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帖子
查看: 2602|回复: 0

刀锋:决策层的态度,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2 09: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五股市的惊天大逆转,跟政策面的“矫枉过正”有关,主要目的是应对即将到来的“中美贸易战”!

  首先发出明确信号的,是周四晚间央行公布的二季度例会纪要。跟上一次的纪要对比,措辞方面出现了几条新变化:

  比如,货币供给总闸门从“切实管住”改成了“管好”,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从“保持”变为“引导”,新增“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一些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删掉了“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这说明,为了应对贸易战的冲击,央行可能又要开始放水了,去杠杆力度也要减弱(减少违约),汇率可以贬值(对冲关税增加),甚至直接融资的IPO和独角兽CDR,都应该先缓一缓。

  而周五盘中关于CDR的一则传闻,直接导致了上涨行情的加速,传闻报道显示,监管层内部现在已经实质上暂缓了CDR的发行事宜,最新的思路是,大盘恢复到3200-3500点之间平稳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再择机推出CDR。

  对于CDR传闻,盘后的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相关发言人并没有明确否认,只是打太极的宣称“不对市场表现做任何评价,CDR工作会依然按照规定依法推进。”刀锋认为,证监会这种暧昧的表态,CDR很可能被“无限期搁置”了,因为没有态度激烈的斥责谣言,更没有提严惩造谣者,相关文章依然挂在各大网站头条,并没有被删除。

  周五当晚公布的IPO批文,破天荒只有一家长飞光纤,虽然也算一只小独角兽,但募资额仅20亿左右,也算是实实在在的IPO减速了,“直接融资”重要性下降,股市稳定甚至上涨的优先级得到提升。高层有意呵护市场的心态,已经非常明显。新华社极其罕见的在(周四)盘中两次发文,维稳并唱多股市,就是一种证明。

  当前的中国经济有些“内忧外患”,但(7月6日贸易战)大敌当前,“抵御外患”成为政策面的优先考虑。而之前相对激进的“紧缩去杠杆”可能告一段落,饱受诟病,且禁不起市场验证的独角兽政策,也面临夭折。不排除还有更多利好组合拳将在下周推出。股市的七翻身行情,有望因此展开。

  ……

  给企业和政府降杠杆,给居民加杠杆的方式,似乎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人民大学的一份报告指出,以家庭债务/家庭可支配收入测算,中国家庭部门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可想而知,一旦企业收缩,降薪裁员,身负重债的中产阶级,指不定哪天上演断供潮,哪还想着什么消费升级?

  去杠杆引发的连锁反应令市场承压,不同的声音开始频频出现,引爆质疑声的,是一个月前安信证券首席高善文的一篇《去杠杆之殇》。

  高认为,去杠杆给民企/国企带来非对称性压力,执政者简单粗暴地“一刀切”,误伤民营实体,严监管加速局部流动性危机的显现,由此认为,去杠杆应该重新审视是否过快、过严。

  此后一个月里,高善文的追随者开始密集涌现,公开发言应反思去杠杆的声音越来越大,与坚持去杠杆的力量形成了明显的对抗。

  前重庆市长黄奇帆在6月24日的公开发言,他肯定了高层去杠杆的图谱,但建议审慎把握去杠杆的节奏,过度紧缩的去杠杆非常糟糕,会造成严重的经济箫条。

  “放水派”乘势而上,一篇来自社科院多位顶级学者的报告开始流传,题目很吸睛,《警惕出现金融恐慌》,矛头直指去杠杆造成的流动性紧张。中金梁红也是代表人物,她呼吁宏观政策亟待更快、更大幅度的宽松,信用市场已经要崩溃啦。

  这些呼声自然遭到“出清派”的谴责,“胡闹!”“赤裸裸的威胁!”民生证券管清坚持去杠杆不能前功尽弃,“如果不来一轮痛苦的出清,又一轮死灰复燃,且内外压力夹击,留给中国的政策窗口时间不多了。”

  决策层也不是一声不吭。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陆家嘴论坛上批评地方、部门、银行和企业对去产能、去杠杆心存侥幸,“市场经济出现债务违约十分正常”,暗示官方不会因违约潮停止金融去杠杆。

  但种种迹象表明,决策层的态度,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

  想知道高层对去杠杆的看法,得先看他们怎么学习去杠杆。对“去杠杆”研究得最透彻的全球顶尖机构桥水,恰好也备受中国宏观决策者的推崇。桥水《关于去杠杆的深入研究》报告结论,主要有以下四个政策:

  (1)债务减记,即违约和重组;(2)紧缩政策;(3)财富转移(如对有钱人征税);(4)债务货币化/印钞。

  而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的实践,主要在围绕前两个政策进行。“使全社会都懂得,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信用紧缩,金融严监管,打击影子银行,拔掉以往的输血管道;财政紧缩,新能源汽车、光伏、机场补贴断奶……结果导致信用市场接近崩塌,债务违约不断,P2P平台集中曝雷,股市大幅跳水。更主要的,是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进出口企业在贸易战中变得更加弱势。

  因此,去杠杆的后两个政策,开始进入高层视野。央行降准定向宽松,用债转股实现债务货币化,并试图将资金引向小微企业。CDR这种“给富人补贴”的新政暂缓,而房产税也似乎越来越近了。

  紧缩激进的去杠杆策略,相当于休克疗法,可能并不适合中国。因为“稳定压倒一切”,企业破产,员工失业,乃至股市暴跌,楼市崩盘等剧烈波动,在中国社会都令人难以承受(比如上海某事件)。领导们也还没有做好当年朱相掌舵时“壮士断腕”的准备。渐进的“钝刀割肉”和“温水煮青蛙”式去杠杆,可能更适合我们。

  但就怕时间不在我们这边。近期特朗普制裁伊朗,国际油价大涨。而原油价格大牛趋势加速来临,必然会带来输入型通胀。而输入型通胀,一方面会消耗本就不多的外汇储备,增加贬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会压制央行放水的节奏。而最重要的是,历史上,每一次通胀都是压爆房地产这个雷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复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8-6 22:09 , Processed in 0.1562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