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04|回复: 0

6哥:两个霍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7 00:3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金(1942-2018),英国人,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和眼珠可以活动。

  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

  至于成就,这里就不列举了,他的那些物理学理论过于高深、晦涩,别说是普通人,就是行业内的人士也未必有多少能真正看懂他的那些东西的。

  是因为他研究的领域层次过高,得出的结论过于前卫吗?

  呵呵!那到未必,人为造神的成份占了很大一部分。一些人把他称为“宇宙之王”,英国人把他视为“国宝”。一些国外媒体甚至把“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这样头衔按在霍金的头上。

  带着高大上的学术头衔,后期又热衷于在政治事件上发声,加上资本的包装和媒体的吹捧,霍金便成为了一个“神”一样的人物。

  一些影视作品,也频频邀请这位名人出镜,借其名声提升自己作品的格调,收视率,票房数和吸金能力。对于霍金来说,只要作品“对口”,他往往会毫不吝啬地露脸或献声。

  客观地说,对霍金这一生应该一分为二看待,早期的霍金还是个在科学领域里有一定贡献的实打实的理论科学家,尽管他没有媒体吹捧的那么伟大。之后在霍金身上罩着的更多是政治烟雾。英国,确切地说是欧美的一些政治势力需要这么一个身残志坚的励志人物,用以鼓励人们,聚扰人心,以利于巩固他们手中的权力,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并继续从民众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于是霍金就变身为一个集科普、政治,甚至是预言为一身的传声筒,一个政治化了的科学符号。所以后期的霍金就成了一个“政治界的科学家,科学界的政治家”这么号人物。

  百度百科给霍金定义的职业:物理学家,宇宙学家,数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个人以为百度百科的这个职业定义有遗漏,不够完整,应该再加上“政治家和预言家”两项。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近十多年的时间里霍金在诸多国际事务中频频发声,在一些政治事件和经济议题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超他的学术理论研究。比如他支持全球变暖理论,在《巴黎气候协定》的议题上他反对特朗普,他反对苏格兰独立公投,反对英国脱欧,反对。。。他还向美国民主党候选人戈尔表示了敬意,并且是抵制以色列会议的学术成员之一。。。。。。

  在英国脱欧的事上他坚决站在留欧派的阵营里,为此在英国举行脱欧公投前,他发起了反对脱欧的活动,还与人写过联名信阻止脱欧公投。总之他就是想以自己的名望影响更多人参与到留欧派的阵营里,以达到阻止英国脱欧的目的。

  如果在一些中小国家,比如在拉美或非洲的一些国家,像霍金这样的名人利用的影响力可以搞成很多政治大事,比如影响国家的大选选情,甚至可以决定最高领导人的人选。因为非洲的一些在国际比赛中拿过冠军的运动员就干成过这样的事,霍金的影响力远比一个冠军运动员大,他能干成的就应该比他们多,当然前提是欧美政治势力青睐并愿意包装和资助他这么去干。

  不过很可惜,尽管一些政治团体在竭力地包装霍金,并且一直想利用他的身份、名气达成一些政治目的,但在复杂的内外政治博弈中,尤其像英国这种狐狸窝里的政斗,他的那点儿影响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他所支持的留欧派在公投中被击败,英国脱欧成功。

  事后有人质疑霍金作为一名科学家,显然是过多地参与了政治且选边站队倾向过于明显。霍金给出的答复是,他只是想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增加和扩大人们对英国科学家们的关注度,以利于他们更好募集科研资金。这也能算个理由吗?

  反对英国脱欧失败并不意味着霍金参与政治(国际)的热情会衰减,脱欧公投之前和之后在许多英国内外的政治事件中,人们差不多总能听到霍金的声音,尽管一直以来或者说后来发声的未必是霍金本人,但霍金与一些政治势力互动,并默认,甚至是支持这些政治势力利用自己的名号搞宣传,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就如一些媒体或人给出的看法一样,“霍金突然变得非常政治化,似乎让他的名字被加在任何东西上,试图使某些想法或政治议程更加可信。而且,由于公众认为霍金教授是有史以来最有智慧的科学家之一,这是有效的。”。

  从霍金的言行和参与的社交活动大致可以看出,他应该是站在欧美传统保守势力这一边并已经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上边说的那些并不代6哥个人反对科学家对政治感兴趣并参与政治活动,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籍和政治立场的,过分强调自己的政治立场,热衷于政治议题,对政治问题的兴趣远超自己的学术研究,消费自己在科学领域里的成就,不惜超越自己的能力范围夸大其词,甚至危言耸听制造噱头,为资本营造圈利场,这就有点过分了。霍金在死之前的数十年干的差不多就是这“差事”。

  6哥,你这么评价的理由和根据呢?

  除了上边分析的,还有就是他的预言,通过分析他的几个预言,大家可能就更愿意相信上边的说法了。

  有关他的预言,真真假假有数十个,对于霍金的预言一些媒体所干的事就是,一些负责造谣,另一些负责辟谣。预言的真假它们并不真正地关心,通过造谣或辟谣各自获取到期望的利益才是它们的目的。当然霍金的那些预言中也并不全是媒体造的谣,有部分是他在参加录制节目或接受采访时亲口说的,有的还是他“主动”透给媒体的。

  下面咱们看几个有据可考的预言:

  第一个预言,人类可能仅能在地球上再待100年

  2017年5月,霍金指出,人类可能仅能在地球上再待100年。2016年霍金预测的这个期限是1000年。

  时间仅隔了一年,人类就失去了在地球上多生存900年的时间。如果按这个递减规律算下去,霍金要是能在2018再预言,真是不敢往下想了。

  为了使自己的说法看上去真实可信,霍金在他的BBC科学系列片《明日世界》(Tomorrow’s World)中表示,气候变化、早就应该发生了的小行星袭击,流行病以及人口增长,都有可能会是百年后世界末日的罪魁之一。

  只有100年的生存时间,为了摆脱厄运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移民,这就是霍金第二个预言中提到的选项。

  第二个预言,人类必须尽快移民到另一个星球或宇宙飞船里生存繁衍

  2017年BBC发布的新纪录片《斯蒂芬·霍金:远征新地球》中,这位物理学家解释了他的预言:很快,人类这个物种将不得不离开地球,在宇宙飞船或其他星球上生存繁衍。他警告说,如果人类不努力发展出多行星文明,并落户于其他世界,我们这个物种可能会在下个世纪内消亡。

  紧接着是第三个预言,“地球会变得像金星一样热。”。第四个预言,“2600年,地球将无法供养持续增长的人口。”。

  太阳系的八大星系中,目前只有地球有生命迹象,其它星系没有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这意味着人类想要移民到适合生存的地方,必须是掌握了光速航行,用上4年多即可抵达,以现在的火箭技术,恐怕几万年才能达到,这个选项成为不可能。

  那就移民到宇宙飞船吧,且不说人类造不起那么多宇宙飞船,就是造得起,人类在宇宙飞船中生存所需要的一切资源的来源和生存延续问题怎么解决?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以现在的科技怎么保证普通人可以进入太空或进入太空后入的生存?这个选项也成为不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以人类现在的方方面面的条件来看,脱离地球移民其他星球或者是到宇宙飞船里繁衍生存显然是不现实的。而霍金给出的人类可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是100年。时间紧,任务又不可能完成,那怎么办?

  那还能怎么办?只能在恐惧中等死呗!这不就是“世界末日”论的另一个版本吗?

  其实早在2012年,甚至更早霍金就谈论过“世界末日”这个话题。2012年,霍金在70岁生日前夕参加了英国广播公司的节目。在谈及有关世界末日的问题时,霍金表示,基本可以确定的是,未来1000年内,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比如核战争或者温室效应。

  2009年,一部由美国皮克斯公司出品,由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发行的名为《世界末日2012》的灾难大片,已经开炒作人类可能面临被灭绝的灾难了。而此影片开始的票房并没有制片人预想的那么好,为了改变票房纪录需要炒作,人为的炒作。此后各路人马,尤其是科技界的一些物理学家开始参与炒作,这其中就包括霍金。时间越接近2012,人们越恐慌,越恐慌越想看看《世界末日2012》这部影片中到底是如何展示世界末日中人类所面临的灾难的,票房收入一下上去了。

  现在已经到了2018年,所谓的2012年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现在看来所谓的世界末日纯粹就是一个噱头,完全是扯谈。但在这一炒作的过程中,娱乐资本享受了饕餮盛宴,大把的票子进了他们的口袋,数钱数到手抽筋儿。而被愚弄了的民众有谁还去细想到底是谁在制造这个噱头,而谁又在这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帮了资本的忙。事实是大多数民众事后把这个灾难预言当成了一个笑话,笑过之后谁也不再去追究。

  再看霍金的第五个预言:AI将取代人类,接管世界

  2017年11月,霍金表示他相信人工智能将会达到一个高度,使其将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命形式,超越并最终取代人类。他说:“人类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将创造出更多新的错误。。。人类正面临一系列致命危险,而这些危险也恰恰是人类自己造成的。”。

  看看霍金轮椅上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大家就应该明白霍金本身就是AI的受益者,却对AI做出了这样的预言。

  这个担心对还是不对呢?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人工智能的短期影响取决于控制它的人,长期影响则取决于它究竟能否被人类控制。 

  普通人并不知道AI最终是不会发展到反过来控制人类的程度,所以他(她)们只能相信科学家们说的。但科学家们在AI最终是否能控制人类的问题上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一派认为根本不可能,一派认为很有可能。那么民众应该相信谁呢?

  对这个话题更感兴趣的是影视界的资本大鳄,他们拍出了《银翼杀手》,《人工智能》等等这一系影视,他们不仅从你兜里骗走了钱,还让你相信AI将取代人类,接管世界。而霍金持的正是这种观点,不知道是霍金在有意无意的帮影视界资本大鳄的忙-圈钱,还是影视界的资本大鳄通过影视宣传在帮霍金巩固他的权威。

  当然霍金的支持者们会说,霍金的地球毁灭论是为了警示人类爱护地球。“AI将取代人类,接管世界”只是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提前预警,这有什么不合适,不对,不好的吗?

  是呀!死忠粉、同情泛滥者和圣母一直不就是这么种心态吗?

  造神对西方来说不是难事,掌握着舆论话语权,差不多控制着全世界的骨干网络和门户网站,又在各国培养了数量不菲的各路大V、异见领袖、青年导师,在国内和其他国家制造基于“政治正确”的社会认同感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就拿这次霍金的死来说,网络上风风火火的悼念,媒体集体吊孝,各路人马纷纷哀叹抽泣,许多人跟风陪着哀愁。其实对于大多人来说,他或她并不了解霍金在物理学上的成就,也不知道他在他热心的国际事务上说过什么,更不知道他预言过什么,甚至有的都不知道霍金是谁,但这并不影响他(她)对霍金的膜拜和竭力维护他的声誉。

  赞美霍金,维护他的声誉,包括死后为他悲泣,为他喜,为他忧,为他与人争,与人吵,在好多时候都是为了自己,这样做似乎就能提高自己的身价,显得自己有品位而且是个聪明人。当你能理解皇帝穿上新衣在大街一丝不挂的游行时引来了那么多人的赞美,你就能理解一些人的心态了。对于这种现象只能说是可悲,还不至于涉及到可怕这个层面。

  可怕的是,不管霍金知不知情,资本一直在消费他。活着的时候是这样,死了之后仍然是这样。网上因为对霍金的认同甚至吵得不可开交,西方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和结果。消费这样的人血馒头不容易引起其他国家政府的警觉,也基本且不会触发社会、法律和道德风险,却可以在这些国家的民众间引发争执、争吵、谩骂,甚至是仇视。仇恨分裂的种子就是在这看似不经意,实际是有意中种下的,一件接一件的事件,一波接一波的炒作,加上舆论长期有意识的浇灌和培育,时间一久,族群撕裂、分裂导致国家陷入动荡,甚至解体的事就发生了。

  一些国内的一些媒体和人刚刚为马斯克开完庆功会,现在又开始集体给霍金吊孝了。中国的科学家病重时,没见他们哀叹过;中国的科学家去世时,没见过他们抹过眼泪;中国的科学家获得大奖时,没见过他们送过鲜花,鼓过掌。这压根儿就不是什么正常的情怀和精神,而是有意,甚至可以说是在恶意地引导舆论,带节奏。这是病,得治。

  那些喊着要求网友对霍金要有尊重科学、尊重科学家精神的人,是不是更应该把凭吊送给那些已逝去的,把喝彩鼓掌送给仍然健在的自己国家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们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16:16 , Processed in 0.17194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