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日本明治维新(Meiji Restoration)150周年。这场始于1868年的自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不仅令日本率先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而且也帮助日本摆脱了当时西方列强的殖民枷锁,维护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并且成为了日本近代化的开端和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鉴于150周年这一特殊时间点,日本政府于年初设立了专门的纪念网站,而日本各地的相关活动则从去年就陆续开始了。
对于出身自山口县(Yamaguchi Prefecture)的安倍晋三首相而言,在任内纪念明治维新150周年有着特殊的意义。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效仿西方采用内阁制,而作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的伊藤博文(Hirobumi Ito)就出身于山口县。在明治维新50周年的1918年与100周年的1968年,时任首相分别是寺内正毅(Masatake Terauchi)和佐藤荣作(Eisaku Sato),这两人也均出身于山口县,其中佐藤还是安倍的外叔公。因此,明治维新150周年在安倍晋三任内举行,不仅是延续了作为山口县人的荣耀,而且也具有留名日本青史的重要意义。
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虽然已近过去150年了,不过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意义。19世纪中期的日本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就内部而言,执掌大权的德川幕府(Tokugawa Shogunate)采取“锁国政策”,限制日本与外国的通商交往。与此同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已然显现,不断冲击封建自然经济。由于德川幕府无法充分解决当时的财政赤字、通胀等问题,所以其执政根基不断受到侵蚀。就外部而言,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令日本颇受震动。1853年6月,由美国海军准将佩里(Matthew Perry)率领的4艘军舰突然驶入日本,要求日本与美国建立外交与贸易关系(史称黒船来航、ペリー来航、Perry Expedition)。在美国军舰的威胁下,日本不得不对美开放新的港口,并给予最惠国待遇。此后,日本又相继与英法等列强签署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受到巨大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通过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积极引入西方先进技术与制度、殖产兴业、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改革土地制度等方式,使得日本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废除了与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迅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因此,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对时下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黒船来航」这个词现在不仅局限于历史事件,有些外国大企业进军日本市场后,日媒也经常用“黒船”来形容它,以此比喻可能对日本国内行业造成的冲击。蜡笔小新中有一集借用了该历史事件,但不是「ペリー来航」,而是「きゃりー(ぱみゅぱみゅ)来航」。
当然,明治维新成功助推日本步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同时,也使得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并且为亚洲国家与人民带去了巨大的痛苦。明治维新后,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日本急需通过对外扩张来寻求新的发展,而这也就催生了日本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此后1900年又作为八国联军主力侵犯中国等。同时,明治维新时期出现的“征韩论”“征台论”“尊王攘夷”等思想也为日本在昭和初期发动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以及构建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Greater East Asia Co-Prosperity Sphere)”提供了原动力,而这些也恰恰说明了这场改革运动的不彻底。因此,明治维新尽管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应该忽视。正因为历史往往具有两面性,所以才更应该以史为鉴、客观地评价历史。
最后,明治维新之所以能在短短二十几年间取得巨大的成功,在笔者看来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日本能够根据时代潮流与世界格局的变化,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虽然世界形势早已不复当年,但日本却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十字路口上。中国的崛起正在改变着亚洲乃至世界的格局,而这也必将深深影响日本今后的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安倍政权似乎仍然未能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通过对抗、遏制中国的方式来消耗日本的内力,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优良的发展时机,这可以说绝非明智之举。因此,明治维新150周年之际,相较于纪念其伟大成就,安倍政权反而更应该重温明治维新时期仁人志士的视野、气魄与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