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60|回复: 0

张晓峰:一个特大利空袭来,却被解读成了利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8 08: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有这么一则关于降低银行拨备率的消息。

  但实际上这个通知是在2月的最后一天印发到银行的。过了超过一周的时间,突然发酵,这点也是有点奇怪的。

  当然更奇怪的是,市场把这则消息普遍解释为利好。

  如果说这个消息是对银行板块的利好,我还是愿意接受的,但如果说对整个经济、股市是利好,我是找不到合理的逻辑的。

  一大早看到这个消息,我就很想找个段子出来,能够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这个消息的实质。但是发现还是能力不够,找不到很生活化的桥段来匹配。

  所以,只能用金融产品来做个类比。

  比如,做期货,大家都知道是保证金制度。

  做10万的期货,保证金收个10000,10倍的杠杆,算是很正常吧。

  那为什么要收保证金呢?是因为担心期货的价格短线波动太快,比如这1万保证金只能抗10元的波动,如果瞬间波动15元,那多亏的5元,就得期货公司自己买单了。

  这个就是行业的惯例。

  假设,突然期货公司出了新的规定,降低保证金的要求,从原来的1万,降低到5000。你怎么理解?

  如果说行情的波动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话,显然,期货公司主动加大了自己的风险。但有个好处,1万的时候门槛高,客户少,现在5000了,客户多了。

  有利有弊。

  那么放到银行系统,为什么要有拨备呢?原因就是要和坏账进行对冲。

  一方面,在贷款还没有收回之前,假设会有一定的比例出现坏账(有没有坏账,银行的利润当然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拨备率的高低,代表了银行在放贷能力和意愿上的谨慎程度。

  所以,降低拨备,显然,银行短期的利润率增强了,但并不代表坏账率也降低了,坏账率是客观规律。

  而最关键的是,拨备的降低,变相增加了银行的放贷能力,银行有更多的钱可以用于放贷。

  这里,问题就来了,银行放款,就类似于给实体经济加杠杆,银行收缩贷款,就相当于降杠杆。

  那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变相加杠杆呢?

  是不是,银行不通过一定的财务手段,就没有更多的钱投放到实体经济中了呢?

  这个问题是不是需要深思呢?

  如果说,市场精确的捕捉到了这个政策的信号,现在不是在该降杠杆的时候,反而是要加杠杆。

  这个提示的难道是利好消息吗?

  我们都知道,08年次贷危机的缘由就是银行把钱贷给了还款能力很差的客户,最后导致整个信贷系统崩溃,这个就是次贷危机。最后通过危机的方式强行降了杠杆。

  这个问题,就不多做深入思考了,想想就觉得不靠谱。

  有关中国经济杠杆,去杠杆,目前的杠杆水平等问题,建议可以到网上搜一下,信息非常多,也比较一致,中国可以加杠杆的领域几乎已经没有了。

  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都杠杆满满。

  股市方面,今天深成指和中小板成为重灾区。

  上证早盘银行股上涨,但之后即一路下行。

  今天次新股表现抢眼。个股涨停数量依然不小。

  但是,以海鑫食品为例,今天涨停的股票,基本都是超跌反弹的形态。这种形态明显是长期基本面不支持上涨的背景。

  目前的技术形态是大概率受阻的形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5-2 13:49 , Processed in 0.1563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