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21|回复: 0

刀口评论:现有拦截手段全部无效 世界首次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发射 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5 12: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8年8月3日,中国打了个双响炮:

  一个是宣布给美国加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第二批)加征关税

  2018年08月03日20:40:12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另一个就是宣布乘波体高空飞行器试验成功。

  据“环球时报热点”8月3日16:40消息:中国成功测试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 可破美国反导拦截!

  第一炮不多说了,是对美国无耻敲诈加大贸易战筹码的劲爆回击,谁说的来着,“你要战,便战!”

  咱们重点说说第二炮,这一炮也是实实在在打在美帝软肋上的钻心炮!

  这次发射看点很多,仔细研判有许多大惊喜,真是“厉害了,我的国”

  首先显示我们是用早已非常成熟的技术平台东风21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发射的,这意味着如果需要大量生产,量产分分钟的事儿(这个道理必须特别懂行的军迷才会特别注意和高兴)。第二个看点是公开宣布目前没有任何反导和防空武器可以拦截,显示了技术上极强的自信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所谓“知己知彼”的这个彼,就是了解对手的手段,知道你防不住,告诉你我了解你的情况。这也是了不得的大事(好好的研究过你),这也是赤裸裸的威慑,你要是想掀桌子“图穷匕首见”,我也有置你于死地的长枪。

  还有一大看点是这次发射邀请了央视,发射的过程全程曝光,这是极为罕见的,过去没有这么曝光过。实时曝光意义绝对不一般,与贸易战有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能看有没有人对号入座了(笑)。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咱们就来看看本次发射的门道,这里面学问和名堂大了。

  首先要看这次发射的乘波体高空飞行器,在世界当代兵器谱上的位置。

  有人脑海里马上能蹦出几个:氢弹、原子弹、洲际导弹。

  再仔细想想,会立即蹦出来“反导”!包括战略反导如美国的GMD,还有萨德,标准3.爱国者,俄罗斯的S400、S500,橡皮套鞋,等。

  但是你注意了没有,这次新闻公布的这款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在高空大气层进行机动,如果把大气层边缘看作水面,乘波体飞行时就像是在水面上打水漂,这种“飘忽”的弹道可以突破现有的反导拦截手段。

  这就是说,即便反导在当代兵器谱的技术实现上最先进也最难实现,但是能破解的就是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

  作为一种攻击型武器,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可以是氢弹、原子弹的载体,也可以是反舰导弹的载体,也可以是“一小时全球打击武器”的载体,而且目前已知的拦截武器谁也防不住。

  这倒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小李飞刀,例不虚发”,原本排在第一的龙凤双环(上官金虹),最后还是没有躲过例不虚发的小李飞刀,被一刀封喉。

  图 纯属比喻,请不要过度解读

  简单说,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当然是氢弹和原子弹,但是随着反导的异军突起,你如果不能将氢弹、原子弹投射到敌人头上,再厉害也没有用。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日新月异的发展,武器的投射越来越受到拦截武器的制约,这是一个大趋势。

  但是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再次打破这个怪圈,这还真有点像可以“吸住”所有武器的龙凤双环挡不住小李飞刀一样。

  实话实说、有一说一(笑)美国千百亿发展起来的反导眼看着就这样废了,心塞不?

  最大的亮点,世界上首次成功的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

  新闻稿中用了“该院利用了三年的时间,研制了国内首款乘波体气动布局的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

  外国如美国其实已经试验过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比如美国的HTV系列,如下图。

  要说的是,研发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这样设计理念的国家只有2个,一个是美国,一个就是中国。从图上我们就能看出,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不仅仅是作为“弹头”为研发出发点的,他的远期设计直达未来可载人飞行的高超音速飞机,也就是未来可以用堪比洲际导弹这样高速度进行洲际飞行的空天飞机。

  比如,以10马赫的速度,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民航机从北京到纽约只需要1个小时10分钟。

  图 有别于乘波体的双锥体造型高超音速弹头如东风16弹道导弹弹头

  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的用途极其广泛。简单几个举例:

  战略侦察机(美国的黑燕)。

  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轰炸机和战斗机(六代机的可能选项)。

  1小时全球打击时敏目标武器。

  未来的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民航机和运输机。

  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战略运输机(万里反恐突击队人员和器材运送)。

  知道了上述未来的远景和宏大的用途,也就知道了中国这次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发射的伟大意义了,这个意义怎么赞扬都不为过。

  我们在观察这次试验时,目光基本都集中在“可以突破现有的反导拦截手段”这句话描述的范围里了,真实的含义有点被带偏,或者说理解小了他的应用范围。

  其实,这次试验是对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各项技术的分学科项目的分别试验和验证。我们从这些措辞中就能强烈的感受到。

  试飞器集成了疏导式热防护热系统、内外力热测量系统及转捩流动测试系统等,采用航天科工四院某款火箭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的助推系统,将高超音速飞行器投送到预定高度,并分离自主飞行,实现高度30Km,马赫数5.5~6飞行窗口自主飞行400秒以上,完成气动力/热、分离干扰、自然转捩/人工转捩等8项科学问题数据测量。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介绍,星空-2飞行试验项目创新性强,技术难度大,挑战了多项国际前沿创新技术难题:

  1.首个乘波体布局飞行器工程化,并高超声速飞行与稳定控制技术;

  2.首次疏导式热防护技术飞行性能验证与工程应用;

  3.低空(约30Km)高动压高超声速抛罩分离技术;

  4.基于微涡发生器(MVG)技术的火箭/试飞器级间分离流动稳定控制;

  5.乘波体高超飞行器大机动转弯飞行控制与制导技术等。

  本节前面说的中国的这次试验是世界上首次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成功试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美国确实进行过世界首次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但是试验了2次都没有成功,中国成功了,所以就是世界上此类项目首次成功。

  2010年4月,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了猎鹰HTV-2首次飞行试验,用“弥诺陶洛斯-4”运载火箭将HTV-2送至预定分离点,HTV-2在飞行M数超过20的情况下与火箭上面级分离,但在发射9分钟后,与地面控制站就失去了联系,试验宣告失败。

  2011年8月13日凌晨,又进行了HTV-2的第二次试飞,但HTV-2在升空大约半小时后,便与地面失去联系,试飞再次宣告失败。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成功的标准是必须“落地”,形象的比喻就是射箭必须要中靶,赛车必须要到终点。

  快递小哥,要将货物送到用户手上。

  而飞起来的飞机必须“落地”,飞机落地才是目的。

  我们来看新闻报道中的关键词:本次飞行试验实现了飞行试验窗口科学载荷的全通道测量,科学数据有效,实现了完整回收。

  这句话通俗的说,就是从发射到落地的全过程都有数据传回,最后的“实现了完整回收”就更是吊炸天了,以5.5-6马赫的速度飞行还能“实现了完整回收”,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这也说明了本次试验是多目标的,不仅仅是突破现有的防空和拦截体系。

  伟大的现实意义

  在新闻中最耀眼的是“将高超音速飞行器投送到预定高度,并分离自主飞行,实现高度30Km,马赫数5.5~6飞行窗口自主飞行400秒以上,完成气动力/热、分离干扰、自然转捩/人工转捩等8项科学问题数据测量。”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消息 ,2018年8月3日06点41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高超音速飞行器系统星空-2火箭在西北某靶场成功发射,在经过近10分钟飞行试验,火箭完成主动段程序转弯、抛整流罩、级间分离、释放高超试飞器自主飞行、飞行器弹道大机动转弯等试验程序,最终按预定弹道进入落区。

  这段介绍重点看几点:

  一、经过近10分钟飞行试验(结合每秒5.5-6马赫的速度计算射程等于1224公里)

  二、火箭完成主动段程序转弯(强制压低弹道在30公里高度,这是也技术)

  三、抛整流罩、级间分离(说明是两级火箭)

  四、释放高超试飞器自主飞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根据遇见的具体环境独自做主操控飞行器飞行,见招拆招)

  五、飞行器弹道大机动转弯等试验程序(弹道导弹做不到横向大机动转弯,没这个能力)

  图 放大看,弹头很长很大,第二级较短,第一级较长特别注意增设了4片尾翼,可在大角度转弯时保持轴向稳定

  进一步分享喜悦

  笔者根据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还有几个判断与朋友们共享:

  这次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飞行试验还有几个暗藏的内容。

  一、根据“释放高超试飞器自主飞行”和“飞行器弹道大机动转弯等试验程序”的描绘,应该在飞行器上带有超燃冲压发动机,因为启动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速度必须达到5.5-6马赫以上才行。美国的X51A就是将将达到5马赫后速度再也上不去才导致项目下马的,X51A就是专门为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设立的项目,惨遭下马是因为指标达不到。

  二、这次乘波体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速度5.5-6马赫是一种保守和稳妥的做法,主要目标是检验已有的创新研究成果,以初步成功为目标,以后再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飞行器的速度。

  三、验证和检验JF12以及更新型的高超音速风洞的研究成果。闻名遐迩的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风洞工程技术研究所(第三研究所)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的下属研究所,要想在高超音速飞行领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科研设备是基础。

  因为时间关系,先简单介绍到这里,文章赶个时效,早写好大家早分享早高兴,趁着假日空闲还能多喝几口。有机会咱们再敞开了聊。

  来来来,浮一大白!

  最后再说一句,2018年8月3号这个经济战线和军事科研战线的双响炮,你认为是仅仅是个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真说不好!

  还是那句话:爱咋咋地,厉害了,我的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3 07:49 , Processed in 0.1563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