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146|回复: 0

姚尧:精读《道德经》第11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12 15:5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这句话与上一句的结构相同,关键在于什么叫作“善”?许多人将其解释成“善良”,这是不太准确的。《说文》记:“善,吉也。从誩从羊,与义(義)美同意。”善的古字是“譱”,其金文的写法是这样的:
  誩,音jìng,《说文》记:“誩,竞(競)言也。从二言。”可见,“誩”是会意字,以二言表示两个人在讨论、争辩,故“善(譱)”字的本意是两个人在说羊。后来“善(譱)”字的两个言被简化成一个,故其小篆的写法是这样的:
  那么,为什么说羊就会有吉祥的意思呢?《春秋繁露·执贽》记:“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而不鸣,杀而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与。”羔,即小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羊羔有角但不使用,做好准备但不攻击,这就相当于人“好仁”的美德。羊羔被捉住时不会鸣叫,被宰杀时不会啼哭,这就相当于人“死义”的美德。羊羔吃母羊的奶时,必定会先跪下来再吃,这就相当于人“知礼”的美德。由于羊羔兼具了“仁”、“义”、“礼”三项美德,所以羊具有吉祥的意义。

  这样,我们就能够理解“善”字的意思了,其本意是人们互相劝勉,要学习羊的美德。现代汉语中的性格“善良”,固然也是羊的美德之一,但这不是羊的全部美德,羊至少包括“仁”、“义”、“礼”等诸多美德。我们读古书时,经常会看见在某人发表一篇宏论后,对方答道:“善”。显然,这个“善”不是在夸奖说者性格善良,而是说他的言论有道理,讲得对,即符合“仁”、“义”、“礼”的精神。因此,如果我们要将“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翻译成白话,那就是:天下人都在说一项具备美德的事物是如何有美德,那就反而会导致它没有美德。

  此外,我们也很容易就能理解上句所提到的“美”字了。《说文》记:“美,甘也。从羊从大。美与善同意。”段玉裁注:“美,甘也。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引伸之凡好皆谓之美。从羊大,羊大则肥美。”可知,“美”字的本意是肥大美味的羊,引申为“美好”。

  那么,为什么天下人都在说好的事物,最终会走向他的反面呢。在春秋时期有个非常著名的典故叫作“楚王好细腰”,先秦诸子对此多有论述,这里我们选取《墨子·兼爱(中)》的记载:

  从前晋文公喜欢臣子穿差衣服,于是晋文公的臣子身上穿的裘都是用母羊皮缝的,腰间佩剑的带都是用熟牛皮围的,头上戴的冠都是用煮过丝帛做的,就用这身打扮参见君主,出入朝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也这么做。从前楚灵王喜欢臣子腰细,于是楚灵王的臣子每天只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身。等到一年后,朝堂上的群臣都饿得脸色黝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的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也这么做。从前越王勾践喜欢臣子勇敢,于是他在训练臣子时,想讲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臣子们道:“越国的珍宝全都在这里”越王勾践亲自擂鼓进去,臣子们听到鼓声后,阵脚大乱地哄抢上船,蹈火而死者有一百多人,越王勾践这才鸣金收兵。

  对此,墨子评论道:“吃少饭,穿差衣,杀身成名,这都是普通百姓很难做到的,但只要君主喜欢,那么人民群众就一定都可以做到,更何况是兼相爱、交相利这样的好事呢?”通过这个故事,墨子得出的观点是,只要在上者真的愿意推行某种政策,在下者就一定会努力实施跟随。

  管子的观点与此类似,他在《管子·七臣七主》中说:“就一个人而言,其治乱取决于内心;就一个国家而言,其存亡取决于君主。君主重视农业,民众就开垦荒地;君主重视财货,民众就经商买卖。君主喜欢宫室,工匠就追求巧妙;君主喜欢装饰,女工就追求靡丽;楚王爱好细腰,美人就去节食;武王爱好击剑,国士就轻视生命。失去生命和不吃饭,这是天下人都厌恶的,可为什么人们还愿意这么干呢?因为要顺从君主的喜好。”

  墨子和管子的观点,都是主张君主要用自己的喜好来引导民众,韩非子的观点则刚好相反,主张君主要善于隐藏自己的喜好,因为臣子一旦发现君主喜欢什么,就会利用这项喜好来蒙骗君主。他在《韩非子·二柄》中说:“君主喜欢用贤能的人,那么群臣就会修饰他的行为来迎合君主的喜好,这样群臣的真情就无法显现出来。群臣的真情无法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无法分辨群臣的忠奸善恶。所以越王勾践喜欢勇敢,那么民众就都不怕死,楚灵王喜欢瘦腰,那么国人就多节食饿死。君主表现出厌恶什么,那么群臣就会把这方面的情况隐藏起来。君主表现出喜欢什么,那么君主就会假称自己有这方面的才能。群臣的本心并不一定是爱君主,而只是看重君主所能给他带来的利益。如果君主不掩饰自己的真情,不隐藏自己想要做的事,那么臣子就会借此来侵犯君主。因此,只有君主不表现出自己的好恶,群臣才会显现出他们本来的面目,群处显现出本来的面目,君主才不会遭受蒙蔽。”

  那么,如果是老子,他会如何评价这个故事呢?他就会说:节俭是一种美德,可如果天下人都在强调节俭的美德时,就会导致大多数人都只穿差衣服。细腰是一种美体,可如果天下人都在强调的细腰的美体时,就会导致大多数人都会面黄肌瘦。勇敢是一种善行,可如果天下人都在强调勇敢的善行时,就会导致大多数人都会蹈火而死。因此,太过强调一件事情是如何美好,就会导致这件事情出现偏颇和过错,最后变得令人憎恶。其实,这与“道可道,非常道”的理念仍然是一脉相承的,世人反复强调“可道之道”,结果必定是偏离“常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3 22:26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