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参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486|回复: 2

东方时事评论:中国该狠时还是要狠 2013-05-0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9 12: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巴基斯坦负责调查穆沙拉夫的检察官遇刺身亡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巴基斯坦负责调查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的一名检察官3日上午在首都伊斯兰堡遭到不明身份枪手暗杀死亡。

  据当地媒体报道,巴基斯坦联邦调查局检察官乔杜里·佐勒菲卡尔当时正离开伊斯兰堡的家,驾车前往法院出席有关前总理贝·布托2007年遇刺案的庭审,而前总统穆沙拉夫被控应对贝·布托遇刺案负责。有3至4名身份不明的枪手驾车对其发动袭击,致使佐勒菲卡尔身受多处枪伤,被送到附近医院救治,但因伤势过重身亡。枪手则在袭击后逃离现场。

  体援引佐勒菲卡尔儿子的话称,其父此前曾受到极端组织的威胁。

  目前尚未有任何组织宣称制造了这一暗杀事件。

  德国防部长:反对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 反对划任何“红线”

  【柏林消息】 据媒体报道,德国政府表示,支持对叙利亚局势施加任何形式的政治压力,反对进行军事干预行动,因为这将使问题更加复杂且代价巨大。

  德国国防部长托马斯。德迈齐埃特别强调,叙利亚问题极为复杂,不应在解决叙利亚危机问题上划“红线”,德国政府反对外界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沙特《祖国报》网昨天晚间引用德迈齐埃的话说,叙利亚问题非常复杂,现在叙政府和反对派相互指责对方使用化学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动用武力干预该国局势是危险的。他特别指出,“德国政府支持对叙利亚局势施加任何形式的政治压力,反对外部使用武力,因为对叙利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其结果是问题更加复杂,且代价巨大。”

  在回答记者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被使用外界是否会自动使用武力进行干预的提问时,德迈齐埃明确表示,“德国政府反对自动使用武力,在对待叙利亚问题上,不应该划任何‘红线’,但我们支持并愿意和我们的盟友对叙利亚境内化学武器问题进行联合调查。”

  【时事点评】在我们具体点评“巴基斯坦负责调查穆沙拉夫的检察官遇刺身亡”之前,先请大家注意阅读“德国防部长:反对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反对划任何‘红线’”这则新闻片段。

  ●两者之间、或者两个战略方向之间、是高度联动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两者之间、或者两个战略方向之间、是高度联动的。

  请大家注意这两段文字,原文是:

  第一段:沙特《祖国报》网昨天晚间引用德迈齐埃的话说,叙利亚问题非常复杂,现在叙政府和反对派相互指责对方使用化学武器,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动用武力干预该国局势是危险的。他特别指出,“德国政府支持对叙利亚局势施加任何形式的政治压力,反对外部使用武力,因为对叙利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其结果是问题更加复杂,且代价巨大。”

  第二段,在回答记者关于叙利亚化学武器被使用外界是否会自动使用武力进行干预的提问时,德迈齐埃明确表示,“德国政府反对自动使用武力,在对待叙利亚问题上,不应该划任何‘红线’,但我们支持并愿意和我们的盟友对叙利亚境内化学武器问题进行联合调查。”

  ●这位德国国防部长点出了“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干预后果”

  我们先来展开“第一段”。显然,这位德国国防部长点出了“军事干预叙利亚”的“干预后果”是“将令问题更加复杂、且代价巨大”。

  中国有句俗话,谓之“自古知兵非好战”。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站在西方利益、特别是欧洲利益的角度,从政治、特别是军事专业的层面,德国国防部长的“这番结论”是非常客观的。

  ●“结论”客观却并不代表“意图”也能保持客观

  然而,我们想强调的是:“结论”客观却并不代表“其给出这番客观结论的意图也能保持足够的客观性”。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被迫回国参加大选”、特别是穆沙拉夫回国后的“一系列遭遇”以及巴基斯坦国内政局同时爆发的“一系列异常”的“综合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毫无疑问,由于“上述意图”的“并不具有足够的客观性”,类似“巴基斯坦负责调查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的一名检察官3日上午在首都伊斯兰堡遭到不明身份枪手暗杀死亡”的、“欧美联合起来、意在威胁准备将巴基斯坦搞乱”的“暗杀、嫁祸、搅混水的事件”,既不会是第一件、更不会是最后一件!

  在这里,对所谓“上述意图的并不具有足够客观性”的说法,我们想补充一点儿,即:之所以“没有足够客观性”,其原因在于:“欧美(西方资本)”显然极其渴望做到一点,那就是:确保中国、或俄罗斯之一,最好是全部、最终在“西方”施展的一系列的“威、逼、利、诱”的策略下,在5月15日开始的伊核问题谈判中、错误地弱化对“伊朗新方案(核心内容是西方实质性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的支持、从而令“国际社会”继续在“时间陷阱”中“至少再多陷半年至一年的时间”。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针对“阿塞拜疆外长访以”及“库尔德工人党宣布:5月8日起从土耳其撤出武装人员”的“最新发展”给出如下观点,即:

  .............................................

  第一,毫无疑问,在“国际社会”仍然在就“伊朗所提新方案”等待“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正式回复期间(从现在至5月15日开幕的伊核谈判。包括会期),由于“撤离”是从5月8日开始,因此,至少在5月15日之前,该“撤离过程”即便遭到“偶发事件的袭击”、恐怕“撤离计划”也不会终止。因为,该“撤离计划”是否被终止、主要取决于大国间在东起朝鲜半岛、东海(钓鱼岛)、南中国海、南亚、西非(利比亚问题)、拉美等各个方向”的“进一步博弈”。

  前面说了,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用一切手段”拿到“阿塞拜疆”的这份态度,也就等同于“首次”将上述“地理链条(注:它也重合于所谓民主之弧)”给“显现化”了。

  毫无疑问,这条“显现化”了的“地理链条”,与“中东方向”的那条“初期目标针对伊朗、最终目标针对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的“金融防火墙”相比,其实只差了一个“不是环节的环节”、那就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向方方面面(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许诺制造一个”横可“地理衔接”上述“地理链条”、纵可“地理截断”伊朗与叙利亚之间地理联系的“库尔德人国”。

  显然,为了最大限度地平衡各方利益(主要是对非叙利亚利益而言),特别是、为了最大限度对“尽管已长期处于混乱之中、且仍然看不到光明的叙利亚各方利益(主要是对非萨德利益而言)”施加最在限度的压力,在这种许诺中、“库尔德人国”“第一步所需国土”的“主要部分”、视情况、或将从一个“只要是什叶派继续执政、就或被肢解的叙利亚割取”,或将从一个“只要继续拒绝加入制裁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的阵营,就或被肢解的伊拉克割取”。

  ●“库尔德人问题”,已被“转设计”为两种用途

  显然,在这种许诺中、原本可被国际社会之“尊王攘夷”之策略所利用的、通过成立“以土耳其、伊拉克、叙利亚、伊朗等为主要成员国”的、旨在削弱“美以(政治、特别是军事层面)”、或“美沙(经济、特别是金融层面)”为支点的中东现有安全框架的“新地区国际组织”、并在推进“中东全面破局”的进程中发挥“切入作用”的“库尔德人问题”,已被“转设计”为两种用途:

  其一,是“转设计”为“左可割断伊朗与叙利亚之间的地理联系、右可切入伊朗内部事务(伊朗也有库尔德人问题)”的一柄“双刃剑”;

  其二,是“转设计”为沿着上述所谓“地理链条”、利用“引爆之后的叙利亚局势依然可控的混乱”所形成的“时间陷阱”、“加快缝纫”那道“初期目标针对伊朗、最终目标包罗万象(施压、掠夺巴西、印度等南方经济)、最终指向俄罗斯、特别是中国经济”的“金融防火墙”。

  不难看出,如果从这个层面去观察与处理问题,则,如“国际社会”在“未来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继续任由上述计划相对地顺利推进,该计划一旦成为趋势(或所谓的市场预期累积至不可逆转),则不仅意味着“金融防火墙”已经实质成型、且立刻具有了运转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境内库尔德人独立问题”必将成为一具“综合点火工具”

  毫无疑问: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境内库尔德人独立问题”必将成为“启动并驱动”那道被设计来准备在“世界组织2.0版”或“北约与东方北约”等“综合战略平台”上、进行“跨平台(政治特别是军事平台--北约与东方小北约,经济特别是金融平台--世贸组织2.0版)”运行的“金融防火墙”之“综合点火工具”。

  而前面已经说了........在这种许诺中、“库尔德人国”“第一步所需国土”的“主要部分”、视情况、或将从一个“只要是什叶派继续执政、就或被肢解的叙利亚割取”,或将从一个“只要继续拒绝加入制裁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的阵营,就或被肢解的伊拉克割取”。

  因此,我们也不难想像,一旦“金融防火墙”已经实质成型、且立刻具有了运转能力,那么,困扰土耳其、伊拉克、甚至叙利亚(如果叙利亚加入严厉制裁伊朗阵营的话)多年的“库尔德人问题”,在外部势力的主导下,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共同解决构想”,那就是:“库尔德人国”“第二步所需国土”的“主要部分”、将“定向”到伊朗方向、“定向”向“引爆伊朗局势并从伊朗长期混乱之中(一如叙利亚之乱)”索取!如果“伊朗利益”不妥协并转向西方利益的话!

  ●至少到目前为止,形势的发展“基本符合”上述判断或预期

  因此,至少到目前为止,由于“国际社会”仍然处于“等待回复”期,形势的发展“基本符合”上述判断或预期。

  而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认为,“形势的发展基本符合”“上述判断或预期”所体现的“第一件事”,也就是......在欧洲、中东转了一大圈,可谓做了“充分准备”之后、美国国务聊克里终于展开“首次访华”行程、但最终访问失败.....这件事。

  ..........................................

  不仅如此,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还列举了“形势的发展基本符合”“上述判断或预期”所体现的“第二件事(4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否认朝鲜有能力发射核导弹)”与”第三件事(4月15日,北约秘书长在日本称:如果再三挑衅并出现发射新型弹道导弹等动向的朝鲜对美国进行攻击,北约将视之为对全体成员国的攻击,并可能行使集体自卫权)”(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部分)。

  而结合这“这三件事:我们进一步的判断是:

  第一个判断,这意味“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之全球战略”得到了“欧洲利益(北约)-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的公开策应与进一步支持

  第二个判断,这也意味着“美国利益(更多是美国国家利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在中东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向欧洲利益、且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迫使以色列接受巴以中东阶段性和平。

  第三个判断,最重要的是,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明确提示:从“塞蒲路斯金融回合”至“库尔德工人党宣布:5月8日起从土耳其撤出武装人员”,再结合近段“德国央行(欧洲央行)不时放风或降低利率”,非常值得警惕的是,利用“国际社会”“等待回复”的档期,“答应研究伊朗新方案”的“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明显加快了“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与“水淹南方的最后准备”进程。

  ●可以从“或刚刚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三件事”进一步验证上述“三个判断”

  显然,随着局势的进一步演化,在上述“第一至三件事情”的基础上,结合形势的最新发展,我们可以从“或刚刚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三件事(为了保持连续性,我们分别标记为第四、五、六件事)”进一步验证上述“三个判断”。

  下面,我们先来阅读相关新闻片段。

  以色列总理:支持就以巴和平协议问题进行全民公投

  【特拉维夫消息】据媒体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日表示,他支持就以色列未来可能与巴勒斯坦达成的和平协议进行全民公决。

  内塔尼亚胡当天在会见瑞士外交部长伯克哈尔特时说:“如果我们与巴勒斯坦人达成了和平协议,我希望对和平协议进行全民公决。”

  以色列政府内部目前对是否将未来可能的以巴和平协议诉诸公决存在分歧。上周,财政部长拉皮德和经贸部长贝内特提议就未来任何可能的以巴和平协议进行公投,负责以巴和谈事务的司法部长利夫尼则表示反对。利夫尼认为,议会就可以决定接受或反对未来的以巴和平协议,无需诉诸公投。前外交部长、现任议会外交和安全委员会主席利伯曼也反对公投提议。

  利夫尼发言人2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利夫尼和内塔尼亚胡的特使莫尔霍当天飞往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克里进行会谈。以媒体报道说,作为负责以巴和谈的主要官员,利夫尼和莫尔霍将与克里讨论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最新提出的和平倡议。他们还将前往纽约会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巴首席谈判代表:巴勒斯坦同意与以色列交换少量土地

  【拉姆安拉消息】  据媒体报道,巴勒斯坦首席谈判代表埃雷卡特1日表示,巴勒斯坦同意与以色列交换少量土地。

  埃雷卡特称:巴方赞成阿拉伯代表团4月底与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华盛顿会晤后的表态,即在巴以双方互相交换少量土地的情况下承认1967年边界基础上的两国方案。

  埃雷卡特指出,这一表态虽无新意,但与巴勒斯坦的立场一致。现在“球在以色列一方”,如果以方接受这一方案,那么巴勒斯坦和阿拉伯方面愿意开始和谈。

  另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总理办公室拒绝对阿拉伯代表团的立场发表评论。但负责以巴谈判事务的司法部长利夫尼对此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巴以和谈曾于2010年9月短暂恢复,后因以方拒绝停建犹太人定居点而陷入停滞。巴方坚称不会在以停建犹太人定居点之前重启和谈。

  根据巴以双方1993年9月签署的奥斯陆协议,双方应在协议签署后的五年过渡期内就巴勒斯坦永久自治协议进行谈判,以解决耶路撒冷地位、巴以边界划分、巴勒斯坦难民回归、犹太人定居点、水资源分配等问题。但由于双方分歧巨大,至今未能签署永久和平协议。

  巴以领导人集中访华  以色列大使:双方在中国“巧遇”似乎不太可能

  【北京消息】  据媒体报道,中国外交部宣布,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巴勒斯坦国总统阿巴斯将于5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此同时,外交部也证实,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于5月6日至10日访华。

  关于阿巴斯与内塔尼亚胡几乎同时访华,两人是否会在中国“碰面”的猜测,以色列驻华使馆新闻与公共外交主任潘立文3日晚透露,内塔尼亚胡到达北京时,阿巴斯很可能刚刚离开。两人在中国“巧遇”似乎不太可能。

  【时事点评】在之前的点评中,甚至早至最近一波“巴以冲突突然升级”之际,我们就以大量篇幅论证了“巴以达成阶段性和平协议”的“可能性”、特别是,我们反复多次强调“这种协议一旦成为现实、所暗示的格局将是一种不利于国际社会中东共同利益”的“格局演化方向”。

  ●“第四件事”、也就是“这两则新闻”成对出现、及“巴以双方领导人集中访华”

  因此,如果您长期阅读《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或《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那么,相信对“第四件事”、也就是“这两则新闻”成对出现、及“巴以双方领导人集中访华”的“真实含义”是不难把握的。

  显然,如果我们在上一期(2013年04月26日周五期)《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的内容的基础上去观察这些问题,我们也就不难看出,“这两则新闻”成对出现及“巴以双方领导人集中访华”的“真实含义”在于“三点”:

  ●“它们”根本就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主导下的“又一次努力”

  第一点,尽管“巴以领导人访华”均是应中国方面的邀请(这是礼仪上的),但“它们”根本就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主导下的,继“事先准备充分、策略侧重于施压的美国国务聊克里首次访华(访问根本失败)”及“临时抽换几份文件、策略侧重于妥协的法国总统奥郎德首次访华(访问成果还行、但解决不了双方最为关心的问题)”之后的,旨在“威、逼、利、诱”“国际社会”
核心之一的中国、弱化对“伊朗新方案”的支持度的“又一次努力”。

  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旨在“威、逼、利、诱”“国际社会”核心之一的俄罗斯弱化对“伊朗新方案”的支持度的“几次努力”,则分别由日本首相安倍的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之行、及“准备充分、但访华失败的”美国国务聊克里即将展开的“对俄罗斯的首次访问”来分别完成!

  第二点,在“威、逼”的层面上,除了“阿盟峰会刚刚通过的、视叙利亚反对派为合法代表、从而标志风、外受压的埃及、伊拉克、黎巴嫩、阿曼等或将向西方中东政策妥协的《宣言》”之外,就是成对出现的“这两则新闻”。

  毫无疑问,“这两则新闻”的“成对出现”,“强调”且“验证”的问题就是:“美国利益(更多是美国国家利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在中东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向欧洲利益、且更多是欧洲国家利益)、从而迫使以色列接受巴以中东阶段性和平、再以此换取“阿盟”向“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之叙利亚、特别是伊朗政策上提供“全面配合”、继而进一步加速“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与“水淹南方”的最后准备进程。

  ●“第四件事情”首先带来的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对中国的“进一步威胁”

  不难看出,第四件事情、也就是“这两则新闻”的“成对出现”与“巴以双方领导人集中访华”一道,首先带来的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对中国的“进一步威胁”。

  而在“利、诱”的层面上,除了“临时抽换几份文件、策略侧重于妥协的、不时放风‘法国将与人民币进行货币互换’的法国总统奥郎德首次访华成果”之外,就是所谓“巴以领导人集中访华”的“行程集中”了。

  从表面上看,“集中访华”这算是给足了“一直想在中东和平进程办公室”有个“正式办公桌”的“中国中东政策”以“面子”。

  ●除非.....否则,这张“正式办公桌”最终是不会“以这种方式”留在北京的

  然而,由于时机极其关键与敏感(伊朗已经正式宣布、伊核问题谈判将在5月15日举行,届时,欧美必须就伊朗新方案给出明确答复)、且“它们”根本就是“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主导下的、旨在“威、逼、利、诱”“国际社会”弱化对“伊朗新方案”支持度的“一系列努力”之一,因此,除非中国“就此犯下不可逆转的重大错误(比如:弱化对伊朗新方案的支持、容忍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继续长时间承受西方的经济、特别是金融封锁)”,否则,这张由“欧美利益(西方资本)”联手打造、且由“巴以领导人联手抬来北京”的“正式办公桌”、最终是不会“以这种方式”留在北京的。

  ●一如“法国愿意与人民币进行货币互换”的“欧洲妥协”,中国不要也罢!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留与不留”的标志,恐怕就是”巴以双方领导人是否在中国巧遇”、从而让中国也获得“主导中东事务的美国”一样的、举办“巴以和平双边会谈”的“核心地位”。

  显然,站在中国核心利益的角度、这样的“办公桌”、这样的“核心地位”,如果要以“弱化对伊朗新方案”的支持力度来换取,那么,也将一如“法国愿意与人民币进行货币互换”的“欧洲妥协”,中国不要也罢!

  ●“第五件事”是欧洲央行(德国支持是前提)已经于5月2日宣布调降利率

  第三点,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与“第四件事”相伴相随的是“第五件事”,也就是欧洲央行(德国支持是前提)已经于5月2日宣布调降利率、因此,这意味着“欧洲国家利益(德国为代表)”已经向“正式加入新一轮量化宽松”迈进了一大步(距离拉平欧、美、日元之间利率差、从而欧洲央行正式中入无限量化宽桦只有‘0.25点’的空间了),而在“欧洲最终是否会加入新一轮量化宽松”的问题上,我们的判断向是连续且明确的,那就是:与我们确信“美联储必然QE3”一样,这是不可避免的!

  而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一向认为:以“中俄”为核心的“国际社会”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延缓欧洲正式加入无限量化宽松的时间”,从而为“阻止欧美联手水淹南方(注:这是有可能避免的)”争取必要的“战略时间与战略空间”。

  ●“美国叙利亚政策”的“现实核心”在于“将引爆冲击波长时间封堵在叙利亚境内”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一如“美国又玩了一出生化武器情报游戏(目前,美国总统不肯确认叙利亚政府使用了化学武器的美国情报)”、从而彰显出“其叙利亚政策”的“现实核心”在于“将引爆冲击波长时间封堵在叙利亚境内”、从而为“微调后中东战略”提供一个战略腾挪支点、而不是“足以引爆整个中东的西方直接军事干预。

  因此,在“微调之后中东战略”的层面上,直接军事干预并不符合“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的“现时战略需要”,更何况,直接军事干预意味着直接击穿止损点,国际社会必然动用一切手段、包括军事手段、强硬止损。

  只有清楚地把握这一点,我们才能明白“德国国防部长”一边“反对军事干预叙利亚局势反对划任何红线”并“就军事干预给出一个客观后果”的同时,“德国央行行长”却放行“欧洲央行调降利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显然,这是一出“西方利益(西方资本)”框架内的“欧美双簧”,美国情报部门强调“叙利亚政府对叙利亚反对派使用了化学武器”而“美国政府却始终不加以确认”、再加上“欧盟(德国)的客观结果”,这是在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特别是其个人施加“军事压力”,其意图不在“就此军事打击叙利亚政府”而在于“军事恐吓叙利亚政府决策层、特别是巴沙尔个人”,即:只要不试图将引爆冲击波有效导出境外、就巴沙尔个人而言,暂时就不会被贴上“犯下反人类罪、从而不再有生路”的“生死标签”!

  事实上,局势演化至此,“邪恶势力”的种种行为已经足认以让叙利亚政府决策层、或巴沙尔个人清醒过来:由于“叙利亚、巴沙尔”的“特殊角色(因事关全球新格局,叙利亚这个国家、或巴沙尔个人所承受的一切,是不以叙利亚这个国家、或巴沙尔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除了“尽快有效导出引爆冲击波之外”,已绝无生路可言!甚至对“国际社会”的中东核心利益而言,也是这样的!

  在这个问题上,如果仍然有人盲目乐观从而不肯面对“这种极其严峻地现实”,那么,我们不妨再来阅读下面这则新闻片段,也就是正在发生的所谓“第六件事情”!

  美国正在加紧组建中东地区“4+1”联盟

  【综合消息】据英国《阿拉伯耶路撒冷报》5月2日报道,以色列一些人士透露,美国正在加紧组建中东地区“4+1”联盟,与以色列一起对付包括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在内的邪恶轴心。

  以色列《新消息报》分析家菲什曼说,这个“4+1”联盟包括沙特阿拉伯、约旦、阿联酋、巴勒斯坦以及土耳其。

  美国人说,在第一阶段,这个地区防御联盟不会组建成北约那种性质的联盟,而是将建立这些成员之间在共享安全情报方面的合作。

  在第二阶段,将发展中东联合作战力量,通过合作挫败恐怖活动。

  菲什曼说,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正在就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幕后运作,可能很快转为公开运作。

  【时事点评】这个“4+1”联盟能否最终运行起来,我们姑且不论,就名单而言,我们不难看出,所谓“4”是指沙特阿拉伯、约旦、阿联酋、巴勒斯坦,而所谓“1”、“目前”就是指的土耳其。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沙特阿拉伯方面并没有对这一报道予以澄清。

  ●“它们”一道形成了那条“金融防火墙”的“具体构型”

  因此,我们想提请大家注意,我们之所以强调“所谓‘1’,目前....就是指土耳其“,在于,这个联盟的下一步目标或是“4+1+1”,也就是加上以色列。

  显然,能够让沙特阿拉伯与以色列坐在一起的事情,按以色列的说法,就是要对付所谓“伊朗、叙利亚、黎巴嫩真主党在内的邪恶轴心”。

  至此,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个所谓的“4+1”或者“可能的4+1+1”,也是那条因“阿塞拜疆外长访以”而“显现化”了的“地理链条”的“重要扩展”、“它们”一道形成了那条“金融防火墙”的“具体构型”。

  在这些铁的事实面前 ,我们想强调的是:

  第一,对叙利亚、或者巴沙尔而言,那种“至多只想充当伊朗至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间武器输送通道”并想“就此为自己保留一条生路”的想法,不论是对叙利亚这个国家(所谓死路就是被肢解)、还是对巴沙尔个人(所谓生路就是不做卡扎菲、或萨达姆第二),都是不切实际的!

  第二,对“国际社会”而言,事实上,从以色列之前“悍然军事打击叙利亚境内军事科研究中心、且叙利亚始终未敢做出有力反击”的情况来看,“西方”对这条“伊朗至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间武器输送通道”的“运行情况”掌握得非常清楚,因此,站在“国际社会”的角度去观察与处理问题,由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体量太小,再加上事实证明“叙利亚并不足以保护这条通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因此,由于时间已经拖得太久(距离邪恶势力以非人类手段引爆叙利亚局势已经整整一年了,距离2012年12月20日也已经过去4个月了),在“欧美”已经因“美国资本(西方资本)”公开游离于“欧美平台之间”的“一系列努力(包括定点清除美国驻利比亚大使、美国单独QE3、欧美利益再交换等)”而“初步合流”的情况下,除非这种“初步合流”被“某种局面、或选择而强行撕裂(比如:中东格局向中东最暴力破局方向加速移动)之前”,是不足以“替叙利亚政府”“将引爆叙利亚的引爆冲击波给有效牵引出境”、从而实质性打断直至目前“西方利益(西方资本)”仍然推进得相对顺利的“微调后中东战略”的。

  ●除非“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实质性解除对叙利亚、特别是对伊朗的制裁,否则......

  因此,尽管美国国务聊、法国总统先后展开上任之后的首次访华、特别是,尽管“巴以双方领导人集中访华”,尽管它们的访问或强硬、或妥协、或史无前例地想听听“中国的中东观点”,但从“金融防火墙”的“全力构建”进程与“水淹南方”的“最后准备进程”不仅没有实质性中断、反而加速推进、甚至迅速推进的情况来看,对方即是在“极力争取时间”、更是在“极力地抢夺时间”,因此,在5月15日举行伊朗核问题谈判之后,以中国、俄罗斯为核心的国际社会,除非“西方利益(西方资本)”实质性解除对叙利亚、特别是对伊朗的制裁,否则,就不应再“努力劝阻”“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也不应以任何理由“坚决阻止”“伊朗技术人员现场观摩朝鲜核试验”、或者、以其它令“西方利益(西方资本)”痛彻心肺的方式、彻底放手“伊朗悍然核爆的切实准备进程”!

  ●“国际社会”在加紧准备、以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出现

  而从中国“指槡骂槐”要求菲律宾(其实是警告越南)从所占中国岛礁撤出一切人与物的情况来看,特别是,从中国新任外长将首次“单独外访”行程放在东南亚诸国、并警告“个别国家(地球人都知道,这是特指美国)在南海兴风作浪”的情况来看,由于“大家都是老中医”,因此,表面上,北京是“......来的都是客.....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是该谈的还要谈”,但实际里,是不抱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该狠的还得狠(4月23日,钓鱼岛方向军机编队以准备擦枪走火的强硬逼退日本自卫队)”,“国际社会”也在加紧准备、以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出现,也就是“中东、南亚、东亚”“同步巨变”的局面的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29 20:4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局势向悲观方向不可避免发展,斗争艰巨复杂长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0 2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得很好,就是总慢了下拍子.不过,真是很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大参考 |

GMT+8, 2025-4-30 20:26 , Processed in 0.0937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大参考 X3.4 © 2001-2023 dacankao.com

豫公网安备41010502003328号

  豫ICP备17029791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