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19|回复: 0

谈兵:被迫放弃?美军为何停止采购战斧导弹,答案曝光,令人恍然大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4 10: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斧导弹堪称美国的敲门砖和杀手锏,从海湾战争首次登场,到后来美国历次对外作战,战斧导弹都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攻城拔寨,精确打击,立下了汗马功劳。
  仅仅在一个多月前,美国还发射了66枚战斧导弹打击叙利亚目标,可以说除了航母,美国最为倚重的就是战斧导弹了。

  就是这样一款厉害的武器,最近忽然传出风声,说美军要放弃了,这是怎么回事?

  据美国《Defense One》网站称,美国海军希望停止战斧导弹的生产,同时增加LRASM隐形巡航导弹以及NGLAW导弹的推进工作。

  而查看美军2015-2019年度武器采购报告,发现战斧导弹的采购数量的确下降了58%,尤其是2019年的采购量居然是0枚!

  那么是不是认为美国真的要把这款导弹废弃掉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网上许多谈到美国弃用战斧导弹的文章里,一个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在4月份空袭叙利亚的行动中,战斧导弹大部分被拦截,总数103枚导弹有70%被叙利亚击落,所以这款武器已经落后于时代。
被战斧击毁的叙利亚机库

  但是我们之前的文章里已经分析过,叙利亚击落70%导弹的数据太过于夸张,叙利亚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证据,而且还闹出过防空导弹发射,宣传击落来袭导弹最后又发声明说是误射的乌龙。

  再看美方提供的空袭照片,目标基本被夷为平地,所以这个说法是相当不靠谱的。
被战斧击毁的叙利亚目标

  那么为啥美军不再采购战斧了呢?

  因为2019年,战斧导弹的生产线要关闭接受重新认证,都不生产了,你让美军到哪里采购?

  另一方面,美军的战斧导弹数量也累积到相当的规模,迄今为止,一共采购了8000多枚,光海军就有4000多枚。

  而从海湾战争开始,到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这一系列战争,美国用了多少战斧呢?

  2000多枚。

  只消耗了四分之一。

  剩下的6000多枚导弹足够美军用好一阵。

  早期的战斧命中率是80%,虽然已经是个不错的数字,美军还是对战斧进行了不断升级。

  除了换装更好的涡扇发动机,更精密的电子元件,还更改了导航模式,使得战斧导弹更加精确。

  尤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战斧导弹的准备时间从过去的几天,缩短到24小时。

  而最新的战术战斧导弹则将准备时间缩短到4分钟。

  同时战术战斧导弹还显示了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

  它不但可以从美军大型水面舰艇发射,也可以潜射,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不同的战斗部,如高爆战斗部、侵彻型战斗部、子母弹,乃至核弹。

  另外在射程和命中精度上,战斧导弹都堪称当代巡航导弹的标杆。

  这样一款在威力、射程、隐身性能和成本上取得了平衡,又经历了充分实战检验的武器,是不可能说不要就不要的。

  对比一下,国产最新的巡航导弹长剑10也就是东风10导弹,长8.3米,重2.5吨,可以携带350公斤级弹头,射程1500-2000公里;而战斧导弹长6.2米,重1.44吨,能携带450公斤级弹头,射程1100-1600公里,两者性能基本接近。

  但是长剑10在长度和重量上都超出战斧,可见战斧在设计上的独到之处。

  再回过头看《Defense One》网站上的文章,它的标题赫然是“拯救战斧”。

  作者对美国海军想要停止生产的想法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认为海军是在扼杀美国最有用的远程导弹。

  作者认为,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上看,战斧导弹最终是会被更先进的导弹所取代,但不管是海军希望使用的LRASM也好,新一代的超音速巡航导弹也好,目前还只是纸上谈兵。

  复杂的新技术在部队使用,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度,新的装备装备部队时,要么是价格超标,要么是装备数量不足,两者都会严重削弱部队的战斗力。

  所以作者称,应该尽其所能阻止削弱战斧导弹的采购和停止其生产。

  当然,买不买战斧,海军说了不算,美国国会近年还对战斧导弹增加了预算,所以退役一说那是根本没有影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8 01:16 , Processed in 0.4376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