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68|回复: 0

王诚:牵住百万亿资产的牛鼻子 大资管新政备战中美金融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0 21: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几年中国每年都会曝光一大批的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案,金额多达数千亿元,比较大的金融诈骗公司单个涉案即高达数百亿元,像北京金朝阳涉案900亿元,南京E租宝涉案700亿元,永州善心汇涉案300多亿元,上海善林涉案金额600亿元等等,一个个都是以高息揽储,利用信息不对称和人们的贪婪心理,高息非法集资,干的是“庞氏骗局”的勾当,一朝东窗事发,害得无数家庭破产,甚至家破人亡,玩的正是“你贪他的高息,他骗你的本钱”的老把戏,这一套骗术之所以屡试不爽,根源在于人性的贪婪,就像赌博一样,屡禁不止。金融诈骗案的频发,也说明了我们的金融监管不到位,才让犯罪分子有空子可钻。

  我们的金融监管之所以不能到位,主要在于金融监管部门的条块分割,过去的金融监管就好像是管铁道、管河道,你管一段,我管一段,没有人负总责,大家都是以邻为壑。保监会搞金融创新,把钱吸引到保险行业,推动保险业的大跃进;银监会搞金融创新,把钱吸引到银行,推动银行业的大跃进,证监会搞金融创新,把钱吸引到股市、基金和期货市场,推进资本市场的大跃进,互相竞争,互相攀比,而要吸引更多的资金,靠的无非就是更高的利息,而推高利息靠的就是资管产品。而利息推得越高,资管理财产品的规模越大,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就会越积越多。光是过去三年,资管产品的规模就从50万亿膨胀到了110万亿,再这样搞下去,弄得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美国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这么来的。

  在美元加息、缩表和减税的大背景下,中美金融战其实早就已经开打了。中国金融的每一个风暴眼,都是美元资本进攻中国的突破口。最大的风暴眼就是楼市,这个是我们都知道的,目前房价虚高,已经到了整个社会怨声载道的地步,真正是一花盛开百花杀了。房地产市场经过近两年的调控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一线城市稳中有跌,二三线城市稳中微涨,四五线城市因为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的剌激,有所上涨。目前来讲,楼市的牛鼻子基本上被控制住了,大家不要相信任志强所说的是什么抄底的好时机,未来两三年楼市都别想大涨了。再像15年那样涨一轮,大家都完蛋,船沉了,谁也跑不了。

  第二个风暴眼就是资管理财产品了。中国楼市的资产规模大约有三百万亿以上,而资管产品的规模也突破了100万亿,超过股市的两倍多。这些资管理财产品最初都是依赖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起来的,国家早些年调控楼市,禁止银行向房地产企业提供开发贷款,地产企业就想别的办法,一方面是向海外借入外债,另一方面就是通过各种渠道的理财产品。各种信托产品、基金产品、保险产品都做出来了,然后通过银行和互联网等渠道卖出去,把人民群众的钱聚集起来,提供给地产企业,建了房子再高价卖给人民群众。这个游戏玩得很嗨,因为看起来,各方都得利了,银行赚到了大量的通道费,高管和资管部门的奖金和分红都有了;信托、基金赚到了通道费,好的信托经理年薪能拿到几百上千万;房地产企业拿到了资金,虽然利息高一点,但是与地产业的暴利相比并不算啥,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而购买理财产品的人也拿到了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也赚了。所以,看起来好像大家都是赢家,皆大欢喜。

  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却是推高了房价,提高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地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去了,自然要把这部分成本计算到房价里面,毫不夸张地说,许多地产项目里面,金融成本是仅次于拿地成本的,比建安成本还要高。而地产行业的有钱任性,推升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因为资管产品起来了以后,就不可能只是面向地产企业,比地产企业更需要钱的行业太多了,但是这些行业大多都不能提供地产行业的那样的暴利,借入高利息的资金,只会推高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会把企业绞杀在债务链条上。我想这些年做实体经济的人都会深有体会,融资成本那可不是一般的高。

  而且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了做大资管的规模,获取更多的利益,会想方设法避开监管,像银行的表外业务,信托、基金等搞的资金池等等,都是监管的盲区。为了维持表面的繁荣,他们会选择将一些破产的理财产品项目兜底,让社会公众误以会理财产品就跟银行存款一样安全。其实这些年理财产品里面破产的项目不少,但是都没有引起大的反响,就是金融机构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发行更多的理财产品,选择用自有资金或资金池里面的钱兜底了。

  这样做,理财产品就变成了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了,这个也是为什么社会上的金融诈骗案屡屡得逞的重要原因,因为普遍人根本分不清银行发行的高息理财产品,与金融骗子的高息产品之间有多大的区别,或者说我们的金融机构在向金融诈骗机构兑变。出了一个两个破产项目,金融机构可以兜底,但是如果大面积出现了破产项目,金融机构如何兜得起这个底呢?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这些金融机构跟社会上那些金融诈骗分子还有啥区别呢?

  所以,为了统一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去年中央成为了国家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今年两会以后,又合并了银监会和保监会,成立了银保监会,并且银保监会的主席还成了央行的书记,就是为了统一监管,打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这场硬仗。百万亿的资管产品是仅资于楼市的金融风暴眼,其金额相当于股市的两倍多,换句话说,就算是中国股市跌到零,全清盘了,造成的损失和风险都比不上资管产品的一半。并且资管产品更容易被引爆,现在社会资讯发达,谣言更发达,境外资本和内鬼勾结的话,可以轻易引爆资管产品这个火药桶,而这个火药桶一旦被爆破,就会牵连到中国的楼市,许多地产企业将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引发楼市的崩盘。而一旦有大量的地产企业都因为资金链断裂破产了,自然会有更多的实体无法兑付而破产,进而引发金融机构的破产,这就是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就是全社会的金融危机。

  金融归根到底是靠信用、风险和杠杆支撑的,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理财产品的高利息不是天上掉下来了,是要靠整个社会的利润来支撑的。一旦理财产品的规模做得太大,而利息又高于社会的平均利润,出问题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金融资管产品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小王八,而是成了真正的金融巨锷,再不牵住它的牛鼻子,早晚是要跑出来吃人的,更何况还有境外的美元资本虎视耽耽。

  资管新政的第一条就是打破刚性兑付,也就是说理财产品就是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存款,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不得为它兜底。这两年应该会有不少的地雷被引爆,释放风险,同时也教育民众,不要轻易购买理财产品,欲戴其冠,必承其重,要想理财产品的高利息,就要承担理财产品项目破产的风险。现在银行都允许破产了,存款保险也只有50万的上限了,你还去大量购买理财产品,那就要做好血本无归的准备了。

  资管新政的第二条就是取消资金池。既然刚性兑付打破了,资金池也就没有必要搞了,一个萝卜一个坑,谁也不能乱来。该赚的赚,该赔的赔。这样理财产品也就透明了,不再有黑箱操作了,就像炒股一样,买了哪支股票,是亏了还是赚了,一眼明了。而不是像过去,因为资金池的存在,可以拆东墙被西墙,做出花来引诱投资人。

  资管新政的第三条就是要降杠杆。许多资管产品之所以风险高,就是因为杠杆高,像我们所熟悉的姚员外收购万科的案例,就是通过资管计划,实施高杠杆上演蛇吞象的惊险一幕。据说他收购万得的资管资金杠杆达到了26倍,这么大的杠杆如果是用在股市配资身上,半个跌停就打爆头了。但是姚员外是通过保险和银行做的资管计划,所以没事儿。当然关键是它选的目标好,姚员外的眼光还是值得佩服的,如果换一个标的,没准也早爆仓了。新资管计划规定,公募的标杆最多140%,私募最高200%,也就是说公募的资金你有一块钱,最多只能借一块四毛钱,私募资金你有一块钱,最多只能借两块钱,别再想像姚员外那样,一块钱借26块钱了。

  资管新政关系重大,与楼市调控一样,是我们苦练内功,备战中美金融战的重要一环。因为大国竞争,最重要的还是拼内功。甚至我们可以说,对于大国而言,内政重要泰山,外交轻如“鸿毛”。所以,我们看到特朗普在外交上搞出那么多荒唐事儿,他就是没事儿。因为他的内政没有出太大的问题,一旦内政出了大问题,比如股市大崩盘,或出现大规模失业,那他就会完蛋了。今天的中国也是全球性大国了,所以我们的内政也是越来越重要了。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只有我们苦练内功,把国内的金融秩序整顿好,管理好。我们才能等到抽出倚天长剑,放飞人民币,砍断美元屠龙刀的那一天。相信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15 16:48 , Processed in 0.0938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