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654|回复: 0

云石:为什么曾经横扫欧洲的德国,现在却对军事丧失兴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2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德国在上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战争,从普法战争开始到二战结束的70多年时间里,德国在欧洲所向披靡,打遍欧洲无敌手。

  一战前夕,德国靠发展军工产业,成为欧洲大陆上最强陆军的拥有者;二战前,德国在纳粹党的带领下建立了战时经济体制,重点发展军工技术,而且还坐拥克虏伯和斯柯达两大兵工厂,其军工产业足以傲世整个欧洲。

  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克虏伯军工厂是20世纪前期的世界第一大兵工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经威名赫赫;而斯柯达兵工厂是世界第二大兵工厂,以生产火炮和各类型的枪械出名。1939年年初,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后接管了这座军工厂。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工业,德国才获得了逐鹿天下的实力。

  然而,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政治格局重新洗牌,美苏两强崛起,德国在衰落的同时,也逐渐丧失了发展军事工业的欲望和能力,转而通过大力发展经济、组建欧洲共同体等方式,将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隐藏在欧洲的集体行动中,以“欧洲”的名义和渠道投放自身影响力,在国际上贯彻自己的意志和主张。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德国为何会放弃发展军事?难道德国民众的彻底反思,使得他们看清了发展军事进而引发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和残酷性,从此对军事深恶痛绝?

  这种主观层面的分析显然不符合事实,要不然德国在一战中吃亏后,也不会主动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了。更何况,从回避历史问题到真正全面反思纳粹历史,德国在反省的道路上也经历了诸多波折。

  熟悉云石君之前系列文章的朋友也许会指出,二战结束后,德国元气大伤,德国(西德)政治和军事上受美国高度钳制,领土被四国划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权。这种境遇下,德国拿什么来发展军事工业?

  不得不承认,美国对德国的军事接管和钳制是德国无法发展军事的一大主因,但也仅仅是外部因素。我们都知道,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本文中,云石君试着从内因入手,来挖一挖德国不愿发展军事的深层原因。

  首先,在美苏两强冷战对峙的背景下,德国再怎么发展军事,也无法抵抗苏联,何况有美国撑腰,自保无虞。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强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很不幸,由于地缘关系的相对接近,使得德国在地缘上不得不直面苏东集团,并且由于国土面积不大,完全缺乏战略纵深,东西南部都被欧洲国家包围,处于四战之地,这一点和中国战国时代的魏国与韩国的地缘政治格局颇为类似。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战争的伤害水平之深,已经远非德国这种体量的国家可以承受。分裂后的西德一旦有想通过发展军事做大做强称霸欧洲的意念,必将面临其东西两面传统欧洲强国(尤其是强大的苏联)的联合打击。而随着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毕竟核武器的破坏性太大,这是西德无论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自身军事力量强势与否已经没有意义(反正都打不过苏联,狭小的更无法承受核弹——德国的人口密集度在欧洲大国中排名第一),而且德国的军事复苏还会加剧东西方紧张,增大沦为炮灰的风险。既然注定不是苏联的对手,而且有美国这个欧洲的太上皇在背后撑腰,自保完全没有问题,德国索性放弃了军事复苏的念头,避免刺激周边国家敏感的神经,更愿意用和平方式充当东西方缓和的桥梁,以一个温和的赎罪者的形象示人,这样既节省了军费,更可以避免自己沦为冷战变热战的炮灰,何乐而不为?

  其次,战后欧洲政治格局发生了大洗牌,靠武力征服已不太现实,德国要领导欧洲,只能通过软实力吸引大家主动接受自己领导。

  从政治方面来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传统的欧洲列强普遍衰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在二战结束后出现断崖式衰落,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在全球势力急剧收缩,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二流国家,逐渐沦为美国的小跟班;德国在战后也受到了严厉制裁,国土沦为废墟,大部分军事基地、军工厂被摧毁,军事政治被美国接管,国运可谓是一落千丈。

  随着全球政治格局大洗牌,欧洲不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反而成了新崛起的两大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争霸的前沿阵地。贫病交加的现状让欧洲各国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为了让欧洲从战后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欧洲必须整合各国资源,完成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欧洲新的政治格局表明,德国已经不可能靠军事实力来整合欧洲的政治秩序,毕竟今时不同往日,通过发展军事来征服别人这种简单粗暴的玩法已成为过去时。要想做欧洲的主宰者,只能换种温和的玩法,建立一种政治上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而德国通过发展军事、进而发动世界大战这个历史因素,明显构成了让其他国家认可的阻碍,很难和周边邻国建立政治互信。这就使得德国只能放弃武力,通过经济发展提升自身软实力,用利益诱惑人家接受自己的领导,进而完成欧洲一体化整合。

  从经济方面讲,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国际政治两极化的格局下,欧洲各国实力普遍都差不多,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大力发展本国经济上。德国作为欧洲的中枢,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也不能逆潮流而动,只能适应大趋势,与邻国加强经贸合作来提振本国经济。

  再次,经历了二战的残酷洗礼和美国对德国的改造,使得德国社会整体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反战成为民众的共识。

  二战前夕,德国在纳粹党领导下出现的“经济奇迹”,民众对纳粹党欢欣鼓舞并感恩戴德,唯希特勒马首是瞻。殊不知,正是这种战时经济体制将德国拖入了战争的深渊中,让民众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经历了二战的残酷洗礼,德国元气大伤,国内民生凋敝,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国内工业体系全面崩溃。虽然德国后来获得了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输血援助,但这种明显带有政治附加条件的援助和控制是德国人无法接受的。

  这也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虽然纳粹党早已灰飞烟灭,但德国民众必须为他们自己的疯狂行为买单。通过军事霸权掠夺资源固然爽,但天上不会掉馅饼,民众必须承受由此带来的代价。在这种战后的深刻反省中,德国民众真正认清了战争的残酷性,对任何涉及军事和战争的苗头都极为敏感,反战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这种共识也影响了德国整合领导欧洲的思路。德国在完成国家统一后,一跃成为欧洲强国,在霸权主义的思维习惯下,德国通过大力发展军工产业,梦想着通过武力来征服各国称霸欧洲,而结果却是国土被分割,军事政治被阉割。在这种背景下,德国要想整合欧洲,只能顺应民意,通过和平崛起的方式融进欧洲区域经济广泛合作的大潮中,实现德国二战后的经济复苏和繁荣。

  基于这种考量,德国索性摒弃了军事力量,与法国这个宿敌联起手来,组建了欧洲六国煤钢联合体,在吸纳了更多欧洲国家加入后,升格为包括经济、外交和安全合作的欧洲联盟。而德国凭借着自身的工业实力,逐步领导欧盟事务,成为欧盟的扛把子。

  然而,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目前国际形势依然动荡不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在欧洲及其边缘地区,由于存在政治、经济、社会、民族和宗教矛盾及领土纠纷,发生地区性危机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局部冲突呈上升势头;原苏联地区的动乱以及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仍对德国构成“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各地区爆发局部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有增无减,使德国面临着难以预测的“危险”。而美国大搞贸易保护主义让德国很不爽,双方龃龉逐渐加深,德国显然已经意识到,完全依赖美国的时代已经结束,是时候自力更生了。

  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德国有没有实力维护欧盟的统一,继续充当欧盟领袖?云石君将持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170章——德国之第16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4-5-6 01:01 , Processed in 0.0781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