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19|回复: 0

姚尧:3月19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8 22: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五上证指数下跌21.23点,收盘报3269.88点,成交量为1678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继续下跌,成交量也继续萎缩,是以我们维持前期观点不变,即考虑到上方压力重重,对权重股仍然不报太高期待。再看下面这张创业板指日线图:

  在周四晚的文章中,姚尧提到:“近期创业板指的成交量日渐缩小,作为前期爆量之后的回调整理,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接下来成交量不能再次放出,而是继续萎缩,创业板指又跌破1800点,那么投资者就要多加留意,提防风险了。”现在创业板指正处于这个关键时刻,是涨是跌我们现在也不好断言,只能由市场走出来再说。但仅就操作而言,除非是自己特别有把握的个股,否则就不宜再考虑加仓了。至于要不要减仓,请读者自己斟酌,不必特别拘泥于姚尧给出的某个点位,但你自己心里要有把尺,究竟该怎么操作,事先考虑好,事后也就无需后悔了。

  今天中午听闻李敖大师去世的消息,下午就有不少读者留言希望姚尧谈李敖。不用说,肯定都是老读者了,知道我和李敖曾经有过一小段渊源。大概十年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准备推出新版《李敖大全集》时,曾经找到我,希望我来参与书稿的编校,此事虽然后来没有进行下去,但是因为这段渊源,所以我对李敖其人其书的了解,较一般人总是要多得多。今天就聊一点我的想法吧,李敖的经历确实也曾深深引发了我对人生的一些思考。本文对李敖的一些做法或有不以为然之处,但丝毫不影响我对李敖这个人的尊重,也不影响我对他去世的惋惜和感伤,只是我不愿意说太多肉麻的话罢了。

  李敖无疑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我说对他不以为然,不是说李敖不优秀,而是说以他的天分明明可以更优秀的,可惜被他自己浪费了。对此,我们从他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成就两方面讨论。

  李敖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他见多识广,博学多才,阅读过常人无法企及的海量书籍,而且居然都能记得下来。为此,李敖自己也习惯于对外吹嘘,并且不无得意的介绍他自己的读书方法,就是一本书拿来后立刻大卸八块,他说:“我李敖读汉书的时候,剪刀、浆糊、剪贴的纸板、资料夹全部出动,一边读,一边剪,一边分类,甚至一边影印,立刻就将这本书五马分尸了。有人物归人物,有地理归地理,有官制归官制……我只读一遍,就把这本书的内容全部储藏起来。要用的时候,从资料夹抽取相应的知识块就行了,事半功倍,不需要太多死记,也不用反复读多遍。”这种读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快速记住书中的各种“知识点”,很容易给人以一种博闻强识的天才感,但坏处在于对书籍理解的深度是有问题的。就好比一头牛送来后,你立刻将它大卸八块,这样确实有助于你高效地了解牛的每一块是什么样子,但你却从来没有从整体上仔细端详过这头牛。你了解这头牛身体的各个部分,了解牛头、牛身、牛蹄,牛尾,那就算深刻了解这头牛吗?好像不算吧!按照这种做法,你对牛的理解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厨师的程度,打量着每一部分可以拿来怎么吃,但你永远不可能从更高的层级来思考这头牛,譬如当你要思考用牛来耕田,用牛来运输时,就必须要从整体的思维来打量这头牛了。你就会想怎样养牛才能让牛更强壮,更有耐力,而不只是屠宰后好吃。正是由于李敖在他自以为傲的治学方法上有缺陷,所以他虽然读过那么多书,记得那么多事,出版物也早已著作等身,却终究没能写出几本有深度的好书。在当代或许还能够称许一时,但要想流传后世,几乎是不可能的。李敖自诩是五百年来白话文写作的前三名,但可以肯定的是,五十年后基本上就不会有人再读李敖的书了。

  李敖的书大约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他自己的回忆录;二是三本小说,即《北京法源寺》、《上山·上山·爱》和《虚拟的十七岁》;三是大量的政论杂文;四是历史研究。但其历史研究主要是针对孙中山、蒋介石、李登辉等政治人物,小说基本上就是在阐发政治观点,文学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李敖那些著作等身的书,基本上都可以归类为政论杂文。政论杂文,当然不能说没有意义,可惜的是,他的写作背景全都在台湾,台湾太小,连带着把他自己也做小了。对于当时当世的人,或许会觉得听李敖骂人很爽很刺激,可是到了下一代,就根本没有人关注这些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两岸统一是大事,所以很多人还愿意关心台湾问题。可是五十年后,台湾会成为中国非常普通的一个省,没有人会关心茶壶里曾经有过的风暴。譬如李敖在2008年离开台湾立法部门后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李敖议坛哀思录》,讲述了他三年立法委员的点点滴滴,也爆了在立法部门224位同事的很多料。可是现在十年过去了,还有几个人愿意读这本书?再过五十年呢?那就更没有人愿意读了,就好像我们今天根本不关心五十年前的江苏省人大代表有哪些八卦一样。这是我觉得李敖最最可惜的地方,他把他太多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放在那些没什么意义的事情上,耽误了他的学习、研究和创作。

  对于这一点,李敖自己也并非没有意识,他也曾深刻感叹过的。在《北京法源寺》的即将结束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李十力和康有为的对话。李十力是李敖虚构的人物,原型是李大钊、熊十力和董必武的综合,他对康有为说:

  “你(康有为)的不幸,是你一生都跟这死老太婆(慈禧)密不可分。你同她好像是一块硬币,两人各占一面,她朝天的时候你就朝地、她朝上的时候你就朝下、她走运的时候你就倒霉,你生来就和她完全相反,但又被命运硬铸在一起,难解难分。如果同铸在一块硬币上的比喻恰当,那么,你和她正好一体两面,代表了你们那时代,如果没有了她那一面,这块硬币,也不能在市面上当一块钱用了。不错,虽然在市面上这块钱不能用了,但它变成了变体,在博物院和古董店里反倒更有价值。但那种价值只有博物院古董店的价值、是历史的价值,不是现实的价值、实用的价值。

  “你们被命运硬铸在一起,这就是说,尽管你们相反,有荣有枯,但你们属于同一个时代,也象征同一个时代、也构成同一个时代,如今她那一面没有了,你这一面,代表的只是断代,不是延续;只是结束,不是开始。

  “这也许是宿业,你命中有这么毒辣的敌人挡住你,她专制、她毒辣、她手段高、她有小集团拥护、她运气一好再好、她长寿、她只比你大二十三岁,一辈子罩住你,使你那一面硬币永远朝地朝下。你的整个青春都用来同她斗法,但你一直不能得手。好容易,熬了多少年后,她死了,但你青春已去,你老了,江山代有才人出,时代比你去得快,你是落幕的十九世纪里最后一个先知,但二十世纪一来,你就变成了活古董。

  “你命运注定要为时代殉难,你超不过你的时代;谭嗣同精神和身体都早为时代殉难了,你身体活下来,但你的精神却早已同谭嗣同一块坐化死去,只是你自己不知道。”【完毕】

  在这段对话中,李敖写的是康有为和慈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在写他自己和蒋介石。他觉得,他自己的一生都在跟蒋介石作斗争,所有的青春都耗费在这上面,蒋介石死了,他也老了,该被时代淘汰了。

  《北京法源寺》这本书是李敖在1971年坐牢时开始构思,出狱后断断续续写作,至1990年底写好出版的。可即便是在1991年,李敖也只有56岁,作为精力旺盛而又思维敏锐的学者,他仍然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1995年,李敖出版《蒋介石研究》一书,声称“对我说来,这本书的完成,象征的,的确是个全面的结束——我终于结束了蒋介石,同时也结束了我一生中最快意恩仇的一页——他死了,但我青春已去,我老了。”这一年,李敖60岁。既然送走了蒋介石,那可以专心做点更有价值的事情了吧?可是他没有,居然写了两个更不值得写的人物。

  1997年,李敖写了《李登辉的真面目》,在这本书的“引言”中,李敖写道:

  “在思想家兼历史家的眼中,李登辉根本是不值得一写的小人物。但是,由于阴错阳差、因缘际会,他竟不伦不类、沐猴而冠,而且多方面有了做样板的趣味性。如因材施教、以观猴戏,亦不无警世之资。因此我四年多来,写了不少猴戏为主轴的文字,从多方面探讨这种蒋家余孽在其主子死后继续祸害中国台湾的真相。”【完毕】

  2004年,李敖又写了《陈水扁的真面目》,在回顾了七年前写《李登辉的真面目》的那段感叹后,李敖继续写道:“如今,七年过去了,我同我优秀的朋友李庆元先生合写这本《陈水扁的真面目》,七年前的感觉又因书而生,我可以同样的说:“在思想家兼历史家的眼中,‘陈水扁’根本是不值得一写的小人物”,但为了“因材施教、以观猴戏,亦不无警世之资”,因此我还是愿意挪出一点时间来完成这本书,但愿这是最后一次。”【完毕】

  可以看到,李敖是明知自己不该把宝贵时间耗费在这些没有价值的人和事上的,但是出于各种理由,他最终还是耗费了大量时间。每次都在说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可每次又都有下一次,到2004底,李敖居然参加立委选举,然后再在三年后又花时间写了一本更没有价值的书,以前还是写“台湾省长”,现在降格到写“台湾省人大代表”。

  对于李敖的三本小说,《北京法源寺》我觉得还算不错,虽然没什么文学性。到《上山·上山·爱》就差很多了,基本上就是“大师自吹+性爱片段”,但勉强也还能看得下去,反正就当科普和政论文章看。可到《虚拟的十七岁》,我就真的是读不下去,硬着头皮翻了七八页,就实在不想再看了,到现在也是。后来我和邱毅聊天,他也说《虚拟的十七岁》写得奇烂无比,实在令人不忍卒读,充满了“一个大男子主义的老男人在日渐衰老后的意淫(原话引用)。”我就问邱毅:“你原来不是还挺喜欢李敖写的《上山上山爱》来着,你说他怎么堕落成这样了?”邱毅答道:“因为李敖不该选立委,他一当立委就堕落了。你看我的名字‘毅’,左边上面是个‘立’字,下面是个‘豕’字,现在的立法院就是个猪圈,我们都是站在一群猪的上面跳舞。你看我自己都想逃离猪圈了,李敖堂堂一个大师,居然沦落到主动跳进猪圈,和那些群猪乱舞,怎么可能不堕落?还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当时,我觉得邱毅对李敖的评价是犀利深刻的,可惜的是,邱毅并没有如自己当年所说的逃离猪圈。十年过去了,他现在确实是在台湾立法院这个猪圈之外,但他不是逃离,而是被踢出来的,几次想进去都不可得,为此还多次愤愤不平、口出怨言,即便现在,他也依然在台湾政坛这个大猪圈活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再次挤进猪圈。故人堕落如斯,不禁令人唏嘘。

  我经常在思考,为什么这些曾经让我充满敬佩的前辈,总是一方面看不起猪圈,一方面又半推半就、欲拒还迎地在猪圈里狂舞?我想,这或许都是虚荣心作祟吧。要静下心来苦心做学问是要忍受孤独寂寞的,但他们太渴望鲜花和掌声了。十年太远,五年也太远,他们等不了那么久了,他们现在就要,立刻就要。为了避免重蹈他们的覆辙,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不要追求短期的利益,不要迷恋眼下的喧嚣,就像我平常反复念叨的那两句诗“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我现在所有的努力,都不是为了能够在当下突然爆红,我一点都不期待什么100000+,我期待的是到22世纪,23世纪,24世纪,还有人愿意读我的书。我期待,当后世子孙在回顾21世纪时,他们会说:“21世纪虽然是个图书大爆发的世纪,但绝大多数书都是垃圾,只有极少数可以值得称赞的精品,譬如姚尧有几本书就很不错……”

  坦白讲,现在每天晚上写股评确实耗费了我大量精力,我也无数次产生过疲倦和厌烦的念头,只是我曾经答应过读者,无论如何会陪着读者走完下轮牛市,所以才一直勉力支撑着。我不是说股评没有价值,而是说这些股评就像李敖当年写的政论一样,都是速朽的文字,它会分散我很多时间精力,会影响我求万世名。当然,股评对我并非全然没有用处。如果不是当初写股评,我不会有这么多鼎力支持的粉丝,而我以前说过很多次,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像《姚尧精读资治通鉴》这样的超大部头巨著是不可能出版的。我一定做不到保持每周更新一万字的速度写作,出版社也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等我一个无名之辈三十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我是移动互联网的获利者,也是股评的获利者。因此,我这一年来的想法,就是陪着大家走完下轮牛市,之后就不再每天更新股评了。或许可以写几本关于投资的书,或许可以每周更新一次,但肯定不能再每天更新了。当然,这个公众号还会持续运营,或许到那个时候,我可以每周更新两集《通鉴》,又或许我每周除了更新一集《通鉴》外,还可以连载别的题目,而这个题目必须是有助于我求万世名的。

  感谢支持!感恩陪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21 16:45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