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14|回复: 0

姚文晖:霍金和袁隆平谁更牛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5 06: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霍金死了。我宁愿相信,他找到了平行宇宙的大门,去往了另一个时空。

  这样一个著名人物去世,了解或者不了解他的人都免不了要在微博、微信或网站上表达几句,秀一下存在感,以证明自己不是白痴。尤其是,我们经常被告知生活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哪能没点儿科学素养。于是,各大门户网站上相关新闻很快就跟帖数万。

  我看到凤凰新闻上有一个跟帖是:“霍金和袁隆平相比,谁的贡献更大?”

  此帖堪称用心险恶。如果你作出明确的选择性回答,你要么是汉奸,要么是二逼,二者必居其一。无论你说谁更牛逼,我敢保证接下来你都会被淹死在唾沫星子的海洋里。

  中国人武侠小说看多了,遇事喜欢比个高低,经常搞出些关公战秦琼的话题。霍金和袁隆平这二位,很多方面没有可比性。霍金是理论物理学家,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专家;从更广阔的科学领域看,霍金搞的是基础科学研究,袁隆平搞的是应用科学研究。拿这二人对比,就好比拿蒙古马和云南马对比,是比速度还是比耐力?怎么个比法嘛。

  刘慈欣小说《三体》中有个不是很有名但很重要的人物,纳米材料专家汪淼,就是一位搞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地球三体组织ETO(小说将其定位为一个向往三体星系文明、企图颠覆地球政府的反人类组织)很想吸纳他,但这位被设计成保卫地球战士的科学家在ETO玩起了潜伏。三体文明是比地球文明高级得多的文明,刘慈欣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三体人一般不怎么看重汪淼这类搞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之所以想拉拢汪淼,皆因他研究的是纳米技术,而纳米材料是制造引力波天线的重要原料;人类如果制造出功能强大的引力波天线,就可能在科学上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对三体文明构成威胁……

  汪淼起初对地球三体组织找到他也感到困惑,他自己很清楚,对于科学上的重大突破而言,一个搞应用物理研究的科学家,重要性远不如一个搞基础物理研究的科学家,后来才明白,人家看重的是他的研究对象纳米材料,并不是他这个人如何牛逼。刘慈欣写这一笔不是乱来的,在科学界尤其是西方物理学界,搞基础物理研究的科学家(一般称之为理论物理学家)相比搞应用物理研究的科学家(一般称之为实验物理学家)而言,前者往往受到更多的尊重,因为他们的研究成果代表着更高等级的人类智慧,是一切发现、发明、应用的基石。

  这么说并不表示我倾向于认为搞应用科学研究的袁隆平就一定不如搞基础科学研究的霍金牛逼。袁隆平一辈子都孜孜于解决中国人吃饱肚子的问题,成就卓著,要我说,中国人能够全面进入温饱社会,单就解决吃饭问题而言,十个国家总理的功劳加起来也不如袁隆平,我对他老人家是非常尊重的。我也不赞成在科学研究上有分别心,好像一个人搞基础科学研究,另一个人搞应用科学研究,这两个人就天然有了高下之分。但“霍金和袁隆平谁更牛逼”这个问题被提出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其背后凸出的是中西方文化、民族心理的差别。

  从20世纪初到如今,中国人追求这主义、那主义,其实自古至今中国人只信仰一种主义,就是实用主义。袁隆平和他的团队成功研究出了很多杂交水稻品种,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让穷人不再忍饥挨饿,因此他很伟大,他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的科学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至于霍金先生在科学上做了哪些贡献,一些中国人就感到比较迷茫。这里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能力问题,科学对于很多人来说过于艰深,尤其是要搞清楚一位外国科学家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简直没有可能;二是认识问题,即便这位科学家和我们的袁隆平老师一样,在他的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但若这些成就在某些国人看来是没有实用价值的,那么这位科学家也是不值一提的。

  作为一个只能写几个歪字、百无一用的文科生,本人基本上是科学的门外汉,你要问我霍金先生在科学研究上有什么特牛逼的成就,很惭愧,我既不知其然,更不知其所以然。我看过《时间简史》,但也只是一知半解。据说霍金在奇点和黑洞理论上有突破性、划时代的成就,但什么是奇点和黑洞,我也是似懂非懂,所以在这里我不敢妄谈霍金到底有多牛逼,或者不够牛逼。但霍金同志在全球科学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声望,我相信这肯定不是白给的。科学共同体对一个人的评价绝对是靠谱的,无国界的科学共同体不像某些国家的政界,不会搞造神运动,想搞也搞不成——换言之,如果科学界普遍认为霍金牛逼,那他就是真牛逼。

  有人说霍金实际上的成就有限,有很多成果只是些预言,比如他最近预言2600年地球将因能源消耗增加变成“火球”。所谓“实际上的成就”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成就,依然是戴着实用主义的有色眼镜。科学预言可不是推背图,人类历史上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都是因为先有了科学预言,比如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费玛提出了未经他本人证明的费玛大定理,爱因斯坦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在科学史上,提出一个靠谱的预言有时比证明这个预言更伟大。

  在科学研究领域,那些看起来“无用”的、暂时没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往往比马上可以转化为GDP的成果要重要得多。这方面的道理,王小波有多篇杂文论及,建议对“霍金和袁隆平谁更牛逼”这个问题感到困惑的同学找出来读读。王小波讲了几个故事,有一个是:当年欧几里得讲几何学,有学生问他,这学问能带来什么好处?欧几里得叫奴隶给他一块钱,还讽刺他道:这位先生要从学问里找好处啊!另一个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演示给别人看,有位贵妇人说:这有什么用?法拉第反问道:刚生出来的小孩子有什么用?王小波因此感慨:很直露地寻求好处,恐怕不是上策,这样既不能发现欧氏几何,也不能发现电磁感应,最后还要吃很大的亏。

  我们吃什么亏了?王小波的意思我可以部分地替他讲得更明白:自晚清以来中国人落后挨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科学上从曾经领先于西方到大大落后于西方,而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中国人太追求实用主义了,看不到实用价值的我们就不玩,上边不重视,下面也没兴趣。不像西方人,特别是西方的科学家,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无论它有用没用,有一种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它搞清楚的精神和劲头。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哪一种态度更可取。

  中国人这种在科学研究上重实用轻基础的心态和习惯,一直沿袭到近现代,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成为国家意志。清华大学号称中国最牛逼的理工科大学,殊不知它在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是重工轻理的,其实更应该叫“清华工学院”,它从建国之初就是仿照列宁格勒工学院建设的,主导思想是尽快为新中国建设培养“有用”的工科人才,比如原子弹专家之类。清华大学作为志在成为世界一流理工科高校的中国最牛逼大学,这么多年来没出多少在世界上叫得响的科学家和科研成果,倒是出了不少国家/领导人,也是一绝。

  霍金的研究成果不能提高水稻的亩产量,这在有些人看来是很大的缺失。不过,已经去往另一个宇宙的霍金不会在意这些小小的杂音了。就像生活在四维空间的生命看见一个二维生物在蠕动,只会一笑而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GMT+8, 2025-7-9 16:16 , Processed in 0.26573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