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720|回复: 3

井底望天:中国经济评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27 12: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写《新年展望》的时候,就说过要对中国经济定期评述一下。

  这一阵子写国际事务的贴子比较多,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当然中国的世界也不闲着,自然也让大家的心里是15个吊桶,七上八下。

  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要看我过去的博文,尤其是研究美国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那一段。

  因为那一段历史的启发,我基本上对这几年的经济有如下的推断:

  1. 必须进行刺激经济计划。

  所以我是对当初的4万亿大力支持的。当然在总体上我是支持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但是也支持区别对待,就是对里面的产能过剩和发展过热的行业,比如前者的钢铁业,和后者的房地产,我是希望能够适度的收紧。

  因此当2010年初,那些被历史事实证明的目光短浅的主流派经济学家们,大喊要收紧,喊控制过热,然后批评当时的刺激政策,简直让我摇头,难道不知道马上要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洲紧缩财政政策,和美国经济恢复失速,二次探底危机出现,会事实上帮助中国经济软着陆?

  于是我们看到胡锦涛主席后来谈到,要加强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更好的理解,就是因为这帮人的鼓噪,总是起着干扰中央政策决策的功能。

  要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世界数一数二的大经济体,必须要像你搞电力调度一样,最好就是抹平高峰和低谷,让经济平稳发展,不要整天坐过山车。平心而论,最近这一段的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比以前调控上要好许多。

  按照统计数据调控经济政策,是从西方学来的经济数量化的运作模式。这个模式,有其优点,但也有其弱点。弱点主要是,一个是数据的准确性,二是数据的滞后性。因此考虑到政策本身在施行的时候,也有其时效的滞后性,就应该用一些东方思维的传统思维方法。

  就像你和面一样,加些水,然后就加些面,然后就加些水,慢慢面团就越和越大了。

  2.鉴于我对大萧条历史的理解,我认为政府在2008年底,其实就是2009年初,实行的刺激政策,只可以有效3年。

  为什么是3年?因为这大概就是主要的基建工程,所谓的铁公基,平均完成的时间。这在大萧条时代的美国和德国,同样出现。后来希特勒采取的是军事凯恩斯的方法,即是靠国防工业来避免这个失效阶段。而美国就没有法子,算是经历了又一个衰退。后来的脱套方法,就是靠二战开始,也是靠的是国防工业打仗而过关。

  当然中国今天,还是不需要这样做。但就必须解决,在政府财政投入而形成了基建平台之后,如何靠民间资本来完成在这个平台上,提供社会服务和商品的问题。对这一点,我一直是有些疑虑的,对中央政府的执行力,有部分保留。

  而这个做不到的话,中国经济在2012年将面临困境。除非是靠部分军事凯恩斯,一方面靠国防预算来支持国防工业,一方面是靠出口武器来弥补其他外贸的缺口,另一方面靠部分的新能源产业,来带动一些发展。

  3.这个时候的房地产的高企,是增加中国经济在2012年面临困境的高危因素。

  因此我在2008年,甚至在2009年全球萧条的腥风血雨之中,也是鼓吹压制房地产的。当然房地产的问题症结比较严重,利益纠葛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点,还是在于中国1995年之后的财政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还是没有完全理顺。这个没有理顺的关系下,导致了地方政府靠房地产来构筑地方财政的收入平台。

  所以要解决房地产问题,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一个是要把医疗保险和社会安全福利,交给中央,一个是要把物业税,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在地方的发展上面,一个是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必须成为一个硬性的法律规定。比如说每个城市批出来的土地,必须有一个百分比是满足这个要求。另一个就是强调发展均衡,不要把大企业都拥挤在北上广这样的大都市,而是应该挤压到大都市的边缘。这样的话,新出炉的硕士博士们,就可以在中等城市,变成有产阶级。

  又因为高铁的普及,这样的中等城市,其实就是大都市的郊区,那么也可以享受到大都市的生活。

  比如美国的大公司,如谷歌、苹果、思科和英特尔,都是在硅谷,但是离开大都市旧金山,就是1个钟头之内的路程,就是这样的布局。

  在这种思维下,那么靠高铁联系起来的一小时城市圈,就可以让整个圈里面的房地产均衡发展,满足不同经济收入层面的人们的需求。你真是有钱,就去住北京,我没有那么多钱,也可以住沧州,但是上班大家都不远,因为公司在廊坊。

  所以现在的房地产新政,不是要以打垮房地产市场为目标,而是防止房地产非理性的高涨。把房地产开发商有意囤积的土地给没收掉,用来搞经济适用房。把投机客手上的空置房,挤压出来投放市场,都是暂时制止房地产乱涨的方法。

  然后,就必须得靠财政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关系,才可以真正把房地产引入正道。

  4.经济软着陆看来是有机会做到。在这个时候,防止通胀是一大任务。

  像是北京奥运会那首歌,唱的是you和me(油和米),这两点要是保证了,那么通胀威胁的一半因素就没有了。米靠的是自己,也要靠在非洲等国家开发的专门供应中国市场的农场。还有就是大量从美国等国的进口。

  油则比较麻烦,尤其是伊朗局势日趋紧张,而且美国的不少投行,比如说摩根斯坦利等等,已经早早布局,为原油回升100美元做好了准备,等着以色列开始扔炸弹了。

  汽油的价格蹿升,可能是无法避免。但如果清洁能源汽车,大众交通工具等等,可以好好经营的话,也许对消费者的打击,可以某种程度上轻缓。因此这个帐现在要开始算。

  5.最新的数据说中国在GDP上超过了日本,美国有人已经开始紧张了。

  当然也有美国经济专家说,我们这个第一,甩掉了中国这个第二好几圈呢。

  其实美国的13万亿GDP,我从来就不相信。我个人认为,美国的GDP在克林顿时代,已经到了顶。就是大概在9万亿-10万亿之间。后来的GDP全是金融衍生品的泡泡给吹大的。慢慢看这些泡泡爆破之后,逐渐给打回原形吧。

  而中国的GDP其实是低估了不少。不论是从实际购买力上讲,还是真正的数据,我认为中国的GDP大概应该是在7万亿-8万亿之间。

  所以我觉得中国赶超美国,应该是在2015-2017年之间。

  当然了,人民币要是兑美元一路下跌,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9 12: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评述(二)

  首先是一个叫典韦的读者朋友,发给了我这么一个邮件:

  井大,怎么评估本(Bernanke)最近的讲话及日元走势?

  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

  在世界央行货币政策座谈会上,本强调如有必要,联储将动员一切措施实施货币宽松以刺激经济。在02年本尚为联储理事的时候,面对网络泡沫破灭、911、反恐战争的困局也是开出了直升机撒钱的药方,虽然在联储内部也有争论,但低利率的货币宽松局面实已铸就。联储强调通过公开场合引导货币政策预期,我们看到原油期货一天就蹭到75了,如果这就是联储的意图的话。更进一步的引申是,尽管强调联储的独立性,作为整个官僚体系的一部分,所谓的格林斯潘期权和与通货紧缩相比通货膨胀更能接受的偏好,都使央行不可避免从长期而言偏向货币宽松从而形成通货膨胀的局面,现在的本,只是步子走得快一些而已。

  又一轮货币宽松不可避免。货币宽松的局面能够持续多久?上一轮的宽松,大概是09年的3月份到现在有1年半的时间。我想,如果重启货币宽松,这个效应会短于上一轮。原因是,通过衍生品的定价机制通过期货引导现货价格会加快通货膨胀的传递,同时贸易战和国际政经的争端会加快这个进程,比如08年原因直上140的局面或许会出现,而刺激效应消退与通货膨胀上升,滞涨局面形成。而抑制通货膨胀本身需要通货膨胀的后果足够严重以使货币当局不得不对货币宽松的政策进行纠偏。

  联储重启货币宽松,对中国将是非常大的挑战,是跟进还是隔离?如果跟进,那么现有的通货膨胀压力会进一步累积,尤其是08年以来的类似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实际上会进一步推升输入型通胀,这就为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动荡奠定基础;如果隔离,既要在外汇储备的管理又要在资本进出方面,加强控制,而这,前者要求有更高的全球资产配置能力,而后者似乎是和当局的政策趋势是不一致的。综合而言,中国一味跟进的话,实际上就是以出口增加外汇储备吸收联储的货币政策,而承担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负面效应。

  日本也在酝酿干预汇率。以日本的基本面而言,主权债务沉重,生产资源与市场高度依赖外部。日本出于促进出口目的力图使本币贬值,而市场闻之,推动日元向上,逻辑何在?

  典韦兄的看法,很到位。这里我就谈一谈我的看法。

  1. 关于日元的问题。

  日本的经济是一个死局。这个从目前的经济恢复来看,世界上的四大经济体,两个形势一片大好,就是中国和德国。两个形势非常不好,就是美国和日本。

  美国的经济形势不好,可以理解。因为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的经济主要靠消费需求拉动。而美国的经济危机,起源于金融危机,其实就是债务危机。这个危机的出现,自然就打击了美国人的消费信用。而因为美国的经济本来就是靠信用提供的过度消费,那么除非你可以恢复这个消费信用,或者是你找到新的增长点,那么你肯定是走不出这个低谷。

  中国和德国的经济不同,主要是制造业。那么就是说,如果自己的内需上来了一些,再加上人家其他国家的需求从低谷里面恢复一些,那么你的经济引擎就重新发动了。

  而日本的问题,就是自己也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这个引擎动不了。

  把日本和中国比较,是不恰当的,但是把日本和德国比较,还是比较靠谱。

  那么日本和德国比较,问题在哪里?

  第一个就是货币兑换率。如果现在德国仍然用的是德国马克的话,那么其对美元的兑换率一定不会比日元对美元的兑换率,差到哪里去。但是德国现在用的是欧元,那么今天通过希腊债务危机等等,欧元对美元的兑换率下跌,这个就增强了德国在非欧盟市场,相对于日本产品的竞争力。

  比如说,人民币大致和美元保持稳定,那么日元对美元上升,欧元对美元下降,那么你日本产品在中国的竞争,在相对于德国产品上面,是不是有劣势?

  所以说德国的欧元汇率,因为被其他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欧元区国家,给拉低了,其实是享受了抱团红利的。

  第二个就是内部市场问题。德国和日本一样,本身的国内市场,是不太有出息。但是德国靠了欧元区和欧盟(不少是和欧元挂钩),就搞出来了一个准内需市场。这就是日本经济,自从其整合东北亚和东南亚的雁行模式,在东亚经济危机中,被美国彻底破坏之后,逃不出的宿命结局。

  因此日本从鸠山开始谈论的东亚共同体,其实就是想走这个欧盟的道路,算是希望和中国一起,整合东亚市场,那么日本就可以以中国和东南亚作为自己的准内需基地。而由于中国和日本的产业档次,到现在为止,还是属于非竞争的互补状态(当然越往后走,对日本越不利),那么在这个共同市场中,日本又可以躲在中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实力后面,从而躲避被美国的穷追猛打。

  其实这个才是韩国天安舰事件的最深层原因。因为美国的意思,就是你丫一帮子别想把俺老大给撂一边去,自己开一台麻将。

  那么日本现在的唯一应对,就是要干预外汇市场,保证不要被人家突破了80关口。但是长远来讲,日元的出路,要么是和人民币挂钩,要么就是用人民币,除此之外,真是没有太多选择。

  2. 关于中国该不该跟进美联储撒钱的问题。

  我的看法,当然是要跟进。如果中国采取紧缩措施,那么就会中了美联储的圈套。

  千万不要误解,认为欧洲现在在紧缩经济。欧洲,尤其是英国,现在不是在紧缩经济,而是在紧缩公共支出,就是压缩政府的财政负担。这个过程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靠私人资本来带动经济恢复。而且通过压缩财政出发,你得到的反而是更好的政府信用,而导致你在资本市场的举债成本更低。

  你想一下,如果美联储印钱出来买美国政府国债和两房债券,这些放出来的流动性,肯定就会流动到你中国或者欧洲国家。如果你不是靠一个防火墙把这些流动性给防住,而要搞什么经济紧缩,你的各类企业,自然就会去吸收这些更加便宜的流动性。

  当然了,如果你跟进的话,你的流动性增加,如何处理通胀压力?

  其实很简单,你也把你的人民币流出自己的国境之外,就解决问题了。

  最近出现的一个事情,大家可能不是太注意,那就是人民币的贸易结算,开始走向全球了。

  现在的人民币境外交易中心,是设在香港。而香港的两家英国背景的银行汇丰和渣打,最近在一系列国家开始了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在东亚,自然是日本和韩国,而在欧洲,伦敦、巴黎和法兰克福,都开始了。

  而在美国,则是有花旗银行(当年在投资中国上面傻冒了一把)和摩根斯坦利(记得中投在这里的经营?)处理美国客户。

  在重要的南美洲(对中国而言),则是由西班牙的第二大银行BBVA来处理人民币结算问题。记得中国当时在西班牙出手,帮助其度过财政危机?这显然是一个好的合作。

  这个情况的出现,就是争取把中国的进口,全部用人民币来结算和支付。而这就是我提到的看谁的钱撒得快的问题。

  另外就是要迫使美国为撒钱付出代价。一个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美国国会对付中国公司,比如说华为的办法,来对付美国公司,防止其用多印出的美元,来抢购中国的优质资产。如果美国在中国的公司要融资,让他们像麦当劳那样,用人民币融资。

  另一个就是逼迫美国必须用真金白银的优质资产,而不是烂废纸国债借据来回笼泛滥的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12: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经济评述(三)

  最近对喜欢搞预测的人,是一个有意思的时候。

  有一个消息引起了俺的关注,那就是在大家热炒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之后,翻炒了一条旧消息。那就是在去年的4月,中国超过了美国,而成为南美大国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

  这个消息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在1930年,美国超过英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而更加让人关注的是,那就是之前,是英国超过了西班牙。在之前,是西班牙超过葡萄牙。

  基本上,大家的看法就是,如果那个国家成了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个国家,就会成为世界的新霸主。

  有人问,这个是不是太诡异了?没有那么神秘吧!

  后来俺想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巴西在南美洲的南部。那么对旧世界来讲,就是说从欧亚大陆,到这里,距离大概是最远的地方了。

  那么在海上贸易的时代,你越远的距离,你就需要海上贸易之路。

  在海上贸易的过程中,你有商队,自然就有瓦岗寨,就有匈奴,来收保护费。所以你自己的商队,最好就要带上自己的武威镖局。

  而最初,因为你的商队规模小,你用自己的保镖费用太高,你就交保护费给山寨大王,或者给最大的镖局。

  而海上贸易所谓最大的镖局,就是当时的海上霸主。就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

  而且很大情况下,都是最大的镖局,就是最大的瓦岗寨,而且还有最大的商船队。

  所以你到最远的地方巴西,没有最大的海军,你就没办法运作最大的贸易。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最后就是要有最大的海军,才可以达到效果。

  这个就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总之你要在世界的海洋上,有比较大的贸易,那你比较大的远洋海军,就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了。

  前一阵子,说中国的GDP和美国相比,俺认为其实相差不大。有读者问,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

  第一个,俺认为美国GDP掺水很大。在克林顿时代,大概是9万亿到10万亿之间。然后你看到的就是金融衍生品和次贷泡沫,就飙到14万亿了。

  要是你把美国和德国、日本的图表比较一下,一个成熟经济体,其GDP都是到了一定的程度后,开始走平了。

  只有美国完全与大家不同,那可是永远都是45度线往上跑。有异像者,必有妖孽存在,是《西游记》教给俺们的真理。

  在GDP上,老广兄弟是真正的专家,建议大家好好看一下他的《闲谈GDP》系列,算是真正的科普读物。

  比如说,美国计算GDP的时候,你自己住的房子,是要算一个房租,加进GDP里面的,大概是1万亿。而这个在中国的GDP里面没有。

  而中国的GDP,从以前的MSP模式(计算工农业总产值)到后来接受SNA模式,在很多产业上面低估的比较严重。

  俺自己大致算了一下,估计是有30-40%的低估。

  当然就算是用官方的数据,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用购买力的计算方法,中国的GDP已经是8.8万亿美元,差不多接近俺估计的美国水平。但是就算是按照美国的吹泡泡算法,按照这种算法,大概中国在2015年会超过美国。

  不过GDP是一个算法,这个只是你的大饼有多大,至于如何分饼,那就是中国政府必须解决,没有选择,不可以忽悠过去的问题。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GDP的大饼做得再大,对广大草民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14: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你和面一样,加些水,然后就加些面,然后就加些水,慢慢面团就越和越大了。”意思是搓面4人组,美滴管放水,其他3家负责加料搓面,把面团共同搓大。问题在于分工不同,放水很轻松,只要躺着,就能拿走面团的大头;加料搓面是苦力活,挣的少,辛苦不说,弄不好还是一桩亏本买卖,而且面粉是有限滴,而TMD放水是没完没了啦,这年头地主家都面缸见底啦,更何况佃户家,纯粹是不让人活嘛,这活没法再干下去了,要么从新分,要么散伙,各家搓各家滴面团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1 11:31 , Processed in 0.2813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