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508|回复: 0

姚尧:精读《资治通鉴》第29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6 1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前258年 癸卯
周赧王 五十七年

  【原文】正月,王陵攻邯郸,少利,益发卒佐陵;陵亡五校①。武安君病愈,王欲使代之。武安君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之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秦虽胜于长平,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疾,不肯行;乃以王龁代王陵。

  【白话】正月,王陵进攻邯郸,失利。秦昭王征发更多士兵到前线支援王陵,仍然不能取胜,损失了五校(四千人)。此时武安君白起病愈,秦昭王打算派他替代王陵。白起道:“邯郸实在是不容易攻下,况且诸侯救兵随时就会抵达。这些国家对秦国的怨恨已经积蓄很久了,秦国虽然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可是自己的士兵也已伤亡过半。现在国内经济空虚,再要长途奔袭、翻山渡河去攻打别人的国都,届时赵国在内抵抗,诸侯在外进攻,则秦军一定会遭到失败。”秦昭王见自己的命令白起不听,就让应侯范睢去请白起。白起始终以生病为由推辞,不肯率军出征,秦昭王遂以王龁代替王陵挂帅。

  【姚注】

  ①校,八百人。杜佑《兵典》记:“凡立军,一人曰独,二人曰比,三人曰参,比参曰伍,五人为烈,二烈为火(十人),五火为队(五十人),二队为官(百人),二官为曲(二百人),二曲为部(四百人),二部为校(八百人),二校为裨(一千六百人),二裨为军(三千二百人)。”

  【姚论】白起深知,围攻邯郸的战机稍纵即逝,除非是在长平之战刚刚结束,邯郸城内人心惶惶之际,秦军才有机会趁势攻克。一旦错过这个战机,等到邯郸百姓的恐惧情绪稍微平复,心中燃起救亡图存的战斗意志,再想要攻入就难了。可是秦昭王却不这么想,他把白起的拒绝理解为恃功抗命。同时,秦昭王又试图证明自己并非离不开白起,遂命王龁代替王陵出任秦军主帅。

  【原文】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乃与之俱,十九人相与目笑之。

  【白话】赵孝成王派平原君赵胜前往楚国求救,赵胜准备从门下食客中挑选出二十位文武兼备的门客一同前往,但挑来挑去只能挑选出十九位,剩下就再没觉得有可取之人。此时,有位名叫毛遂的门客向赵胜自荐,赵胜道:“贤能的人才立身处世,就好像将锥子放入袋中,锥尖立刻就能显露出来。现在先生来到我赵胜的门下已有三年,左右随从中没有谁称赞过你,我也没听说过关于你的事迹,这说明先生并没有什么长处。先生算不上贤能之人,先生还是留下吧!”毛遂道:“我今天就是请求放到口袋中的!如果您早些把我放入口袋中,我所有的锋芒都会展现出来,岂止是露出个锥尖呢!”赵胜遂带着毛遂一同赴楚,其余十九位门客都相视讥笑毛遂。

  【姚论】

  毛遂能不能算作贤才,对此我们先不做评论,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赵胜绝对不能算作识才之人。赵胜居然会说:“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原来在赵胜的眼中,发现人才竟是这么容易的事,不需要领导花费心思调查研究,只要站在高处俯视,看谁比较会向上攀爬就行了?其他古圣先贤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单说与赵胜同时代的两位贤才,一位是齐国的田单,另一位是秦国的范睢。此二人绝对都是不世出的贤才,然而田单最初只是临淄的市场管理员,是因为突如其来的乐毅伐齐,才给了他脱颖而出的机会。范睢最初只是须贾的门客,是因为遭逢大难后逃奔秦国,才在秦昭王的手下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可见,世间原有许多贤才,只是因缺乏机会表现而遭到埋没。赵胜与这两位大贤都打过交道,岂会不知道他们的历史背景?即便是赵胜自己,也曾阴错阳差地向赵惠文王推荐过一位不世出的贤才,那就是名将赵奢。当初赵奢只是负责收租的官员,到赵胜家收租时秉公执法,处死了赵胜家中不肯交租的管事人员。赵胜得知后非常愤怒,想要杀死赵奢,结果听完赵奢一番慷慨陈词后转怒为喜,不但没有杀赵奢,还将他推荐给赵惠文王。赵惠文王命他管理国家赋税,从此国家赋税得以顺利征收,百姓富裕而府库充实。从赵胜不用请示赵惠文王,当场就能下令处死赵奢来看,赵奢当时的级别是非常低的。现在,我们都知道赵奢是位贤才,可试问在赵奢得罪赵胜而意外因祸得福之前,他已经当了多少年低级别的收租官员?赵惠文王用赵奢管理国家赋税,就能使得百姓富裕而府库充实,用赵奢率领军队出征,就取得了著名的阏与之战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赵奢之前不能脱颖而出?当然不是赵奢在一夜之间变得天纵英明,当然是因为之前缺乏展现才华的机会,所以才被埋没在芸芸众生之中。田单、范睢和赵奢,堪称与赵胜同时期的最优秀的贤才,赵胜明知道这些贤才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历程,却不知以此为鉴,更加努力地挖掘贤才,反而认为“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对贤才轻慢之心可想而知。不仅如此,赵胜的思维有严重错误,说话也非常的不恰当。赵胜对毛遂说:“现在先生来到我赵胜的门下已有三年,左右随从中没有谁称赞过你,我也没听说过关于你的事迹,这说明先生并没有什么长处。先生算不上贤能之人,先生还是留下吧!”首先,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即便赵胜认为毛遂不能算作贤才,也该用比较婉转的言辞拒绝,怎么可以不加任何修饰地直言否定?其次,赵胜既然认定毛遂不是贤才,就应该及时将他送走。不是贤才,又留在家中白吃白住,那你让真正的贤才怎么想?王安石在批评孟尝君时说:“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句话放在平原君身上同样完全适用。再次,毛遂在赵胜门下三年,赵胜对他却毫不知晓,这显示了他的组织管理是存在严重漏洞的。从赵胜和毛遂的对话可以看出,赵胜既没有给毛遂指定管理他的顶头上司,也没有给毛遂安排具体实务工作,就这样放在家里白养着。赵胜对待人才的态度,就好像富家女子上街买衣服一样。女子在商场看到喜欢的漂亮衣服买回家,之后就扔在衣柜里不管不问,三年都想不起来穿它,回头却反而指责衣服不够漂亮,说:“如果这真是件漂亮衣服,我早就穿它了,可连续三年都放在衣柜里不穿,表示这件衣服肯定不够漂亮。”问题在于,当初你不正是因为觉得它漂亮才买的吗?如果说是买回来后才觉得不漂亮,那为什么不及早处理掉呢?更何况,人才究竟不等同于衣服,衣服买来后只需要占用极少的库存,而人才招来后却需要持续支付很高的人力成本。衣服穿得越勤,通常会导致其破旧损毁的速度加快;人才用得越勤,却反而能让他学习成长的速度加快,成为更加优秀的贤才。平原君既无敬才之德,也无识才之明,更无用才之量,算起来他和孟尝君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档次,都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耳”,赵国由这样水平的人担任宰相,也难怪国家会日益衰弱。

  【原文】平原君至楚,与楚王言合从之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日中不决,何也?”楚王怒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也。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之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以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于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等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胜不敢相天下士矣!”遂以毛遂为上客。

  【白话】平原君赵胜抵达楚国后,向楚考烈王陈述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从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谈起,一直谈到中午,事情还没有定下来。毛遂于是手按宝剑沿着台阶上前,对着赵胜道:“合纵抗秦的利害关系,用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现在从早上开始谈起,谈到中午还不能做决定,这是怎么回事?”楚考烈王怒斥毛遂道:“还不快滚下去,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算是什么东西?”毛遂按着宝剑进一步上前道:“大王你之所以斥责我毛遂,无非是倚仗着楚国人多势众。现在我们之间的距离就在十步之内,大王你再也无法倚仗人多势众了,你的性命就悬在我的手中。在我的主君面前,你凭什么斥责我?况且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地起家创业而称王天下,周文王以一百里地起家创业而臣服诸侯,他们难道都是倚仗自己人多势众吗?靠的还是能顺应大势而奋武扬威。现在楚国的面积有五千里,持戟的战士有上百万,这可是称霸天下的资本啊!以楚国的强盛,天下诸侯皆难以抵挡。白起,不过是个小人物,率领数万人,兴兵来与楚军作战,一战而攻陷楚国的鄢、郢,再战而火烧夷陵,三战而羞辱大王的祖先,这可是百世都难以化解的仇怨,连我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愧,可大王却似乎并不觉得难受。现在我们倡议合纵联盟,目的是为楚国着想,可不是为了我赵国。现在我的主君就在面前,你凭什么呵斥我?”楚考烈王道:“是的是的!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我愿意举全国之力追随赵国。”毛遂道:“那么合纵之事就算确定下来了吗?”楚考烈王道:“确定了。”毛遂对楚考烈王的左右随从道:“取鸡、狗、马的血来!”毛遂举起铜盘跪着上前对楚考烈王道:“请大王歃血以定合纵同盟;其次是我的主君歃血,再接着是我毛遂歃血。”于是就在大殿上订立合纵同盟。毛遂左手持盘,右手对随行的十九人招呼道:“你们也一起在堂下歃血吧!你们这些庸碌之辈,就是所谓的靠别人才能办成事情的人。”赵胜与楚国订立合纵同盟后返回赵国,叹息道:“今后我赵胜再也不敢说能识别天下人才了!”于是将毛遂奉为上宾。

  【姚注】

  ①歃血:歃,音shà。古代会盟时,饮牲血或将牲血涂于口旁,以示诚信。会盟所用之牲血,因贵贱而有所不同:天子用牛、马,诸侯用狗、猪,大夫用鸡。

  【姚论】

  前279年,赵惠文王与秦昭王在渑池会面,蔺相如随行。饮酒正酣之时,赵惠文王依秦昭王所请鼓瑟,秦昭王却不肯依蔺相如所请击缶,蔺相如便对秦昭王道:“五步之内,臣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前258年,毛遂随平原君与楚考烈王会面,在遭到楚考烈王呵斥时,毛遂对楚考烈王道:“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与二十一年前蔺相如的言辞如出一辙。二人的言行,历来为后世奉为不畏强暴的壮举。可是,这种“吾与汝偕亡”的威胁之所以能够奏效,说到底只不过是对方自重身份,不愿意与他一般见识而已。表面上是在外交场合为自己的君主赢得尊严,实际上却并没能通过政治谈判而给国家带来多少利益。《孙子兵法》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一个长年饱受秦国虎狼之师蹂躏侵略的楚国来说,要他下定决心出兵抗秦,这岂是件容易的事?楚考烈王只与平原君讨论一个上午,这哪里就算得上时间长了?毛遂若真有国士之才,则不但要为楚考烈王分析楚、赵两国合纵攻秦对楚国有哪些好处,还要为楚考烈王分析楚、赵两军应该如何密切配合,以确保击败秦军。可实际上,毛遂是怎样做的呢?他一方面不分尊卑礼仪,作出要与楚考烈王同归于尽的态势,另一方面却说些诸如“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之类连三岁小孩都不相信的鬼话。试想,楚考烈王纵使表面上答应与赵合纵攻秦,实际上难道会是心悦诚服的吗?调集多少军队,筹备多少粮草,从什么路线进兵,如何与赵军协同作战?这些实质性的问题,双方都没有展开讨论。毛遂没有说,可能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懂军事。平原君和其他十九位门客也没有说,可能是当时已经吓傻了。毛遂这突如其来的一手,实在太出乎赵国外交团队的意料,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楚考烈王没有因为毛遂的无礼之举而动怒,以致于两国邦交破裂,这就已经是万幸了,现在居然还答应与赵国合纵攻秦,则赵国外交团队又哪里还敢奢望太多呢?至于楚考烈王,当然更是乐得不说,反正毛遂只是要个合纵结盟的形式,那就演个形式给他看,然后将他们打发回赵国即可。毛遂的无礼冲动,使得本应详细筹划讨论的军事援助,竟然以这种儿戏的方式收场。赵国看似在外交上与楚国结成合纵联盟,却最终未能在军事上获得楚国太多援助。平原君赵胜回到赵国后说:“胜不敢相天下士矣!”平原君这话的结论是对的,他的确是不能识别天下贤士,可他的论据是错的。我们这一次再度强调平原君不能识才,不是因为他之前错过了毛遂,恰恰相反,是因为他现在把毛遂视为贤才而奉为上宾。

  【原文】于是楚王使春申君将兵救赵①,魏王亦使将军晋鄙将兵十万救赵。秦王使谓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诸侯敢救之者,吾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遣人止晋鄙,留兵壁邺,名为救赵,实挟两端。又使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说赵王,欲共尊秦为帝,以却其兵。齐人鲁仲连在邯郸,闻之,往见新垣衍曰:“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彼即肆然而为帝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不愿为之民也!且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耳,吾将使秦王烹醢②梁王!”新垣衍怏然不悦曰:“先生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鲁仲连曰:“固也,吾将言之。昔者九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九侯有子而好,献之于纣,纣以为恶,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辩之疾,故脯鄂侯;文王闻之,喟然而叹,故拘之牖里之库百日,欲令之死。今秦,万乘之国也,梁,亦万乘之国也;俱据万乘之国,各有称王之名,奈何睹其一战而胜,欲从而帝之,卒就脯醢之地乎!且秦无已而帝,则将行其天子之礼以号令于天下,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彼将夺其所不肖而与其所贤,夺其所憎而与其所爱,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侯妃姬,处梁之宫,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新垣衍起,再拜曰:“吾乃今知先生天下之士也!吾请出,不敢复言帝秦矣!”

  【白话】于是楚考烈王派春申君黄歇率军援救赵国,魏安釐王也派大将晋鄙率兵十万前往救赵。秦昭王派使者对魏安釐王道:“我现在正在围攻赵国,早晚就能拿下,各国中有谁敢救援赵国,我灭赵后第一个攻击的就是它!”魏安釐王感到恐惧,派人通知晋鄙停止进兵,就留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坚守,名义上是出兵救赵,实际上是两边观望。魏安釐王又派将军新垣衍潜入邯郸,通过平原君赵胜去劝说赵孝成王,打算共同尊奉秦昭王为帝,以换取他罢兵。齐人鲁仲连当时正在邯郸,听说此事后便来见新垣衍道:“那个秦国,是废弃礼义而崇尚战功的国家。如果它竟然能够妄自尊大而称帝于天下,那我宁可去跳东海而死,也绝不愿作它的臣民!况且,魏国还没有看到秦国称帝后可能会带来的危害,如果秦王称帝,我可以让他把魏王剁成肉酱。”新垣衍听了很不高兴,问道:“先生怎么可能让秦王把魏王剁成肉酱呢?”鲁仲连道:“当然可以,我现在就说给你听。当年九侯、鄂侯和周文王,是商纣王时期的三公。九侯有个容貌姣好的女儿,将她献给商纣王,可是商纣王不喜欢,结果就把九侯给剁成了肉酱。鄂侯为此极力争辩,大声疾呼,结果被商纣王晒成肉干。周武王听说此事后喟然叹息,结果被商纣王关押在牖里(今河南汤阴北)的仓库里长达一百天,准备将他置于死地。”现在的秦国,是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魏国,也是拥有万乘兵车的大国。同样都是万乘之国,各自都有称王的名分,为什么只是因为看到秦国打了一场胜仗,就要尊其为帝,而把自己置于会被人剁成肉酱、晒成肉干的境地呢?如果秦王不被制止而称帝,届时他将施行天子的礼仪以号令于天下诸侯,而且还将更换各国的大臣,罢黜他所看不起的人,将权位转交给他所器重的人;罢黜他所憎恨的人,将权位转交给他所宠爱的人。此外,他还会将秦国的女子和善于献媚的姬妾许配给各国君主,如果都是这样的女人充斥魏国的后宫,试问魏王还能够安然无事吗?而将军您又有什么办法能够保住昔日君王对你的宠信呢?”新垣衍听罢起身,再三拜谢道:“我到今天才知道先生您真是天下奇才!我这就立刻回国,不敢再提尊秦为帝的事了。”

  【姚注】

  ①《史记·楚世家》记:“(楚考烈王)六年秦围邯郸,赵告急楚,楚遣将军景阳救赵。”《史记·春申君列传》记:“邯郸告急于楚,楚使春申君将兵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资治通鉴》依《春申君列传》以将楚兵救赵的是春申君,然无论是《楚世家》,还是《春申君列传》都没有秦、楚两军交战的记录,可见楚军北上救赵只是虚张声势,不但未曾在战场上对秦军造成杀伤,而且即便秦军日后败退也没打算追击。

  ②醢,音hǎi,本意为肉酱,亦指古代一种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

  【原文】燕武成王薨,子孝王立。

  【白话】燕国燕武成王(名不详)去世,其子(名不详)即位,是为燕孝王。

  【原文】初,魏公子无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①。公子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睥睨②,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谢客就车,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③。

  【白话】当初,魏国公子魏无忌为人仁义而礼贤下士,门下收养食客三千人。魏国有位隐士名叫侯嬴,年纪七十,家庭贫穷,担任大梁东门的守门官员。有一次,魏无忌设置盛大的酒宴以招待宾客,待宾客们都坐定后,魏无忌亲自带着随从和车马,并空出左边的座位(乘车以左为尊),亲自去迎接侯嬴。侯嬴穿戴着破旧的衣帽,径直登上马车后昂然上坐,一点也不谦让,魏无忌则亲自驾车,态度越发恭敬。侯嬴又对魏无忌道:“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当屠户,请将车子绕去看看。”魏无忌驾车进入集市,侯嬴下来见到他的朋友朱亥,故意久久站立与朋友谈话,同时斜眼看着魏无忌,暗中观察他的表情变化,只见魏无忌的面色愈发温和,这才告别朋友朱亥上车,前往魏无忌的家里。魏无忌引侯嬴坐在上座,将他介绍称赞给在座宾客,宾客们皆大为震惊。

  【姚注】

  ①夷门,大梁东门。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此处注解:“夷门,盖大梁城北门。”此注当有误。《史记·魏公子列传》记:“太史公曰:吾过大梁之墟,求问其所谓夷门。夷门者,城之东门也。”

  ②睥睨:音pìnì,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

  ③按《史记·魏公子列传》记,酒宴正酣,魏无忌起身向侯嬴祝寿,侯嬴对魏无忌道:“我今天可是为公子您做得足够了。我侯嬴只是个看守城门的,可是公子您愿意屈尊亲自驾着马车,在大庭广众之下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可是公子您居然愿意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是,我也希望能够成就公子的名声,所以故意让公子的车马久停于集市之中,通过拜访朋友来观察公子,而公子的态度是愈发的谦恭。集市上的人都会认为我侯嬴是个小人,而公子您是位能够礼贤下士的长者。”

  【原文】及秦围赵,赵平原君之夫人,公子无忌之姊也,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也。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纵公子轻胜弃之,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敕晋鄙令救赵,及宾客辩士游说万端,王终不听。公子乃属宾客约车骑百馀乘,欲赴斗以死于赵;过夷门,见侯生。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去,行数里,心不快,复还见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今公子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如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公子再拜问计。侯嬴屏人曰:“吾闻晋鄙兵符①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尝闻公子为如姬报其父仇,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公子诚一开口,则得虎符,夺晋鄙之兵,北救赵,西却秦,此五伯之功也。”公子如其言,果得兵符。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有如晋鄙合符而不授兵,复请之,则事危矣。臣客朱亥,其人力士,可与俱。晋鄙若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与俱。至邺,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者,父归!兄弟俱在军中者,兄归!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得选兵八万人,将之而进。

  【白话】等到秦兵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平原君赵胜的夫人,就是魏无忌的姐姐,赵胜接连不断地派出使者,指责魏无忌道:“我赵胜之所以与您结成姻亲,就是因为仰慕公子您的高义,能够急人之困。现在邯郸随时有可能落入秦国手中,而魏国的援兵却迟迟不至。纵使公子轻视抛弃我,难道也不可怜一下您的姐姐吗?”魏无忌十分焦虑,多次请求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救赵,又派出宾客中能言善辩之士百般游说,可是魏安釐王始终不为所动。魏无忌只好集结门下宾客,共一百多辆车马,准备奔赴赵国以死相拼。魏无忌路过夷门时,去见侯嬴,侯嬴道:“公子您好自为之吧,老臣不能随您前往!”魏无忌离开后,走了几里路,心里非常不舒服,就又再次转回去见侯嬴。侯嬴笑着道:“我早就知道公子还会回来的!现在您在没有任何应对之策的情况下,打算亲身去迎战秦军,这就好比是用肉去投掷饥饿的老虎,这能有什么意义!”魏无忌再拜,向他请教对策。侯嬴屏退左右随从道:“我听说晋鄙的调兵兵符就放在魏安釐王的卧室里,他最宠爱的如姬,有办法能够偷出来。我听说公子曾经为如姬报过杀父之仇,如姬愿意为您效死而在所不辞。公子只要愿意开口,就能够获得调兵的虎符,之后夺取晋鄙的兵权,北上救赵,西抗强秦,这可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依计行事,果然拿到了兵符。临行前,侯嬴又道:“将军领兵在外,对于君王的命令,有时候是可以不接受的。假如晋鄙在核验兵符后仍然不肯交出兵权,还要再向魏安釐王请示,那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朱亥,是个大力士,可以与您一同前往。如果晋鄙听命,那是最好不过;如果晋鄙拒不从命,那就让朱亥杀死他!”于是魏无忌请朱亥与他一同前往。抵达邺城后,晋鄙核验兵符无误,但仍然感到怀疑,举起手来看着魏无忌道:‘我率领十万大军在边境驻扎,而您现在轻车简从就要取代我担任主帅,怎么可以这样呢?’朱亥袖中暗藏四十斤重的铁椎,此时突然取出击杀晋鄙。魏无忌于是重新部署军队,下令道:“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身为独子而没有兄弟的,可以回去奉养父母!”于是选定八万人,魏无忌率领他们向邯郸挺进。

  【姚注】

  ①兵符,古代调兵的凭证。因常铸成虎形,取其威猛之意,故又称“虎符”。虎符通常是由铜、玉或木石铸成,铸成后劈成两半,右半留在君王处,左半交由主帅。日后调动军队时,君王的使节会带着右半的虎符与主帅携带的左半核对,如两半能够合上,则称“符合”,可以调动军队。

  【姚论】

  邯郸地处赵境东南,东与齐国接壤,南与魏国接壤,是以救援赵国最方便的是魏、齐二国。可当时的魏、齐两国想的却是趁机侵占赵国的领土。《战国策·齐策三》记:“秦破马服君之师,围邯郸。齐、魏亦佐秦伐邯郸,齐取淄鼠,魏取伊是。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杀晋鄙,率魏兵以救邯郸之围,使秦弗有天下。”马服君,是赵奢的封号,赵括继承其父的封号,故称“秦破马服君之师”。正是由于在秦军围困邯郸之时,魏、齐不但没有出兵相救,反而趁机侵占赵国领土,所以平原君的外交团队才舍近求远,南下楚国求救,而楚军若要北上救赵,也必须经由魏境。所谓“公子无忌为天下循便计”,意思是魏无忌为了天下的安定而采取变通的办法,即窃取魏安釐王的兵符,杀死魏安釐王任命的主帅,违抗魏安釐王的军令而率魏兵救赵攻秦。魏无忌的行为,虽然是存亡继绝的义举,无论是对魏国、对赵国还是对天下都是有利的,却极大地损害了魏安釐王的尊严。魏无忌夺权之后,无论此战是胜是败,其与魏安釐王的关系都不可能修复了。对此,荀子在《臣道》一文中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现摘录如下:

  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国贼。君有过谋过事,将危国家、殒社稷之惧也,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比知同力,率群臣百吏而相与强君挢君,君虽不安,不能不听,遂以解国之大患,除国之大害,成于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拂。故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也。故明君之所赏,暗君之所罚也;暗君之所赏,明君之所杀也。伊尹、箕子可谓谏矣,比干、子胥可谓争矣,平原君之于赵可谓辅矣,信陵君之于魏可谓拂矣。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是:

  服从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这叫作“顺从”;服从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这叫做“谄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有利于君主,这叫作“忠诚”;违抗君主的命令而不利于君主,这叫作“篡夺”。如果不顾君主的荣辱,不顾国家的得失,只是一味地迎合君主,无原则保住权位,以此来获取俸禄,豢养党羽,这种人就叫作“国贼”。当君主做出错误的谋划、错误的行为,以致于将危及国家的安全和社稷的稳定时,大臣、父兄中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言,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离去,这叫作“谏”;如果有人能向君主进言,意见被采用就好,不被采用就殉身,这叫作“诤”;如果有人能联合智慧之士齐心协力,率领群臣百官一起强迫君主、纠正君主,君主虽然感到心里不安,却不能不听从意见,遂使国家的大忧患得以化解,国家的大祸害得以去除,君主得以尊荣,国家得以安定,这叫作“辅”;如果有人能违抗君主的命令,窃取君主的权力,反对君主的行为,从而令国家转危为安,令君主的耻辱得以去除,其功劳足以给国家带来极大的利益,这叫作“拂(音bì,同“弼”,矫正、辅佐)”。因此,谏、诤、辅、拂之人,是社稷之臣,国君之宝,英明的君主会对他尊重厚待,昏暗的君主却将他视为自己的敌人。所以说,明君会奖赏的人,正是昏君所惩罚的;昏君会奖赏的人,正是明君所诛杀的。伊尹、箕子可以称为谏臣;比干、伍子胥可以称为诤臣;平原君赵胜之于赵国而言,可以称为辅臣;信陵君魏无忌之于魏国而言,可以称为拂臣。古书所谓的“依从道义而不依从君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魏无忌违抗魏安釐王的命令,窃取魏安釐王的权力,反对魏安釐王的行为,可其结果却是令魏国暂时免于被秦所灭,令魏安釐王不至于沦为秦国的阶下囚,所以称他为“拂臣”。魏无忌当然是社稷之臣,国君之宝,可惜魏安釐王不是明君,所以本应得到明君尊重厚待的魏无忌,却只会被昏君魏安釐王视为敌人。

  【原文】王龁久围邯郸不拔,诸侯来救,战数不利。武安君闻之曰:“王不听吾计,今何如矣?”王闻之,怒,强起武安君。武安君称病笃,不肯起。

  【白话】王龁围困邯郸却迟迟不能攻克,与诸侯救兵交战,几场仗打下来也未能占到便宜。武安君听说此事后道:“大王不肯听我的建议,现在怎么样呢?”秦昭王听说后恼羞成怒,强迫白起到前线统兵。白起又称自己病重,不肯起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4-20 05:39 , Processed in 0.0937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