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676|回复: 0

战旗侠客:西方曾嘲笑中国造不了这些东西,结果不到两个月就被打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4 10: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中国女雷达兵的一段演讲火遍网络。

  她叫古丽帕丽?乃比江,作为舰上的一位导航雷达兵,她说辽宁舰给了她“魂魄”。
  她所描述的辽宁舰是高达、威武的,像一幢20多层高的灰色大楼,“根本看不到边”。

  古丽帕丽形容辽宁舰时,说道:如果让一个新生儿在每一个舱室里都生活一天,等他下舰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少年了。这些都听起来很炫酷,但事实上,舰上的生活却是惊心动魄。
  2012年11月25日,我国首次舰载机阻拦着舰试验成功,从舰载机尾钩与阻拦索“拉钩”开始到飞机停下全程时间只有2-3秒。

  虽然只是这短短的几秒,需要付出的努力确实巨大的。

  这几秒背后是一个国际难题,风险之高,难度之大,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一般陆地军用机场跑道长达千米,而航母飞行甲板一般不超过300米,因此最后可利用的降落距离不过100米。

  而舰载机的降落速度却可达300公里每小时,舰载机必须精确落在甲板上4根被称为“生命线”的阻拦索之间。
  降落时,气流让甲板震动,舰载机的钩子必须勾住阻拦索,瞬间刹车。

  而这样一个高难度的步骤还是在航母运动的情况下完成的。

  而且还要保证阻拦索在复杂的滑轮组系统内不出现应力集中的点,不然就会断。
  西方国家曾狂傲地说“中国不可能制造出合格的阻拦索”,但是就在两个月之后就被狠狠打脸,中国不但做出来了,还让俄罗斯海军专家都自叹:比“库兹涅佐夫”上的阻拦索更先进。
  可是欧美国家也并不是生来就会这些的,他们也出现过很多失误。

  从1949年美国海军开始大规模部署飞机,到1988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损失了近1.2万架飞机和8000多名飞行员。

  2003年,美军“华盛顿”号航空母舰上的大黄蜂战斗机降落时崩断阻拦索,断开的阻拦索反复横扫过甲板。
  2005年,俄罗斯苏-33战斗机在“库兹涅佐夫”号上着舰时,阻拦索断裂导致战机坠海,飞行员跳伞逃生。
  2016年,俄苏-33又出事故:着舰时拉断阻拦索,坠入大海。

  这些活生生例子都告诉我们对于正在发展的中国来说,这是多大的成就,背后有付出过多大代价呢。

  中国拥有航母是近几年的事,但对于阻拦系统的研究则早已开始,刚开始还以拦阻网为主。从20世纪末开始,中国对阻拦索的研发才开始取得突破。

  已经拥有这一技术的其他国家自然是严防死守,例如美国当然不会向中国提供阻拦索的技术。即使与中国是多年合作伙伴的俄罗斯,也对中国遮遮盖盖,虽然双方经过多次谈判,但在最后关头还是拒绝向中国提供技术。为此,不少外媒跟风质疑中国能否让航母投入使用。
  正是因为中国科研人员励精图治、不服输、不怕苦的精神,才会让中国在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下完成一个又一个奇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3 22:32 , Processed in 0.0781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