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37|回复: 0

姚尧:精读《道德经》第5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6 15: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道德经》中的第一句话,也是《道德经》中最重要的一句话,也是《道德经》中争议最多的一句话,仅常见的断句就有“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道可,道非,常道”等多种断法,至于对句中字词涵义的解读,那就更加多得数不胜数了。对于这些注家的解读,我们皆予以尊重,并不逐一批判辨析。只是,老子当年写下这句话时,只会有一种意思,而不可能如后人解读的千百种意思。因此,为了更加贴近老子的本意,我们还是有必要细致深究。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

  ——《说文》

  这是《说文》中对“道”字的解释,“所行道也”,指的是“道”字的本意,即所行走的道路。“从辵从首”,指的是“道”字的结构,由“辵”和“首”两部分构成,其小篆写法如下:
  辵,音chuò ,为会意字;上面是“ㄔ”,音chì,代表行走;下面是“止”,代表停止;因此“辵”的意思就是走走停停。首,即是头,代表精神意识。故“道”字的意思就是沿着精神意识指引的方向前行。因此,“道”字可以引申为事物运行的轨迹道理,亦可引申为对事物的语言描述。

  “一达谓之道”,意思是只通往一个方向的称为“道”。对此,《尔雅·释宫》中有更加详细的解释:

  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尔雅·释宫》

  只有一个方向的路,称为“道”。

  有两个方向的路,称为“歧旁”。歧,从止从支,走岔道之意。“歧旁”,即是指从“道”的旁边又分岔出一条路,所以我们会把那些走上错误道路的人称为“误入歧途”。

  有三个方向的路,称为“剧旁”。剧,甚也,“剧旁”即是指在“歧”的旁边又多出了一条路。

  有四个方向的路,称为“衢”。衢,从行瞿声,瞿有四向之意,如“欋”为四齿之木耙;“衢”则为四通之道路。

  有五个方向的路,称为“康”;有六个方向的路,称为“庄”,此即“康庄大道”之由来。

  有七个方向的路,称为“剧骖”。骖,音cān,驾三马也。剧骖,即是指四达之“衢”外又多出三个方向的路。

  有八个方向的路,称为“崇期”。崇,充也。崇期,即是指“衢”的每个方向上的路又都能分出两个方向。

  有九个方向的路,称为“逵”。逵,通“馗”,从九从首,首即方向,故“馗”即是指有九个方向的路。

  由此可见,世上关于“道可道非常道”的千百种解释都是“歧途”,既然“一达谓之道”,那么其它方向都只能是“非道”。

  “道可道非常道”的正确断句为“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和第三个“道”字的意思相同,是《道德经》全书的核心概念,这里我们暂且将其翻译为“宇宙人生的真理”。第二个“道”字的意思是“言说”、“描述”、“触及”。“非”的意思是“不是”,“常”的意思是“恒常”、“不变”。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道,都不是恒常不变的道。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举个例子。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本身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得就越快,物体越轻,下落得就越慢。在之后的两千年间,西方学术界一直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观点深信不疑。也就是说,在这两千年的人们眼中,重量决定速度就是自由落体运动的“道”。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提出反驳,他在《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谈》一书中写道:如果依照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假设有两块石头,大的重量为8,小的为4,则大的下落速度为8,小的下落速度为4。如果将这两块石头绑在一起,则下落更快的大石头将会因为下落更慢的小石头的拖累而导致速度变慢,因此整个体系的下落速度将在4到8之间。可是,这两块石头绑在一起后构成的体系重量为12,既然它的重量比8大,那么它的下落速度也就应该大于8,这就陷入了一个自相矛盾的境地。

  伽利略由此推断,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无关。为证明这一点,伽利略特意在比萨斜塔上当众用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铁球做了自由落体实验,结果令在场的所有人大吃一惊,两个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的。

  这样,伽利略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证明,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本身的重量成正比”是错误的,属于“非道”。

  那么,什么才是自由落体的“道”呢?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变化的,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下落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到牛顿力学时,这被发展成为一个极其精炼的公式:
  公式中,h代表下落高度,t代表时间,g代表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常数9.8。

  按照这个公式,只要任意给出高度h,就可以得出其下落时间。如果高度是19.6米高,则其下落时间一定是2秒。如果高度是44.1米高,则其下落时间一定是3秒。不相信的话,你可以去做实验。百试不爽,无一例外,这才可以称为自由落体运动的“道”。

  然而,我们对于实验也是有条件的。首先是物体不能太轻。如果你拿一个充满空气的气球从19.6米高的楼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别说是2秒了,20秒都有可能,因为气球会受到空气的浮力。用铁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空气浮力相对于重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可用气球做实验则浮力不能忽略不计。可即便是用铁球做实验,对外在环境也还是有要求的,如果此时正好刮起一阵台风,那肯定又不准了。

  其次是下落点不能太高。当下落点的高度在19.6米时是没有问题的,高度在196米时也是没有问题的,可如果高度是19600千米呢?那就有问题了。物体会下落是因为有地球的吸引力,当物体越来越高,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同时还会受到其它星球的吸引,这个公式肯定就不准了。所以,我们在做自由落体实验时还会提出个条件,那就是只能在地球表面上做。

  于是,在我们自以为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道”后,似乎还不能立刻精确测算出其下落时间,我们还需要提出诸多的条件,到现在就已经提出三个了,包括不能太轻、不能有风、不能太高。这样就够了吗?答案是当然还不够。

  在这个公式中,还有个变量叫重力加速度g,通常我们都会取常数9.8,但那只是近似,而不是精确,事实上,g的值是不断变化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在这个公式中,G是引力常量,目前科学家推荐的标准值为G=6.67259×10-11N·m2/kg2,通常取G=6.67×10-11N·m2/kg2。M是地球的质量,r是物体到地心的距离。

  在这个公式中,引力常量G是基本恒定的,地球质量也是基本恒定的,然而由于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标准的球体,所以事实上地球表面上每个点到地心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因此地球上不同点的重力加速度g也是不一样的。具体而言,g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经度关系不大,而与其所处的纬度关系很大,纬度越低,加速度越小,纬度越高,加速度越大。

  下面这张表显示的就是各纬度海平面的重力加速度(m/s2
纬度
重力加速度
纬度
重力加速度
0
9.78030
50
9.81066
10
9.78186
60
9.81914
20
9.78634
70
9.82606
30
9.79321
80
9.83058
40
9.80166
90
9.83218
  一般情况下,国际上以纬度45°的海平面所精确测得的物体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近似取值就是9.8。可事实上,即使以中国而言,北京是9.801,上海是9.794,广州是9.788,其间的差距已经不能算极小了。如果放大到整个地球,其差距更是不能完全视而不见。譬如,仍然是以19.6米高计算,则在赤道的下落时长为2.002013秒,在北极的下落时长为1.996725秒,相差0.00528秒,幅度高达0.2644%。这个差距,如果作为中学物理实验当然是微乎其微,可如果作为航空航天的应用,那可就是相当大,绝不能忽略不计了。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已经掌握了事物运行的“道”,可是当你要把这个“道”描述出来时,还需要附带各种条件,指明必须在以上条件都满足时,才可以确保“道”的准确运行。然而,描述“道”的核心内涵容易,一句话、一个公式就解决了,可是要描述“道”的条件却极其困难,是永远无法穷尽的,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其所不可道的,不是“道”的核心,而是“道”的条件。一旦条件发生了变化,“道”的运行就会出差错。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深刻理解老子将这句话放在全书开头的意义所在了,他开宗明义就是在和孔子的儒家辩论。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意思是说,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和制度,发展到周公这个时代就已经是尽善尽美了,我完全地拥护和支持。在孔子看来,周制就是治国理政的“常道”,可在老子看来,“道可道,非常道”,无论周制说得是如何的“郁郁乎文哉”,只要它已经成为可道之道,那就肯定不是恒常的道。即便周公之道在周公的那个时代是合道的,可现在与当初已经是天差地别,既然条件发生变化,那周公之道就很有可能过时了,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改革。后世所谓中国的思想史就是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史,严格来说,这些思想路线之争实际就是从老子的这句“道可道,非常道”开始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3 21:56 , Processed in 0.1093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