的多生孩子真正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真正给社会个体家庭减去负担。也让国家承担起自己在教育上应尽的义务,而不是推给社会后拍拍手说,你们减负了,而实际上却是给那些食肉者减负了。

  以上只是我一点点很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读者朋友给予指正和更多的观点想法,多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16 , Processed in 0.20320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