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0|回复: 0

姚尧:12月19日股市前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9 0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上证指数上涨1.78点,收盘报3267.92点,成交量为1497亿元,如下图所示:

  今天大盘继续维持无聊的震荡,成交量虽有萎缩,但萎缩的幅度也还不够,是以整理时间还将进一步拉长,在策略上我们依然维持前期观点,一动不如一静,目前不宜对股市有太高期待,熬时间吧,现在真不是挣钱的时候。

  在昨晚的文章中,我们聊到孔乙己,今天聊另一个历史人物,韩信。韩信其人,可以称为秦汉之际最伟大的战略家,然而在他成名之前,却是个四处惹人讨厌的问题青年。按照《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说法,韩信并没有什么好的出身(始为布衣),家里贫穷又没什么好的品德操行(贫无行),既不能被推选为小官吏(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经商谋生(不能治生商贾),整天到人家家里蹭饭吃(常从人寄食饮),大家都很讨厌他(人多厌之者)。韩信有阵子经常到南昌亭长家混饭吃,结果逼得亭长的妻子没办法,只好在韩信来家之前就把饭吃完,弄得韩信很恼火,跟南昌亭长绝交。韩信到城下钓鱼,又钓不到什么鱼,幸好有个飘絮的大娘看韩信饿的可怜,就给把自己带来的饭分给韩信吃。韩信很感动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报答您。”(吾必有以重报母)结果又被漂母抢白,说“我不过是可怜你而已。”(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在淮阴街头时,又碰上市井流氓找茬,迫不得已遭受了胯下之辱,结果惹来众人耻笑。(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陈胜在大泽乡揭竿起义后,天下云集响应,韩信便仗剑投奔了项梁,结果也没什么名堂(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亡后,归属项羽,只当了个执戟的郎中,言不听计不从(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秦朝灭亡后,刘邦被封为汉王,韩信便逃楚归汉,依然没什么名堂,只是个负责接待的小官(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而且还因触犯军法,差点被砍头。当时在他前面的十三个人都已经被砍了,正准备砍韩信时,幸好此时刘邦的亲信部将夏侯婴走过,韩信喊了一句“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结果引起夏侯婴的注意,见其仪表堂堂,遂刀下留人。与之交谈后,见其颇有才能,便推荐给刘邦,刘邦让韩信当了个治粟都尉,依然没太把他当回事。直到后来韩信认识了萧何,被萧何视为“国士无双”,上演了一幕“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极力推荐刘邦拜其为大将军后,才开始了他横扫天下,百战百胜的传奇人生。试想,假使没有秦二世的昏庸暴虐,没有项羽的目空一切,没有夏侯婴的刀下留人,没有萧何月下追赶,没有刘邦的登台拜将,韩信所有的战略眼光都是空谈。他终将以一个庸碌之辈的形象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当然,史书也根本就不屑于记载这样一个胯下懦夫。如果真有什么文章记载韩信,或许就是汉朝版的《孔乙己》。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韩信就是我的偶像,《史记》中读的最熟的篇章也是《淮阴侯列传》,虽然没有刻意背诵,但因为读得太多太熟,也几乎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可就在前两天重读《孔乙己》时,我突然发现,韩信和孔乙己虽然最终的成就天差地别,可他们早年的经历居然那么相似。我们再对比一下《淮阴侯列传》和《孔乙己》中的文字。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淮阴侯列传》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抄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

  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很像?韩信很穷,孔乙己也很穷。韩信身材高大,孔乙己也身材高大。韩信已经穷得没饭吃了,还整天带着象征贵族身份的刀剑;孔乙己也已经穷得没饭吃了,还整天穿着象征读书人身份的长衫。韩信在天下已经统一的时代背景下,还整天研究没用的兵法,孔乙己在科举已经废除的时代背景下,还整天研究没用的之乎者也。韩信被淮阴的所有人鄙视,孔乙己也被鲁镇所有人鄙视。韩信在淮阴,对他有恶意的市井让他受了胯下之辱,对他有善意的漂母,在听到他说日后会报答时也出言讥讽;孔乙己在鲁镇,对他有恶意的丁举人打断了他的腿,对他多少还有些善意的小男孩,在听到孔乙己教他茴香豆的“茴”字怎么写时,也是不屑一顾,扭头就走。

  真的是不能怪我联想丰富,这两人的前半段真得是太像太像了,我甚至怀疑鲁迅在写《孔乙己》时曾或多或少参考过韩信。在《孔乙己》的最后,鲁迅写道:“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们再试想下韩信,如果当时执政的是秦始皇,而不是秦二世,天下也许就不会这般大乱。如果项羽并非如此藐视韩信,而是给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官位,韩信未必就能完全抛弃幻想,坚定背楚投汉德决心。如果当时监斩的不是夏侯婴,韩信也许早已窝囊地身首异处。如果韩信离开汉营时,萧何只是一声叹息,而没有连夜追赶,韩信也许就是在陈余、田荣等辈手下当个小军官, 日后也跟着主帅命丧疆场。以上任何一个如果最终成为现实,韩信都不会成为名扬天下的战神,都不可能衣锦还乡,淮阴的人也就都不知道韩信后来的发展。那么,对于淮阴人来说,如果有个人会为韩信作传,他们同样也是写:“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韩信的确死了。”

  当然,孔乙己毕竟是鲁迅虚构的人物,我们无法知道,如果当时恢复科举制,孔乙己是否有希望金榜题名,高中状元。我今天这篇文章想说的是,韩信如果不是赶上了能够让他大展宏图的千载良机,他的命运可能就和孔乙己是一样的。姚尧这两年读书,越来越觉得,人生在世要能有所成就,聪明是靠不住的,才华是靠不住的,勤奋也是靠不住的,关键还是得靠大机遇。时机不对,你再聪明,再努力,也没用。而要能抓住大机遇,最关键的就是活得久。活得越久,碰上的机遇就越多,哪怕你把握机遇的能力不强,也迟早能碰上那么几个。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18 00:3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