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96|回复: 0

谈兵:歼20服役后,还有必要改进歼10歼11吗?答案是肯定的:作用不可替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30 14: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有媒体发表文章提出,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第五代战机的不断增加,还有必要继续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生产和改装四代战机吗?

  针对这一话题,其实已经有很多专家讨论过,不过,作为空军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我们不妨再次简单的讨论一下,第四代战机继续生产和改进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今年是美国空军入列隐形的五代机——F-22第十三个年头,可区区180余架装备量和多达4000架规模的四代机形成巨大反差,哪怕是现在低档五代机F-35已投产,但“隔代机并存”的局面都将持久存在。

  财大气粗的美国尚且如此,别国特别是承受巨大空防压力的中国,又会是什么想法呢?

  战斗机的“代”到底是什么东西?“代说”主要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F-14、F-15等一批所谓高机动性战斗机装备部队开始成为话题,就是把二战后出现的喷气式战斗机进行技术分级归类。

  像各国现役主力的战斗机多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装备的,特点是强调高机动性,配装推重比8一级的涡扇发动机,具有多目标跟踪、下视下射能力的火控雷达,具备超视距空战能力,这就是大家常说的“四代机”。

  而21世纪初装备的具备高信息化、高敏捷性、低可探测性(俗称隐形)、超音速巡航等特征的所谓“4S”战斗机就被列为“五代机”,如今典型的是已经列装的美国F-22、F-35,中国歼-20和俄罗斯苏-57。

  从各国运用看,五代机除开众所周知的隐蔽突击威力,更突出的能力莫过于丰富的态势感知能力,其琳琅满目的多功能传感器与主动相控阵雷达整合,能形成“融合图景”,近乎“战场先知”的地位再结合与其他飞行器隐蔽交互的数据链,无疑使整体作战系统得到“加乘”效应。

  换句话说,隐形机犹如奇兵般的“影武者”,是指挥员手中的战略预备队或“破城锤”,而现代战场充满混沌和不确定性,在敌方“力量节点”被隐形机摧毁之际,仍需要大量二线航空力量予以压制和摧毁,达成最终的“屈服效果”。

  实际上,从2011年北约“奥德赛黎明”行动到2018年4月美英法空袭叙利亚,隐形机更多扮演“穿针引线”的角色,大批可堪其用的非隐形机在隐形机开辟的“安全通道”内自由猎杀,让敌方航空兵及地面防空体系始终难以有效抵抗,这都说明“隔代同台”也能唱大戏。

  事实上,鉴于五代隐形机的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各国都无法在短期内完成全面换装,更微妙的是,随着反隐形技术的突飞猛进,谱系过于单一的空军机群反倒容易被“一招破功”。

  英国简氏信息集团(IHS)技术顾问爱德华·汉特曾在2014年9月23号分析了五代机在主要国家的列装速度和规模,结论是至少在2020年前,五代机快速列装的前景无法实现。

  按照数学模型分析,2035-2040年,将是五代机基本取代四代机的可能时间段。届时,美国将装备2616架第五代战斗机——F-22和F-35。

  北约盟国,如英国、荷兰、丹麦、挪威、意大利、土耳其和加拿大将购买600余架F-35,而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将购买约300架F-35。

  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可能购买超过1500架五代机,用于取代苏-27、苏-30、米格-29、歼-10等机型。其中,中国可能列装200-300架歼-20和超过400架中型隐形机,而俄罗斯大概购买200架苏-57和超过300架中型隐形机。

  很显然,在此之前的10-20年间,各国空军都要解决“两代同堂”的问题。

  具体到中国空军和海航,鉴于强敌“登门踏户”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体系作战能力生成,远比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机群隐形化”紧迫的多。

  从近期空军官微披露的信息看,人民空军已具备有效的“隔代机”联训联战能力,多型战机可从不同机场依次起飞,在某海域上空集结后,干扰机迅速开机、实施远距离干扰,进而开辟电磁走廊,随后在空中预警机的指挥下,突击机、掩护机按照战术队形,沿着电磁走廊迅速前进,而此时海面舰艇和驻海岛雷达站将空情信息利用数据链不断向空中战机进行回传。

  像歼-20、苏-35、歼-16、歼-10C等功能不同侧重的战斗机,实现了“一网通”,关于目标属性、距离方位等信息可随机导调发给空中最便于攻击的飞行员,而凭借干扰机的有力“助阵”和隐形机持续的信息支撑,突击机能利用机载武器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因此,继续改进和生产包括歼10、歼11、歼15和歼16这些四代战机,在当前和未来空战中,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不管是战机数量、效费比、现实需求等各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4 13:27 , Processed in 0.07814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