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96|回复: 0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30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0 15: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257年 甲辰
周赧王 五十八年

  【原文】十月,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病,未行,诸侯攻王龁,龁数却,使者日至,王乃使人遣武安君,不得留咸阳中。武安君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王与应侯群臣谋曰:“白起之迁,意尚怏怏有馀言。”王乃使使者赐之剑,武安君遂自杀。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白话】十月,秦昭王免除武安君白起的官爵,将他贬为普通士兵,放逐到阴密(今甘肃灵台西南)。十二月,秦王调集更多士兵抵达汾城(今山西襄汾西南)旁。白起因病,未能起程,诸侯联军进攻王龁,王龁屡次败退,每天都派出使者前往咸阳求援。秦昭王于是派人驱赶白起,不允许他滞留咸阳。白起出咸阳西门十里,抵达杜邮。秦昭王与应侯范睢及群臣商议道:“白起对于被驱逐之事,内心愤愤不平,口中还有不满的言论。”于是秦昭王派使者赐宝剑给白起,白起遂自杀。秦国人同情白起,乡亲们都为他祭祀。

  【姚论】前260年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乘胜追击围攻邯郸,秦昭王纳范睢之计接受赵国的求和,君臣矛盾遂由此而起。君臣之间因观点不同而发生矛盾,这本来是稀松平常之事,可是由于当事各方沟通不利,以致于出现君臣反目后的多输局面,而其中沟通方式最糟糕的就是白起,他与秦昭王的每一次沟通竟然都是用称病。

  前259年九月,秦昭王派王陵领兵伐赵时,白起因病未能前行。平心而论,对于白起这样征战沙场三十多年的老将军而言,在经历长平之战的紧张劳累后身体有些不适,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秦昭王也并未因此责怪白起。

  前258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失利,白起又已经病愈。秦昭王打算派白起替代王陵,白起此时又拒不从命,这就是白起的错了。秦昭王又命范睢来请白起,白起仍然拒不从命,这就是错上加错了。白起与范睢之间本来就有矛盾心结,白起此时再不给范睢面子,明显会加剧两人之间的矛盾,使得范睢有可能在秦昭王面前挑拨离间。况且,白起最初拒绝秦昭王的理由,是长平之战刚结束时的最有利战机已经错过,现在再去围攻邯郸必定会失败。之后拒绝范睢的理由才是称病,这让秦昭王如何相信白起是真病?只会让他觉得白起是居功自傲。

  白起既然拒不从命,秦昭王便命王龁替代王陵挂帅。当听闻王龁也围困邯郸失利时,白起若有忠君爱国之意,就该抛下私人恩怨而主动请缨。如果不愿主动请缨,那就该闭嘴不言。可他什么实际的忙都不忙,却只会在一边说风凉话,说:“大王当初不肯听我的建议,现在怎么样呢?”因此,秦昭王的恼羞成怒是必然的,强迫白起到前线统兵也是必然的。此时,白起见秦昭王恼羞成怒,就该懂得君臣分际,接受秦昭王的命令上前线统兵,让秦昭王有个台阶好下。可是白起再次拒不从命,而且拒不从命的理由居然又是称病,这让秦昭王的面子摆在哪里?

  前257年十月,秦昭王免除白起的官爵,将他贬为普通士兵,放逐到阴密。此时白起应当意识到自己是真的惹怒了秦昭王,应当上表向秦昭王请罪谢恩,如果他实在不愿意上表请罪谢恩,也该早早离开咸阳是非之地。可是白起却又迟迟不肯启程,而迟迟不肯启程的理由居然又是“因病”!或许,白起在接到秦昭王将他罢官放逐的诏书后真的是气病了,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触怒秦昭王的吗?别说白起当时未必病的有多严重,就算真的病重,也不该再在秦昭王面前称病了。因为在秦昭王看来,白起所谓的称病,根本就是在居功自傲,根本就是在藐视自己的王权,又怎么可能容得下他?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武安君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资治通鉴》在转载这段文字时删去了“居三月”,给读者的感觉仿佛是武安君称病不走,秦昭王就立刻驱逐。事实上,白起还在咸阳呆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对于秦昭王来说,每一天都是在煎熬。秦昭王希望能够向白起证明,没有他白起挂帅,秦军依然是虎狼之师,照样能无往不胜。可事实却是,少了白起做统帅,秦军就是没能攻下邯郸。三个月后,秦昭王终于忍不了了。但秦昭王的忍不了,不是再次敦请白起挂帅,而是要彻底让白起消失。对于秦昭王来说,围攻邯郸不仅是秦军与赵军的战争,也是他与白起的战争。换句话说,如果秦军顺利攻占邯郸,白起还能有条活路,因为他的存在可以作为秦昭王英明神武的陪衬。如果秦军最终无法攻占邯郸,那么白起就将必死无疑,因为秦昭王既然不能战胜白起,那也绝不能让白起活着看他的笑话。听起来很残酷,可是这种君臣反目的局面是谁造成的?难道主要的责任方不是该归咎于白起么?

  对于白起临死前的言行,《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是这样记载的:“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遂自杀。”其实,坑杀降卒固然是不义之举,但作为前线统帅亦有其不得已之处,而这也绝不会是导致他被秦昭王赐死的原因。白起被赐死,固然使得秦昭王难逃诛杀功臣的骂名,可白起自己的所言所行,难道不是在逼秦昭王不得不杀他么?直到拔剑自刎的那一刻,白起也没有想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真可谓死不悔改。

  【原文】魏公子无忌大破秦师于邯郸下,王龁解邯郸围走。郑安平为赵所困,将二万人降赵,应侯由是得罪①。

  【白话】魏无忌率军在邯郸城下大破秦军,王龁解除对邯郸的围攻而撤兵。郑安平为赵军所围困,率领两万军队投降赵国,应侯范睢由此遭受罪责。

  【姚注】

  ①当初范睢在魏国遭到魏齐的羞辱、鞭笞和追杀,是因为郑安平的全力营救才得以保全性命,又是因为郑安平将范睢推荐给秦国使者王稽,由王稽将他带至咸阳,并推荐给秦昭王,这才使得范睢否极泰来,当上了秦国丞相。范睢知恩图报,力保王稽为河东郡的郡守,郑安平为将军。此次郑安平率两万秦军降赵,是秦军自商鞅变法以来极为罕有之败绩,故保举人范睢由此遭受罪责。《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应侯席稿请罪。秦之法,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于是应侯罪当收三族。秦昭王恐伤应侯之意,乃下令国中:‘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而加赐相国应侯食物日益厚,以顺适其意。”翻译成白话意思是:范睢跪在草垫上请求治罪。按照秦国的法律,被举荐的官员犯了罪,那么举荐人也要按照被举荐官员同样的罪责治罪。这样的话,以范睢的罪责是要三族连坐的。可是秦昭王担心伤害范睢的感情,下令国都内:“有谁敢议论郑安平降敌之事的,就以郑安平的罪责治罪。”同时加赏更多的食品和器物给丞相范睢,好让他心里更加顺畅。显然,秦昭王是非常爱护范睢的,可是《资治通鉴》却删去了《史记》中的这段记载,给人的感觉仿佛是秦昭王刻薄寡恩,对待功臣冷酷无情,之前对白起如此,现在对待范睢又是如此。

  【原文】公子无忌既存赵,遂不敢归魏,与宾客留居赵,使将将其军还魏。赵王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①,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与公子饮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赵王以为公子汤沐邑②。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③。

  【白话】魏无忌救下赵国后,不敢再回归魏国,与门下宾客留在赵国居住,派将军率领军队返回魏国。赵孝成王与赵胜商议,准备封五座城池给魏无忌。赵孝成王令人打扫干净庭院后,亲自出门迎接魏无忌,执主人之礼节,引导魏无忌就西阶而上。魏无忌侧身辞让,就东阶而上,说自己犯下罪过,既有负于魏国,又无功于赵国。赵孝成王与魏无忌饮酒至天黑,都没好意思开口说送他五座城池的事,因为魏无忌一直在谦虚退让。最终,赵孝成王将鄗县(今河北高邑东)送给魏无忌,作为他的汤沐邑,魏安釐王也再次将信陵(今河南宁陵)封给魏无忌。

  【姚注】

  ①《礼记·曲礼上》记:“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古礼以西为尊,故主人自己就东阶,将西阶让给客人。但当客人身份不如主人时,必须谦让而就东阶。如果主人强烈推辞,客人方能再度回到西阶而上。赵孝成王以国宾之礼待魏无忌,故引其就西阶而上,魏无忌谦恭自持,以自己的身份低于赵孝成王,不敢当国宾之礼,故仍就东阶而上。

  ②汤沐邑:起源于周制,是指诸侯朝见天子时,天子在王畿之内选出一块地方,作为供诸侯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后来演变成贵族受封后有权收取当地赋税的私邑。

  ③前276年,刚即位不久的魏安釐王就封其弟魏无忌为信陵君。

  【原文】公子闻赵有处士①毛公隐于博徒,薛公隐于卖浆家,欲见之;两人不肯见,公子乃间步从之游。平原君闻而非之。公子曰:“吾闻平原君之贤,故背魏而救赵。今平原君所与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以无忌从此两人游,尚恐其不我欲也,平原君乃以为羞乎!”为装欲去。平原君免冠谢,乃止。

  【白话】魏无忌听说赵国有位叫毛公的处士隐居在赌徒之中,还有位叫薛公的处士隐居在卖酒者之中,想去与两人相见。两人不肯相见,魏无忌就徒步前去拜访,与他们结伴出游。赵胜听说此事后相当不以为然,魏无忌道:“我听闻平原君是位贤德之人,所以才背弃魏国而援救赵国。现在看平原君所结交出游的,都不过是在显摆自己的豪爽阔绰,并非是真心追求贤士。我魏无忌希望能与这两人结交出游,唯恐两人不肯接纳我,平原君竟然会以此为羞耻!”于是收拾行装准备离开赵国。赵胜急忙脱帽道歉,魏无忌这才留下。

  【姚注】

  ①处士: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

  【姚论】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赵胜在听说魏无忌与毛公、薛公二人出游甚欢后,对平原君夫人道:“以前我听说你的弟弟魏无忌是天下无双的人物,现在我听说他竟然妄自与赌博卖酒的人出游,可见他也不过是个妄人。”平原君夫人将此话转告给魏无忌,魏无忌遂有此反驳。魏无忌称平原君所结交出游的“徒豪举耳,不求士也”,可谓一针见血。当初赵胜在拒绝毛遂时曾说:“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认为毛遂如果真是位贤才,早就能显露出来了,何至于到门下三年仍然籍籍无名?此次批评魏无忌结交毛公、薛公,仍然是这种思维的延续,认为毛公、薛公如果真是贤才,早就能显露出来了,何至于隐藏在赌博卖酒的人中?可见虽然经历了毛遂之事,赵胜在对待人才这点上依然是没有多少长进。魏无忌则不然,侯嬴是守城门的,朱亥是屠户,但魏无忌倾心与二人结交,最后终于帮助魏无忌成就大事。此次魏无忌与毛公、薛公结交,也是与侯嬴、朱亥相交的思维延续,他知道有许多贤才是隐匿在江湖市井之中,不愿与达官贵人往来,必须要低头折节方能与之相交的。这就是赵胜之所以为赵胜,而魏无忌之所以为魏无忌的原因所在,二人在思维和胸襟上的差距,何止以道里计。

  【原文】平原君欲封鲁连,使者三返,终不肯受。又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士,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是商贾之事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白话】赵胜打算封赏鲁仲连(因其劝阻新垣衍尊秦为帝),使者三次往返,鲁仲连都不肯接受。赵胜又赠送千金为鲁仲连祝寿,鲁仲连笑道:“天下贤士所看重的,是为别人排除困难、解决纷乱而不求回报。如果要求取回报,那就是商人的行为了!”于是向赵胜告辞离去,终身不再相见。

  【原文】秦太子之妃曰华阳夫人,无子;夏姬生子异人。异人质于赵;秦数伐赵,赵人不礼之。异人以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

  【白话】秦国太子嬴柱的正妃名叫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夏姬为太子生下儿子,名叫嬴异人。嬴异人在赵国充当人质,秦国多次出兵伐赵,因此赵人对嬴异人非常不友善。嬴异人因为是秦昭王庶出的孙子,在诸侯充当人质,故而车马及日常开销都不充盈,生活得非常窘困,郁郁不得志。

  【原文】阳翟大贾吕不韦适邯郸,见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异人,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异人笑曰:“且自大君之门!”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异人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不韦曰:“秦王老矣。太子爱华阳夫人,夫人无子。子之兄弟二十馀人,子有秦国之业,士仓又辅之。子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太子即位,子不得争为嗣矣。”异人曰:“然则奈何?”不韦曰:“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立子为嗣。”异人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异人,令结宾客。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见华阳夫人之姊,而以奇物献于夫人,因誉子异人之贤,宾客遍天下,常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曰:“异人也以夫人为天!”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曰:“夫以色事人者,色衰则爱弛。今夫人爱而无子,不以繁华时蚤自结于诸子中贤孝者,举以为适,即色衰爱弛,虽欲开一言,尚可得乎!今子异人贤,而自知中子不得为适,夫人诚以此时拔之,是子异人无国而有国,夫人无子而有子也,则终身有宠于秦矣。”夫人以为然,承间言于太子曰:“子异人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因泣曰:“妾不幸无子,愿得子异人立以为子以托妾身!”太子许之,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因厚馈遗异人,而请吕不韦傅之。异人名誉盛于诸侯。

  【白话】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位大商人名叫吕不韦,到邯郸时见到了嬴异人,道:“这可是个难得的珍奇之货,值得将他囤积起来!”于是前往拜见嬴异人,道:“我能够光大您的门第!”嬴异人笑着道:“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第吧!”吕不韦道:“您不知道,我的门第要靠您的门第来光大。”嬴异人心知他有所指,遂邀他一起坐下深谈。吕不韦道:“秦王已经老了。太子宠爱华阳夫人,而华阳夫人却没有儿子。在您的二十多位兄弟当中,子傒具备继承秦国王位的条件,又有士仓在辅佐他。您排行居中,素来不受重视,又长期在外充当人质。一旦太子即位为秦王,您就很难再去争夺继承人的位置了。”嬴异人道:“那该怎么办呢?”吕不韦道:“能够确立嫡子继承人身份的,只有华阳夫人。我吕不韦虽然贫穷,但也愿意花费千金为您向西游说,让华阳夫人立你为嫡子继承人。”异人道:“如果真正实现您的计策,我愿意与您共同分享秦国。”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给嬴异人,让他广交天下宾客。又拿出五百金购买珍奇宝玩,自己携带西行。吕不韦首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她将珍宝献给华阳夫人,进而称赞嬴异人的贤德,宾客遍于天下,日夜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道:“嬴异人把夫人视为自己的天!”华阳夫人大喜。吕不韦又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劝她道:“靠姿色侍奉人的,年老色衰后宠爱就会松弛。现在夫人虽然深受宠爱,可惜却没有自己的儿子。如果不趁现在自己年华正盛时早些从这些儿子中选个贤良孝顺的立为嫡子,等到将来色衰爱弛,再想要说一句话也做不到了!现在异人贤明,又知道自己排行居中,不可能被立为嫡子,夫人若能在此时提拔他,则异人就从无国变成了有国,夫人也从无子变成了有子,从而就能终身在秦国得到宠幸了。”华阳夫人深以为然,抓住机会就对太子说:“异人绝顶贤明,来来往往的人都在赞誉他。”接着又哭道:“我不幸没有生儿子,想把异人立为自己的儿子以作为将来的依靠。”太子答应了她,与夫人刻下玉符,约定立异人为继承人,于是厚赠异人财物,并请吕不韦教导辅佐他。赢异人的名誉从此在诸侯间盛传。

  【原文】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美者与居,知其有娠,异人从不韦饮,见而请之。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异人遂以为夫人。邯郸之围,赵人欲杀之,异人与不韦行金六百斤予守者,脱亡赴秦军,遂得归。异人楚服而见华阳夫人,夫人曰:“吾楚人也,当自子之。”因更其名曰楚。

  【白话】吕不韦在邯郸娶了位绝色美女作为姬妾同居,知道她有了身孕。有一次,嬴异人与吕不韦一同饮酒,见到美姬后非常喜欢,遂向吕不韦讨要此女。吕不韦假装动怒,之后又献给嬴异人。怀孕一整年后生下嬴政,嬴异人遂立美姬为正室夫人。邯郸被秦兵围困时,赵人想杀死嬴异人,嬴异人与吕不韦用六百斤黄金贿赂看守,脱身逃到秦军之中,遂得以回到秦国。嬴异人身穿楚国的服装去见华阳夫人。夫人道:“我是楚国人啊,你就是我的儿子。”于是把他的名字改为“楚”。

  【姚论】古代外戚干政的逻辑是王后、太子和外戚三位一体,即由本家族的女儿担任王后,由王后与君王所生的儿子担任太子,由本家族的男子在朝政上担任辅政大臣。这个三位一体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本家族的外戚干政不稳。秦昭襄王的母亲宣太后是楚人,她为秦昭襄王选的正妻也是楚人,为秦昭王的太子安国君选的正妻华阳夫人仍是楚人,这就是为了让秦国的朝政始终把持在楚系外戚手中,代表楚系外戚参政的就是宣太后的弟弟穰侯魏冉、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等。可惜的是,华阳夫人始终未能与安国君生下儿子,这就为楚系外戚的政权传递带来了隐患,从而也给吕不韦运作嬴异人被立太子留下了空间。吕不韦对华阳夫人说嬴异人日夜思念太子和华阳夫人,说嬴异人把夫人视为自己的天,这事华阳夫人未必会完全相信,关键在于华阳夫人及其政治集团特别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其利益的王子。最终,嬴异人穿楚服而拜华阳夫人为母,以示自己愿意为楚系外戚效忠,华阳夫人还为其更名为“子楚”,从而再度确保了政权留在楚系外戚手中。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即嬴政究竟是嬴异人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对此,《史记》中有两种记载,一种是《秦始皇本纪》里的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按照这种记载,嬴政是嬴异人的儿子。另一种是《吕不韦列传》里的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按照这种记载,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资治通鉴》采纳《吕不韦列传》的记载,但后世史家多有论证,嬴政确实是嬴异人的儿子,称嬴政是吕不韦之子的说法是出于六国对秦国的仇恨。

公元前256年 乙巳
周赧王 五十九年

  【原文】秦将军摎伐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伐赵,取二十馀县,斩首虏九万。赧王恐,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无得通阳城。秦王使将军摎攻西周,赧王入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赧王于周。是岁,赧王崩。

  【白话】秦国派名叫摎(音jiū)的将军进攻韩国,夺取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斩首四万人。进攻赵国,夺取二十多个县,斩首、俘虏九万人。周赧王十分恐惧,便背弃秦国,与诸侯合纵抗秦,统率各国精锐部队出伊阙(今河南伊川北)进攻秦国,切断其与阳城的交通。秦昭王令将军摎率军攻打西周,周赧王被迫入秦,叩头领罪,将其所统领的三十六座城邑,三万人口全部献给秦国。秦昭王接受了周赧王的进献,放他回到东周。当年,周赧王去世。

公元前255年 丙午
秦昭襄王 五十二年

  【原文】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日以不怿。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

  【白话】河东郡守王稽因与诸侯私通而被判斩刑弃市,应侯范睢为此整天闷闷不乐。秦昭王上朝时不住叹气,范睢问他原因,秦昭王道:“现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郑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国内缺乏良将,国外却有许多敌国,我是因此而忧虑!”范睢感到恐惧,却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姚注】《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昭王曰:‘……吾是以忧!’欲以激励应侯。应侯惧,不知所出。”显见秦昭王仍然是爱护范睢的,说这些话的目的只是为了激励范睢,可《资治通鉴》在转载时偏偏删除了“欲以激励应侯”这句,以再次凸显秦昭王刻薄寡恩的形象。

  【原文】燕客蔡泽闻之,西入秦,先使人宣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怒,使人召之。蔡泽见应侯,礼又倨。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何足愿与?”应侯谬曰:“何为不可!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辱而身全者,下也。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闳夭、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应侯曰:“善。”蔡泽曰:“然则君之主厚旧故,不倍功臣,孰与孝公、楚王、越王?”曰:“未知何如。”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曰:“不若。”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恐甚于三子矣。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危之!”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王召与语,大悦,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免。①王新悦蔡泽计画,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

  【白话】燕国人蔡泽听说此事后西向入秦,先派人对范睢扬言道:“蔡泽是天下能言善辩之士,一旦他见到秦王,必定会让您感到为难,进而夺取您的位置。”范睢大怒,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时傲慢无礼,令范睢大为不快,因而斥责他道:“你扬言要取代我丞相之位,我想听听你的说法。”蔡泽道:“唉,您看待问题怎么会这么后知后觉啊!四季按照次序轮转,完成功能后就会被替代。您难道没有看到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的下场吗?您愿意成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吗?”范睢假意道:“这有什么不可以呢?这三个人,真可谓是极致的义,绝对的忠。君子如能杀身以成就忠义的美名,则死而无憾。”蔡泽道:“人要建功立业,有谁是不盼望能够功成名就、全身而退的呢?功名和身体都能保全,这是上等的愿望;功名可以为后人效法而身体却要死亡,这就次一等了;功名蒙受羞辱而身体得以苟全,这属于最下等。商鞅、吴起、文种,这三位作为臣子竭尽忠义帮助君主建立功名,这是令人仰慕的。但是闳夭、周公,这两位难道不也是既忠且圣吗?从君臣关系来看,那三位固然是令人仰慕,可又如何能比得上闳夭、周公呢?”范睢道:“有道理。”蔡泽道:“那么,您的君主在笃念旧情、不背弃功臣这点上,与秦孝公、楚悼王和越王勾践相比如何?”范睢道:“我也不知道。”蔡泽道:“那么您与那三位相比,谁的功绩更大呢?”范睢道:“我不如他们。”蔡泽道:“这样的话,如果您还不引退,将来遭遇的祸患恐怕比那三位都还要严重。俗话说:‘太阳升到中天后就要偏移,月亮圆满后就会亏缺。’进退伸缩,随着时势而变化,这就是圣人之道。现在您仇也报了,恩也报了,心愿已经完全达成,却还不做变化的打算,我私下里真为您感到担忧!”范睢遂将蔡泽奉为上宾,并把他推荐给秦昭王。秦王召见蔡泽,与他交谈,十分喜悦,尊他为客卿。范睢进而以生病为借口辞职,秦昭王正欣赏蔡泽的计策,便任命他为丞相。蔡泽担任宰相几个月后,也被免职。

  【姚注】

  ①《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秦昭王召见(蔡泽),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病笃。范睢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由此我们再次可以看出,秦昭王对范睢真的很好,他因为范睢的推荐而召见蔡泽,拜为客卿,但并没有要以蔡泽取代范睢为相的想法。范睢以生病为由辞职时,秦昭王是不同意的,非得要范睢自称病重才批准范睢辞职,而且任命由范睢推荐的蔡泽作他的接班人,足见君臣之间的情分与信任。可是《资治通鉴》在转载时删去了“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病笃”一句,仿佛秦昭王是个喜新厌旧之人,一旦有了新宠蔡泽,便忘却范睢十余年来的辅佐之功,说抛弃就抛弃。《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又记:“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为纲成君。居秦十余年,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可见蔡泽深谙进退之道,一旦发现自己的才能和权势不足以高居丞相之位,就立刻让出位置,以换得十多年的平安和富贵。

  【姚论】

  秦昭王在范睢的辅佐下,从宣太后和魏冉手中夺回朝廷政权,之后文有范睢,武有白起,使得秦国势力日益壮大,在长平之战后达到其生涯的顶峰。可惜的是,秦昭王没有在长平之战后移师伐韩,而是仍然将主攻目标定在伐赵上,使得范睢为秦昭王定下的、以伐韩为最优先的大战略遭到偏移,遂导致日后遭到一系列挫折。首先是秦昭王与白起在伐赵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结果导致由王龁、王陵率领的秦军屡战不胜,拒不从命的白起犯忌被杀。白起之死,使得本来就士气低迷的秦军更加崩溃,最终被魏无忌率领的魏军击败。在邯郸之战中,由范睢保举的郑安平率两万秦军降赵,使得范睢遭受牵连。两年后,又一位由范睢保举的王稽与诸侯私通,再次使得范睢遭受牵连,并最终不得不罢相辞官。郑安平和王稽本是范睢的死党,但二人却未必具有军事长才。当白起挂帅之时,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郑安平和王稽也连带着顺风顺水。可是白起死后,二人在军事上的弱点就完全被暴露出来了。范睢与白起之间,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白起的存在,虽然瓜分了范睢在朝政上的势力,却也支撑着范睢的谋略能够施展。白起之死,固然是使得范睢一度能够独掌朝政,可惜他手下没有白起这样的军事天才,遂导致自己原有的相位也无法保全。至于秦昭王,在长平之战后接连失去白起和范睢这两条臂膀,之后虽然又继续当了四五年的秦王,可惜也没能再做出什么像样的成绩,在平淡中度过了暮年。由此可见,适度的竞争与合作,往往是组织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当竞合关系中的某一方被消灭后,给另一方带来的未必是取代对手而独占组织,反而极有可能追随对手的脚步,相继被时代淘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5 15:56 , Processed in 0.0781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