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36|回复: 0

姚尧:笨蛋,问题在战略(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1 1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206年八月,刘邦以韩信为大将军出兵关中。九月,三秦中的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降汉,塞国被设置为渭南郡和河上郡,翟国被设置为上郡,只有雍王章邯还在都城废丘坚守,其弟章平原驻守好畤,在汉军的围攻下辗转逃亡至北地郡,与章邯遥相呼应,皆拒不投降。韩信考虑到强攻废丘造成的损失太大,遂在废丘城外修筑深沟壁垒,意图长期围困章邯。如此部署妥当后,刘邦开始考虑出关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战略布局。

  前270年,范雎在为秦昭襄王献“远交近攻”之策时曾说:“韩魏是天下的枢纽,大王若想称霸天下,就必须控制住这个枢纽。”秦昭襄王采纳了范睢的建议,之后历代国君也都将此奉为国策,遂得以兼并天下。如今,刘邦已经完全占有原来的秦国,其战略也必定是先控制韩魏,而在韩魏中又以先控制韩国更为有利,特别是在张良和张耳相继到来之后。

  天下分封时,张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统领原赵国一半的领土。在被陈余击败后,张耳本应知恩图报投奔项羽,可是他身边的谋士甘公却建议他投奔刘邦,因为刘邦占据了关中之地,将来必定能称霸天下,项羽现在虽然实力强大,将来必定会被刘邦所灭。张耳采纳了甘公的建议,于前205年十月舍楚投汉。随着张耳的投奔,韩国事实上就已经成为了刘邦的囊中之物。

  韩国的领土,本是由三川郡和颍川郡所构成。巨鹿之战后,张耳的宠臣申阳率军攻入三川郡,并在黄河南岸迎接项羽渡河南下,之后追随项羽入关。于是,项羽在天下分封时将三川郡封给申阳,称“河南王”,而新韩国就只统领颍川郡。项羽对申阳的封赏之恩不可谓不厚,可现在刘邦既有还定三秦之兵威,又有申阳之故主张耳出面游说,不由得申阳不立刻降汉。至于项羽新任命的韩王郑昌,虽然一度负隅顽抗,但很快就因不敌刘邦新任命的韩王韩信的进攻而投降。这位韩信与大将军韩信同名同姓,本是韩襄王庶出的孙子,韩成在颍川打游击时的部将,后追随刘邦、张良入关中,又追随刘邦入汉中。还定三秦时,刘邦就答应封韩信为韩王,先任命他为韩太尉,带兵去攻取韩国故地。郑昌归降后,刘邦正式任命韩信为韩王,史书上为将其与大将军韩信区别,故称其为“韩王信”。

  前205年十一月,刘邦将河南国设置为河南郡,直属于汉,韩王信的韩国仍是只统领颍川郡。

  一月,汉军平定北地郡,俘虏章邯之弟章平。至此,除了章邯困守孤城废丘外,整个关中已经全部为刘邦所有。

  二月,刘邦将都城由南郑迁至栎阳,废除秦社稷,建立汉社稷。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中国历来以农业为本,因此社稷是最重要的崇拜神祇,也常被用来指代国家。刘邦以汉社稷取代秦社稷,这意味着汉不仅要在政治军事上,而且也要在意识形态上全面取代秦。

  三月,刘邦以丞相萧何在关中统领政事,以大将军韩信在关中统领军事,自己则亲率汉军主力出关讨伐项羽。在黄河以南,随着三川郡和颍川郡的归降,汉军兵锋已能直达楚国边境。在黄河以北,汉军前进的障碍主要是西魏国和殷国。西魏王魏豹原是魏王,统领东郡、砀郡、河东郡和河内郡。天下分封时,项羽将东郡和砀郡划入自己的西楚国,又将河内郡封给了司马卬,称“殷王”,只把河东郡留给了魏王豹,又从赵国划来上党郡,以这两个郡作为魏王豹的封国,称“西魏王”。魏王豹的领地由四个郡改成两个郡,心中不满可想而知,因此当汉军主力到来时,魏王豹很快就投降了刘邦。殷王司马卬虽是项羽所封,但他本是赵将,与申阳一样同属张耳旧部,遂也同申阳一样归顺了刘邦。

  司马卬反楚降汉之初,项羽曾封陈平为信武君,让他率领魏王咎留在楚国的部下前往镇压,陈平也确实击败并降服了司马卬。于是项羽派项悍为使者,任命陈平为都尉,赏赐黄金二十镒。然而不久之后,汉军攻入河内,俘虏殷王司马卬,将殷国设置为河内郡,直属于汉。照理说,司马卬的实力远逊于刘邦,兵败被俘也是顺理成章的,责任无论如何追究不到陈平头上。可项羽仍然迁怒于上次处理平殷事宜的相关官员,准备将他们全部诛杀。陈平心里害怕,遂封好项羽赏赐的黄金和官印,派人送还给项羽,自己则单身仗剑投奔刘邦。刘邦大军此时驻扎在河内郡的修武县(今河南获嘉),正极力延揽天下诸侯和人才,以求共同讨伐项羽,见到陈平后对他十分宠信。

  至此,黄河以北的亲楚势力已经被全部铲除,河内郡再往东就是邯郸郡和巨鹿郡,主政者是同样反楚的陈余。刘邦派使者联络陈余一同出兵伐楚,陈余道:“只要汉王杀死张耳,我就出兵追随。”于是刘邦寻找一个长得和张耳很像的人,将其斩首后派人把首级送给陈余,陈余遂出兵从汉。

  于是,刘邦经由平阴津(今河南孟津)南渡黄河,抵达洛阳。新城(今河南伊川)的三老董公拦住刘邦,向他通报了项羽派人秘密杀害义帝的行为,进而建议道:“臣听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所以说‘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大逆不道,流放杀害其主,是天下共诛的乱臣贼子。仁者征服天下靠的不是勇武,义者征服天下靠的不是强力,您应该为义帝发丧,令三军将士都穿上素服,以宣告各路诸侯此次东征的大义所在,则四海之内将无不仰慕您的圣德,这是夏商周三代圣王才有的壮举啊!”刘邦采纳了董公的建议,为义帝发丧,身着丧服,裸露半肩,如此为义帝大哭祭奠三日,又派出使者遍告各路诸侯道:“天下共立义帝,北面称臣侍奉。如今项羽将义帝放逐弑杀于江南,实属大逆无道之举。寡人亲自为义帝发丧,全军将士身着缟素。悉发关中之兵,收纳三河(河南、河东、河内)之士,征调船只,顺长江汉水南下,与诸侯王一同攻击杀害义帝的楚人。”

  就私人情感而言,怀王对刘邦可谓恩重如山,刘邦的大哭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可对于楚人之外的诸侯来说,怀王与他们并无太多瓜葛。怀王是楚人立的,原无“天下共立”一说,诸侯也犯不着为义帝而兴兵报仇。但刘邦为义帝发丧之举,还是收到了极其显著的政治效果,因为这就将项羽彻底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尤其是那些曾经被项羽封王的诸侯将领,既已深受项羽厚恩,再要跟随刘邦反楚是难免会有心理障碍的。可现在项羽既已被打成弑杀故主的乱臣贼子,那么诸侯反楚也就成为顺天应人的义举了。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璧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围汉王三匝。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虽闻汉东,既已连齐兵,欲遂破之而击汉。汉王以故得劫五诸侯兵,遂入彭城。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大破汉军,多杀士卒,睢水为之不流。

  ——《史记·高祖本纪》

  以上就是《史记》对于彭城易手的记载,《汉书》的记载也基本相同。按照这些记载,刘邦是在前205年三月统领五十六万大军东征伐楚,加上途中前来会师的赵军和彭越军,总兵力已经超过六十万。可当时项羽正忙着在齐地作战,想要先打败齐军再来击汉,这才使得刘邦军得以攻入彭城。项羽得知彭城被刘邦占领后,亲率三万精兵连夜奔袭,而刘邦军在进入彭城后,只顾着抢夺财货美人,整日置酒高会,遂被项羽军所击败,斩杀数十万人。于是,后世都认为刘邦之所以会有彭城惨败是因为得意忘形之后的疏于防范,如宋人张栻就说:“使斯时高帝不入彭城置酒高会,率诸侯穷羽所至而诛之,天下即定矣。”然而,事情真就这么简单吗?我们有相当多的问题值得推敲。

  首先,刘邦为义帝发丧的洛阳到彭城的直线距离为420公里,而项羽主力正在莒(jǔ)县围攻田横,到彭城的直线距离不过两百公里,如果项羽愿意,是完全可以赶在刘邦大军之前回到彭城驻防的。可他为什么不回来?为什么当天下诸侯已经凑集六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攻入彭城之际,项羽却始终不回到彭城,非要等到彭城陷落后才率领三万精兵杀回?难道项羽认为彭城的守军足以抵挡六十多万诸侯联军吗?难道伐齐的紧迫性有如此严重,严重到项羽居然连都城都可以弃之不顾吗?

  其次,项羽以三万精兵击败刘邦的六十多万大军,比例如此悬殊,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于是,《史记》将刘邦的惨败归咎于骄纵轻敌,《汉书》也采纳这种说法。可是,刘邦毕竟是雄才大略之人,他真的会在项羽的有生力量没有被彻底击垮之前骄纵轻敌到这种地步吗?就算刘邦骄纵轻敌,那还有其他诸侯呢?他们可是在巨鹿之战亲眼见识过项羽神勇的,所以才一致公推项羽为上将军,他们难道就不担心项羽再来一次以少胜多?就算刘邦与众武将都骄纵轻敌,那还有张良和陈平呢?这两个深谋远虑、老成持重的人总不会骄纵轻敌吧?当年刘邦攻入咸阳时想留在秦宫不走,是张良劝说他还军霸上的。彼时关中已再无制衡之力,刘邦尚且懂得克制欲望。现在项羽主力尚存,且百分之百是会杀回彭城的,刘邦又怎会如此不知轻重?

  再次,项羽带来袭击彭城的军队只有三万精兵,他为什么不多带一些?他凭什么觉得三万精兵就够了?如果他对自己的军队那么有信心,当初拿这三万精兵据城固守,或者主动迎击,岂不更好?为什么要等刘邦军先攻入彭城后,再急匆匆地回师反击?且三万精兵若是强大到可以在一夕之间击溃刘邦的六十多万大军,那又何至于在齐国打了近半年的持久战,而迟迟不能抽身?

  显然,对于以上质疑,我们需要更合理的说法。为此我们有必要回顾项羽这半年来的所作所为。

  项王出之国,使人徙义帝,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史记·项羽本纪》

  项氏立怀王为义帝,徙都长沙,乃阴令九江王布等行击之。其八月,布使将击义帝,追杀之郴县。

  ——《史记·黥布列传》

  十月,项羽灭义帝。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项羽回到彭城后,将义帝迁徙到长沙郡的郴县(今湖南郴州),但义帝及其身边的重臣都不愿意离开彭城,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故而《项羽本纪》上说“趣义帝行,其群臣稍背叛之”。可是,《项羽本纪》上说杀义帝的是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击杀地点是在江中。《黥布列传》上说杀义帝的是九江王英布,击杀地点是在郴县。《黥布列传》上说英布是在八月派手下将领追杀义帝,《秦楚之际月表》上说项羽是在十月杀死义帝的。如果史书记载无误的话,那么事情的前后经过应该是这样的:项羽四月从戏下撤兵回到彭城,就逼迫义帝前去郴县。义帝及其左右最初是拒不从命的,可最终胳膊扭不过大腿,也只好离开彭城。七月,当义帝一行乘船沿长江西进时,项羽下令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将其击杀于江中,但三王都借故推脱,不肯执行命令。八月,义帝已经抵达郴县,项羽命令英布去追杀义帝。英布在派兵伐齐之事上已经得罪过一次项羽,不敢在追杀义帝之事上再次得罪项羽,故而派部将追至郴县将义帝杀死,杀死义帝的时间是在前205年的十月。

  项羽之所以对义帝动了杀机,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除了自怀王之约以来结下的长期仇怨外,也害怕他被别人供奉起来作为政治旗号。离开彭城时,义帝身边就有不少故楚高层追随。等到前206年八月,田荣、彭越、陈余、刘邦等诸侯相继公开反楚,特别是刘邦已经翻越秦岭而占据整个关中,倘若他再把义帝接过去,那问题就严重了。项羽自己不愿意打义帝这面政治旗帜,却也不希望这面旗帜被别人拿去利用,于是索性将它烧掉。姚尧在此前的文章中一直强调,项羽应该“奉义帝而都陈县”,如今他居然杀死义帝,结果给刘邦留下了口实,竟然以此为由号召天下诸侯,纠集出六十多万大军。项羽的意气和短视,为自己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刘邦还定三秦后,项羽采取先齐后汉的战略,于是从彭城出兵,率先攻击济阴(今山东定陶东南)的彭越。

  汉元年秋,齐王田荣畔项王,乃使人赐彭越将军印,使下济阴以击楚。楚命萧公角将兵击越,越大破楚军。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济阴位于巨野泽附近,是彭越长期经营的老根据地,原属于魏国东郡,在天下分封时东郡被划入项羽的西楚国,向西即是齐国的济北郡。田荣在得到彭越的帮助打下济北郡后,派人赐给彭越将军印,命他打回自己的大本营,从济阴方向攻击楚国,与齐国形成掎角之势。项羽派萧公角攻击彭越,结果被彭越大败。萧公,即萧县县令,春秋以来,楚制常将县令称为“公”,与刘邦的沛公类似。萧县,是彭城西边的门户,由此可知萧公角深得项羽的信任。如今萧公角被彭越打得大败,是以项羽伐齐时首先就要击败彭越。

  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齐人相聚而叛之。于是田荣弟田横收齐亡卒得数万人,反城阳。项王因留,连战未能下。

  ——《史记·项羽本纪》

  在项羽主力的攻击下,彭越于济阴首战败退,向北撤至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此时田荣亦率军前来支援。项羽继续北上攻击城阳,再次击败田彭联军,彭越顺势向东潜入巨野泽蛰伏,田荣则一路向北撤至平原(今山东平原)。对于田荣来说,最好的撤兵方向当然是返回都城临淄,可是回临淄需要东渡济水,而项羽军追击太猛,根本就不给他渡河的时间,故而只好一路北撤。平原地处黄河渡口,当年项羽在安阳斩杀宋义后率楚军救赵,走的路线就是从平原津西渡黄河。现在田荣撤到平原,当是有固守以待赵国陈余支援,实在不行就渡河投赵的打算。可没想到的是,田荣撤入平原后,竟然被平原当地的军民所杀。

  平原军民杀死田荣,自然是有向项羽投诚之意,此时正值前205年十二月,刘邦才刚平定黄河以南的河南国和韩国,之后就回师关中,还没来得及攻占黄河以北的西魏国和殷国。倘若项羽此时能够一面安抚齐民,一面亲率主力西进,则不但可以稳住河北的西魏国和殷国,而且还有机会夺回河南的河南国和韩国。先齐后汉,在战略上虽然是败笔,但如果真能按照既定战略执行,局势也还没有糟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可惜的是,项羽再次犯下不可饶恕的战略错误,他竟然舍弃西边日益艰险的局势于不顾,却任由仇恨情绪的宣泄而对本已归顺的齐国军民展开报复性屠杀,坑杀齐国的降卒,烧毁齐国的城郭和房屋,掳掠齐国的老弱和妇女。自平原向东的整个齐国北部地区,项羽军所过之处无不惨遭毁灭,遂激起齐国百姓的全面反叛。田荣之弟田横收集到数万降卒,在城阳反抗项羽。这个城阳,不是之前彭越撤退时的城阳(今山东菏泽东北),而是指齐国东南部的莒县(今山东莒县)。据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记载:“秦统一后,重划疆理,分琅琊郡而设置城阳郡。辖境当今山东莒县、沂南、蒙阴一带。郡治莒县,今山东省莒县。”故莒县与城阳两地名经常混用。
  战国时期,各国出于中央集权及地缘攻守之需要,皆先后在边地设郡,七雄中独齐国例外。齐国采取的是五都制,除国都临淄(今山东临淄)为中都外,又以平陆(今山东汶上北)为西南都,高唐为(今山东高唐东)西北都,即墨(今山东平度东)为东都,莒(今山东莒县)为南都。五都皆设有常备军驻守,合称“五都之兵”或“五家之兵”,是齐国的主力部队。前284年,乐毅率领五国联军伐齐,齐国最后就只剩下即墨和莒县这两座城市坚持抵抗。八十年后,田横再次以莒县为大本营,率领齐国军民做最后的抵抗。当齐国军民被逼入亡国灭种的绝境时,再次爆发出惊人的韧劲和战斗力,以致于项羽强攻三个月而硬是没能打下来。正是由于项羽的残暴和短视,使得他深陷于齐国战场而无法自拔,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刘邦大军浩浩荡荡地攻入彭城,掠夺他的财宝,糟蹋他的女人。

  项羽为防范刘邦东征以抢夺天下,先后共设置了四道防线,第一道是关中的三秦,第二道是在黄河以北的西魏国和在黄河以南的河南国,第三道是在黄河以北的殷国和在黄河以南的韩国,第四道是在西楚境内,由以定陶为核心的东郡防线、以曲遇为核心的砀郡防线和以阳夏为核心的陈郡防线三段构成。现在,刘邦已经突破楚国境外的三道防线,为突破西楚境内的这三段防线,刘邦也相对应地派出北、中、南三路大军:

  中路军由刘邦亲自统帅,统领张良、陈平、周勃、夏侯婴、卢绾、靳歙(xī)等文臣武将,以及原塞王司马欣、原翟王董翳和韩王信三位诸侯,从洛阳誓师东征,攻克砀郡防线的核心曲遇(今河南中牟东)。之后继续向东与彭越率领的三万人在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会师,再由蒙县(今河南商丘)、下邑(今安徽砀山)抵达彭城以西的萧县(今安徽萧县)。

  北路军主要由曹参负责,与樊哙、灌婴、和郦商等统领汉军沿着黄河北岸东征,至河东郡时与魏王豹的军队会师,至河内郡时与原殷王司马卬的军队会师,行至与邯郸郡交界的围津(今河南滑县)时与陈余派来的赵军会师,然后由围津南渡黄河,攻克东郡防线的核心定陶。之后继续向东进入薛郡,相继攻占胡陵(今山东鱼台东南)、邹县(今山东邹城东南)、鲁县(今山东曲阜)、瑕丘(今山东兖州)等城,而后南下萧县与中路军会师。

  南路军主要由王陵负责,与王吸、薛欧等统领汉军由南阳郡出发东征,攻克陈郡防线的核心阳夏后,继续向东经砀县抵达萧县,与中路军会师。
  六十万大军在萧县会师后,刘邦一举攻克了西楚的都城彭城。然后就出现了史书上所说的刘邦置酒高会,以致于被项羽打了个措手不及。那么,项羽是如何能以三万精兵就打得刘邦六十万大军落花流水、尸积如山的呢?史书上的记载非常模糊,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有必要研究另一场战争,即抗日战争时的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爆发的背景,是入侵华东的日本华中方面军北上攻陷南京,入侵华北的日本华北方面军南下攻陷济南,两支军队意图在徐州实现南北会师,打通津浦铁路(从天津到南京浦口),然后向西攻占武汉。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想要长期固守徐州是绝无可能的,若能在津浦线上与日寇作数月之纠缠,为将来的武汉保卫战乃至整个抗日持久战争取到充足的准备时间,即可视为重大胜利。如果中国军队在徐州一触即溃,致使日寇得以快速攻陷武汉,则抗战前途将不堪设想。为此,徐州会战的总指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以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于学忠的第51军、张自忠的第59军等部将南线日寇阻击于淮河以南,加之有廖磊的第21集团军以及新四军的张云逸部相配合,致使南线日寇腹背受敌,始终无法北上参加徐州会战。

  津浦线北段的防御本应由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指挥,然韩复榘出于保存实力的考虑以及与蒋介石之间的矛盾,竟不战而弃守济南,致使津浦线门户洞开,日寇得以沿线一路南下。1938年二月,日军由板垣征四郎率领的第5师团在青岛强行登陆后沿胶济线西进,抵达潍县后顺潍水南下高密、诸城,之后继续南下莒县、临沂,企图与在津浦线上的由矶谷廉介率领的第10师团在台儿庄会师,然后再与南线日寇合攻徐州。李宗仁以庞炳勋的第40军前往临沂驻守,之后又以张自忠的59军驰援,两军内外夹击,予板垣师团以重创,使其无奈之下只得退回莒县。至此,日寇两师团会师台儿庄的计划彻底被粉碎,矶谷师团只能沿津浦线孤军深入。

  为刺激日寇的骄纵情绪和“先入关中为王”的贪功心态,李宗仁命汤恩伯的第20军团相机让开津浦路正面,诱使其不待南线日寇北上便直扑台儿庄,以期一举攻克徐州,拿下打通津浦线的首功。果然,矶谷师团在相继攻陷邹县、滕县、临城(今山东枣庄市薛城区)后于3月24日对台儿庄发起猛攻,随即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之后又被中国守军以五倍兵力包围,战争陷入胶着状态。4月3日夜,汤恩伯的第20军团已向台儿庄以北迫近,次日天明即可到达。于是李宗仁下达总攻击令,对矶谷师团实施全面反攻,除少数残敌仓皇逃脱外,矶谷师团主力被彻底歼灭,这就是著名的“台儿庄大捷”。

  此次台儿庄战役,我军击溃日寇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两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实为抗战以来的空前胜利,亦是日本新式陆军自建立以来的最大惨败。台儿庄战役结束后,当初进攻临沂败退的板垣师团与被困于峄县的矶谷师团残部会合,以死守待援。日军统帅部亦深知徐州非调集重兵不能攻克,遂从四面八方调集十三个师团,共三十余万人,企图彻底围歼第五战区的中国军队。此次日军改变战术,仅将部分兵力放在津浦线正面作为牵制,而以主力绕道津浦线西侧作包抄迂回,以期从侧后方包围徐州。至四月中旬,日寇已相继攻陷郓城、菏泽、金乡、鱼台等地,从西北方面向徐州推进,有对第五战区野战军形成包围之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电令李宗仁火速突围、撤离徐州,至五月下旬,各路大军皆已顺利跳脱日军包围圈,完成了徐州会战既定的战略任务。

  综合来看,日寇在在徐州会战的北线战场,曾先后经四条线路南下进犯徐州,分别是板垣师团所走的“高密——诸城——莒县——临沂——台儿庄——徐州”,我们称之为东路;矶谷师团所走的“邹县——藤县——临城——台儿庄——徐州”,我们称之为中路;台儿庄战役后日军从西面包抄时所走的“金乡——鱼台——沛县——徐州”和“郓城——菏泽——单县——砀山——萧县——徐州”,我们称之为西一路和西二路。
  现在我们再把时间拉回到前205年三月,当时项羽正在莒县围攻田横,与台儿庄战役前板垣师团所处的位置是一样的。当得知刘邦在洛阳誓师,率六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彭城后,项羽若想力保彭城不失,可以有两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快速撤兵回到彭城驻防。那么,项羽军所走的路线就应该是后来板垣师团所走的东路,以秦汉之际的地名标示,就是“莒县——启阳(今山东临沂北)——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傅阳(今山东枣庄东南)——彭城(今江苏徐州)”。可是,如果项羽此时撤兵回彭城,就将立刻被刘邦的六十万大军团团围住,类似于台儿庄战役后日寇对于第五战区的围攻。显然,这条策略是行不通的。

  第二种选择是在彭城之外击溃刘邦军主力。那么,项羽军所走的路线就应该是台儿庄战役后日寇从西面包抄时所走的西一路和西二路。可是,无论是走西一路、还是西二路,项羽军都必须先向西进入薛郡,然后绕过微山湖南下,而曹参等率领的北路军在攻克定陶后就已攻入薛郡。也就是说,项羽军必须首先在薛郡迅速击溃曹参率领的北路军,但他们此时已经在齐地转战半年多,正因长期围攻莒县不下而陷入师老兵疲,想要快速击溃锐气正盛的汉军主力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击溃了北路军,项羽军依然没有时间休整,还必须立刻挥师南下,赶在刘邦的中路军和南路军进入彭城前将其击溃。显然,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因此,无论是抢先进入彭城驻防,还是在彭城之外迎击刘邦军主力,项羽都将必败无疑,他只能接受彭城被刘邦占领的命运。一般来说,当面临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时,主将通常都会借助有利地形来组织防守反击,以期用持久战的方式来拖垮对方。可是随着彭城的失陷,项羽军的粮草供应被断,长期暴师在外的他根本就没有打持久战的本钱,而反攻彭城又完全不占据地利。

  敌众我寡、不占地利、却又必须速战速决,项羽身处这样的绝境,要想取胜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那么,项羽怎样才能出刘邦之不意?刘邦会有不备让项羽来攻吗?答案是有的。

  在历经长途跋涉的艰辛后,刘邦军终于取得了梦寐以求的胜利。如此疲劳与喜悦相叠加,是最容易使人放松警惕的。因此,项羽要攻刘邦之不备,就必定是要在他刚进入彭城后发起攻击。否则,等刘邦军喜悦的心情逐渐平复,疲劳的身体得以修养,就又会重新恢复到正常的警惕戒备之中。刘邦当然不会幼稚地以为攻下彭城就天下太平了,当然不会忘记项羽主力仍然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刘邦一定会在项羽回师彭城的路上严密设防,而布防的重点必定是在启阳和傅阳,因为启阳就是徐州会战时李宗仁派兵阻击板垣师团的临沂,傅阳就是徐州会战时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原拟会师的台儿庄。《史记·项羽本纪》上说:“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给读者的感觉是刘邦一旦攻入彭城,就只顾着吃喝玩乐,完全不把在齐地征战的项羽军放在眼里。可事实刚好相反,刘邦正是因为在启阳和傅阳做了严密布防,对于阻挡住项羽军南下有了充分的信心,才敢与诸侯众将摆酒设宴以庆祝胜利。因此,项羽要出其不意,就要在刘邦军刚入彭城,正在设宴庆祝时发动突然袭击;要攻其不备,就要避开刘邦军已经设置好的防线。项羽若是走日后板垣师团所走的东路,则将在启阳(临沂)和傅阳(台儿庄)遭到刘邦军的两道阻击;若是走日后矶谷师团所走的中路,也将在傅阳遭到刘邦军的强力阻击,均达不到突然袭击的奇效。所以,项羽奇袭彭城只能是走西一路。
  《史记·高祖本纪》上说:“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与汉大战彭城灵壁东睢水上。”可知项羽军离开齐境后的路线是“鲁县——胡陵——萧县——彭城”,这正是我们之前所分析的西一路,而在离开齐境之前,项羽军从莒县到曲阜只有一条路线可以走,那就是“莒县——启阳——费县——卞县——鲁县”。直至今日,从莒县到曲阜的火车走的也是这条铁路线。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推测出项羽奇袭彭城的前后经过大体是这样的:

  一、当刘邦分三路大军进攻彭城时,项羽自知敌势无法阻挡,故而按兵不动以养精蓄锐,为将来稍纵即逝的战机作准备。

  二、当刘邦军攻入彭城后,项羽率精兵从莒县出发回师彭城,在启阳与前来阻击的刘邦军交战,以造成项羽军意图从东路南下反攻彭城的假象。

  三、刘邦傍晚时分接到前线战报,得知启阳守军击退了项羽军的进攻。既然启阳防线固若金汤,启阳之后又还有傅阳这道坚固屏障,是以刘邦认为项羽短期内不可能打到彭城,于是当夜置酒高会。没想到项羽当晚趁着夜色绕过启阳西进,经由鲁县走西一路南下,于次日凌晨攻占萧县。

  萧县是彭城西边的门户,刘邦的三路大军就是在萧县会师,然后攻入彭城的。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如果将彭城比喻成刘邦军的头,那么萧县就是刘邦军的七寸。项羽占领了萧县,首先是切断了刘邦军的粮草供给,接着如天神降临般对彭城发动猛攻,完全出乎刘邦军的预料,致使指挥系统彻底崩溃,六十万大军只能毫无章法地四处逃窜。项羽的三万精兵趁势掩杀,先后斩杀汉军数十万人,这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这本书的题目叫《笨蛋,问题在战略》,意指项羽之所以会失败,全然是败在战略无能上,但这绝不意味战术不重要。刘邦的战略能力优于项羽,可是由于在战术能力上不及项羽,同样会出现彭城这样的惨败,不仅数十万精锐损失殆尽,归附的诸侯纷纷叛变,父亲妻子沦为人质,就连自己也几次差点做了俘虏。刘邦对自己的军事才能是非常自负的,动辄就说“乃公自马上得之”、“乃公自行耳”之类的豪言狂语。可实事求是地说,在秦楚汉之际的军事能力排行榜上,刘邦是无论如何也排不进前三的,至少应该位列于韩信、项羽和章邯之后。又因为项羽和章邯都是被韩信打败的,所以刘邦非常看重天下第一的韩信的评价,于是就有了那段著名的对话。

  刘邦问:“以我的军事才能,能够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答:“陛下只能统率十万兵马。”

  刘邦问:“您能够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答:“臣统率的兵马多多益善。”

  刘邦笑道:“既然你是多多益善,为什么还会被我擒获?”

  韩信答:“陛下不善于统率士兵,但是善于统率将领,这就是我所以为陛下擒获的原因。况且陛下的权力是来自于上天的授予,这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

  这段对话发生于韩信被刘邦诬以谋反,由楚王贬为淮阴侯之后,虽然在后半段话中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因素,但他前半段的评价是非常精准的。刘邦在沛县起兵时是三千人,率领泗砀薛集团西征时是三万人,还定三秦的仗是韩信指挥打的。此次率领六十万诸侯联军进攻彭城,是刘邦第一次有机会指挥大兵团作战,结果被项羽的三万精兵打败。鸿沟议和后,刘邦背约率兵二十万追击项羽的十万兵马,人数多出一倍,又是偷袭暗算,结果仍被项羽打得大败,只能深挖堑壕固守不出,等待韩信、彭越等率兵来救。最后击败项羽的垓下决战,也仍然是靠韩信指挥打的。由此可见,刘邦确实没有成功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战例,韩信说他只能指挥十万人的军队,一点也不冤枉他。

  指挥军队作战的关键,一是信息传递,二是粮草供给,三是纪律执行。随着军队人数的增加,对于统帅在这三方面管理能力的要求也会急剧提高。项羽星夜攻占萧县之后奇袭彭城,一是打乱了刘邦军的信息传递,二是切断了刘邦军的粮草供应,三是击垮了刘邦军的士气军心,这样刘邦军空有二十倍的人数,又有什么用呢?

  在上一集,我们讨论韩信还定三秦,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以正合,以奇胜”,当项羽兵困于莒县城下时,他事实上已经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仅靠正面突击是毫无半点胜算的,唯有靠奇袭才会有成功的可能。可惜的是,刘邦只知道在正面战场对项羽重点防御,却丝毫没有提防到他会奇袭。只知道自己率领六十万大军势如破竹,却不知大兵团作战更需要保护沟通连结的枢纽。仅就彭城之战而言,项羽选择了最正确的时间、最正确的地点和最正确的方式对刘邦军发动猛攻,遂取得了比巨鹿之战还要辉煌的战果。

  刘邦在彭城之战惨败,值得反省检讨的地方有很多,但平心而论,这也是他自身能力所限,他的战术能力原本就和项羽不在同一档次上。真要反省的话,刘邦此役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让韩信挂帅,而是把他留在关中继续围困章邯。刘邦不愿意让韩信指挥彭城之战,一方面是不希望韩信在军中拥有太高的权威,另一方面也是想由自己全权指挥这最后的决战,毕竟无论从哪方面讲,他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可说是胜券在握。可惜的是,刘邦的能力不足与盲目自信,使得本可一战而定的天下,又陷入到连年的征战之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1 01:55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